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論  媒  體

    

媒體修辭的巧辯,電電陳文茜


ron form ePF  於 2000/11/06 00:17
 
發表內容:

“社會的喪事,與權力的喜事 ”

按陳文茜所言,莫讓象神颱風及新航空難使陳水扁集團倖免於罷免彈劾的政治災難。

在此先不討論陳水扁政府製造政治危機的不成熟決策模式,或解決政治危機的能力不足,僅就陳文茜所言,分析解讀一下。

在野三黨推動罷免案不論是否符合「武器對等」(即,執政黨廢核四=在野黨罷免總統?)或「手段合理」(即,非立法權罷免,而是透過司法權(釋憲),監察權(糾舉彈劾)),在某種程度都是一種政治動員,尋求政治正當性的動作。

在台灣不尊重憲政體制的環境下,訴諸民意就是尋求政治正當性的最快速手段。執政黨如此,在野黨亦若是,沒有對或不對。

但是在(一)尋求民意為累積政治正當性最快速的手段(二)民意是可以誘導塑造的,這兩個前提下,媒體成為政客們最重要及便利的武器。

陳水扁政府在這個政治風波中,很難要求在野三黨在社會災難下「共體時艱」,他們只能處於被動的姿態,盡力救災求表現。

或許社會輿論會因社會的喪事,認為政客們應關注風災水災,社會資源應先投入救難工作,而非政治鬥爭。所以在這種情形下,陳水扁政府並不能有效的主動的將社會的喪事變成權力的喜事,他們或許可以期待,但是很難操縱。

所以陳文茜所言,絕對不是警告陳水扁政府,因為陳水扁政府就算有心如此操作,也無足夠能力如此運作。

那陳文茜所言,是何種政治動作呢?說給誰聽的呢?在野黨部份力量或許會認為天災人禍下,不應太汲汲於權力鬥爭,但是陳文茜一句話,給了他們繼續堅持罷免的勇氣,並且適時的消除民眾的疑慮。

因為,民眾一旦質疑天災人禍下勇於權鬥是否道德時,大家可以義正辭嚴的說,別讓「社會的喪事,變成陳水扁權力的喜事」。

所以,陳文茜所言,是為了在這股機不可失的政治動員下,排除任何可能削減在野罷免能量的因素。如同胡志強,林豐正代表連戰拒絕陳水扁政府的道歉一樣,陳文茜所言,是為了保護加持在野勢力的能量。

上述這些政治動作,是一種對決前的態勢,堅壁清野的策略。與溝通和解談判的政治手段絕對不同。所以,陳文茜這一句話其實是在對「罷免勢力」說:「別因社會的喪事,讓我們(所有倒扁力量)失去了權力喜事」

陳文茜不僅策略性解了罷免勢力的套(為持續推動罷免找了台階下,找到合理說詞),也使整個社會在天災人禍下,持續向兩個政治極端集結。這是媒體人(政治人)創造社會危機的最佳代表作,披著道德外衣行權力鬥爭的事實。

勿忘許信良,奇哉陳文茜

一、 中壢事件後脫離國民黨的許信良

二、 在台獨社團包圍中正機場,突破黑名單回台建國的許信良。

三、 在選上民進黨主席當天,夜奔敵營(李登輝官邸)的許信良

四、 在連任民進黨主席時,張俊宏下跪不為所動,鴨霸眷戀權位的許信良

五、 國發會議與國民黨主流派聯手,修出權責不清憲法的許信良

六、 與陳水扁相爭總統候選人,批評陳水扁鴨霸眷戀權位的許信良

七、 批評台灣憲政體制不被尊重的許信良

八、 被台獨社團雜雞蛋的許信良

九、 脫離民進黨的許信良

〈我有意見〉

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

馬維敏以偷換概念『作文』章

言論自由與媒體

對抗媒體的公民教育意義

媒體不是第四權

周玉蔻如不道歉並收回發行的書,TVBS 碟電台應予解約

徐宗懋的真面目

媒體修辭的巧辯,電電陳文茜

文明的倒退

這是他媽的什麼媒體﹖﹗

歡迎媒體繼續激發「意識型態」對立

為什麼我們要反對電視Call In節目?

就教中時總主筆室,11/3社論批審計長有理嗎?

台灣人,你怎麼還能不生氣

扇陰風點鬼火

「笨蛋」社論的長相

工商時報(中時報系)是否該傾聽民意?

反「本土意識」才是主題

看到網路業者PC Home的作法,更憂心了

如果這事情,發生在台灣....

一起加入監督媒體的「種子教官」

〈扁、宋會的社會意義〉對照〈扁宋會誰輸贏?〉

假貨時報

國家認同錯亂的中時社論:叫中國人太沉重?

中時的消息來源?

敗德媒體聯合報最新舔共媚洋力作

請給命運共同體一條生路好嗎?

中立的媒體人真的那麼難嗎?

記者王榮章的大風車

政治墮落一族──評馬維敏的〈政治豈有無本生意〉

妖言惑眾的徐宗懋

由職棒弊案談起媒體的自律

教育部長痛批媒體扭曲、臆測他的言論想法

唐湘龍的『兩「岸」』鬼扯

喇乎臭

政治白痴也能寫政治評論

披著『加強本土精神教育』羊皮的狼

邏輯套用與「物質實踐」

評〈希望會有幫助〉

以「昨非」來否定「今是」居心何在?

抓不準現實的「社論」胡謅

「民族主義」幼稚病患者

批判這篇吹捧李公光耀的馬屁文章

批〈李光耀訪台效應〉一文的謬誤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解構「省籍情節」作祟的偏激文章

請先藏好自己的「罩門」

濫竽充數的中時社論

這位親民黨辯護士的輿論曲調

莫斯科中山大學舊址考證!中央社駐俄張大記者別再騙人了!

鼓吹「和平」立論必須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