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內容:
今天(2000.10.27)
中時晚報 〈錯置才是問題〉一文,還是延續中時晚報一貫反民進黨的「意識型態」。
中時晚報論壇中的政治評論文章,舉凡是出自唐湘龍、夏珍、馬維敏、徐宗懋、俞正、桑品載…….等人的傑作,其內容所探討的對象只要是涉及民進黨(尤其是陳水扁)者,除了反民進黨之外還是反民進黨。
聯合、中時報系等「意識型態」高度一致的記者群,從民主運動時期至今,從充當威權體制的輿論打手到今日反民進黨、反本土意識,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遠的不說,從李登輝主政伊始,主流非主流之爭,這批人說李登輝欺負外省人。
中共向台灣發射導蛋,新黨遊行大罵李登輝,這批媒體人與新黨採統一路線﹔國發會決議精省,宋楚瑜炮打中央(李登輝),這批媒體人與宋楚瑜採統一路線。
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被這批「意識型態」高度一致的記者群批。
2000年總統大選,宋楚瑜陷入興票案眼看當選無望,徐宗懋在中晚發表危言聳聽的「流血暴力論」。
阿扁當選後,舉凡新政府的一切的一切,這批「意識型態」高度一致的媒體人,除了反之外還是反到底,外加擴大炒作,比股市炒手炒得還凶。
陸委會未核准媽祖進香直航,這批媒體人大加撻伐﹔沒有盡速規劃好小三通,這批媒體人批新政府﹔嘉義巴掌溪事件發生,這批媒體人跳過嘉義縣長直批中央政府,並將阿扁當成首惡。
李遠哲院長因支持阿扁,從表態支持到阿扁當選後連續被這批媒體人批了好幾個月﹔將北市警局長調升警政署長,這批媒體人隨著馬英九批阿扁﹔行政院長唐飛與總統府的互動,這批媒體人批阿扁﹔中文拼音案,這批媒體人又隨著馬英九批阿扁。
「我是不是中國人」,這批媒體人照批阿扁﹔接不接國統會主委,這批媒體人還是批阿扁﹔圓桌會議,這批媒體人也是批阿扁﹔核四案從召開再評估小組會議一路批到現在決定廢核四。
綜觀上述這批「意識型態」掛帥的媒體人,真是一路走來,逢扁即批,逢「本土意識」色彩的人物即批,逢對有利於「本土意識」的事情必反,總的來看,這批媒體已經將反「本土意識」當作是他們的「意識型態」上綱,因為他們發現李登輝任內激發了太多的「台灣意識」,必須趁阿扁新政府還稚嫩的時候為「大中國意識」扳回一成,為下一次代表他們中國人取得台灣總統寶座開闢道路,這樣才能達成他們心中台灣是中國一省的主觀想望。
有人說媒體擁有「意識型態」是可以被理解的,問題是媒體可以將「意識型態」上綱到作為所有一切事務對、錯的判準嗎?
2000.10.27 中時晚報〈錯置才是問題 〉全文引述如下:夏珍
很難解釋,民進黨到底遭遇什麼窘境,以致有如此超常的演出?政黨輪替,屁股、腦袋易位的官場哲學,似乎不足以說明一切。
照常識性的說法,民進黨做為半世紀威權統治解體後的最大反對黨,道德、操守,乃至理想性,毋庸置疑,即使執政,權力腐化不了聖人,擁有權力,往日的革命情懷,不可須臾或忘。於是乎,台獨建國的終極目標,不能變更;反核的綠色黨綱,不容退讓。
民進黨的情懷,沒有問題,聽說,問題出在理想性不夠高的國民黨,在國會還擁有多數,既不肯台獨建國,也不肯不蓋核四。少數政府,破碎執政,為了落實建黨的美麗願景,新政府得擁有不受國會拘束的行政裁量權,三讀預算案,可以消極不執行。
拒絕續建核四,行政院的算盤,照邱義仁的說法有二:第一,頂多院長被彈劾;第二,大不了院長自掏腰包,償付民事違約金。威權時代,反對黨坐政治牢,是資歷;民主時代,為理想被彈劾,大概也是光榮一件,就不知道院長張俊雄的荷包有多大,能自己墊付數百億違約金?國會不依,據聞行政院要打憲法官司,其實,照新政府欲求的行政裁量權,憲法官司都不夠,得再來一趟修憲,把國會修成行政院法規會才成。橫豎民進黨與這個國家體制沒多大感情。
核四攻防,讓民進黨戰鬥意志高亢,既為執政黨,又可與國家體制詰抗,執政後始終有失落感的民進黨,終於找回了生命力。看來,屁股與腦袋易位,不是問題;錯置,才是問題!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