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內容:
俞正先生於2001.01.07 中時晚報論壇上發表一篇文章:挽救沈淪的例子。全文請見:
http://news.chinatimes.com/news/papers/online/forum/n9010720.htm
阿加認為,中時晚報論壇當非一般記者報導式文章,而應該是對時勢有一番觀察思考後的分析之作。可惜,俞先生這篇作品似乎離此目標尚有一段距離。
俞先生以俄國因為出現普丁這位強人總統,而能挽救該國問題重重的經濟為論點,主張陳水扁總統若效法普丁,則台灣經濟就可如俄國一樣,走出危機。
然而,俄國經濟真的因普丁而得救嗎?"人為因素"不是主因。那麼,以俄國為例子當作台灣經濟的解藥,並不恰當。
首先,俄羅斯的經濟並非俞先生所言,主因為普丁上台這個"人為因素"而提昇。
事實上,真正原因就在於國際油價上漲幫大忙。
正如普丁總統的經濟顧問伊拉里翁諾夫所言:
「二千年,俄政府錯失改革良機,沒能好好利用外部經濟條件的良好情勢,對國家經濟結構進行改革。今年的經濟成果會很好,但根本是受惠於外部經濟的好處」
可見,俄國經濟去年的表現不是來自政府團隊或什麼經濟班底努力的結果。
俄國會是否亦願配合政府施政嗎?國會願意配合總統進行中央集權,但有利益爭執的經濟政策則仍待觀察。
例如,私有財產權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但俄目前只有憲法規定人民有私有財產權,但卻因國會阻撓,使得具體落實該權利的民法典土地私有財產權一章遭凍結,且土地法亦付諸缺如。這兩項攸關民生的重大法案始終無法立法通過,這就是國會的配合?
所以,俄國去年經濟的表現並非是俞先生所說的:
「最主要的還是「人為」,它有了一位決心要使俄國再強盛的總統,又有一個願意配合的國會,而政府委任了一個有經濟改革觀念與精神的工作團隊」。
至於俞先生評論葉爾欽總統的施政:
「葉爾辛時代,總統是憑感情行事,變變變的事例太多了,想把事情一把抓,卻東抓西扯一團糟。他不買國會的帳,國會自然也無合作之意」。
則顯示出俞先生並不瞭解俄國政情。
台灣相較於俄國,政經體質完全不同。台灣有一套較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並擁有真正的民主政治。
反觀俄國連土地私有財產權法仍付諸缺如,主要媒體亦遭當政者控制,甚至俄新生民主可能有淪為特務治國的危險。而俞先生卻要以自己並不熟悉的「俄國經驗」來建言陳總統,並不恰當。
其實,俞先生若真要批評或建言陳總統,可以直接進行論述,何必藉由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來做為文章說理的主要論據呢?俞先生這篇文章看來似乎仍未達到中晚論壇的要求水準。
〈我有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