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內容:
八掌溪悲劇有兩個層次。
一是作為悲劇的事故本身, 二是社會的解讀﹔前者社會與外獨版等論壇討論已多,
後者較少人觸及。
社會的解讀云云,真正的權力在媒體。
星期六事故發生的第二天,
星期日, 中時與聯合兩大報都未重視此案,反而是自由時報以頭版頭條報導。
中午左右,政客們開始展開攻擊,親民黨孫大千炮轟民進黨政府是殺人兇手,.......
悲劇的自有邏輯開始被政治鬥爭的邏輯所扭曲與吞噬,於是中時聯合兩報系看有機可乘,便在中時晚報與聯合晚報以頭版頭條刊載此案。
純粹從新聞專業的角度來看,早報的頭版頭條刊載的是前日的重大新聞,晚報則應是報導本日的主要事件,昨日之事,早報在三四版稍做報導,到晚報才變成頭版頭條,這已完全沒有新聞專業可言,屬於政治鬥爭的考慮壓倒一切的作法。
近年來,中時聯合等反台報系的操作手法,基本模式是:
一遇重大社會事件,不論客觀的責任歸屬問題為何,便將矛頭直接對準中央政府,尤其是兩大報反對的領導人,如國民黨政權時代的李登輝與今日的陳水扁。
一九九七年三大刑事案
(劉邦友案,彭婉如案與白曉燕案),此次的八掌溪悲劇,都是這種操作手法,其根本目的在謀求徹底踐踏總統的民意支持度與執政正當性,藉此暗示民主化未必好
(李登輝),政權輪替不見得棒 (陳水扁),從而巧妙地將反動的政治邏輯滲透傳播到一般選民的大腦之中。
基本上,政壇上當年的反李陣營與目前的反扁陣營,都追隨中時與聯合的這種操作策略。否定時代的變革與民主化的歷程,是其內心深處共同的基調。
客觀而言,這種心態與策略有其必然性。重點在於,無論是李或陳政權,都沒有謹慎地對待這種反民主勢力與論述。
而支持臺灣民主化的選民,雖然在私下討論時,可能也會對中時聯合兩大報不爽,但他們通常不會支付個人成本,很少人真正願意以抵制行動(不訂不買這兩家報系的報紙)來表達其不滿。
倘若這些現象仍不改變,那麼前述的操作策略將持續。其代價是根本的問題被扭曲,真正應該提出的答案也都不可能出現。
媒體之於臺灣民主的前途,其威力如此。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