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內容:
民進黨甚至以李登輝為首的國民黨,對於國際社會介入台、中兩國的可能衝突,一向都採取歡迎的態度(起碼是以樂觀看待的態度)﹔相反的,國民黨非主流派、中國新黨與聯合報系、中時報系對於美國這一國際強權,介入「兩岸」事務一向採取敵視的態度(起碼是相當不以為然的態度),曾幾何時,工商時報對於李光耀這一「國際因素」卻採取了一系列高奏歡迎嘉賓的曲調,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何以中時報系如此輕視美國而熱情擁抱新加坡李光耀的大腿,不管我以什麼角度來端詳李光耀的大腿,我都無法想像李光耀的大腿足以成為「中流砥柱」的材料。
現在就讓我們來檢視一下,看是否能從〈李光耀訪台效應〉(工商時報 890920
社論) 一文中(以下簡稱〈李文〉),了解到中時報系擁抱李光耀大腿的真正原因與道理何在?以及它的錯謬之處又在哪裡?
〈李文〉說:『當扁政府一再表示歡迎國際出面促進兩岸關係時,民進黨人卻擔心李光耀會以導師身分,向陳水扁傳遞北京的關切。國際因素在兩岸關係中到底具備什麼力量,值得民進黨深思。』
要了解為什麼『民進黨人卻擔心李光耀會以導師身分,向陳水扁傳遞北京的關切』?這就比較費事一些,因為必須從李公 光耀資政嘉言錄的檔案中去搜尋,才有可能得到解答。
李公 光耀資政在他的回憶錄中說:『 陳水扁如果繼續推行李登輝的政策,製造與大陸截然不同的台灣民族特性,將進一步證實北京對他要把台灣帶上獨立之路的猜疑是正確的。這也將增加對解決重歸統一問題採取倉促行動的危險。』
又說:『新的台灣總統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李登輝的路線,這意味著兩岸將陷入衝突;一是為那一章畫上句號,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掀開新的一頁。』
從上面這兩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的論點是嚴重的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方向傾斜,精確的說,李光耀這兩段話清晰且毫不模糊的像極了中國統治階層對台的口吻﹔換句話說,中國對台灣的口氣如果是給台灣人以老子訓兒子的不良感受,那麼民進黨人對於『李光耀會以導師身分,向陳水扁傳遞北京的關切』,這樣的指陳倒是相當的貼切與洽當。
李光耀還有這樣的一段表白,他說:『為了緩和局勢,他在一九九六年三月發出一個呼籲:「中國領袖說我是他們的朋友,而我和台灣卻是更老的朋友,任何一方受到傷害,新加坡都會蒙受損失,如果雙方都受到破壞,新加坡的損失就加倍慘重,唯有中台雙方繁榮富強,相互合作以爭取共榮,新加坡才能從中受惠」』顯然李光耀不厭其煩的對台灣指指點點,其主要目的在這段話當中可真是一覽無疑,因為他認為向台灣推銷「統一」這帖偽藥『新加坡才能從中受惠』,如果說無損於台灣而能讓新加坡受惠,我相台灣人樂於做這個人情,問題是台灣並不是偽藥的銷贓對象﹔我個人倒是建議李光耀先生,新加坡若真渴求於從中國那裡受惠,最直接且快速的,應該是新加坡本身可以考慮跟中國「統一」。 〈李文〉也提及李登輝與李光耀的恩怨情仇,文中提到:『李登輝對兩李殊途一事,表面上雖不作聲,心裡其實很在意,處處以李光耀為比較目標,除了拐彎抹角說李光耀獨裁外,更在「台灣的主張」一書中,直指
李光耀式的民主不及李登輝式的民主長治久安。 李光耀對李登輝的諸多抨擊,多年來並未回應。』
從這段話中,實在是偏頗得無法讓人接受,李光耀之獨裁,幾忽是國際社會的普遍評價,更是大多數新加坡人的認知,不管李登輝是直說或拐彎抹角的說,都是事實,比起李光耀那種對台灣走向指指點點的這類不懂做人應守的份際,李光耀在這部分的格調是低於李登輝無數倍,難怪他會被中國統治階層奚落的說:『這件事也無須外人(李光耀)來插手』,這夠糗了吧?
〈李文〉最後提到:『然而,民進黨如果對李光耀的來訪,處處猜忌,又如何寄望美、日在兩岸關係上積極參與?由李光耀來訪的效應來看,擁抱國際對民進黨而言,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
李光耀之所以受到民進黨的處處猜忌,原因上面已經提到,該反省的是李光耀而不是民進黨,然〈李文〉卻刻意將其中的因果關聯加以省略掉,並將李光耀這位極端不適任的「條人」(拉皮條之人也)與美、日兩國等量齊觀,如此社論,不給予應得的批判行嗎?
為方便網友對照本人對該文的批判,工商時報 890920
(社論)
〈李光耀訪台效應〉,全文照登下:
台灣近兩位新、卸任領導人對新加坡資政李光耀都有一種複雜的感情。當扁政府一再表示歡迎國際出面促進兩岸關係時,民進黨人卻擔心李光耀會以導師身分,向陳水扁傳遞北京的關切。國際因素在兩岸關係中到底具備什麼力量,值得民進黨深思。
李登輝與李光耀因對兩岸關係的看法不同而分道揚鑣,早已人盡皆知。李登輝對兩李殊途一事,表面上雖不作聲,心裡其實很在意,處處以李光耀為比較目標,除了拐彎抹角說李光耀獨裁外,更在「台灣的主張」一書中,直指
李光耀式的民主不及李登輝式的民主長治久安。
李光耀對李登輝的諸多抨擊,多年來並未回應。但在他的回憶錄下冊裡,卻提及台灣選舉與黑金掛鉤的弊病,輕輕地點出李登輝的最大痛處。當李登輝以摩西自喻帶領台灣走入民主新境時,李光耀卻以「台灣何去何從」的疑慮做為回憶錄的結尾。
陳水扁與李光耀也非初識的朋友,早在台北市長時代,陳水扁即赴星拜會過李光耀。以李光耀長期關注兩岸情勢而言,此次訪台,一言一行自然備受國際矚目。然而,民進黨人卻對
李光耀的來訪有著兩極化的反應。有人認為,在兩岸僵局難解之際,李光耀的來訪或可視為緩兵之計;但是另一派人卻已忍不住跳出來,要求李光耀謹守做客本分,勿對台灣的未來擅自發言。
以國際「促進」兩岸關係,是扁政府上台後的新訴求。然而,民進黨如果對李光耀的來訪,處處猜忌,又如何寄望美、日在兩岸關係上積極參與?由李光耀來訪的效應來看,擁抱國際對民進黨而言,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