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論  媒  體

    

邏輯套用與「物質實踐」


路犁  於 2000/10/01 00:13
 
發表內容:

近日來,中時報系、聯合報系強力鎖緊兩大主軸,第一、極力打擊民進黨主政的一切政策﹔在手段操作上採取不惜一切代價的挖掘所有負面消息,然後大家炒作,甚至不惜扭曲的方式來擴大期負面作用﹔第二、強力鼓吹「統一」,手法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比如之前將李光耀視為統一的救世主,對其謬論以誇大的方式加以吹捧﹔借由兩韓的任何互動大彈「統一」的旋外知音,更為誇張的是,連歐盟的例子都可以拿來當「統一」曲目的前奏。

台灣目前的這種政治型態,稱之為「兩重政權」,這一「兩重政權」的型態是:台灣人掌握「政治權力」國家機器,中國人掌握「意識型態」國家機器。

2000.09.29  中國時報 社論 〈東北亞的和平前景令人鼓舞〉 一文,又是再一次借由兩韓的接觸,來撥放他們那「統一」的變奏曲調。

這篇〈社論〉在最後一的段落中,有這麼一段話,他說:『我們倒是無意在此強將兩者加以類比,只是透過對過去三個月兩韓互動的進展,再對照同樣過去三個月兩岸的對峙僵局依舊,多少還是有些慨嘆。』

這段話表面上看起來是在撇他沒『強將兩者加以類比』有清的意思,然而事實上存在著對讀者一種強烈暗示的企圖,〈社論〉企圖要暗示的是“兩韓能,「兩岸」為什麼不能?”(去他的「兩岸」,是黃河兩岸還是長江兩岸),這就是中時報系、聯合報系一直以來都採取這類「邏輯套用」的方式來鼓吹「統一」,這類「邏輯套用」是承傳自中國五千年優良的「唯心主義」傳統。

所謂具有中國特色的「唯心主義」優良傳統,就是企圖以思維建構的夢想王國,來取代現實的「物質實踐」,這裡簡單舉幾個例子﹔比如,「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是愛好和平的民族」、「炎黃子孫」,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中國是最優秀的民族」為了讓這一說法趨近於是實,於是有這樣的一個詮釋,那就是「上帝在製作人類的時候,以麵粉捏製人形,然後以火來燒烤,在燒烤的過程中,因時間過長,有一部份烤焦了,這部分就是現在的非洲人﹔接著上帝就將燒烤的時間縮短,結果燒烤得不夠熟,這就是現在的白人﹔最後上帝終於掌握到了燒烤的最佳時間,因而燒烤的恰到好處,這就是現在具有黃皮膚的中國人」,這樣的杜撰夠「唯心主義」吧。 這篇〈社論〉就是借用兩韓模式,將這一形式邏輯企圖以「唯心主義」的方式加以套用,來取代以物質實踐為基礎的實踐理論論證方式﹔所謂物質實踐就是:人們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

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生活資料,及生產物質活動本身,人們單是為了能夠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去完成它,現在和幾千年前都是這樣﹔因此,認何歷史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須注意上述基本事實的全部意義和全部範圍,並給予應有的重視。中國人從來沒有這樣做過,所以他們從來沒有為歷史提供世俗基礎,因而也從來沒有過一個歷史學家。

所謂:「人們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以當代史為例,西德之所以「統一」東德,前提是兩國人民均有「統一」的意願,而東德之被併入西德,是西德較之於東德更能提供「必須能夠生活」的物質基礎﹔東歐共產體制之所以崩潰,是因為──也只是因為──民主體制較之於共產體制為「必須能夠生活」提供有利的體制基礎,這就是以物質實踐為基礎的歷史觀,簡稱唯物主義歷史觀或歷史唯物主義。 〈社論〉以兩韓為例,但他看到的是片面的,也就是單方面政治領域的聯繫,這種片面的一種政治聯繫,讓〈社論〉那弱懦的心靈深處感到鼓舞﹔但〈社論〉卻沒有看到能夠創造歷史的「物質實踐」的那個方面,這一重要的「物質實踐」就是北朝鮮必須借由與南韓的政治聯繫,來舒緩它那瀕臨崩潰的「必須能夠生活」問題,由此可以看出〈社論〉那種忽視現實關係而侷限於言過其實的歷史事件的歷史觀是何等的荒謬。

 


引述 2000.09.29  中國時報 「社論」原文如下:東北亞的和平前景令人鼓舞

 南北韓首度的國防部部長會談甫於日前結束,第三次部長會談這兩天亦隨即在南韓濟州島展開。對南北韓而言,最近一周的交流互動,只是繼六月高峰會後雙方一連串穿梭往返之一環而已。甚至可以這麼說,這幾個月兩韓在和平進程上所獲致的成就,已遠遠超過往昔幾十年的所有努力。

 這其間最廣受國際矚目的,自然是甫於二十六日結束的兩韓國防部部長會談。由於這是韓戰結束以來,雙方軍事領導菁英首度面對面的接觸,不論其實質議程究竟為何,僅其會面本身即有相當的象徵意義。畢竟在朝鮮半島的軍事對峙尚未完全紓解之際,在對話交流上軍事部門理應立場最保守,而軍事部門又一向對安全防衛最為敏感,如今連他們都願意坦誠展開對話,如何不是雙方和平進程的一大步?因而這次兩韓軍事首長會談會被國際輿論視為自六月峰會以來,另一次象徵朝鮮半島邁向修好的重要步驟,並不令人意外。

 在議程上,這次兩韓軍事首長會議達成了若干協議。除了重申六月間達成的「南北共同宣言」、宣示緩和軍事緊張、建立朝鮮半島永久和平外,若干實質協議的達成也顯示這次會談確實是相當成功。包括雙方國防部部長已確定將在十一月間展開第二次會談,同時也已協議要將這類型的會談定例化;另一方面,兩韓也將盡快籌組「軍事實務委員會」,並透過此一委員會協商復原貫穿兩韓之間的京義線鐵路和開闢汶山-開城間的高速公路。目前雙方已同意讓施工人員在非軍事區活動、調度器材,雙方在十月間還要舉行工作會談,討論其中的若干細節。可以說,雙方軍事部門已經在最不敏感的部分,逐步展開了嘗試性的合作。

 當然,南韓方面早先的期待顯然不僅於此。除了不觸碰核武問題外,漢城方面的代表原本還希望能討論架設南北軍事熱線電話、大規模調動部隊及軍事演習事先知會對方、相互派團觀摩對方大規模軍事演習等,以建立雙方軍事的互信,但都遭平壤方面代表的反對未納入議程。顯然對北韓而言,目前還不願這種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發展太快,但只要軍事會談定例化,而且雙方的耐心與誠意都夠,則相關議題排進議程,應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特別是雙方在這次會談中一再強調要致力「消除」朝鮮半島的「戰爭危險」,已經是令人鼓舞的進展了。金大中在接見來訪的北韓軍事首長時,更明言兩韓應努力排除「赤化統一」和「併吞式統一」,即使在統一問題上費些時日,但最終還是要實現令人滿足的和平統一。

 展望未來,這類型的軍事首長會談能否順利進行,除了雙方內部因素外,還會牽動周邊國際因素的變動,特別是美國、中共與日本的態度。畢竟半世紀前韓戰的停戰協定還包含美國與中共的簽字,在朝鮮半島的問題上,他們的發言位置是當下兩韓都不願忽視的。也因為這樣,包括北韓非核化、駐南韓美軍撤離等敏感性極高的議題,在可預見的未來,大概都暫時不會排上兩韓雙邊對話的議程上。這類型問題恐怕得循某種形式的多邊會談來達成,目前則是要看北韓與美國、日本個別的雙邊對話情況而定。

 看到朝鮮半島最近的情勢,確實令人對東北亞未來和平的前景感到樂觀。的確,從六月間兩韓峰會之後,到現在還不滿三個月,所啟動互動交流景況令人相當鼓舞。軍事首長會談之外,雙方正式部長級的會談包括目前正在舉行的就已經有三次;以經援、投資、經濟合作等為主軸的財經首長會談也同步在展開,並也已達成多項協議;雙方離散的親友在紅十字會的安排下,將逐步展開會面與通信;貫穿南北韓但卻被阻斷半世紀的京義鐵路已經動工;穿著一式一樣服裝的南北韓奧運代表隊,首度同時出場參加開幕式。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南北韓所期待的永續和平,並不是修辭精美的口號,而是一連串務實、善意的具體實踐,這些實踐已經讓朝鮮半島的和平既可望也可及。

 證諸歷史,朝鮮半島的變局,當然會牽動海峽兩岸的互動。兩韓的成功和解,也啟動了對兩岸邁向和平的期待。我們倒是無意在此強將兩者加以類比,只是透過對過去三個月兩韓互動的進展,再對照同樣過去三個月兩岸的對峙僵局依舊,多少還是有些慨嘆。從南北韓致力打造和平工程的經驗,我們真的不能再故步自封於舊思維、蹉跎歲月於口號修辭了。

〈我有意見〉

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

馬維敏以偷換概念『作文』章

言論自由與媒體

對抗媒體的公民教育意義

媒體不是第四權

周玉蔻如不道歉並收回發行的書,TVBS 碟電台應予解約

徐宗懋的真面目

媒體修辭的巧辯,電電陳文茜

文明的倒退

這是他媽的什麼媒體﹖﹗

歡迎媒體繼續激發「意識型態」對立

為什麼我們要反對電視Call In節目?

就教中時總主筆室,11/3社論批審計長有理嗎?

台灣人,你怎麼還能不生氣

扇陰風點鬼火

「笨蛋」社論的長相

工商時報(中時報系)是否該傾聽民意?

反「本土意識」才是主題

看到網路業者PC Home的作法,更憂心了

如果這事情,發生在台灣....

一起加入監督媒體的「種子教官」

〈扁、宋會的社會意義〉對照〈扁宋會誰輸贏?〉

假貨時報

國家認同錯亂的中時社論:叫中國人太沉重?

中時的消息來源?

敗德媒體聯合報最新舔共媚洋力作

請給命運共同體一條生路好嗎?

中立的媒體人真的那麼難嗎?

記者王榮章的大風車

政治墮落一族──評馬維敏的〈政治豈有無本生意〉

妖言惑眾的徐宗懋

由職棒弊案談起媒體的自律

教育部長痛批媒體扭曲、臆測他的言論想法

唐湘龍的『兩「岸」』鬼扯

喇乎臭

政治白痴也能寫政治評論

披著『加強本土精神教育』羊皮的狼

邏輯套用與「物質實踐」

評〈希望會有幫助〉

以「昨非」來否定「今是」居心何在?

抓不準現實的「社論」胡謅

「民族主義」幼稚病患者

批判這篇吹捧李公光耀的馬屁文章

批〈李光耀訪台效應〉一文的謬誤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解構「省籍情節」作祟的偏激文章

請先藏好自己的「罩門」

濫竽充數的中時社論

這位親民黨辯護士的輿論曲調

莫斯科中山大學舊址考證!中央社駐俄張大記者別再騙人了!

鼓吹「和平」立論必須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