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二)
觀察家
於 2001/01/11
15:46 |
|
發表內容:
SOLECTRON 成功案例
(案例一)某 OEM 大廠及其知名軟體配合廠商需要高速晶片及相關軟體來連接週邊的產品,數位相機,手提式攝影機,DVD
播放機與印表機,而 OEM 大廠的第一代
1394 晶片並沒有支援新的軟體界面,而產品上市的時間又十分緊迫.由於
OEM 大廠與 Solectron 有長期良好的關係,所以決定共同開發新一代
1394 晶片.
Solectron 的 ASIC 設計團隊與 OEM
公司首先共同定義晶片架構與功能,在六個月內,Solectron
將設計完成的晶片送到晶片製造廠,同一天,Solectron
將晶片焊接到板上,並測試功能.幾小時後晶片送到軟體開發廠商,數天後,軟體開發廠商回報晶片與界面測試成功,最後新產品得以如期上市,同時Solectron
完成新一代 IEEE 1394 晶片的標準.
(案例二)某家電腦製造廠新產品的行銷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全球的消費者都期盼公司新一代的桌上型電腦上市,就在產品上市前幾個月,公司的高級主管臨時決定應取消內建式媒體磁碟機.問題是公司的行銷部門需要在三週內參展,亟須新產品能符合外接式磁碟機,同時二個月要量產上市.
OEM 廠尋求 Solectron 產品製造與配送完全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
在三週內,Solectron 不但完成符合
OEM 公司要求功能的磁碟機原型,同時與新型電腦的外觀相搭配.
在八週內, Solectron 完成每月 40000
套的量產,之後由於需求大增Solectron
增加月產量為 80000 套,同時透過全球不同的生產據點,就地供應消費者.Solectron
的全球求性服務不但可讓每一個國家,每一地區的
OEM 享有一系列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服務
- 降低生產成本,減少關稅,運輸費與庫存成本,同時滿足客戶全球即時量產上市的需求與售後服務.
(案例三)每一家公司在經營上最大的目標就是提高投資報酬率及減少資金積壓,對公司資金作最有效的運用,以一家大型主機製造公司來說,通常需要投資數百萬元來建置客製化的大型系統,而
Solectron 可協助公司資金作最有效的應用.
某家 OEM 大廠接到高階主機系統 -
資料倉儲應用的計算,主機包含 384200
- Mega Hertz 電算處理機,48 disk arrays
包含 3000 個磁碟機具備超過 25 terabytes
資料儲存量,同時必須完成符合客戶需求並配合放置場所.OEM
廠自行設計系統,但是將元件採購,接單生產與事前裝置委託
Solectron.
Solectron 專案小組與 OEM 的工程師在
Solectron 廠根據功能,放置場所,開關電源,空調等事先建置整個系統,並將所有的元件都組合起來,焊接,上色,翔實的模板建置完成,並文件化.之後,Solectron
專案小組,拆卸成各模組裝箱運送到客戶端.
OEM 廠的工程師依文件在四天內就在客戶端組裝完成測試成功,遠超過業界六週的時間.同時客戶之後將更高階的主機訂單委託
Solectron 來製作.
【 SOLECTRON
所面臨的潛在風險 】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 Solcetron 是集生產的生產,集採購的採購,集配送的配送,集服務的服務,以經濟規模,以量來取勝,來席捲全球
OEM 大廠代工訂單 .Solectron同時以不斷地併購來擴大規模,以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外,並增加營收,而併購更是持續支撐公司規模擴張的動力之一.
但是觀察在 Solectron 一九九九年的年報中也列出可能面臨的經營風險以作為提醒注意.這些風險是大部份公司所可能面臨的風險,所以在此儘量詳列,以作為評估其它
EMS 公司的參考與後續資料的追蹤:
(1)客戶群集中,一九九九年前十大客戶占公司營收的
74%,任一主要客戶遲延下單或減少下單,對公司的淨收益會產生相當的影響,尤其是
Cisco (12%)與 HP(11%).於 2000年前幾大客戶為
ERICSSON(15%),Cisco(13%),Lucent,
IBM, Compaq 及 HP.
(2)公司雖然與大各戶有長期供貨的合約,但卻沒有最低訂購量的限制,所以客戶實際的訂購量可能產生波動(也許當我們聽到某公司接大廠訂單時,也許我們應該更深入探討合約的內涵).
(3)公司的營收主要來自電子產業
OEM 大廠,而電子產業技術不斷創新,產品生命週期縮短,Solectron
技術也必須不斷提升,並持續降低成本,否則公司業務發展將受限.
(4)由於 Solectron 所提供的服務之一就是元件採購,所以元件的短缺與元件價格的上漲,對公司的影響相當大.二○○○
年 第二季 Solectron 因受挫於元件的短缺,使得營收少增加二億美元,預估到
二○○一 年中情況才會紓解.
(5)在 一九九八 與 一九九九年
Solectron 公司已完成併購 Ericssori, NCR,
IBM, Mitsubish Trimble Navigation Limited 與
Sequel Inc,二○○○ 年也宣布併購
SMART Modular Technologins;二○○○ 年
四月 也宣布計劃併購 Nortel 廠,而這些併購除了增強公司的技術,全球產能與服務外,公司亦面臨以下的風險:
[1] 整合與管理
[2] 主要員工的安置
[3] 採購流程與資訊訊系統的整合
[4] 公司的組織愈來愈龐大,分布地域也愈來愈廣,增加管理上的困難…
產品範圍愈來愈廣,管理無法集中.
Solectron 公司表示,一旦公司無法順利整合所有的併購案,帶來營收的成長,並彌補固定費用的增加,公司的盈餘表現將受影響.
(6)在 一九九九 公司 36% 的營收來自海外的市場,使得公司的營運暴露在國際市場:
[1]匯率
[2]進出口關稅及附加價
[3]各國政府外資法規與免稅政策的變動
[4]資金移轉可受限
[5]各國勞工政策
[6]各國可能存在的法律成本與隱藏成本(hidden
costs)
在一九九九年八月三十一止,由於東南亞,拉丁美洲與東歐面臨政治與經濟的動盪,Solectron
在外匯匯對上損失達 8750 萬美元.
(7)公司可能無法完全保護公司相關的智財權,並可能涉入相關的訴訟.
(8)任何違反環保法規都可能讓公司停止生產並受損(例如去年台灣績優產業長興的環保案件就是很好的警示).
(9)公司股價易受以下公司不能掌控因素的影響,公司客戶經營與業務,競爭者新技術,新服務與新增客戶整體電子產業的發展趨勢,各國的政治與經濟…一般市場狀況.
(10)重要成員的離職亦可能影響公司的營運.
美國華爾街分析師的評估:
由以上 Solectron 潛在風險分析中,我們可以了解其主要的風險為:
[1] 客戶集中
[2] 併購公司的整合
[3] 元件短缺
(P.S.尤其在過去幾季以來).
但華爾街的產業分析師如何評估
Solectron 未來的發展潛力與投資評等:
在 外資 二○○○
年七月報告中,評 Solectron
公司為強力買進(Strong buy)主要的理由:
(1) Solectron 營收與盈餘表現持續超出分析師預期,盈餘成長超過20%.公司的盈利率居產業之冠.同時公司
OEM 客戶都是國際知名廠商,隨著 OEM廠商的成長
Solcetron 自然獲利.Solectron
的經營團隊也是同業中最優之一.
(2)國際知名大廠外製的比重逐漸加重,這對
Solectron EMS 龍頭廠商來說,更具競爭優勢取得更多的業務.未來幾年內,通訊產業因資料傳輸與寬頻鋪設的急速增加,外包會逐漸增加,分析師認為,這將是財務健全的
Solectron 未來最大的成長動力.而來自日本
OEM 大廠的訂單可望逐年增加,Solectron
也是第一家在日本設立 NPI 中心的 EMS
大廠.自一九九八年 Solectron
購併了日本 Mitsubishi 在美國喬治亞的手機工廠,Solectron
相較其他 EMS 大廠,對日本有更豐富的經驗.
(3)全球供應鍊的支援者(The global supply chain
facilitator),Solectron
為客戶提供由構想→設計→原型→測試→試產→元件採購→量產→配送→售後服務,加以全球遍及美洲,亞洲與歐洲的五十七個據點的服務,Solectron已經為OEM大廠提供全球一次購足服務(One - Stop Global shopping)的服務,為任何國家,任何地點,任一廠商提供任端對端客戶到府配送與售後服務.
(4)不斷地併購是公司未來成長動力.自從公司宣布併購
SMART Modular Technologins,Solectron 積極致力於併購,包括
OEM 廠商的廠房及設備,二000年
四月 Solectron 宣布計劃併購 Nortel 數個廠同時與
Nortel 達成 100 億美元的供貨合約.六月
宣布二項策略性的併購案,IBM 在
巴西 的製造廠 - 生產IBM 的PC,Netfinity
伺服器,儲存設備及 POS 系統;另外併購
Bluegum Group,澳洲 與 紐西蘭 最大的
EMS 廠同時取得大客戶 IBM 與 Alcatel
的同作,本次併購案可望為公司帶來每年至少
3.50 ∼ 3.75 億美元的營收.
相關資料:
美林 2000 年 7
月 投資報告評為長期買進 (Long - term Buy),所羅門史密斯邦尼 7 月報告評為
中風險/買進 (1
M/Buy, Moderate Risk);所羅門史密斯邦尼的分析師認為
Solectron 股價所受抑的原因是因為元件的短缺,一旦相關問題解決
EMS 生產將更呈欣欣向榮之景.
〈我有意見〉
|
|
談機電整合與造型的附加價值這是台灣可以走的一條路
台商口中的中國勞工﹐探討中國的思維模式
(一)產業外移與台商
目睹台灣基金界黑幕與內幕
對台灣的認同不足是目前台灣產業困境的主要因素
在此後工業時代技術高利潤就比較好嗎﹖
(之九)中國對台商的策略
(之八)台商投資中國的風險
(之七)如何挽救台灣的經濟﹖
(之六)產業外移了﹐服務業就註定蕭條
(之五)那一個行業是龍頭老大﹖
(之四)台灣的產業結構
(之三)為什麼台商往中國跑﹖
(之二)我所瞭解台商為什麼往中國跑
(之一)我所瞭解的台商情況
別期望資金回流機制,先把資金流向中國做好有效管理
與中國經貿<統合>危害台灣經濟發展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完)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三)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二)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一)
政府該不該為經濟不景氣負責?
天天見鬼日子當然苦ㄚ《評工商小社論》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完)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三)
評台商投資中國的困頓兼談EMS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二)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一)
苦日子早已到來,請中時別害大家苦上加苦
工商時報社論快變成”秧歌隊”了
異哉,如此工商時報社論
談經濟成長率〈兼評工商時報社論〉
怎麼老是〝意識型態〞掛帥〈評工商時報社論〉
專業性欺瞞〈評中時社論〉
評新新聞717期郭正亮專欄關於中國政策
評明日報 12/5 社論 的錯誤認知
膚淺與挑逗,從唐湘龍江丙坤的悲觀,台灣的未來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