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論  媒  體

    

記者自購死魚沾油污製造阿瑪斯號漏油事件畫面


echo  於 2001/03/23 01:00
發表內容:

『根據最新一期出版的《目擊者》雜誌報導,媒體在墾丁大打污油新聞戰,但有媒體卻不顧新聞本質,自費購買死魚再沾污油拍攝,這樣的手法嚴重玷污了新聞專業。』

『二月七日環保署水保處長阮國棟南下與屏東縣長蘇嘉全等人在墾管處開會,媒體幾乎全員到齊,有媒體竟然為了凸顯油污嚴重性,託人到魚市場買死魚,再拿到龍坑油污區沾油污拍畫面,這種「做」新聞的手法,不但許多同業聽聞後都搖頭嘆息,忙著除污的環保人員更無奈地說:「我現在都不看新聞了。」』

『根據瞭解此一事件的記者表示,此次油污污染範圍在龍坑海域約二十公頃,因東北季風關係,災情並未擴大,事發二十幾天,新聞越鬧越大,由於許多媒體沒有辦法赴實地拍攝,因此有人提議赴市場買魚,再拍攝受污染情形,許多同業不但沒有阻止,還附和這種行為,因此參與這次「造假」新聞的媒體有好幾家,平面及電子媒體。』

『據當地漁民表示,油污事件對他們生計影響不大,因為污染區是在可控制範圍內,扣除污染區外,他們仍有無垠大海可捕魚,況且台北專業人員也到當地做過海水檢測,證實龍坑之外海域,的確沒有受到污染。』

『事實上,《目擊者》揭露的惡質現象,只不過媒體造假或套招文化的冰山一角,而墾丁油污事件的假畫面,只不過是媒體墮落的極致現象之一罷了。在油污事件之前,被媒體及政客刻意炒作的「餿水新聞」,最後被證實是子虛烏有,但類似新聞仍能不斷充斥各大媒體,其背後意義,無非是在唱衰新政府。』

原文:
http://magazines.sina.com/newtaiwan/contents/261/261-001_1_b5.html

以前中國1989年的天安門64民運事件,台視某名記者到現場採訪中國政府對民眾開槍的畫面,冒險犯難的敬業精神令人佩服!

後來聽說,此記者在事件發生時一直躲在南京,根本不敢到現場去。鏡頭拍他講話的背景是南京的街道,而天安門事件發生的鏡頭完全是國外媒體所拍的。他的「現場採訪」就是這樣在錄影室裡剪接而成。

回台灣後竟然還大開記者會敘述「天安門事件現場採訪」的經過。看來類似這樣「新聞編輯」是台灣媒體的日常作業方式。

唉!怎麼說呢?台灣媒體如此水準,新聞該看還是不看?

〈我有意見〉

 

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

「羅福助VS李慶安」事件──媒體與各方觀點對比

向中晚蘇記者嚴重抗議

向媒體致敬!!

「一言堂」的幽靈在陳世昌的大腦思維中盤旋不去

為何要放棄中華民國國籍?

記者自購死魚沾油污製造阿瑪斯號漏油事件畫面

唉,又罵錯啦!──評2001/03/22中時小社論《唉,又演錯啦!》

我對統派媒體的定義

日本第一

我看不懂的新聞分析 甘兄幫幫忙

三月十六日中時晚報陳正昌又在搞笑

中時的視野 -『只見彼岸紅旗升起,不見我國國旗墜』

你今天『自慰』了嗎?

談台灣媒體

勿用政治立場踐踏歷史專業

隱藏在商週電子報背後的心機

評〈永遠的新政府〉

這實在太欺負台灣人了!

幾個台灣人亟待釐清的用話

一紙受降令決定了台灣的命運?--給李祖舜記者

神鬼戰士

統派媒體的伎倆

民主常識低級階段的媒體

『核四復工』所激發的『台灣整體改革契機』

與媒體對抗是公投的前置作業

讀『評〈只有權謀,沒有體制〉』有感

哈日風──改寫中時晚報俞正的社論

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媒體

評彭蕙仙"看不見的城市"

評〈只有權謀,沒有體制〉

聯合晚報的惡質報導

聯合報:『國史館把民進黨史變國史

再看聯合報黑白集 , 如何顛倒是非 !

核四是「政策」還是「法案」?聯合報「黑白集」黑白不分

注意你家的有線電視

「台北觀點」的反思

百萬富翁低智商

中晚論壇俞正先生的不專業

給「與媒體對抗」幾點建言

向中共網站說不!

評12/25中時彭蕙仙論<台灣論>

我的邏輯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