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內容:
今天(2000.09.04)
中時晚報〈兩岸政策的格局〉一文,偌大的一個標題,我原以為今天馬維敏在這麼個大標題之下,應該會是一篇大格局的文章才對,沒想到竟然連小格局都談不上,審視其內容依舊是毫無格局可言。
馬維敏說:『 台灣最近在兩岸問題上的姿態明顯拉高,其中顯然有政治謀略成分。』
這不是廢話嗎?難道中國不謀略?國際間的交往與對抗有不謀略的可能性嗎?
什麼“顯然”?
政治謀略不好,就直說不好,政治謀略有其必要,就直說有其必要,政治評論又不是在玩猜迷遊戲。
“顯然”什麼?
馬維敏說:『 美國即將舉行總統大選,華府這段期間的對華政策都會趨於強硬,也沒有任何候選人甘冒被指為向北京叩頭的罵名,會在此時對中共示弱。因此,台灣運用這種難得的有利情勢爭取一些籌碼與防禦縱深,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策略,國民黨政府時代就已老於此道。』
這算哪門子政治評論啊?簡直是外交官在玩弄外交術語嘛?甚麼叫『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策略』?
一副事不關己的第三者口吻,省省吧,擺這種姿態不叫客觀,而叫做「忘了我是誰」?媒體對本國的政治做出評論,政府有好的策略,那就明確的褒揚之,政府做出了不好的策略,那就具體的提出針貶,甚麼叫『理解』?
『理解』的意思是我懂了?懂了之後呢?是好?還是不好呢?
馬維敏說:『 陳總統就任前後對改善兩岸關係表現的善意,大抵是先以非常作法應付來自北京、華府的雙重壓力,避免情勢失控,而美國又是陳水扁真正安撫的對象。由於陳水扁當選所形成的震撼,使得美國只要確知台海不會爆發戰事就已經謝天謝地,而陳水扁很容易就透過言語滿足了美方的需求,也讓北京的對台政策一時之間只能維持在「聽其言,觀其行」的強度。』
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搞得清楚這人到底是要表達甚麼?
如果有拿人稿費,就用一點心,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好惡,如果意識到這是自己國家的重要政治事務,那更該明確的加以指陳,別當文字遊戲來玩,這樣做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讀者,更對不起付你稿費的報老闆(如果有的話)。
馬維敏說:『 新政府顯然很自豪這麼快就輕鬆打發了華府、北京,於是近來經常以「平穩」形容當前兩岸關係。既然沒有新手上路的生澀,加上美國大選的有利時機,新政府難免會想進階玩些高難度動作,測試美中台三角互動的尺度,並且為明年可能轉為對台灣較為不利的國際兩岸情勢預留緩衝空間。台灣在兩岸議題上姿態身段的轉變,即循此軌跡運行。』
咦!
『於是近來經常以「平穩」形容當前兩岸關係。』這可以解釋為『 新政府顯然很自豪這麼快就輕鬆“打發”(?!)了華府、北京』,這樣的解讀法,不僅牽強而且相當唯心(「唯心」就是「主觀」的意思啦,這是跟馬維敏說的,因為我知道網友都懂「唯心」的意思)。
『並且為明年可能轉為對台灣較為不利的國際兩岸情勢預留緩衝空間。』
這未免預設立場得過頭了吧。
還是馬維敏先生是特異人士,能預知天象、測國運?果真如此,阿扁應三顧茅廬敦聘他來當本國的國師,這台灣人好好體會一下甚麼叫「國泰民安」?甚麼叫「風調雨順」?如此豈不快哉!
馬維敏“終究”還是說了:『 在美中台三角關係中,台灣的作為一向相對靈巧,盡可能運用美中矛盾製造有利台北的機會。但是,過度追求策略的靈活機變,往往也越是顯露弱勢一方在大環境中的無助。新政府面對兩岸問題,如果還是只在策略層次經營,終究難以見其歷史格局。』
原來重點是放在『終究難以見其歷史格局。』
早講嘛,不過還是那付羞人答答的模樣兒,到底是甚麼樣的『歷史格局』還是不敢明說,是中國的歷史格局呢?還是世界的歷史格局呢?或者是台灣的歷史格局?
看來是結不了尾了!因為他“終究”還是沒說~~~“格局”~~~在哪????????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