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內容:
這種文章也寫得出來?中晚的記者素質要墜落到什麼地步?
姑且不論政治立場,全篇都是臆測之詞,沒有任何真憑實據,就能把陳水扁和羅福助扯在一起,不得不佩服蘇嫻雅記者連想力之強!
新聞是要呈現事件的真實面目!要講證據的!
至少理論是這樣的。
人當然可以有各自的政治立場,但,身為記者就算有特定立場也不該忘記本身的職業道德:新聞的真實性!
證據在那裡?特別是第一段,妳是怎麼發現那個巨大黑影的?怎麼看出來的?
能不能詳細說明一下?
*******************************
呼叫陳定南
2001.03.29
中時晚報 蘇嫻雅
新舊政府輪替了一年,感覺上掃除黑金動作不斷,然而,只要看到羅福助愈來愈紅,「大哥」行徑日益囂張,看到所有重要人物都不敢對「大哥」說重話。就會發現原來民進黨執政的背後,仍有一個巨大的黑影籠罩著。
為了鞏固少數執政的利益,民進黨飢不擇食,預算翻案找「大哥」,部長想保官位,也有賴「大哥」成全,甚至連重大政策討論都靠「大哥」盯場。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已經有能力翻雲覆雨的「大哥」,當然更肆無忌憚了。
羅福助的巴掌,不只打到李慶安,也打到了陳定南與陳水扁。景文被掏空案,到底有沒有黑道介入?有沒有民代趁機獲得不法利益?那些人正一起吃那塊大餅?這不應該只是教育部長與立委間的對話而已,那是一個全民都想知道內幕的重大案件,陳定南有義務要求檢調加快偵辦腳步,不放過涉案的任何一個人。
陳水扁也不能只管自己「清廉執政」就好,屬下搞什麼低下勾當都無所謂,要錢的要錢,求官的求官,不僅與黑道沆瀣一氣,比起過去的黑金沉淪狀況,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了司法系統外,陳水扁何不也透過行政系統,查查看目前各部會有無對特定人士利益輸送的情形。就從林信義開始,看他有沒有請羅福助坐鎮,並以特許營業的商業執照做交換,如果有,這個部長要想繼續在其位子上,就不是立法委員同意就可以了。
陳水扁執政,羅福助治國,講出去實在不好聽。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