中時論壇老是刊載徐宗懋先生似是而非的議論實在令人洩氣,徐先生的論點有個最大特色,就是「千錯萬錯,都是台灣人的錯」。
以其於2000.11.11中時晚報發表之「當權者的假道學」為例(原文附錄於後),直接把新政府經評估後決定停建核四之行動扣上『濫權』大帽,再指在野黨(尤其是國民黨)自新政府上台後不論是非一律杯葛搗亂(如縮短工時案,與國民黨當政時之政策完全違背,如抵制農會合作社排黑法案等不勝枚舉)的行為稱為『在野黨的監督制衡』。
反核團體因不滿在國會居絕對多數的在野聯盟不顧政局安定、憲政常理而執意以停建核四此政策問題發起罷免總統行動而舉行的反核大遊行,也被徐文譏為『手握大權者鼓勵支持者用抗爭的方式反制其政治制衡者』!
最後,更大的帽子扣上:『共產黨式的鎮壓』,『高壓統治的象徵』,『強暴政治』。
試問:國會議員可以不務正業、以政黨之私、政治利益交換為目的,不顧民意反對在國會惡搞,而台灣人民卻不能不該走上街頭發音?反核團體不能走上街頭繼續反對有可能被在野黨惡意脅迫而死灰復燃的核四?這是什麼道理?
更可笑的是徐文竟把「核廢料」與個人製造之垃圾畫上等號,意謂每個人都製造垃圾,所以也必須接納核廢料。此種邏輯完全無視世界先進國家排除核能的做法。徐先生自稱『文化工作者』而言論竟反智如此,到底是真傻還是瞧不起台灣人,以為台灣人好騙?
再以徐先生另一篇發表於2000.09.30中時晚報的「加強本土精神教育」為例(原文附錄於後)。
文中指稱『目前本土教育嚴重不足,本土歷史遭到惡意扭曲,尤其日據時代以及日本統治者的角色被大大美化,使得本土先賢先烈蒙羞』。
試問:對日據時代法治基礎與工業化的讚賞是持平之論,何以會『使得本土先賢先烈蒙羞』?
相反的,人民普遍對日本殖民政府的懷念正是反映了國民政府的腐敗與野蠻!而真正『使得本土先賢先烈蒙羞』的是國民黨政府五十年來對台灣文化歷史的壓迫與鄙夷,是誰制訂的國民教育教材?是誰讓這些『本土先賢先烈』從台灣人民的記憶中消失?
徐先生不能就事論事,正本清源,反而連加強本土精神教育這等有意義的美事,都要莫名其妙的拿來數落台灣人一番,是非何在?其心可議!徐先生掛名『台灣文史研究基金會主任』,到底對台灣歷史認識多少?心中對台灣認同多少?
《附錄一》2000.11.11
中時晚報
當權者的假道學
反核團體會見陳水扁總統,後者告以將堅持理想,場面感人,接著反核團體將舉行大遊行,順便罷免「擁核」立委。這些道德高人一等的訴求,一個接著一個出現,在阿扁的施政風格中,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首先,通常沒有權力的人,才需要上街遊行,喚起人們監督當政者的政策以及施政的弊端。有權力的人並不需要上街遊行,他只須通過行政程序實踐其政策主張即可,在野者的工作則是監督當權者是否有任何濫權的行為,並予以必要的制衡。現在的情況是,當權者因為濫權(不管他的道德動機有多高尚)而受到在野黨的監督制衡,於是便「勉勵」其支持團體上街向在野黨施壓。這是怎麼回事?手握大權者居然鼓勵支持者用抗爭的方式反制其政治制衡者,而且還高舉著道德的旗幟,用權力和遊行雙管齊下,製造政治正確,從而把政治制衡者說成腐化、墮落不堪的敗類。這種政治行為,表面上雖然塗著道德色彩,實質上已淪落為共產黨式的鎮壓,是高壓統治的象徵。這種強暴政治就權力本質來說,其所謂道德良心已成純粹的假道學。
「你願意核廢料放在你家嗎?」反核人士如是問,多麼簡單有力。但同樣的邏輯也可反問:「你們願意垃圾放你家嗎?」他當然不願意,但事實上他們沒有一個能夠不製造垃圾,甚至不能保證能夠製造較少的垃圾(舉辦遊行便是一例)。阿扁擔任台北市長期間,那種假道學式的高壓統治又隱約重現,在那權力怪獸變得不可控制之前,一個堅決無畏的強大反制動作是絕對必要的。(作者為文化工作者)
徐宗懋
《附錄二》2000.09.30
中時晚報
加強本土精神教育
陳水扁總統在台南揭示未來教育改革的五大原則,其中一項就是加強本土教育,培養下一代對台灣歷史文化的情懷。這項談話深具意義,目前本土教育嚴重不足,本土歷史遭到惡意扭曲,尤其日據時代以及日本統治者的角色被大大美化,使得本土先賢先烈蒙羞,因此有必要結合民間的力量,加強研究台灣,編寫台灣歷史的輔助教材,造就愛鄉愛土的新生代。
1895年,從日軍登陸澳底之後,台灣人民就展開激烈的反抗,日軍輕取台北以後,萌生輕敵情緒,結果南進軍在桃、竹、苗地區遭到挫敗,不得已再從日本調兵增援。即使如此,從新竹到嘉義近兩百公里的路程,近代化的日軍竟然耗掉三個月的時間,逼到最後,不斷放火燒毀義民的村落,台民依舊不屈,即使在台南府城陷落後,仍連續進行了長達20年的武裝抗爭。這段台灣史的主軸不僅台灣人有諸多的記載,也同樣見諸於日方的文獻中。然而,日本殖民者真正的傷害不是來自於血腥的武裝鎮壓,而是心靈的侵略。殖民者以較優越的生產和管理條件樹立其統治的道德基礎,使得被殖民者相信自己較低一等,必須透過崇拜殖民者的一切來獲得肯定。如此,被殖民不但沒什麼不好,也不是什麼痛苦之事,反而是進入「高度文明」的理想途徑,是幸福快樂的泉源。
台灣的有志之士當然不可能屈服在這種心靈的陷阱中,展開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擊。這是一場長期的心靈戰爭,只有在獲得了最後的勝利後,台灣的自尊始獲確立,這也是未來本土精神教育的重點。
徐宗懋(作者為台灣文史研究基金會主任)
〈我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