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三)
觀察家 於 2001/03/15
14:59 |
|
發表內容:
三、策略性思考,OEM 大廠如何選擇其代工夥伴?EMS
公司的優勢何在?在 OEM
跨國公司下單模式的改變下,台灣 OEM 代工或 ODM
廠又如何切入達成 EMS + OEM + ODM
三贏的策略合作.
如 「全球代工新一波的大趨勢」所說
的,跨國 OEM 大廠,尤其是通訊公司會加速委外製造的比重,只是
OEM 大廠是如何來挑選長期的供貨夥伴呢?
根據 Technology Forecasters 的調查分析指出
OEM 大廠選擇的標準以成本、品質與準時交貨為重。但
OEM 大廠與 EMS 是否長期配合則以
溝通(40%,Open
Communictaions)、企業文化
(17%,Corporate
Culture/value/vision)、合作夥伴關係(14%,View
Relationship as Partnership)、製造技術(14%,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it)因應速度
(6%,Responsiveness)、彈性
(6%,Flexibility)、系統相容性(6%,System
Compatibility/IT Interface)為考量的優先順序。
而台灣 OEM 代工或
ODM 廠最專長的是製造技術、因應快速、彈性及系統相容,但其重要性只佔
32%。最重要的溝通、文化與夥伴關係是我們台灣本國企業較薄弱需要加強的。
在台華兩國政治的紛擾不停、九二一大地震的震撼、科學園區的跳電事件,都在在地提高
OEM 大廠風險意識。我們不知道這是不是巧合,1996
年中國(PRC)
試射飛彈與 1999
年九二一大地震造成科學園區重大損害,似乎間接促成
EMS 公司在 1997 年至 1998
年 及 1999 年至 2000 年
的大成長,成長率分別為 36% 及
334%。2001年 EMS 公司的成長,根據華爾街的分析持續強勁,以
Solectron 與 Flextronicse 為例分別成長
43% 與 169% 。這對台灣本國資訊產業是警訊!
最近某家知名跨國 OEM 大廠為了減低成本及減少風險,下單策略已有改變。這家
OEM 大廠下單給台灣的
ODM 廠,雖然台灣本國廠商有提供設計的加值服務,但是這家
OEM 大廠對訂單的分配,已有轉往亞洲其它國家為生產基地以供應亞洲與歐洲市場的跡象,而對
EMS 公司則負責美洲市場的供貨。因為在就地生產、就地服務的趨勢下,台灣本國資訊企業的訂單部份已遭侵蝕。我們相信這也是警訊而應該要注意的!
就減低成本來說,在之前「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一文中,我們以巴西市場為例,巴西政府預估在五年內投資
900 億美元來改善國內的電信環境。國際跨國的
OEM 大廠莫不虎視眈眈進軍巴西市場,為了減低長程的運費、關稅(電腦與電信產品關稅高達
20% 至 40%)、高庫存等成本,以及提供就地服務,
OEM 大廠心中第一選擇供貨的夥伴當然就是在當地具備生產/服務據點的
EMS 大廠!
EMS 大廠全球化的佈局,以及在溝通文化與夥伴關係上的經營基本上已經遠勝台灣本國的代工廠商,未來這逐漸壯大的族群,勢必對台灣本國廠商造成競爭,形成排擠!也許在景氣一片大好之中,全球市場仍持續成長,台灣的廠商仍可沈侵在每年兩位數的的成長,但是,是否在景氣趨緩或衰退時,對我們台灣本國企業的衝擊會更大呢?值得思考。
當然,合作是比競爭好,我們相信台灣的
OEM 代工 或 ODM 廠 與世界級的
EMS 公司必有互補、相得益彰之合作利基!只是怎麼合作?
(a)是否能由國內企業之間的整合開始,無論垂直或平行整合,以增加與國際大廠合作的籌碼(二十個廠結合的談判勢必強於一個廠的單打獨鬥!還是我們要淪落到將來被個個擊破,成為次工廠?)。
(b)還是國內的廠商分別找個別的國際
EMS 大廠合作;然後再彼此競爭?!
到底是整合的一對多策略,還是多對多的策略?
三十年來台灣本國的經濟奇蹟是有賴於國內人人想出頭當老闆的台灣中小企業所帶動的,只是全球的產業競爭的態勢已改變,在代工業「大者恆大恆強」的趨勢已然成形,也許單打獨鬥的時代真的已過去了,台灣的企業真要思考「團結力量大」!
面對新的結構性的改變、新的競爭,我們相信台灣本國企業經營者是有大視野(Vision)與大膽識(Guts)來化危機為轉機。
〈我有意見〉
|
|
談機電整合與造型的附加價值這是台灣可以走的一條路
台商口中的中國勞工﹐探討中國的思維模式
(一)產業外移與台商
目睹台灣基金界黑幕與內幕
對台灣的認同不足是目前台灣產業困境的主要因素
在此後工業時代技術高利潤就比較好嗎﹖
(之九)中國對台商的策略
(之八)台商投資中國的風險
(之七)如何挽救台灣的經濟﹖
(之六)產業外移了﹐服務業就註定蕭條
(之五)那一個行業是龍頭老大﹖
(之四)台灣的產業結構
(之三)為什麼台商往中國跑﹖
(之二)我所瞭解台商為什麼往中國跑
(之一)我所瞭解的台商情況
別期望資金回流機制,先把資金流向中國做好有效管理
與中國經貿<統合>危害台灣經濟發展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完)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三)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二)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一)
政府該不該為經濟不景氣負責?
天天見鬼日子當然苦ㄚ《評工商小社論》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完)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三)
評台商投資中國的困頓兼談EMS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二)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一)
苦日子早已到來,請中時別害大家苦上加苦
工商時報社論快變成”秧歌隊”了
異哉,如此工商時報社論
談經濟成長率〈兼評工商時報社論〉
怎麼老是〝意識型態〞掛帥〈評工商時報社論〉
專業性欺瞞〈評中時社論〉
評新新聞717期郭正亮專欄關於中國政策
評明日報 12/5 社論 的錯誤認知
膚淺與挑逗,從唐湘龍江丙坤的悲觀,台灣的未來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