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論  媒  體

    

唉,又罵錯啦!
評2001/03/22中時小社論《唉,又演錯啦!》


阿姜  於 2001/03/22 08:43
發表內容:

錯,錯,錯!評論的,怎麼又罵錯了呢。

辦報紙已經超過五十年了,半個世紀了耶!再混,也應該知道自己評論的對象是什麼了吧?中時小社論呀,你是報業的老大哥,不是傳媒小老弟啊,怎麼老是常常搞錯對象罵錯人呢?

社論,是報社的評論,是報社專業或立場的招牌。小社論,是報社的小評論,就是報社專業或立場的小招牌。小招牌,也是招牌,失去了專業,僵化了立場,就是砸了報社的招牌,怎麼會自己拆下自己的招牌,大卸八塊,丟入火堆呢?

中時小社論,你罵執政黨對事務官的批評,主要有兩點:第一,不能像以前在野黨那樣罵完後就沒事了,而是要從制度上著手改善。第二,再怎麼說,事務官都是自己的手下,怎麼捅起自己人來了。乍罵有理,實則非然。

別說是事務官這種比較偏向「人」的制度改革,在在野聯盟的強烈杯葛下,礙難實行;就連比較偏向「事」的制度方案,就已經半途被在野聯盟齊手掐死,夭折往生了。

例如可以省下數百億以上的全國發包中心,魂歸何處?又如執政黨與勞、資雙方協商下的工時案,魄往何方?更不用說國民黨執政期間允諾的官派縣市長,被在野聯盟來個翻臉不認帳了。

最好笑的是,國民黨立委竟然要在立院成立「政黨輪替政府相關人士變動專案調閱委員會」,調查執政黨人事撤換及派任的過程,企圖介入總統府和行政院依法擁有的人事任免權,這種逾越立院權限,坐擁太上皇的荒誕行徑了。

擋住制度改革路線的石頭是誰?執政黨想要制度改革的阻力為何?來,請讀我的唇:撒、野、聯、盟。喔,對不起,是在野聯盟。所以咧,親愛的中時小社論,汝等見樹不見林之井蛙視見,誠乃滑天下之大稽也。

再者,事務官表面固然為執政黨自己手下,但心悅誠服的到底有幾多人?姑且不談國民黨時代種種黑官漂白特考下的事務官有多少,就只是來比較貴報相關報導對應下所出現的情形。

貴報第三版的調查採訪裡,分別談到了交通部、教育部、外交部等被傳統事務官「包圍」的慘像,更有一位大力爭取博奕條款的國民黨立委公開嘲笑:「事務官都是我們國民黨的人,他們不見得聽你們政務官的話,但一定會聽我們國民黨立委的。」

由此看來,小社論的作者似乎對此等報導視而不見,視報社同事為泡影,而僅是捉住表面的從屬關係,就一口咬定是事務官是執政黨的「自己人」,大罵特罵,好不快哉。唉,親愛的中時小社論,汝等見表不見裡之膚淺近視,誠乃荒世界之大謬也。

以前罵人,罵完就沒事了;現在罵人,罵完了,還得看看罵的是什麼人。如果罵的人,只是一個粘著標籤的稻草人,只是一個憑空想像的虛擬人,真的會讓讀者笑死人。

 

======================================

2001.03.22  中國時報


唉,又演錯啦!

中時小社論

卡、卡、卡!台上的,怎麼又演錯啦?拿到劇本已經十個月了,快一年了耶!再笨,也應該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了吧?執政黨,就是上台執政的主角,不是在野黨,怎麼老是演成在野黨呢?

執政的,要當家做主,是得管家掃地拿主意的人。在野的,沒得管事,涼在舞台邊,就一張嘴在那裡嫌來嫌去。現在當上執政黨了,總要演什麼像什麼吧,怎麼演著演著就演回在野黨去了?

事務官做事不積極,章蓋得太多,行政效率不彰,這些確實都是問題。可是,以前當在野黨的時候,只要罵就好了,罵完了可以繼續喝茶看報。現在是執政黨了,政權在手,嫌事務官不積極,可以從考核獎懲下手改善哪;嫌章蓋得太多,可以研究怎麼簡化行政程序啊。怎麼十個月來,沒在這方面花什麼心思,出了問題卻又先把自己人轟得滿頭包?這一大批文官,再不滿意,現在也是自己的手下,施政得靠他們落實推動,怎麼一遇到問題嘴巴就犯癢,先哇啦哇啦臭罵一通?

以前當在野黨,罵完就沒事了;現在當執政黨,罵完了,事情還是得照做。當家做主的頭兒,該做的行政改革不做,出了事就怪下面,在自己的施政團隊裡製造敵人。再演得這麼不倫不類,當心被導演換角。


〈我有意見〉

 

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

「羅福助VS李慶安」事件──媒體與各方觀點對比

向中晚蘇記者嚴重抗議

向媒體致敬!!

「一言堂」的幽靈在陳世昌的大腦思維中盤旋不去

為何要放棄中華民國國籍?

記者自購死魚沾油污製造阿瑪斯號漏油事件畫面

唉,又罵錯啦!──評2001/03/22中時小社論《唉,又演錯啦!》

我對統派媒體的定義

日本第一

我看不懂的新聞分析 甘兄幫幫忙

三月十六日中時晚報陳正昌又在搞笑

中時的視野 -『只見彼岸紅旗升起,不見我國國旗墜』

你今天『自慰』了嗎?

談台灣媒體

勿用政治立場踐踏歷史專業

隱藏在商週電子報背後的心機

評〈永遠的新政府〉

這實在太欺負台灣人了!

幾個台灣人亟待釐清的用話

一紙受降令決定了台灣的命運?--給李祖舜記者

神鬼戰士

統派媒體的伎倆

民主常識低級階段的媒體

『核四復工』所激發的『台灣整體改革契機』

與媒體對抗是公投的前置作業

讀『評〈只有權謀,沒有體制〉』有感

哈日風──改寫中時晚報俞正的社論

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媒體

評彭蕙仙"看不見的城市"

評〈只有權謀,沒有體制〉

聯合晚報的惡質報導

聯合報:『國史館把民進黨史變國史

再看聯合報黑白集 , 如何顛倒是非 !

核四是「政策」還是「法案」?聯合報「黑白集」黑白不分

注意你家的有線電視

「台北觀點」的反思

百萬富翁低智商

中晚論壇俞正先生的不專業

給「與媒體對抗」幾點建言

向中共網站說不!

評12/25中時彭蕙仙論<台灣論>

我的邏輯有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