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 經 觀 點

    

在此後工業時代技術高利潤就比較好嗎﹖


五股陳  於 2001/03/26 22:39
發表內容:

就以戴爾為例! 在產銷體系中,銷售的利潤遠比製造為高.

我們台商幫他代工的以仁寶、廣達為主.但利潤以戴爾高出多多!!!

就銷售而言牽涉到本國人的對自己國內廠商產品的認同度,卻是自有品牌建立的關鍵所在.

台灣受外來政權的統治太久了,尤其是國民黨這樣的政權無所不用其極的以詆譭台灣的一切為能事.這不只是讓台灣的產業無法以台灣為其企業的根據地!相對的也讓台灣的消費者,沒辦法以本國的企業產品作為第一優先考慮!

我就以兩種產品的製造是同性質但不同的用途為例:

同為矽膠的產品,一種是高科技的NOTEBOK'S KEYBOARD一塊製造商交給系統商約200NT.
一種是游泳的水鏡,最便宜的200~2500NT都有,其主要的結構與技術其實遠比KEYBOARD低很多!
就量而言,水鏡的量不比KEYBOARD小.

我們可以從日長生活用品來看﹕

例如電子表﹐就現在技術眼光而言﹐是不是高科技.日本貨在店面兩、三千元.
台灣貨在地攤一、兩百元.....

只要我們仔細的去想一想.在日常的生活用品﹐以台灣的生產技術而言﹐要作出高品質的商品不成問題.有問題的是台灣人對自己的信心度.

願不願意給台灣廠商一個機會﹖

有人說臺灣的市場太小﹖這應該說產品別﹐如果是作太空梭、飛機當然太小.如果是日常消費品﹐兩千三百萬的人口已經夠大了.

我們如果仔細將這一些日常消費品換算為金額!!!每一樣每年可以養活多少的百萬年薪的職員.
而這一些人在台灣作消費又可以帶動多少的服務業.

當我們的國民到東南亞旅遊之時﹐穿的戴的是台灣製的產品﹐又是最好的廣告.

這是另外的一個思考模式.請多指教.

〈我有意見〉

 

談機電整合與造型的附加價值這是台灣可以走的一條路

台商口中的中國勞工﹐探討中國的思維模式

(一)產業外移與台商

目睹台灣基金界黑幕與內幕

對台灣的認同不足是目前台灣產業困境的主要因素

在此後工業時代技術高利潤就比較好嗎﹖

(之九)中國對台商的策略

(之八)台商投資中國的風險

(之七)如何挽救台灣的經濟﹖

(之六)產業外移了﹐服務業就註定蕭條

(之五)那一個行業是龍頭老大﹖

(之四)台灣的產業結構

(之三)為什麼台商往中國跑﹖

(之二)我所瞭解台商為什麼往中國跑

(之一)我所瞭解的台商情況

別期望資金回流機制,先把資金流向中國做好有效管理

與中國經貿<統合>危害台灣經濟發展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完)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三)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二)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一)

政府該不該為經濟不景氣負責?

天天見鬼日子當然苦ㄚ《評工商小社論》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完)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三)

評台商投資中國的困頓兼談EMS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二)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一)

苦日子早已到來,請中時別害大家苦上加苦

工商時報社論快變成”秧歌隊”了

異哉,如此工商時報社論

談經濟成長率〈兼評工商時報社論〉

怎麼老是〝意識型態〞掛帥〈評工商時報社論〉

專業性欺瞞〈評中時社論〉

評新新聞717期郭正亮專欄關於中國政策

評明日報 12/5 社論 的錯誤認知

膚淺與挑逗,從唐湘龍江丙坤的悲觀,台灣的未來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