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內容:
2000.09.19
中時晚報 論壇 〈李登輝與李光耀〉一文說:『 李登輝先生曾問,他與李光耀先生比較,誰較獨裁?這種話在國際社交上來說可能缺乏點禮貌,好在李登輝隨便講話的習慣人所共知。見怪不怪算了,李光耀大概也不至於耿耿於懷,……….』
要說李登輝那種話在國際社交上缺乏禮貌,誰要是硬站在李登輝那一邊為他辯護,我認為在道理上很難站得住腳﹔但誰要是說李光耀為此而耿耿於懷在道理上站得住腳的話,那麼我想這人除了是不以理性為前提之外,哪就必然是出自於李光耀的家奴,護主心切的純粹辯護。就不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俞正先生,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
該文在談到兩人的異同處時,有以下的一段話:
『 但不同的是:李光耀並不全認同英國文化,相反地他重視中國文化,認為這是東方人在西方文明侵蝕之下,能以自立之道。而李登輝則全然接受日本文化,卑視中國文化。李光耀雖是新加坡公民,但他從不諱言自己是華人,李登輝則給人一種他好像不認同華人的印象,譬如曾提夾擊論,就引起批評。』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很難令人信服這段話具有客觀性﹔李登輝經常說他是中國人,而李光耀也只是『不諱言自己是華人』,何以這樣在俞正的眼中會是『李登輝則給人一種他好像不認同華人的印象』呢?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作者俞正先生打從心理就卑視李登輝這個台灣人,除此而外我找不出一絲絲可供解釋的理由。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就倆人獨裁與否做出了以下的比較:
『 李光耀先生如果想長久執政,則他大可不辭去總理之職,相信至今他仍是新加坡總理,甚至一度謠傳說他將擔任總統,但也沒有,連黨主席也不幹,只擔任一個內閣資政而已。這就非常不像一個獨裁者的行徑了,獨裁者從來不肯自動放棄權力地位的。』
『 李登輝先生則一度想修憲連任,又有以黨主席垂簾等說法,似不如李光耀先生之灑脫也。』
明顯避重就輕的說法,對李光耀的描述就以『大可不必』、『謠傳』、『只擔任…..而已』、『非常不像』等等詞藻﹔然對於李登輝就以『一度想』、『又有以…….說法』等等詞彙,最後作者實在想不出可以再做文章的了,就乾脆以『似不如李光耀先生之灑脫也。』作為結論,從用字上就不難窺探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極端偏頗心態,追根究柢,還是不脫作者打從心理根本就厭惡李登輝這個台灣人。
這篇文章可稱得上是「省籍情節」作祟的典範,內容中到處都赤裸裸的在發洩作者潛藏於內心那股濃厚的「省籍情節」憤恨,不久前有個史力行以紅墨水向李登輝發洩他的「省籍情節」憤恨,而作者俞正用的是他那篇「紅色」文章向李登輝發洩他的「省籍情節」憤恨。
這批人難道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為「省籍衝突」擂戰鼓嗎?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