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內容:
原文如下
2000.08.04
中國時報
扁催生第3代戰機
伍崇韜/新聞分析 陳水扁總統是境外決戰的倡行者,即使軍方目前對境外決戰一呼百應,實際上則只是紙上談兵,但陳水扁對於落實境外決戰戰備、戰術的態度是堅持的。他昨天除了主動為第三代戰機扮推手,更訓令空軍必須再提升新戰機對地、對海的攻擊能力。
空軍現有的新式戰機,包括美製F-十六、法製幻象兩千、自製IDF,皆被統稱為二代戰機;在台灣國際處境未見改善,中共對我絕不鬆手現況下,第三代戰機未來能自何處獲得,空軍目前看不到,沒個準,保險的做法,只能先從IDF改良型下手。
IDF到底好不好?部分空軍第一線飛官的態度趨於隱晦,但IDF終究是國內獨力發展戰機的里程碑。新政府上台前,一手創出IDF的漢翔公司和中科院員工,少有人能預料IDF還能有金針續命的機會,上周行政院通過以每年十億元預算、為期七年投入「聯合反制載台」(即IDF新一代機)研發後,IDF後續計劃終露曙光。
一般而論,新式超音速戰機壽限約在廿年左右,以我國二代戰機而言,至少可用到二○一五年。陳水扁率先推動規劃第三代戰機,主因在於兩岸空軍兵力,我方目前在質的方面小幅領先,但根據我軍方和美國對兩岸軍力評估推斷,以中共與俄羅斯軍事合作,以及現有各項軍備提升計劃,二○○五年兩岸軍力可能出現失衡危機。至於陳水扁要求加強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以目前擔負主要對地、對海攻擊任務的F─十六而言,可掛載小牛、集束、雷射導引多種精密炸彈,亦可發射射程近兩百公里(已相當於海峽寬度)的麻雀飛彈,攻擊能力絕不能說不強;真要深入探究,恐怕與國軍的「有限的攻勢防禦」計劃有關。
先談一個矛盾的消息
>IDF到底好不好?部分空軍第一線飛官的態度趨於隱晦,
前陣子還看到許多報導(除各大報外﹐還有軍事雜誌尖端科技﹐華錫鈞將軍的戰機的天空等書)﹐IDF是飛官的第一志願﹗
不管怎麼說﹐飛機的失事率是最低的﹗
不知這位記者是報真的﹐還是假的﹖﹗
所謂"隱晦的態度"﹐倒底如何﹖並未給讀者交代﹐
有故意打模糊戰之嫌﹗
再談一段知識不足的敘述
>目前擔負主要對地、對海攻擊任務的F─十六而言,可掛載小牛、集束、雷射導引多種精密炸彈,亦可發射射程近兩百公里(已相當於海峽寬度)的麻雀飛彈,攻擊能力絕不能說不強;
這位記者的知識實在不行﹐麻雀飛彈只有100公里的最大射程﹐加上雷達的限制﹐只有50公里的射程﹗那個200公里的說法是完全不對的﹗
另外﹐以上的攻擊力﹐都是短距攻擊﹐飛行員頂多靠低空導航系統規避偵測﹐本質上還是很危險﹗IDF既然有發射空中巡弋飛彈的能力﹐而且美方又不會賣台灣該種攻擊武器﹐自己做﹐難道不對嗎﹖﹗唉﹗
再者﹐C130能投擲1萬5千磅的BLU-82炸彈作大區域的摧毀﹐那這樣看來不就是並比F16更強了嗎﹖﹗
可笑的結尾
>真要深入探究,恐怕與國軍的「有限的攻勢防禦」計劃有關。
怎麼深入深究都沒談到﹐就來個這樣子的結論﹗
前面說F16攻擊力強﹐也沒說IDF未來的攻擊力是比F16強或弱﹐就說是“恐怕與國軍的「有限的攻勢防禦」計劃有關。"
﹗
那麼IDF要是不改進﹐光靠F16﹐不就也坐實了這項"恐怕與國軍的「有限的攻勢防禦」計劃有關。
"罪名﹖﹗
就道德﹐軍事知識﹐邏輯素養觀之﹐這位記者不配作軍事新聞分析﹗
諸位看到此公的評論﹐先打個問號吧﹗
再來一段
>即使軍方目前對境外決戰一呼百應,實際上則只是紙上談兵
如果軍方只是“紙上作業”﹐那麼數年前為何計劃購買F16﹐而且還買純攻擊的低空導航標定夾艙﹐除此之外﹐還有發展出射程500公里以上的雄二E巡弋飛彈﹐這些不是用在境外﹐用在那﹖﹗
再來﹐部署在馬祖的天弓二防空飛彈及雄二反艦飛彈﹐射程皆為200公里﹐都可延伸至中國大陸沿海內陸﹐用在境外作戰﹐不是很明顯嗎﹖﹗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