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又說:『陳水扁的「全民政府」本來也有類似的意思,他獲得民進黨的全力支持,同時又提名國民黨籍的唐飛當院長,希望藉著讓出一些權位,取得超半數的支持。』 這裡所謂的『陳水扁的「全民政府」本來也有類似的意思』,是什麼樣的意思呢?就「徐文」先前的提法,顯然指的是『李登輝用這種辦法幾乎同時控制國、民兩黨』。
徐宗懋這篇文章的根本居心在於將特定讀者導向『不過更根本的是阿扁希望當另一個李登輝』這樣的思維,目的在於為「反李集團」定調、聚焦,而「八掌溪事件」恰恰是最易於將它模糊化以選取特定目標加以“聚焦”的最佳背景,雖然說「徐文」內容中並未提及「八掌溪事件」,但並不影響我們從中窺知其延續性的意圖,畢竟要逮住如徐宗懋這樣一個患有「政治幼稚病」的人的意圖,對我而言還稱得上是件可以輕易上手的事。
接著「徐文」又下了這種主觀的價值判斷:『同時阿扁又走訪外省籍大老,踏進中正紀念堂,這些都值得肯定,』
就因為他這種輕率的主觀價值判斷,使得我先前就已經提到的,他那“卑微的「意識型態」”就洩了底──中正紀念堂是特定意識型態的圖騰──﹔之所以說徐宗懋對阿扁上述的行為的肯定是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在於阿扁這樣的作為並沒有受到普遍認同,甚至根本就經不起民主價值的檢驗,對這種行為的肯定就等同於對民主價值的踐踏,對這樣一種行為存著肯定的心態,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齷齪。
「徐文」的這一觀點就更有意思了:『問題是,阿扁並沒有接納在野黨的政策,只是擺出善意的姿態,或釋放出一些官位,這是不夠的。』
選舉過程中不是一大堆的學者專家、政治評論者都說:「看不出三組主要總統候選人的政策有什麼根本的差異」嗎?怎麼?現在變成有差異了?
看來所謂「政客善變」,部分是被政治評論者為文刻意加以「異化」所形成的「變異」吧!換句話說,政客的變與不變,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政治評論者主觀思維的「折射描述」──如徐宗懋者流﹔最讓人感嘆與捶心肝的莫過於台灣的強勢媒體願就客觀事實陳述者寡,樂於扭曲並加以八卦化、血腥化、恐怖化者眾。
看來台灣民眾羅患「媒體憂慮症」這種文明病,大加流行之日為時不晚矣!
徐文最後一句話說:『唐飛一旦實行了民進黨的政策,他在國民黨以及國民黨支持者中立刻失去了代表性,陳水扁仍然是少數政府。』
這是今年來我看過最不具意義的一句話,比一個人放了一個沒有聲音的屁又不臭更加乏味。
看來徐宗懋還在想望陳水扁給唐飛籌組聯合內閣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