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論  媒  體

    

【與媒體對幹!!】之──牛刀小試

先從徐宗懋下手


路犁  於 2000/07/29 22:23
 
發表內容:

原文:〈以李登輝為師〉徐宗懋 2000.07.29  中時晚報


「徐文」首先提到『陳水扁政府運作兩個月以來,並未漸趨順暢,反而暴露出一大堆問題』

這樣的提法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普遍標準,其標準就是﹔

1.一個新政府在運作兩個月之後,在什麼樣的程度上才稱得上是『漸趨順暢』

2.一個運作順暢的政府是不出問題的,或這個政府我們所能忍受其出問題的程度上限為何?在超出什麼樣的上限標準,我們可以毫不容情地指責她『暴露出一大堆問題』

事實上這是找不出客觀標準的(如果有人能提出一套客觀標準我倒願意虛心的洗耳恭聽一番),像徐宗懋這類「文僕」一向最愛在這種模糊地帶混水摸魚,因為──也只是因為──唯有這樣他那卑微的「意識型態」才能在讀者群中尋求出路﹔換句話說,他那對『陳水扁政府』的評論並非以真理作為衡量的客觀尺度,而是以主觀的好惡作為評量的標準,一句話,是他那卑微的意識型態在作祟。

緊接著他說:『有些是新手尚待磨練的問題』,有部分的「政治正確」,之所以是有部分,因為是──事實上也是──原有的舊官僚與新政府尚待接軌﹔或說,新政府在時間上還尚未全面的對舊官僚體系進行全面的「心靈洗滌」。

一個政治評論者如果不能就“整體的政治面”作處綜合評論,僅就“點”的方面做出擴大解釋,這樣的人如果不是患了政治幼稚病,那一定是患了「政治古惑仔」症候群。

最後他說:『不過更根本的是阿扁希望當另一個李登輝,偏偏兩者的主客觀條件完全不同,形成了政治失敗的基本狀況。』

這不叫政治評論,這是典型的政治玄學家的預言口吻,因為這位不入流的政論評論者下了『形成了政治失敗』這樣的結論,阿扁執政才兩個月就下這樣的結論,不是玄學預言是什麼?

再來看看「徐文」的說法:『李登輝的權力基礎來自於國民黨的威權慣性文化加上本省人情結,也就是利用國民黨這個招牌號召愚忠的基層追隨者,』

事實是,李登輝的權力基礎首先來自於蔣家的國民黨這個黨國威權信仰,李登輝主政之後善用民氣,讓萬年國會這個蔣家家奴下臺之後,李登輝得到對期盼體制改革的群眾所支持,而不是如「徐文」所言,以齷齪的心態將它視為是單純的『本省人情結』,即使“期盼體制改革”這些人都是本省人,也是這種具有進步思想的本省人,與這位患有「政治古惑仔症候群」的徐宗懋的所謂『情節』不具有太大關聯性。

至於「徐文」說:『再釋放台灣歷史悲情拉攏民進黨的支持者,李登輝用這種辦法幾乎同時控制國、民兩黨,並得以充分貫徹其權力意志。』

只有兩種人會提出這樣的觀點,一種是政治白痴,另一種則是居心不良的有意誤導。

政黨與支持者不是鐵板一塊,這是不言自明的,民進黨的支持者曾經變成工黨的支持者,民進黨的支持者也曾經變成社民黨的支持者,甚至民進黨的中堅幹部都可能成為現在親民黨的黨員。

『台灣歷史悲情』是台灣人的悲情,不是民進黨人的悲情,認同台灣人的悲情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得到台灣人的支持,這符合政治邏輯的必然性﹔否定台灣歷史悲情的人,就心理學而言我只能把它視為是非人的觀點,徐宗懋有沒有否定台灣人的歷史悲情,可以從他否定李、陳的意志中找論據,不過不是現在所要批判的重點。

民進黨從來就不是一個易於控制的政黨,民進黨主席都難以控制民進黨這是民進黨人以至於政治觀察者所熟知的民進黨一貫傳統,徐宗懋說『李登輝用這種辦法幾乎同時控制國、民兩黨』,這如果不是患了政治幼稚病,那根本就是在扯污爛。

徐文又說:『陳水扁的「全民政府」本來也有類似的意思,他獲得民進黨的全力支持,同時又提名國民黨籍的唐飛當院長,希望藉著讓出一些權位,取得超半數的支持。』

這裡所謂的『陳水扁的「全民政府」本來也有類似的意思』,是什麼樣的意思呢?就「徐文」先前的提法,顯然指的是『李登輝用這種辦法幾乎同時控制國、民兩黨』

徐宗懋這篇文章的根本居心在於將特定讀者導向『不過更根本的是阿扁希望當另一個李登輝』這樣的思維,目的在於為「反李集團」定調、聚焦,而「八掌溪事件」恰恰是最易於將它模糊化以選取特定目標加以“聚焦”的最佳背景,雖然說「徐文」內容中並未提及「八掌溪事件」,但並不影響我們從中窺知其延續性的意圖,畢竟要逮住如徐宗懋這樣一個患有「政治幼稚病」的人的意圖,對我而言還稱得上是件可以輕易上手的事。


接著「徐文」又下了這種主觀的價值判斷:『同時阿扁又走訪外省籍大老,踏進中正紀念堂,這些都值得肯定,』

就因為他這種輕率的主觀價值判斷,使得我先前就已經提到的,他那“卑微的「意識型態」”就洩了底──中正紀念堂是特定意識型態的圖騰──﹔之所以說徐宗懋對阿扁上述的行為的肯定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在於阿扁這樣的作為並沒有受到普遍認同,甚至根本就經不起民主價值的檢驗,對這種行為的肯定就等同於對民主價值的踐踏,對這樣一種行為存著肯定的心態,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齷齪。


「徐文」的這一觀點就更有意思了:『問題是,阿扁並沒有接納在野黨的政策,只是擺出善意的姿態,或釋放出一些官位,這是不夠的。』

選舉過程中不是一大堆的學者專家、政治評論者都說:「看不出三組主要總統候選人的政策有什麼根本的差異」嗎?怎麼?現在變成有差異了?

看來所謂「政客善變」,部分是被政治評論者為文刻意加以「異化」所形成的「變異」吧!換句話說,政客的變與不變,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政治評論者主觀思維的「折射描述」──如徐宗懋者流﹔最讓人感嘆與捶心肝的莫過於台灣的強勢媒體願就客觀事實陳述者寡,樂於扭曲並加以八卦化、血腥化、恐怖化者眾。

看來台灣民眾羅患「媒體憂慮症」這種文明病,大加流行之日為時不晚矣!


徐文最後一句話說:『唐飛一旦實行了民進黨的政策,他在國民黨以及國民黨支持者中立刻失去了代表性,陳水扁仍然是少數政府。』

這是今年來我看過最不具意義的一句話,比一個人放了一個沒有聲音的屁又不臭更加乏味。

看來徐宗懋還在想望陳水扁給唐飛籌組聯合內閣的樣子?


徐文說:『再者,陳水扁一遇到狀況,馬上請教李登輝,顯示阿扁視自己為李登輝政權的延續,於是大陸熱降溫、中南美訪問等耳熟能詳的東西又出來了。』

這段評論中,我看不出有打中阿扁的錯誤之處,反倒從這段話中暴露了徐宗懋其人果真患了「政治幼稚病」是一點也不假。

繼任者請教前任者這是一種必然的常軌。政府施政是『延續性』的這更是不言自明的政治常識。

當中國在言詞上恐嚇我們,在武力上威脅我們,政府如果不對『中國熱降溫』,這樣的國家還有國格嗎?這樣的國家領人還有人格嗎?中南美訪問是因為會刺激中國,所以不應該是嗎?

從上述這段話中,徐宗懋其中國人的立場與齷齪心態再次顯露無疑。


『然而不幸的是,李登輝主政末期台灣最大的病症並不是台灣人意識不足,而是黑金橫行、法治不彰,許多弊案無法徹查,這是阿扁得以當選的原因,不過當阿扁處處以李登輝為師時,這意味著他根本不可能對李登輝的負面遺產開刀,尤其是當這負面涉及李氏周邊的人時,這會使得阿扁政府的本質只是李氏政府的餘波蕩漾。』

苛連∼∼

『以李登輝為師』就等於『意味著他根本不可能對李登輝的負面遺產開刀,』

相同的邏輯,棒球教練投出最高球速為135KM所以它教出的投手就投不出140KM以上的球速?徐宗懋這樣的邏輯一看就知道他是誤將「形式邏輯」等同於「辯證邏輯」,如果不身救其居心,那只能把他當作是知識上的無能為力來看待。

因為他無能分辨出李氏延續蔣經國政權(這才真的叫延續),但卻辯證的發展了本土意識萌芽與快速增長,因此他也就更分辨不出『阿扁政府的本質只是李氏政府的餘波蕩漾』,但卻辯證的蕩漾出了羅福全這位駐日代表、辯證的蕩漾出了林俊義這位環保署長、辯證的蕩漾出了杜正勝這樣一位故宮博物院院長,如此等等…….

結論:本人如果是廚師,那麼「徐文」連菜餚的素材都稱不上,只能充當廚房中的抹布一塊。

〈我有意見〉

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

唐湘龍在邏輯上的無知

夢囈獨白的馬氏快感!

競逐馬屁記者獎的秦蕙媛

明日報為何要挑起省籍情結?

中時社論越來越不行了

小幹一番(台灣日報)

為謝長廷辯?不用了

他是「鬥爭、分化工作室執行長」

評〈李郝又「交手」〉

馬維敏的〈兩岸政策的格局〉在哪裡?

評〈渡盡劫波兄弟在〉

戮破〈維持政策一貫 不要重啟波瀾〉一文悖論

評〈這就是「新路」嗎?〉

評〈告別百日「唯新」〉

評〈國統綱領妙用無窮〉

這位政研所博士生應該死當

批自瀆的[中晚評論]

評8月27日tvbs台南運河案張市長記者會報導

徐宗懋「莫名的低級趣味」

點出〈司法動起來了〉一文的幾處悖論

【與媒體對幹!!】新聞播報台──關於澄社〈萬言書〉

未跳脫舊思維的〈中時社論〉

俄國八掌溪事件─談庫斯科號沉沒事件中的殘酷噬血媒體報導

只要有同理心,加一點獨立思考,那就是媒體的專業道德

評〈小白兔的啟示〉

低水準的〈社論〉

洛城功過

東森簡余晏評論

三批馬維敏「反扁的激情」

【與媒體對幹!!】新聞播報台──宋的嘴皮不靈了

批 徐宗懋之掃除黑金的兩項指標

媒體又“拐”到了炒作的好題材

再批馬維敏「反扁的激情」

再批徐宗懋

批軍事盲寫軍事新聞分析(1)

「超級扁迷』馬英九

妖人 吾爾開希

理性的角度

評馬維敏〈危機處理的危機〉

對幹之前,檢視媒體:媒體該有的規範在哪裡?

【與媒體對幹!!】之牛刀小試

媒體是台灣最大亂源

反制媒體的兩層思考

也談八掌溪事件

媒體的「八掌溪事件」、阿扁的困境、網路媒體小兵

八掌溪事件的時間進程和網友應注意事項

當台灣人弱智嗎?

媒體之於臺灣民主的前途, 其威力如此

從八掌溪的悲劇談責任歸屬

台灣媒體選擇性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