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 經 觀 點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一)


觀察家  於 2001/03/15 14:55
發表內容:

  科技進步神速、消費者需求日新月異,電腦、通訊、網路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為了快速大量滿足市場的需求,全球 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大廠,幕不提高委外製造 (Outsourcing) 的比重,加強與 EMS 大廠(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 製造與服務的合作。在華爾街委外製造調查報告指出,77% 的 OEM 大廠計劃在未來幾年大量釋出委外製造的訂單由 1998 年的 30%(占產品銷售)提升至 2002 年 的 54%;通訊 OEM 的大廠更明確地表示,將由 1998 年的 30% 提升至 2002 年 63%。

  在全球這新一波代工的狂潮,將是誰家天下!是以代工王國自許的我們?還是新興崛起的 Mega-EMS 公司?在這既競爭又合作的殺戮戰場上,台灣企業又該如何迎戰?


在此特別彙總分析,以期提供台灣企業掌握趨勢與作經營策略分析之參考.


本篇報告分四大部分:


  一、全球代工新一波的大趨勢.

  二、知己知彼,EMS公司贏的策略 - 以新加坡為起家的 Flextronics 在 1995年的營收規模只有台灣宏電的四分之一,如何在五年內崛起,直逼百億美元(V.S 宏電 2000 年 48 億美元),Flextronics 的市場策略值得追蹤參考.

  三、策略性思考,OEM 大廠如何選擇其代工夥伴?EMS公司的優勢何在?在 OEM 跨國公司下單模式的改變下,台灣 OEM 代工或 ODM 廠又如何切入達成三贏的合作.

  四、「大中華」概念的迷思與省思 - 台商是否因「大中華」概念而劃地自限?我們以市場與資金籌措運用策略面來剖析「大中華」是否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一、全球代工新一波的大趨勢


  華爾街的分析師以二百家 OEM 大廠共計 240 位產業專家為調查對象,其中有效樣本為 94 家遍布各產業,包括電腦及週邊18%)、通訊47%)、工業與儀器製造17%)、醫療設備4%)、航太與國防9%)、消費電子3%)及自動化2%)。


根據調查結果(一)至(六):

  () 77% 的 OEM 廠商表示未來幾年將擴大委外製造的比重,而只有 5% 表示將減少委外製造,18% 的公司則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外製比重不會有顯著的增加 - 2002年 OEM 大廠委外製造的比重由 1998 年的 30% 快速提升為 54%,幾乎是倍數成長。華爾街的分析師認為在這種趨勢下,EMS 的營收成長速度將高於此。

  () 24% 的 OEM 大廠計劃在未來一年內處分部份廠房與人員,而 32% 則表示在未來二年內將作同樣的處分 - 華爾街的分析師認為財務實力深厚的 Mega-EMS 公司將可藉不斷的購併 OEM 大廠釋出的產能與吸引優質的員工,擴大與競爭者的距離。

  () OEM 大廠委外製造全系統組裝 (Full System Assembly-FSA) 將由 2000 年的 19% 提高為 2002 年的 30%,而直接下單出貨 (Direct Order Fulfillment) 將由 11% 提高為 2002 年的 24% - 華爾街的分析師認為,全系統的組裝雖然毛利較低,但並不影響 ROE (淨值報酬率),因為全系統組裝的資金成本低,而且產能的週轉率高。同時這對以全球為生產基地的 EMS 公司來說,不失是一項穩定的收入來源。直接下單出貨,會是通訊與消費電子 OEM 大廠增加最多的委外服務分別由 2000 年的 12% 與 32% 提升為 2002 年的 34% 與 32%,其次為電腦 OEM 大廠由 2000 年的 13% 提升為 2002 年的 18%。電腦 OEM 大廠所發包出去的產品將屬於舊型為主,OEM 大廠仍以生產較高附加價的產品為主。

  ()日本公司逐漸加深委外製造 - 之前我們已提過,日本 OEM 大廠占全球電子產品製造三分之一,已開始尋求與 EMS 的合作。美國 EMS 大廠完成與日本公司數項的購併案,美日雙方的關係已逐步加溫。華爾街的分析師深信在全球市場激烈的競爭下,日本 OEM 公司不得不加入這股委外製造狂潮,根據調查日本 OEM 公司委外製造的比重將由 1998 年的 6% 提升為 2002 年的 11%,也是幾乎倍數的成長。

  ()通訊與醫療設備/儀器 OEM 大廠平均委外製造的意願比其他產業過高 - 分別為 82% 與 100%,一般平均為 77%。而通訊公司外包的比重最高由 1998 年的 36% 提升至 2002 年的 63%。

  () OEM 選擇合作夥伴的標準:全球製造/服務與品質產品與服務)- 在 2000 年之前,OEM 較願意與本地 EMS 公司合作,只有 38% 的 OEM 公司與提供全球化服務的 EMS 合作。可是自 2000 年起 OEM 開始要求 EMS 的合作夥伴必須具備全球製造與發貨配送的能力。在 2000年 OEM 大廠 50% 的委外製造是屬於全球性的生產服務,預估 2002 年比重將提升為 56%。華爾街的分析師認為,全球貿易障礙已逐漸撤除,WTO 的大未來將更加重 OEM 大廠在選擇合作夥伴時,更注重其全球化就地製造與就地服務的能力以及品質。在 2000 年 OEM 大廠不只強調製造品質、服務的品質是新的焦點。

〈我有意見〉

 

談機電整合與造型的附加價值這是台灣可以走的一條路

台商口中的中國勞工﹐探討中國的思維模式

(一)產業外移與台商

目睹台灣基金界黑幕與內幕

對台灣的認同不足是目前台灣產業困境的主要因素

在此後工業時代技術高利潤就比較好嗎﹖

(之九)中國對台商的策略

(之八)台商投資中國的風險

(之七)如何挽救台灣的經濟﹖

(之六)產業外移了﹐服務業就註定蕭條

(之五)那一個行業是龍頭老大﹖

(之四)台灣的產業結構

(之三)為什麼台商往中國跑﹖

(之二)我所瞭解台商為什麼往中國跑

(之一)我所瞭解的台商情況

別期望資金回流機制,先把資金流向中國做好有效管理

與中國經貿<統合>危害台灣經濟發展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完)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三)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二)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一)

政府該不該為經濟不景氣負責?

天天見鬼日子當然苦ㄚ《評工商小社論》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完)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三)

評台商投資中國的困頓兼談EMS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二)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一)

苦日子早已到來,請中時別害大家苦上加苦

工商時報社論快變成”秧歌隊”了

異哉,如此工商時報社論

談經濟成長率〈兼評工商時報社論〉

怎麼老是〝意識型態〞掛帥〈評工商時報社論〉

專業性欺瞞〈評中時社論〉

評新新聞717期郭正亮專欄關於中國政策

評明日報 12/5 社論 的錯誤認知

膚淺與挑逗,從唐湘龍江丙坤的悲觀,台灣的未來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