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論  媒  體

    

【與媒體對幹!!】之12

未跳脫舊思維的〈中時社論〉


路犁  於 2000/08/23 00:02
 
發表內容:

2000.08.22  中國時報 社論〈民進黨應以積極作為證明有能力解決兩岸問題〉

中時報系出現這類舊思為的〈社論〉,就我個人而言,並不覺得(也不應該覺得)驚訝,原因在於,一直以來該報都是──未來也還會是──以舊「意識型態」、舊「政治思維」的模式,作為評論政治的衡量尺度,幾天前我就在【與媒體對幹!!】之九當中,直指中時的〈社論〉為低水準的〈社論〉。

難道會有人期待這種以舊「意識型態」、舊「政治思維」的模式,來評論當今的政治事務,其〈社論〉水準會有可能向上提昇嗎?才怪!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兩岸問題」在台灣的政治史當中,是作為“政治工具”在起作用的,還是作為“考驗政治人物的能力”在起作用的。

「兩岸問題」對台灣的政治領域,一直以來都發揮著──更被特定政黨利用著──它應有的決定性影響力。

國民黨蔣介石父子利用「兩岸問題」宣佈戒嚴,大搞黨國體制、個人獨裁、白色恐怖,國民黨的李、連體制利用「兩岸問題」恐嚇台灣選民,以利於國民黨繼續黑金統治的目的,從國民黨出走的新黨更是利用「兩岸問題」,不僅恐嚇台灣選民,更進一步藉此來打擊李登輝各項有利於台灣的國家政策與外交作為。

國民黨從蔣氏父子的威權體制到李連的黑金體制,為了鞏固政權,除了不擇手段的利用「兩岸問題」之外,我們看不到有任何值得一提的『積極作為』,而綜觀整個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史,更充分的『證明』了50多年來,國民黨在『兩岸問題』上的毫無能力。

確切的說,「兩岸問題」在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史當中,是作為“政治工具”在起作用的,而不是作為“考驗政治人物的能力”在起作用的。

中時報系長期以來,與其說是扮演著依從統治者的媒體腳色,不如說是威權體制下的輿論打手、統治階級的辯護士、打擊民主人士的輿論先鋒隊。

中時報系大老闆余紀中在其老長官蔣經國主政時期,哪敢對兩岸問題置於媒體的輿論之上,而今其經營的媒體產業何以獨對「兩岸問題」的熱切關懷,一般具有普通政治常識的人都相當清楚,因為民進黨的執政,導致該報(中時報系)舊意識型態有崩解的危機感,不言而喻,是舊有價值崩解前的垂死掙扎與困獸之鬥、是典型的舊意識型態的反動。

事實的發展並不以個人主觀思維為轉移,而中時這篇〈社論〉的論證內容,恰恰就是以純粹的主觀思維邏輯作為論證的依據,而不是依據現實的發展規律來加以論證,以下我將針對〈社論〉內容的錯亂與謬誤作出必要的批判。

〈社論〉認為陳水扁總統對中國曾做出『多次的善意表述』,然而『都在民進黨的掣肘與牽制下被抵消』

事實是這樣子的嗎?真正的事實是,在野的國、親、新三黨,砲口一致的以中共的標準SIZE批判陳水扁總統「了無新意」,並譴責其迴避「一個中國原則」,猶如代表中共向陳水扁發出具有中共特色與立場的第一炮。

當陳水扁總統『對彼岸多次善意的表述』,台灣內部的在野政黨都不認為這樣是一種善意的那個時候,我也不曾看到中時報系在當時曾獨排各在野政黨的眾議,並極力的大加讚賞陳水扁的善意,何以現在卻對陳水扁總統作出這樣的解讀呢?

其實說穿了,其主要目的不過只是想把『兩岸關係終未見突破』的所有責任推在民進黨的身上而已,我甚至在想,如果中時 社論 練就了通天的本領的話,或許它還想把50幾年來的『兩岸關係終未見突破』一古腦的推給民進黨也是可能的,可惜的是,中時 社論 是不可能有此通天的本領的。

接著〈社論〉又以『陳水扁是否要兼任國統會主委為例』

然後又說:『陳水扁確曾一度傾向出任國統會主委,並有幾項考慮的前提,包括第一、對岸對此應有善意的回應;第二、有助內部民意的整合,特別是在野黨共識的凝聚;第三、有助與跨黨派小組的互動。由這三項前提所考量的周全與適切看來,陳水扁確實以國家整體利益為念,也確實以追求兩岸避戰為先。也可以說,出不出任國統會主委,是以踐履元首的責任與義務為考量,而非囿於一黨之偏私。』

中時報系今天這篇〈社論〉,似乎忘了在2000.08.16  中國時報 〈最不甘願的成員〉這篇 社論 中曾經是怎麼在質疑陳水扁出任國統會的﹔〈最不甘願的成員〉一文,其中一段話是這麼說的:『現在的兩岸及國內情勢,陳總統其實沒有不出任主委的空間。只是,當誰都看得出來他是打鴨子上架時,陳水扁的善意宣示便容易遭到懷疑,而國統會對兩岸關係的功能也會降低。』

在兩相對照之下,實在讓人產生困惑,到底我們該相信今天 中時 社論 筆下的陳水扁呢?還是2000.08.16  中國時報 〈最不甘願的成員〉這篇 社論 筆下的陳水扁呢?就我個人對中時 社論 的認知來看,中時 社論 筆下的陳水扁,都不可能描繪出真實的陳水扁,為什麼?

因為中時的 社論 在我的認知當中它不叫 社論,我將它稱之為“謬論”

〈我有意見〉

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

唐湘龍在邏輯上的無知

夢囈獨白的馬氏快感!

競逐馬屁記者獎的秦蕙媛

明日報為何要挑起省籍情結?

中時社論越來越不行了

小幹一番(台灣日報)

為謝長廷辯?不用了

他是「鬥爭、分化工作室執行長」

評〈李郝又「交手」〉

馬維敏的〈兩岸政策的格局〉在哪裡?

評〈渡盡劫波兄弟在〉

戮破〈維持政策一貫 不要重啟波瀾〉一文悖論

評〈這就是「新路」嗎?〉

評〈告別百日「唯新」〉

評〈國統綱領妙用無窮〉

這位政研所博士生應該死當

批自瀆的[中晚評論]

評8月27日tvbs台南運河案張市長記者會報導

徐宗懋「莫名的低級趣味」

點出〈司法動起來了〉一文的幾處悖論

【與媒體對幹!!】新聞播報台──關於澄社〈萬言書〉

未跳脫舊思維的〈中時社論〉

俄國八掌溪事件─談庫斯科號沉沒事件中的殘酷噬血媒體報導

只要有同理心,加一點獨立思考,那就是媒體的專業道德

評〈小白兔的啟示〉

低水準的〈社論〉

洛城功過

東森簡余晏評論

三批馬維敏「反扁的激情」

【與媒體對幹!!】新聞播報台──宋的嘴皮不靈了

批 徐宗懋之掃除黑金的兩項指標

媒體又“拐”到了炒作的好題材

再批馬維敏「反扁的激情」

再批徐宗懋

批軍事盲寫軍事新聞分析(1)

「超級扁迷』馬英九

妖人 吾爾開希

理性的角度

評馬維敏〈危機處理的危機〉

對幹之前,檢視媒體:媒體該有的規範在哪裡?

【與媒體對幹!!】之牛刀小試

媒體是台灣最大亂源

反制媒體的兩層思考

也談八掌溪事件

媒體的「八掌溪事件」、阿扁的困境、網路媒體小兵

八掌溪事件的時間進程和網友應注意事項

當台灣人弱智嗎?

媒體之於臺灣民主的前途, 其威力如此

從八掌溪的悲劇談責任歸屬

台灣媒體選擇性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