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內容:
評新新聞717期郭正亮專欄的戒急用忍
看一般的媒體寵兒有多離譜,郭正亮這篇也不例外。
1.中國的資訊硬體產值 70%是台商製造,近百分百外銷,郭正亮不察,還引美國PC時代已經進入尾聲,似乎中國大陸個人電腦的市場很大,以為中國美金
255億資訊硬體產值,使台商不得不打進大陸內銷市場。
2.殊不知是因為沒有真正落實對中國投資規範,才使得資訊產品大舉登陸,因對手去不得不去,價格破壞導致很多電腦產品組裝業淪為水餃股。
3.台灣對中國已是
over-investment,實際資金到位億美金,當中台灣佔一千億,相對
GNP 台灣已是美日的五十到八十倍,這是真正的經濟問題,不求如何訂定落實投資規範,反倒要廢除輕微的戒急用忍,邏輯不通。
4.當 OECD國家對 PC需求降低到個位數,恐怕資訊業台商工廠裁員風波及連鎖反應,將成中國沿海重大經濟跟社會問題,並引發台、中嚴重磨擦,這些台商還回頭要政府如何如何。
5.美國到今天 PC普及率也到不了
60%就漸飽合,美國中等黑人家停買PC都很吃緊,即使中國沿海相對較富裕地區,人均年
US$1,500,一台PC起碼半年所得,購買力如何可想而知,比起全球滄海一栗,郭正亮對中國市場看法太膚淺了。
6.WTO不代表一定要三通,運用排除條款是我方權利﹔沒有建立具備防衛機制的經貿規範,三通是不智的﹔更重要的,中國跟台灣是不是交戰國狀態?
7.是誰不能掌握時機,使兩岸關係對我有利,是不是過去台灣在不適當的時機做出開放大陸投資,戒急用忍上限金額五千萬美金太高,中國不願面對兩國論的現實,郭正亮反批台灣政治掛帥,這正是半調子文人何以成為媒體寵兒的寫照,想必舉著綠旗反綠旗,內線策反是中國跟台灣統派及部份資本家現在最樂見的。
歡迎轉貼,
〈我有意見〉
附錄:新新聞週報
台灣政府的中國政策寫照。
郭正亮
最近各界對於戒急用忍的挑戰,已經到
達頂峰。首先是在野聯盟的公開呼籲,然後是電子業龍頭張忠謀大聲疾呼,「戒急用忍
祇會扼殺企業生機」,接著是政府管制的晶
圓代工廠相繼投資大陸,其次是石化業龍頭王永慶主導企業高峰會,提出類似要求。最近則有民進黨立委蘇煥智領銜連署160多名立委,要求開放三通。
戒急用忍成為眾矢之的,主因是近幾年來的兩岸經濟消長,已經使台商不得不嚴肅面對。台灣資訊業的外移比重,從1993年的14%,升至1996年的22%和1998年的43%,2000年更超過50%以上。據資策會統計,2000年中國的資訊硬體產值,已經高達255億美元,首度超過台灣,成為全球資訊硬體產品的第三大出口國,2001年還可能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
美國PC時代已經進入尾聲,反觀中國大陸,個人電腦的成長率,每年仍高達80%,使台商不得不打進大陸內銷市場。中國對美順差,9月份又創下87億美元新高,2000年可能超過810億美元,將首度超過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順差國。今年7月,中國國務院頒布對積體電路的優惠條例,凡投資80億人民幣、製造0.25微米晶圓的代工廠,都給予5年免稅、5年半減稅、三分之一增值稅的優惠待遇。利之所趨,宏力和中芯晶圓廠的相繼投產,並不令人意外。
而且,相對於今年的全球股市低迷,中國股市卻逆勢上漲。上海A股從年初的1360點,漲到11月中旬的2093點,漲幅高達54%,深圳A股則從3360點漲到4953點,漲幅也有47%,而且還出現單日成交量2000億的高額。反觀台灣,從520就職到11月中旬,股市跌幅已經將近四成,單日成交量也萎縮到600億左右。深滬股市市值約4.5兆人民幣,是台灣股市的兩倍。2001年起,中國股市還將成立創業板,吸引外商在中國上市,試圖發展中國版的NASDAQ。
隨著中國逐漸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如果台商不能盡早在中國市場爭取到全球布局的角色,終將淪落到經濟邊陲。事實上,近幾年台商在大陸的經營模式,已經改從單純的獨資投入製造,轉向和中國企業股權交換、成立中國營運總部、擴大內銷通路等模式,不管何者,都使台商和中國市場更加緊密結合。台灣政府如果再坐視不管,祇會擁抱戒急用忍的單向管制,不能及早提供誘因引導台商形成跨兩岸的經營布局,台商終將被迫在中國落地生根,和台灣經濟漸行漸遠。
1980年代末期,台灣仍占中國的外資比重20%,中國曾向台灣提出共同開發的構想,但台灣並未允諾;反觀目前,台灣占中國的外資比重已經低於9%,台灣已經很難再以資金做為談判籌碼。類似的蹉跎,也發生在三通議題。至少在1999年台灣提出兩國論之前,北京仍亟欲爭取三通,但在中國經濟起飛和兩岸即將加入世貿之後,北京已經認為三通將迎刃而解,三通已經不再是籌碼。
不能掌握時機,使兩岸關係對我有利,反而不願面對現實,一再蹉跎談判,一再誤判形勢,一再政治掛帥,正是台灣政府的中國政策寫照。
(tJ)
http://www.journalist.com.tw/weekly/old/717/717-0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