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論  媒  體

    

歡迎媒體繼續激發「意識型態」對立


路犁  於 2000/11/03 22:45
 
發表內容:

有這樣一則叫「新中產階級房車」的廣告,以術語來說,叫「分眾化」商品訴求,這類「分眾化」商品廣告方式,在於他首先型塑一種叫做「新中產階級」的「意識型態」,當這「新中產階級」的「意識型態」獲得認同,推銷商品的目的就算達成。

馬克思說:『意識型態沒有歷史』,從這一則簡單的例子中可以得到證明﹔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有幾個目的。

首先要說的是,任何人都可以創立一種(或多種)「意識型態」,然後透過個人表達或宣傳取得認同。

任何人也可能有多種「意識型態」認同,比如認同台灣獨立者,他可能對於中國的宜興紫砂壺情有獨鍾(這屬於陶藝品的「意識型態」價值取向),又可能同時對馬克思主義特別偏好,如此等等。

「意識型態」除了主動的塑造與被動的認同之外,就是激發﹔

『沒有壓迫,就沒有所謂台灣人意識。……..老實說,沒有壓迫,歷史不會出現台灣人。沒有壓迫,台灣人的祖先不會分離。沒有壓迫,台灣不會獨立。因此,台灣人是被壓迫出來的歷史產物。』(《許曹德回憶錄》 序言 感謝壓迫 P.7)

上述這段話符合矛盾、對立的辯證法則﹔1996年,中國對台灣發射搗蛋,又再次激發了台灣人意識,依據陸委會所做的民眾對「自我認同」的民意調查顯示,從當時台灣民眾自我認同是“台灣人”的24~28%一路上升至40%以上維持至今,這就是《許曹德回憶錄》中那段話所表明的「壓迫式激發」。

如馬克思所言:『是物質決定意識,不是意識決定物質』,意思是說,人是透過經驗感知才產生相應的意識。

「台灣意識」建構於先有蔣家政權的獨裁迫害,後有中國暴力壓迫的激發﹔如今「中國意識」在台灣的最後堡壘──媒體,從后李登輝時代就以撲天蓋地之勢,傾全力針對具有「台灣意識」象徵的人物以無情的打擊,對象有李登輝、陳水扁、陳師孟、謝長廷、李遠哲、呂秀蓮等等…等等。

媒體鬥爭這些人卻以刺激、打亂社會人心為代價,因為媒體的影響力既深且廣,比如八掌溪事件,媒體將當時的現場畫面做長時間(應該超過一個禮拜)的重複播放,媒體這麼做可以說根本就不去考量受難者家屬的心理感受以及觀眾、閱聽人的心理變化。

從八掌溪事件迄今,媒體鼓動政治鬥爭風潮一刻也不曾停歇過,我曾在「〈扁、宋會的社會意義〉對照夏珍小姐今日政評」(路犁 2000/10/21)一文中提到:『難道媒體從業者不擔心有可能被「反饋」作用所傷?』

我深深的清楚,我這一善意的提醒媒體經營者是無效的,然而身處在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我認為做這樣的提醒,是責任也是義務。

如今我必須做出不客氣警告,請具有強烈中國意識的媒體們,我歡迎你們繼續搞惡質的言論政治鬥爭把戲,因為這樣有利於激發「台灣人意識」的覺醒。

不過我必須提到他的另一種可能,那就是過度的激發將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群眾反撲,這種極致的後果或許是大多數人所不意樂見的,然而對於我這從事社會運動者而言,我期待他的到來,我不僅期待,我甚至相當渴望,因為不管是理論或實踐都一再的表明,唯有社會力量充分展現才能與「政治力」、「第四權的媒體」相抗衡。

在媒體界真正可能激發台灣社會力再度活躍的,應該起碼要像唐湘龍者流在news98的偏激論調,我鼓勵大家去聽中時記者唐湘龍在news98晚間17:00~19:00的節目,聽他的節目雖然又害身心,但有益「台灣意識」的覺醒。


〈我有意見〉

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

馬維敏以偷換概念『作文』章

言論自由與媒體

對抗媒體的公民教育意義

媒體不是第四權

周玉蔻如不道歉並收回發行的書,TVBS 碟電台應予解約

徐宗懋的真面目

媒體修辭的巧辯,電電陳文茜

文明的倒退

這是他媽的什麼媒體﹖﹗

歡迎媒體繼續激發「意識型態」對立

為什麼我們要反對電視Call In節目?

就教中時總主筆室,11/3社論批審計長有理嗎?

台灣人,你怎麼還能不生氣

扇陰風點鬼火

「笨蛋」社論的長相

工商時報(中時報系)是否該傾聽民意?

反「本土意識」才是主題

看到網路業者PC Home的作法,更憂心了

如果這事情,發生在台灣....

一起加入監督媒體的「種子教官」

〈扁、宋會的社會意義〉對照〈扁宋會誰輸贏?〉

假貨時報

國家認同錯亂的中時社論:叫中國人太沉重?

中時的消息來源?

敗德媒體聯合報最新舔共媚洋力作

請給命運共同體一條生路好嗎?

中立的媒體人真的那麼難嗎?

記者王榮章的大風車

政治墮落一族──評馬維敏的〈政治豈有無本生意〉

妖言惑眾的徐宗懋

由職棒弊案談起媒體的自律

教育部長痛批媒體扭曲、臆測他的言論想法

唐湘龍的『兩「岸」』鬼扯

喇乎臭

政治白痴也能寫政治評論

披著『加強本土精神教育』羊皮的狼

邏輯套用與「物質實踐」

評〈希望會有幫助〉

以「昨非」來否定「今是」居心何在?

抓不準現實的「社論」胡謅

「民族主義」幼稚病患者

批判這篇吹捧李公光耀的馬屁文章

批〈李光耀訪台效應〉一文的謬誤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解構「省籍情節」作祟的偏激文章

請先藏好自己的「罩門」

濫竽充數的中時社論

這位親民黨辯護士的輿論曲調

莫斯科中山大學舊址考證!中央社駐俄張大記者別再騙人了!

鼓吹「和平」立論必須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