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 經 觀 點

    

政府該不該為經濟不景氣負責?


fuckchina  於 2001/02/19 15:39
發表內容:

政府該不該為經濟不景氣負責?


政府該不該為經濟不景氣負責呢?如果您認為應該那麼個人非常誠懇建議您去找個神來信相信會比較切實些,因為至少神還有可能顯神蹟但政府顯神蹟的機會是零。

那麼相應經濟情勢政府的責任何在呢?答案是政府要能夠針對不同經濟情勢〈包括不景氣也包括景氣〉〝適時〞的提出〝有效〞的因應對策,其政策目標並非是想打破經濟循環鐵律的神蹟,而是要設法追求經濟〝穩定〞與〝成長〞〈就歷史經驗凝聚出的經濟理論〝穩定〞的重要性是和〝成長〞並存的〉,此亦即讓經濟波動幅度縮小以穩定在適當的成長水準上。

對策能否有效〝適時〞正是最關鍵因素,因為完全準確的經濟預知是不可能的〈這不只是反映在準確度有侷限,同時準確度也會隨預期的未來時間愈久而愈低〉。

例如個人今天收到銀行對帳單非常驚訝發現,在去年四月底時,偶居然買到利率高達七點二五的一年定存,而在還不到一年後的今天,五點零利率恐怕要偷笑了,可是去年四月時景氣高峰已經過了,且正開始且還蠻快速往下墜落,調整利率水準的貨幣政策已經是最能快速反應的對策,但手腳再快還是只能追在後頭。

再則任何政策施行必定有其程序,特別是民主體制下行政機關受到的掣肘更大,最好的例子正是我國目前正在上演的戲碼,火都已經燒屁股了新政府還只能乖乖在執行前任政府在渾然未覺情況下編定的預算,而自己只能為未來編的預算卻要面對橫著擺明的無數找碴。

由於政策時效上的落差,故在短期收效的程度是有限的,這就是為什麼說政府只可能做到讓經濟波動幅度縮小,但不可能打破還是有循環的鐵律〈換句話說你可能做到讓短期內成
長率提高一點但不可能消滅不景氣〉,而且也經常出現努力成果為後任政府收割或替前任政府背黑鍋的現象。

平心而論政策在短期收效的程度大小,根本沒有其他複雜的學問,只看你手腳快慢的程度罷了,那麼說來當政府手腳已經被惡性綁住了該怎麼辦?個人目前唯一想到的對策就是支持響應《與媒體對抗》之類網站設法打開綁繩的〝結〞。

另一方面,經濟成長率可以維持在何種水準區間則比較是長期性的運作,經濟結構是最主要的因素。

例如一個以原初性生產為主的經濟開始工業化之初〈如臺灣過去〉或計劃經濟體制開始走向開放經濟體制〈如大家都知道的〉,因為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力〉是處於高度〝未充分利用〞狀態,故只要些許的刺激因素〈通常是工業性資本投入加上制度改變〉就能有亂七八糟的高成長率,反之經濟結構較定型者則成長率較低。

除生產性結構因素外,其他諸如制度性或相關之基礎建設等因素也同樣重要。而結構性因素的調整,反而是行政部門較能放開手腳大展施政作為的部分,這不僅不必讀秒搶時效,且也不一定要如短期刺激性財政政策,仰賴大量資金投注忙著和國會搶錢。只是它的成效往往是不會在短期看到的,但此類政策的重要性與意義卻遠遠大於讀秒搶時間和搶錢,但只不過多混零點幾趴單年成長率的對抗不景氣作為。這才是我們應該真正關注的政府經濟政策。

--------------------------------------------

基於前文討論,我們可以發現已經殺紅眼睛的媒體繩索特攻隊,在報導評論我國經濟課題與政府經濟作為時是如何偏頗,經濟概念之引用是如何之扭曲。

本版已經有多篇相關批判文章,這裡依例再挑一個樣本來解讀。

工商時報 2001.02.19 《經濟蕭條不可避免,政府改革必須加速》 社論

此文首先非常屌的宣稱他們在【近半年來】就已經預知道去年第四季〈正巧正是在【近半年來】〉開始的經濟景氣衰退,雖然景氣轉下是在【近半年來】之前但確立不景氣來
臨的確在去年第四季,且相關數據也是今年才看得到,因此能夠〝同步預知〞還是真的很屌。

不過面對不景氣能有的對策及意義已如上文討論,可是我們卻看到工商時報就在去年十二月份〈可是三個月來〉提出的因應對策建議是:兩岸大三通擴大對中國投資〈參見小弟《怎麼老是〝意識型態〞掛帥》貼文〉及股市匯率上漲〈參見小弟《談經濟成長率》貼文〉;兩天前的具體性建議是要經濟部長表示【反省或慚愧之意】、股市上漲及核四復工並明確指出凱因斯經濟理論是沒用的〈參見小弟《天天見鬼日子當然苦ㄚ》貼文〉。

擴大對外投資、股市匯率上漲、經濟部長表示【反省或慚愧之意】及全國一致擁護蓋核電廠〈他們認為反核意見存在是造成不景氣主因〉就能避免或對抗不景氣?各位觀眾,人類的經濟歷史及經濟理論正在改寫中!

接著該文再度乘勝追擊提出新預測我國直到今年第二季經濟衰退還是不會緩和好轉,其所持的理由是:

『第一,國內經濟迄無止跌的支撐力量。依據經濟學原理,經濟衰退將使民眾因恐懼失業而縮衣節食、減少消費;企業則因市況不佳而減少投資,甚至大量減產乃至裁員減薪,形成惡性循環。最近國內經濟衰退的幅度遠超出預期,民間及企業受心理面因素影響,消費緊縮及投資降低的情況必然更為嚴重。何況,自今年初迄今,國內經濟除股市略有起色外,在實質面幾無任何利多因素。至於行政院宣布將推動擴大公共投資提振景氣方案,連預算都還沒有通過,顯然緩不濟急。』

批曰:

居然還知道有經濟學原理,不過又只說了一半 ,經濟現象有惡性循環也有擴張循環加起來就是經濟景氣循環,要不然豈非一旦走低就永不翻身一朝走高永不回頭!

還有兩天前還說【看不到經濟部提出具體、可落實的提振景氣,改善投資環境的政策】被小弟一罵總算知道記者該去採訪新聞,知道行政院是有方案不過還有立法院繩索特攻隊在
旁侍候故【緩不濟急】。還有股市這下怎不能算【實質面因素】?〈跌時算漲時不算?〉

 

『第二,與台灣經濟關係密切的美國經濟利空頻傳......國際上對美國經濟亦不樂觀.......美國可能步上日本長期經濟衰退的後塵 。』

批曰:人家只不過選了一個對中國強硬一點的總統,就把美國連帶一起努力唱衰〈近日美國也只是K伊拉克,中時居然也義憤填膺〉真搞不懂!

 

『第三,國內政局變數仍多。朝野最近達成協議宣布核四復工,原本對國內經濟是一項利多因素,但執政的民進黨因為內部反彈聲浪而升高反核訴求,並有意以推動公投來扳回一城,致使原本之經濟利多橫生變數。再者,今年年底是立委及縣市長改選,在勝選的考量下,執政黨及在野聯盟進行和解的可能性甚低,反而可能為製造選舉議題而利用各種衝突來造勢,這也勢必增加政局的變數及不穩定性,原本冀望新政府穩定政局以增加國內經濟信心的期待也必然落空。 』

批曰:

果然又是核四經濟學和繩索經濟學!阿扁真該來讀這篇社論。

 

『第四,行政效能備受質疑。新政府經濟施政口號多,專案小組及會議多,政府高層及首長的訓示多,長篇累牘的文件更多;但施政重點抓不住,執行效率不彰,實際效益很少,民間的信心更少。最近一項民調顯示,大多數民眾認為新政府解決財經問題的能力遠低於舊政府,新政府財經首長支持度也明顯偏低,充分反映出新政府行政效能的備受質疑。面對經濟急遽衰退的警訊,民眾對新政府信心嚴重不足,勢必加深國內經濟的危機。』

批曰:

個人也質疑政府行政機關的行政效能,不過理由並非口號多、專案小組及會議多、首長的訓示多、長篇累牘的文件更多,要比這些〝多〞相信新政府本事遠遠比不上中國政府及國民黨政府,相反的政府行政機關應該組選專人負責創造口號訓示文件內容完全不用管以量取勝以累死牽制媒體,反正他們無論怎麼樣都不會有好話。至於信心問題大多是人為的把媒體累死牽制死人民的信心士氣必然大受鼓舞,而媒體與效能特高的政府立法機關共構的繩索的結也自然解開。

 

〈我有意見〉

 

談機電整合與造型的附加價值這是台灣可以走的一條路

台商口中的中國勞工﹐探討中國的思維模式

(一)產業外移與台商

目睹台灣基金界黑幕與內幕

對台灣的認同不足是目前台灣產業困境的主要因素

在此後工業時代技術高利潤就比較好嗎﹖

(之九)中國對台商的策略

(之八)台商投資中國的風險

(之七)如何挽救台灣的經濟﹖

(之六)產業外移了﹐服務業就註定蕭條

(之五)那一個行業是龍頭老大﹖

(之四)台灣的產業結構

(之三)為什麼台商往中國跑﹖

(之二)我所瞭解台商為什麼往中國跑

(之一)我所瞭解的台商情況

別期望資金回流機制,先把資金流向中國做好有效管理

與中國經貿<統合>危害台灣經濟發展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完)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三)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二)

全球新代工趨勢給台灣企業的機會與策略性思考 (一)

政府該不該為經濟不景氣負責?

天天見鬼日子當然苦ㄚ《評工商小社論》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完)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三)

評台商投資中國的困頓兼談EMS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二)

EMS 企業綜合分析與給台灣產業的啟示(一)

苦日子早已到來,請中時別害大家苦上加苦

工商時報社論快變成”秧歌隊”了

異哉,如此工商時報社論

談經濟成長率〈兼評工商時報社論〉

怎麼老是〝意識型態〞掛帥〈評工商時報社論〉

專業性欺瞞〈評中時社論〉

評新新聞717期郭正亮專欄關於中國政策

評明日報 12/5 社論 的錯誤認知

膚淺與挑逗,從唐湘龍江丙坤的悲觀,台灣的未來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