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內容:
聯合報閥向來的立場,相信大家都心裡有數,不過既然是好歹身為國內大報之一,多少讀者還是會期待他們有些起碼的格調。
遺憾的是以上這篇文章真的是無論從記者的職業道德乃至
於報導動機上來說都太過不入流,因此即使文筆拙劣,也忍不住要獻醜ㄧ下痛批此等敗德行徑。
首先是記者ㄧ面倒的採信了北市政府的說辭並以其為全文立論基礎,這應該嗎?
凡事皆有正反兩面,ㄧ面倒的採信單方面說辭,聯合報不是公眾傳煤嗎?何時變成了北市政府的御用文宣部門?
接下來,該記者在沒有足夠證據之下,竟妄加揣摩另方面的動機,人們常痛批記者是自封的無冕王,拿著筆的流氓,看來現在又多了ㄧ項,記者大人竟也可以自封法官的自由心證論斷教育部與陳總統與中央政府的所謂動機,所謂的意識型態考量。
公眾對記者的認知是至少記者會是真相的發掘者,但如果記者只是天馬行空的依照個人意識型態而"製造""詮釋"新聞的話,那麼是否記者已經背棄了公眾的信任?是不是可以以背信罪欺詐罪加以法辦?
還有,這幾天有注意有關拼音政策發展的人們應該也注意到了此篇文章"很巧的"把若干重要的事實如通用拼音與中國拼音高達八九成的類同性等等給忽略掉避而不報了。
試想,即使拼音系統真如同這些人所稱關係到與國際通不通的問題,那麼如此高雷同性的事實不是極為重要,代表了即使是通用拼音也不會無法與國際標準相通嗎?
就如同英國與米國的英語有所差異,但這卻不妨礙英米之間的溝通不是嗎?該記者卻蠻橫的把重要事實給忽略了,這代表什麼?
這篇文章到底是為了報導新聞而寫,還是為了煽動該報的親中族群對國家元首與中央政府的仇恨而炮製出來的?聯合報自認正派卻報格淪落至此,令人嘆息!
敗德媒體聯合報最新舔共媚洋力作,請欣賞...
政策轉彎
政治考量?
記者王震邦
教育部決定捨聯合國通用的「漢語拼音」系統,代以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採用的「通用拼音」系統。台北市政府為此指出,這種政策急轉彎完全是出於意識形態的政治考量,存在被大陸統一的焦慮,完全無視「漢語拼音」在國際間廣為通用的事實,可謂「通用拼音」在國際間竟至不通。
我們還看到另一個矛盾,就是「通用拼音」系統施之於鄉土教學和國語教學所使用的注音符號的關係在那裡。採用「通用拼音」系統,是不是也要有一套新的注音符號,在ㄅㄆㄇㄈ之外,來為閩南話和客家話表音呢?如果需要而且可以創造新的符碼來表音,那麼何需另一套「通用拼音」系統,在「漢語拼音」系統加些符碼即可。
當然這是純學理的問題,但就工具論工具,相容性愈大者愈具使用和流傳價值,若僅為鄉土教學,不思就原「漢語拼音」系統改良,並不惜降低和域外文化接軌的相容性,相信此絕非單純的文化考量或工具考量而已。
採用那一種拼音系統,原是文化領域裡的工具選擇,無政治力介入的必要,也不必出於意識形態的考量;教育部為何要推翻「漢語拼音」系統,而採當初陳水扁主政台北市時委托學者另行發展出的「通用拼音」,此時再由教育部強加於鄉土教學,若說並無政治考量,其誰能信?教育部的說辭是可以通用鄉土閩南和客家語教學,但未說明何以漢語拼音不適用;也未說明,何以捨約定俗成,有十三億中國人使用、並為聯合國採用的漢語拼音。
這也不免讓人質疑,教育部的決定意在討好執政者,是出於「政治正確」的考量。為了「政治正確」,不惜從文化面窄化兩岸溝通管道,不惜逼使小學生或外籍人士學習使用出了台灣即無所用的工具。使用何種拼音系統不過是工具的選擇,在這裡,雖然現任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看到「通用拼音」的長處,但一般民眾卻看不到
「通用拼音」的開闊面,而是看到政治干預文化,從工具使用即注入意識形態的思考,看到了教育部官員揣摩上意。
但願教育部這種以阿扁意旨為意旨的語言政策到此為止,這非但不利兩岸溝通,且極可能深化兩岸的文化區隔,任何為政治而服務的文化或語言政策,只會招致文化的退化。這種從語言溝通即自絕於外的文化自慰若任此蔓延,我們總有一天會看到在文化領域裡的一言堂,看到持不同意見的文化工作者遭到排擠,看到台灣自以為是的夜郎自大。
【2000/10/08/聯合報
】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