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00.09.23 社論〈政府應虛懷若谷傾聽諍友的忠言〉,其中內容極盡吹捧之能事,肉麻的程度只有「噁心」兩字足以形容,對李光耀歌功頌德的程度唯有當初歌頌蔣介石為民族救星可以比擬,中時報系這類不以「是非」為尺度而以「民族感情」為標竿的論事態度,由此可見一般。
中時社論說:『我們竭誠歡迎這份來自遠方熱忱關懷的珍貴友誼。』
近一、二十年來,『來自遠方熱忱關懷的珍貴友誼』或許稱不上如「過江之鯽」,但為數也是不少,我們極少看到中時報系的社論以「竭誠歡迎」來對相同的『珍貴友誼』表示熱情,何以今日獨厚李光耀一人?歸根究底,「民族感情」與「意識型態」作祟吧了﹔「民族感情」根源於李光耀的「我是華人」,讓中時報系的情感找到了歸宿,「意識型態」則是建立在李光耀與中時報系同為「反台獨」的同盟者這一基礎上。
中時社論以:『不圖一己之利,風塵僕僕於兩岸弭兵謀和的道上?』來形容李光耀此次的訪台,實在是「厚顏無恥」的違心之論,如果僅是單純的為李光耀塗脂抹粉,我們痛罵其「厚顏無恥」或許過分,而且還得為我們的譴責找尋有力的依據。
中時社論在這句話當中所展現的之所以是「厚顏無恥」的違心之論,在於社論明明知道,而且也在文章中的後半段引述了李光耀回憶錄中如此的這段話:『他在一九九六年三月發出呼籲說:「中國領袖說我是他們的朋友,而我和台灣卻是更老的朋友。任何一方受到傷害,新加坡都會蒙受損失……唯有中台雙方繁榮富強,相互合作以爭取共榮,新加坡才能從中受惠。」』,這段話這般明確的點出了台、中雙方的對立與共榮,前者將導致新加坡損失,後者將使新加坡受惠﹔作為新加坡最具名望的內閣資政,新加坡的損、惠就關乎李光耀一己的損、惠,這僅是簡單的常識而已,然而中時社論卻違心的說:『不圖一己之利,風塵僕僕於兩岸弭兵謀和的道上?』,這不是「厚顏無恥」的違心之論又是什麼?
既然台、中雙方的對立與共榮,將深深的影響到新加坡的損失或受惠,那麼這篇社論當中諸如:『李光耀先生不計謗鑠毀譽』、『長久關心的熱忱更是動人的美德』、『秉持大公與良知』、『其用心之良苦,直可謂殫精竭慮』…….等等………等等的馬屁詞藻,豈能不讓人感到噁心與不耐,因此不對其「肉麻」之處加以批判就難以解「噁心」之苦,不揭露其「違心」之處就難以平復「不耐」之情,如今既「批」又「揭」,「噁心」之苦已解,「不耐」之情已平,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