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論  媒  體

    

這是他媽的什麼媒體﹖﹗


小滬尾  於 2000/11/02 09:23
 
發表內容:

10月31日晚上﹐新航發生了一起不幸意外﹐

速度快 整合差 沒人知道誰指揮救災現場 (勁報)

家屬無法認屍 不滿升至頂點 (勁報)

軍警義消迅速動員 第一時間未漏失 (勁報)

緊急醫療網演習剛過 新航空難隨即派上用場 (勁報)

詳文如下﹕

00/11/01 14:41:56 PST - 勁報
速度快 整合差 沒人知道誰指揮救災現場
---------------------------------------------------
記者黎百代 報導

這次新航空難的救援工作,就現場來看大致上已有相當的 水準,從各個救援單位的聯繫,到場搶救工作的進行,都 沒有出現停滯的狀態,但是這次救援仍犯了一個和大園空 難相同的錯誤,現場指揮權責不明,在問及救災現場航警 局救災人員時,沒有人知道到底誰負責救災現場指揮,是 相關地方警方或是航警負責。

12:30左右,出事現場已救出多名生還者,這時現場只有 航警局所屬消防、救難車輛,以及鄰近較近單位支援消防 、救護車輛十餘輛在現場搶救,機身從前機翼後方攔腰斷 成兩節,撞擊時是機身前半部先著地,前半部因為爆炸燃 燒,機身已是殘破不堪,而後半部就較為完整,仍可清楚 辨識外型,而之前生還者也大都是這部分的乘客,因為爆 炸時的強烈火勢這時早已熄滅,所以已經有救難人員準備 開始做機身內部的救援。

也在這同時,桃園縣境內各單位也不斷出動車輛、人員趕 至現場馳援,包括桃園機場附近消防車、救護車十餘輛, 桃園縣救難協會出動數輛吉普車在現場待命,桃園基地空 軍弟兄100餘人,以及稍後趕來維持現場秩序的桃園憲兵 隊,6軍團351旅弟兄,都趕至現場協助救援工作。

午夜12:40左右,由於之前自行逃生以及救援生還者工作已告一段落,現場開始對前半部機身內部展開救援,而機身前半部的灌救工作這時也已完成,因此1:50許照明車變
更位置,開始對前半部展開內部搜救,時間約過了10分鐘左右,救難人員抬出的卻是一具具焦黑的遺體,雖然從機身嚴重受損的程度來看不太樂觀,但是救難人員仍不放棄希望,頂著風雨繼續救援工作。

就專業角度來看,救難過程仍有瑕疵之處,事實上也因這次空難地點就在機場內部跑道上,範圍較小,救難初期航站內部救援單位就已掌握,並沒有造成救援不及的情形,但是也因為無指揮機構,後續支援單位只能在外圍等待,雖然救災過程順利,但對於救災資源整合,指揮救災標準作業程序的確立,在專業程度上,有再加強的必要。

---------------------------------------------------

 

而另一則新聞﹐也是來自勁報

緊急醫療網演習剛過 新航空難隨即派上用場

記者莊佩珊 報導

今年7月5日衛生署才舉行過中正機場航機失事以及大量傷患的演練,沒想到3個月後,新加坡航空公司意外墜毀馬
上就派上用場。坐鎮衛生署緊急救護小組的醫政處副處長李懋華表示,昨天深夜11點20點桃園救災中心通報,11點45分包括地方以及中央的緊急醫療網全面啟動,今天早上衛生署的緊急應變小組並再加派9名牙醫師南下幫忙鑑定
死者身分。李懋華表示,之前的演習與規劃的經驗,幫助掌握此次的空難救災的整個動員過程。

●因應空難事故發生

成立緊急醫療救護網

為了因應中正機場空難事故所產生的大量傷病患者,桃園地區結合了17家醫療院所,成立桃園地區緊急醫療救護網。醫療資源包括待命的107位醫師、252位護理人員、31輛救護車、869張各類急重症病床。

在昨天深夜的空難事故中,桃園119的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於11點20分接到通報,包括桃園衛生局官員以及緊急醫療承辦人員於11點45分,所有主管單位、責任醫院人員進駐機場,成立現場緊急救護站。同時11點45分衛生署成立中央的緊急應變小組,掌握地區醫療網回報的狀況並協調跨區醫療支援。

●派出100多輛救護車

傷患送至7家醫院
李懋華表示,根據衛生署的緊急應變小組的統計,昨天現場總共派出100多輛次的救護車,將傷患送往7家責任醫院。並且也透過台北市醫療網通知台北責任醫院空出燒燙傷病床以支援。然而桃園的回報是可以掌握狀況,因此台北的支援並沒有派上用場,而於9月成立國家級緊急醫療救護隊也沒有啟動。

衛生署醫政處科長廖素華表示,在今年7月5日的空難演習之前,中正機場的緊急就難人員就已經花了半年做演練。昨天的空難,桃園地方救難系統運作良好,發揮了很大的功效。

---------------------------------------------------

飛機是11點18分左右不幸出事﹐救災中心11點20分通報﹐11點45分馬上啟動緊急醫療網﹐並成立緊急應變小組﹗

如果沒有救災中心的快速整合﹐能這麼快完成醫療調度嗎﹖﹗

後面的新聞打了前面新聞一巴掌﹐新浪這種編排個人不驚訝﹐共匪嘛﹗

可是勁報﹐編輯在幹什麼雞巴毛﹖﹗

 

--------------------------------------------------------------

00/11/01 14:41:56 PST - 勁報

軍警義消迅速動員 第一時間未漏失


記者洪哲政 報導

由於大園空難的經驗,桃園地區的緊急救難體系臻於完備,新航空難當晚,當地軍、警、義消等民間救災系統在1小時內整合完畢,除於航站大廈開設前進指揮所、與國家搜救中心完成戰情連線外,並於同時間內調集千餘名軍警齊聚失事現場,效率奇佳。

23:18

新航班機兩架「彩繪機」的其中一架,在滑行道甫推起飛推力抬頭的剎那,疑因側風與風切因素墜地,澄藍塗裝的機身斷成兩截,垂直尾翼所屬經濟艙大部維持完整,橫躺N5跑道與航站成垂直,但翼箱(WING BOX)所在的商務艙與頭等艙間,則因裝滿燃油而立即爆炸燃燒。

23:30

機場駐警消率先趕赴現場搶救,在軍方T6特種消防協助下,首波救出所有自經濟艙生還的40餘位乘客,駕駛艙因彈出機身,機長奇蹟生還。23:50

空軍桃園指揮部百餘名官兵趕往現場,部分官兵由於緊急動員,來不及著雨衣即抵達失事現場待命。

00:10

軍方主導的國家搜救中心立即聯繫6軍團,與警方成立現場搜救指揮部,由副司令張希珍中將任現場指揮官,統籌救災事宜。聚光燈轉移至面目全非的頭等艙段。軍警聯合 推進,由身著防護衣的消防人員持水喉為機體降溫,由軍方接運,陸續從殘骸間發掘罹難者遺體。

00:30

現場搶救一度陷入停頓。包括空軍、陸軍351旅官兵等百餘人,蹲在跑道以肉身抵擋風雨,但現場在完成第1波搶
救後,因為缺乏統一指揮機制,即陷入漫長待命狀態。由於巨大風雨聲迴盪空際,官兵無法以口令接受命令,空軍部隊只得要求兵員圍成圓圈,將連長圍在中間下令,情勢艱困。

01:30

後來警方調來大型區間巴士,充當跑道頭臨時指揮與庇護所,其後更成為運屍車。在行政院國家搜救中心、空難現場搜救指揮部連線指揮後,各項救援資源不絕湧向中正機場,初估現場聚集千餘名兵力。

--------------------------------------------------------------

沒看到"新航空難當晚,當地軍、警、義消等民間救災系統在1小時內整合完畢,除於航站大廈開設前進指揮所、與國家搜救中心完成戰情連線外,並於同時間內調集千餘名軍警齊聚失事現場,效率奇佳。 "這幾個字﹖﹗

這是什麼他媽的記者﹐編輯﹖﹗

幹﹗﹗﹗

〈我有意見〉

 


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

馬維敏以偷換概念『作文』章

言論自由與媒體

對抗媒體的公民教育意義

媒體不是第四權

周玉蔻如不道歉並收回發行的書,TVBS 碟電台應予解約

徐宗懋的真面目

媒體修辭的巧辯,電電陳文茜

文明的倒退

這是他媽的什麼媒體﹖﹗

歡迎媒體繼續激發「意識型態」對立

為什麼我們要反對電視Call In節目?

就教中時總主筆室,11/3社論批審計長有理嗎?

台灣人,你怎麼還能不生氣

扇陰風點鬼火

「笨蛋」社論的長相

工商時報(中時報系)是否該傾聽民意?

反「本土意識」才是主題

看到網路業者PC Home的作法,更憂心了

如果這事情,發生在台灣....

一起加入監督媒體的「種子教官」

〈扁、宋會的社會意義〉對照〈扁宋會誰輸贏?〉

假貨時報

國家認同錯亂的中時社論:叫中國人太沉重?

中時的消息來源?

敗德媒體聯合報最新舔共媚洋力作

請給命運共同體一條生路好嗎?

中立的媒體人真的那麼難嗎?

記者王榮章的大風車

政治墮落一族──評馬維敏的〈政治豈有無本生意〉

妖言惑眾的徐宗懋

由職棒弊案談起媒體的自律

教育部長痛批媒體扭曲、臆測他的言論想法

唐湘龍的『兩「岸」』鬼扯

喇乎臭

政治白痴也能寫政治評論

披著『加強本土精神教育』羊皮的狼

邏輯套用與「物質實踐」

評〈希望會有幫助〉

以「昨非」來否定「今是」居心何在?

抓不準現實的「社論」胡謅

「民族主義」幼稚病患者

批判這篇吹捧李公光耀的馬屁文章

批〈李光耀訪台效應〉一文的謬誤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解構「省籍情節」作祟的偏激文章

請先藏好自己的「罩門」

濫竽充數的中時社論

這位親民黨辯護士的輿論曲調

莫斯科中山大學舊址考證!中央社駐俄張大記者別再騙人了!

鼓吹「和平」立論必須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