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士:謝若蘭 投稿日期:2001/01/13(Sat) 03:57:17 從太平洋的彼岸回來台灣待了幾個星期後,忽然發現我竟然被歸類 為異端。 曾是獨派的朋友們說,除了那些老一輩的台獨基本教義派人士外, 台灣已不講台獨了。 他們說主張台獨的人還留在十年前,一直沒有新的論述出現,所以 無法打動人去相信台灣獨立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再則,一般人已接受 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目前國名為中華民國是政治事實,所以講台獨 既沒新意,且沒必要。 所謂新中間路線的朋友們說小三通已實施,台灣要承認中國學歷, 中國學者可來台教授及研究。要台灣人當中國人真有那麼難的話,應 該要可以接受自己是華人,而且為了可以進行經濟的、文化的、及學 術的交流,我們也應積極主動到對岸,以台灣人的立場發聲,免得一 面倒的被來自對岸的人統戰。在政局方面的決策應選擇對台灣人民最 好的,而最好的選擇是在執政黨的退與讓之間,取得在野黨派的信任 與配合。 一些原住民朋友們說,我們原住民要超越國族主義,因為不論是什 麼政黨執政,外省人或本省人當官,原住民永遠只是他們政治利益下 的一步棋,原住民不會真的被主流重視,也永遠無法成為主流,所以 我們原住民要擁有主體性,用後殖民概念來突破台灣或中國的國族主 義。我們要的是自治,至於台灣是不是獨立的國家或者要不要獨立, 就讓漢人去爭議就好。 一些女性主義朋友們說,我們要有政治潔癖,要跨越黨派之爭,先 把女性議題解決了,再來談國族認同議題。在男人為主體的政治體系 下,論述國族認同可能會模糊了我們的女性議題訴求,我們必須要超 越黨派,避免統獨之爭,在女性議題的訴求上才能尋求到多方的國會 支持。 我終於了解朋友說的一句話:解嚴前的台獨被污名化,解嚴後的台 獨被妖魔化。於是在二十世紀末還講獨立建國,我是思想頑古不化的 異端。 是的,如果朋友們的論調是代表大部分台灣人各階層想法,我必須 要承認我是異端。執著而為異端者,總是仍為這些是似而非的論調非 常的焦慮不安。 台灣真的是個獨立的國家嗎?中華民國真的存在嗎?沒錯,台灣確 實是具有一個成為國家的條件及實力,但我們並未對內及對外宣稱台 灣的獨立自主性。中華民國是一個幽靈國,而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個虛 擬國度,操控這片土地的人長期以來灌輸我們是住在台灣的中國人之 觀念,讓住在裡面的假想公民相信自己身份的正統及正當性。如果接 受中華民國是由過去的強迫性到現在的階段過渡性,那麼離由住民自 決下的正當適宜的台灣國名還要多久?這樣的聲音幾乎聽不見了。 先不論交流的實際需要等問題,但是到香港或中國,持用這個聲稱 具獨立事實國家護照之公民被要求要填寫國籍為中國,別說要用台灣, 就連填中華民國一概被駁回。當了中國人後,試問你到了對岸還能挺 起腰來,以台灣人的立場講話嗎?兩岸的問題的確要面對,但就僅交 流一事上都不能建立平等的前提下,我懷疑在台灣方面天真的釋放過 多善意後,真能帶來一台一中的和平對談。除了兩岸問題,對內政方 面的『退與讓』說法,同樣令人頗不茍同。在野黨的不負政治責任, 存心將難題留給執政黨,甚至製造更多的難題與亂像來攻擊政府是無 能的政黨所領導,並擅用媒體來誤導人民,其居心及其可怕之處,實 不是在退與讓之間取的最低共識那樣單純。 我們原住民已被殖民了幾千年,而體認在一個中華民國的體制下被 漢化是種悲哀後,要求自治區與自治權,是一種必要的訴求。但是, 這並不代表就是超越了國族主義。沒錯,放在當間的社會體制下檢視, 早期每個原住民族即是一個自成一體的國家概念,但是除非我們願意 放棄現代而超越時空回到過去,目前的原住民族有了自治後,也還是 無法去避免在一個國家體制下共生共存,而這也是一種國際普遍現狀。 雖然許多人運用後現代或是後殖民論述來提倡超越國家概念之觀點, 殊不知這些西方思想的重點是著重在資本主義下的全球化侵略隱憂。 去國化或去邊界化是一種抽象概念,除非是世界一統無國際成現實, 否則即使在邦聯體制之下,界線還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也許在某種程 度下,比較容易跨越。也許統一或獨立對原住民族而言並非唯一選項, 但若說打造國族的論述是漢人的事,也未免太過封閉。容我天真而不 負責任的想,或許我們原住民族應喊出的獨立論調是各族群獨立出中 華民國在台灣的體制下吧? 而女性主義者的考量也是長期以來的事了,為什麼身為一個女人要 去辨證到底要性別議題第一,還是國族認同第一?這根本是外在加諸 於女人身上的一沉重負擔!其實我們可以選擇不要這樣的負擔,以女 人觀點來論述國族認同,比講求超越黨派而具政治潔癖,可能會讓我 們在人權的議題上有更大的突破。我們真要處理性別議題,就要認真 的對付深植在社會體系中的不正確的人權思想。講實際且現實一點, 社會政策的制定一向由優勢者代言,若持續缺乏以女性觀點而產生的 國族論述,在政治體系下我們可能永遠會是非少數的弱勢,並讓威權 體制來踐踏及藐視女人的種種論述。 台灣人民好不容易走到今日,以民主及理性的方式完成政黨政權平 和轉移,如果這算是民主革命的成功,那麼,我們還要努力的以實際 行動從事意識改造。或許在當今的台獨論述上欠缺了提昇台灣人尊嚴 ,以台灣心為主體的意識建構方法。台獨論述沒有新意而被批判,也 許倡議的人要深省一下。但是,其實更大的癥結在於我們論述過多, 做的甚少。 毛澤東曾於1968年的人民日報發表過一段令我深深贊同的話:『歷 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一個路線,一種觀念,要經常講,反覆講,只給 少數人講不行,要使廣大革命群眾都知道。』沒錯,歷史的經驗告訴 我,無國格就無尊嚴,而人民無尊嚴就無法理直氣壯的談論打造國族。 台灣人民站起來一起作建國論述,讓它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廣大 群眾的。再則,建國論述不應僅是種觀念,也應是種實際路線。 是會有些許的悲觀,因為離意識革命的成功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 不應因此而氣餒,放任那在心中燃燒久久的獨立建國之火熄滅。台灣 人民真的要往二十一世紀挺直腰桿邁進,就要以台灣精神來大聲說出 屬於我們的建國論述。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努力去實踐我們的建國論 述。 來源:南方電子報 [72] 身在異端???? [回應] 投稿人士:謝若蘭 投稿日期:2001/01/20(Sat) 22:55:45 建國大業 非一朝一夕 火會熄滅 但可再點燃 行動永遠不嫌多 論述但求大眾化 台獨絕非少數人之事 我也是被喚醒的一個 一如我的驚覺 相信 沉睡的人不是不醒 只是沒有人叫 只要火一直在 醒來的 會越來越多............. [73] Re[1]: 身在異端? [回應] 投稿人士:謝若蘭 投稿日期:2001/01/21(Sun) 00:10:27 >行動永遠不嫌多 >論述但求大眾化 說得好,小弟受領了。 願更多人從大中國迷夢中睡醒, 踏實地為台灣自由民主奮鬥努力。 [76] Re[2]: 身在異端? [回應] 投稿人士:謝若蘭 投稿日期:2001/01/23(Tue) 01:48:31 kenjin 兄 偶的淺見 不過是老生常談 拍雪啦~~~~^_^ |
投稿人士:人性訴求 投稿日期:2001/01/03(Wed) 19:32:34 主題:獨立與統一都是『偉大的夢想』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這是NOKIA行動電話公司的廣告主軸,倘若不夾雜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達爾文進化理論,那麼中國統一與台灣獨立不僅都是海峽兩岸人民『偉大的夢想』,更是『符合人性』的最大期待,但老共仗著自己強大,硬把台灣人民扣上是分裂中國的歷史罪人『這頂大帽子』,還濫搞不接受『招降式』的一國兩制,就不排除動武統一這種低劣把戲,雖然老共的堅持符合『大吃小』的達爾文『進化理論』,但卻是不符合『人性訴求』的劣質統戰廣告宣傳! 什麼是「邦聯」、「國協」?也許有些人還是不甚清楚,邦聯或國協就是主權國家的集合體,每一個成員國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如果兩岸關係架構在『中華邦聯』基礎上,那麼對中共而言,是完成『名義上』的中國統一,對台灣人民來說,就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台灣獨立,同時可避免戰爭所帶來的浩劫,而且也滿足海峽兩岸不少有識之士提出祇要台灣『答應不獨立』什麼都好談的呼籲。 『台獨?武力統一?一國兩制?邦聯?』這四個選項其中之一,可能是將來兩岸關係發展『會出現的結果』,若單純就事論事,而不各懷鬼胎、各有盤算的話,『邦聯』應該是最符合『人性訴求』的選擇,『台灣共和國』會將兩岸關係『推向戰爭邊緣』,惹來戰禍,引發悲劇!而『招降式』的一國兩制多麼『損傷貶低』台灣人民的尊嚴,如果中共政權『堅持』一國兩制,台灣領導人與一大部份的台灣人民寧可『選擇戰死』,也不願投降受屈辱,而類似『南北越』的武力統一,換來的不僅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同時也會讓『國力嚴重衰退』20~30年之久。 神鬼戰士(英文片名Gladiator)是描寫1800年前羅馬帝國的一部電影,雖然『一心想追求』羅馬共和的羅馬帝國大將軍,在『羅馬競技場』殺了『一心想成就』羅馬帝國的羅馬皇帝,但也中了劍毒而亡,英雄臨死之前說『羅馬共和是個夢想,應該讓它實現』;同樣的,中國統一與台灣獨立都是應該讓它實現的『偉大夢想』,但最好不要選擇『相互毀滅』的悲劇方式來達成!儘管『中華邦聯』存在著一些障礙,中共政權『因為顧忌』會引發大陸內部種族分離運動問題,進而『動搖』共產黨統治基礎,因此不願輕易與台灣『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談邦聯』,但海峽兩岸『不願見到』中國人互相殘殺的愛好和平之士,皆願意耐心期待老共接受一中之下談邦聯這個『偉大日子』的來臨,畢竟『邦聯式的統一』可以共創兩岸雙贏局面,讓中國完成『名義上』的統一,讓台灣享有『形式上』的獨立。 [47] Re[1]: 獨立與統一都是『偉大的夢想』 [回應] 投稿人士:人性訴求 投稿日期:2001/01/04(Thu) 03:51:26 也有這樣的想法,很有意思的文章。好文。 [48] Re[1]: 獨立與統一都是『偉大的夢想』 [回應] 投稿人士:人性訴求 投稿日期:2001/01/04(Thu) 04:08:55 人性訴求兄: 充滿悲天憫人,尋求解套的文章,令人激賞。 小弟想就您所認為的「邦聯」、「國協」制提出以下幾點愚見跟您討論: 1。假設人民國對外開戰時,台灣是否也要參戰呢?也就是說,台灣有可能避免於池魚之殃的戰火嗎?更何況台灣的地理位置一定馬上就遭攻擊,選邊站對台灣的影響頗鉅,不可不慎。更何況,這可能比被武力統一時所要付出的還要慘痛。 2。如果這邦聯有議會的話,席次應該如何安排?按人口比例?按面積大小?按軍力多寡?按抽籤?如果以國家為單位時,香港澳門的議員是否也比照台灣同額?另外,人民國又推出其他自治區來比照台灣同額時,又是如何?我一直認為聯邦是個大餅,幾乎跟中華民族等同一意,而沒有人去思考兩邊比例不均的問題,如果只是推出一個象徵意義的邦聯,不如乾脆把這個邦聯叫做〔中華民族〕還比較實際。 3。我認為在現在中共領導下,邦聯最後也是等同另一形式的一國兩制,台灣的外交和國防到最後還是會遭剝奪,而無由自主。 4。我不認為一個有機能的邦聯下,可以容納兩種以上不同政體的存在。 民國初年的〔聯省自治〕恐怕是中國最後一次促進聯邦的機會了吧?很可惜的,這被視以軍閥割據而告終。今天,想要建立邦聯,恐怕非一日之功,跟地方分權的制度設計更是息息相關啊。如果,只以台灣一島跟人民國對等存在,恐怕中南海第一個反對吧。當我們欲用聯邦的形式來解決兩岸問題時,第一個要面臨的前提還是,到底中共承不承認台灣的國格吧!?如果承認的話,又何必要組邦聯呢?如果不承認,又哪有「邦」聯•「國」協可談呢? 愚見拙思,尚祈海涵。m(_ _)m [50] Re[1]: 獨立與統一都是『偉大的夢想』 [回應] 投稿人士:人性訴求 投稿日期:2001/01/04(Thu) 23:57:28 To:Kenjin兄 對外開戰時,台灣是否也要參戰呢?邦聯議會的席次應該如何安排?有機能的邦聯下,可以容納兩種以上不同政體的存在嗎?Kenjin兄的看法不無道理,祇是主流國際社會認為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作起點談論『邦聯』的概念,是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最佳希望,儘管談論邦聯制的過程會很艱辛,但卻可締造雙贏局面,如果台灣因為Kenjin兄所提出的一些疑慮,並認為在現在中共領導下,邦聯最後也是等同另一形式的一國兩制,而排拒理性對談與尋求化解,那麼這段歷史糾葛的『仇怨之火』就會依然在漫漫長夜中無止境的延燒,而今諸如美國與其他有類似『國協』或『邦聯』政治結構的國家,例如英國、印度、澳洲與德國等願意提供有用的理念或協助,不妨參酌這些國家的意見後,再進一步決定中華邦聯的實質內涵應該是什麼。 [51] Re[2]: 獨立與統一都是『偉大的夢想』 [回應] 投稿人士:人性訴求 投稿日期:2001/01/05(Fri) 16:26:35 ![]() 人性訴求兄: 小弟認為,「排拒理性對談與尋求化解,那麼這段歷史糾葛的『仇怨之火』就會依然在漫漫長夜中無止境的延燒」的真正原因並不在於台灣。我說的比方吧,如果今天中共是以一種樂觀其成的心態來幫助台灣在國際間的生存,我相信台灣即使獨立了,也不會比現在中台兩國的關係更糟,毋寧地會更好。 邦聯這一個構想很好,但是我並不認為同一個民族一定要弄在一起。比方說英美加三國,表面上並非同一個國家,可當有困難時,卻會互相幫助,雪中送炭的多,落井下石的少,為什麼?同樣地,為何蘇聯一解體,便一大堆國家紛紛獨立,讓昔日霸權更加落寞,為什麼? 最後,我想提出一個看法。如果要落實聯邦,那麼必須要解決比例懸殊的問題。要嘛人民國解散中央集權體制,讓各省獨立,各省主權獨立,要嘛乾脆與東亞及東南亞各國一起組成聯邦。前者,我反對七塊論似的樂觀想法,在大陸上那塊土地的人們,有著根深蒂固的大一統沙文主義,談各省自治時期尚早,更何況這其中有著多少板蕩流離,家破人亡啊。後者,與台灣加入聯合國有異曲同工之妙,想來定遭反對。正因如此,我深信,目前最重要的,絕對不是拘泥在〔國體〕的問題上,真正重要的,還是人民是否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否具備成為公民的資格,否則,惡性循環的老路還是會永遠不斷啊。 [52] Re[3]: 獨立與統一都是『偉大的夢想』 [回應] 投稿人士:人性訴求 投稿日期:2001/01/06(Sat) 02:31:26 ![]() 人性訴求兄: 如果您有興趣的話,您可以去這裡看看。是有關〔邦聯〕的事情。 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3?read+978702338 [54] Re[4]: 獨立與統一都是『偉大的夢想』 [回應] 投稿人士:人性訴求 投稿日期:2001/01/06(Sat) 11:03:04 To:Kenjin兄 2001/1/6 (1)台獨不僅符合『人性訴求』,而且是個應該讓它實現的『偉大夢想』,但在中共不可能『樂觀其成』的心態下,『台灣共和國』會將兩岸關係『推向戰爭邊緣』,惹來戰禍,引發悲劇!如果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忍受因為戰爭所帶來的『家庭破碎』或『斷手斷腳』的痛苦犧牲,那麼台灣就沒有『夜郎自大』的本錢。 (2)雖然邦聯這一個構想很好,但卻『壓抑』了台灣人民心中的夢想,儘管『期待』共產中國像共產蘇聯那般的瓦解,可以『有效促成』台灣獨立,但共產中國不一定會像共產蘇聯那樣瓦解,而且我們也不應該把台灣的快樂『建築在』中國的痛苦之上,同樣地,中國也不應該老是要求台灣接受『投降式』的統一。 (3)如果要解決比例懸殊的問題,落實邦聯的公平原則,就要求人民國解散中央集權體制,讓各省獨立,各省主權獨立,那麼中華邦聯就很難實現,中華邦聯應該『建構在』現實的基礎上,而什麼才是現實的基礎呢?老共務必認清,祇要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邦,老美還想維持在西太平洋『唯一霸權』的地位,那麼人民解放軍就很難跨海渡過台灣海峽『奪取』台灣這個重要戰略位置,同樣地,我們也很難在老共M9與M11飛彈瞄準下,尋求沒有戰爭的台灣獨立;由於實質的統一與獨立存在著極高難度,中華邦聯就是在1949年國共內戰造成中國分裂之後,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完成『名義上』的統一,暫時解決目前兩岸關係陷入『要死不活』的僵局,至於爾後的『分分合合』則由歷史的演進來決定。 [60] Re[5]: 獨立與統一都是『偉大的夢想』 [回應] 投稿人士:人性訴求 投稿日期:2001/01/11(Thu) 12:14:43 人性訴求兄: 最近實在太忙了,一直無法跟您回信,真對不住。 (開站的自己沒時間管理?喂喂) 不知您是否還會回來敝處逛逛?希望您能再來。 我先將我個人對台灣主權的看法跟您討教,可能有些偏題: 如果過於強調國家主權,而忘了其乃受國民主權之所託的話,那麼人民的〔抵抗權〕和推翻政府的權力便將失去正當性。也因此,首先要先釐清的是到底我們要討論的是霍布斯還是洛克的定義,也就是說對於國家,人民有無放棄自然權之問題。小弟個人比較無聊地執著於〔契約〕上。傑佛遜曾經提議給予人民每17年投票選擇是否支持現在的政體,便是很明顯的指出了政體的永續性的問題。如果我們將此來檢驗台灣,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 1。自中華民國登陸台灣開始,便是一個專制政府的姿態,並無經過同意,而島民也發動過抵抗權失敗。 2。即便台灣有派代表出席制憲,此憲法凍結半世紀,顯然並沒有島上人民支持的基礎。另外,此憲法中的台灣代表性也過於稀薄。 3。戰後台灣的選舉投票是半開放,非競爭,且存在萬年國會,也就是說,到國會全面改選,第二次修憲前,中華民國的主權在台灣是完全沒有經過人民主權讓渡的手續。 4。也因此,如果我們以〔投票選舉〕=〔契約〕的觀點來看的話,很顯然的,1990年以降,中華民國是獲得新的國家主權,獲得新的國民契約,也就是說,〔現在的中華民國〕已非〔過去的中華民國〕了,事實上,已經完全是別的東西了。 5。但是,這裡存在著過去的中華民國的繼承問題,是否拋棄繼承,島內還是沒有共識,也就是最大的爭端。另外,由於是借屍(中華民國)還魂(台灣主權),加上中華民國有殖民寄生的體質,為了正國際視聽,實有必要正式宣稱〔中華民國〕已經改變主權體質,不論是宣佈獨立更改國號,或是以第二共和言之,還是戲劇性地自稱〔賭博共和國〕皆可。 [74] Re[6]: 獨立與統一都是『偉大的夢想』 [回應] 投稿人士:人性訴求 投稿日期:2001/01/21(Sun) 16:59:54 To:Kenjin兄 佛遜提議給予人民『每17年投票』選擇是否支持現在的政體,由人民自己來決定政體的『永續性』問題,是落實『主權在民』的想法,但必須在『國家主權』維持正常運作狀態下進行,否則一旦遭『野心份子』操控,後果就不堪設想。 (2)〔契約〕必須建構在彼此的尊重與真誠的履行,才能展現出『最大的效益』,若依約而行,李鴻章把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即使『戰敗』,也不用把台灣『歸還』中國,由此可以明顯看出,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是在中日雙方『各有盤算』的基礎下簽訂的,雖是〔契約〕,但並不嚴謹。 (3)台灣島民『抵抗』專制的中華民國政府『失敗』,暴露出日本『皇民統治』的嚴重瑕疵與盲點,日本『不願』在已經『預知』會戰敗之後就『事先安排』由台灣人民『接手』台灣的『統治權』,是一大敗筆,日本不僅要為『侵略中國』向中國道歉,更應該向台灣人民『道歉』,這和英國『明知』要把香港歸還中國,但卻不願讓香港實施『全面民主』的作法一樣,因此香港雖然實行『50年不變』的一國兩制,但港人卻對未來充滿『茫茫然』的感覺,因為他們的『特首』是由北京『欽定』的。 (4)目前的時空環境,爭論憲法中的『台灣代表性』過於稀薄,並非急迫之事,當務之急是制訂一部符合『台灣現況』的憲法,或者把憲法修改成符合『台灣現況』。 (5)李鴻章把台灣『讓渡』給日本,日本戰敗之後,又把台灣『歸還』中國,如果可以的話,中華民國的主權在台灣最好是經過『人民主權』讓渡的手續,但重要的是台灣人民要『守得住』主權,否則經常在讓渡與歸還之間過活,台灣人民會很悲哀的。 (6)如你所說1990年以降,中華民國是獲得新的國家主權,獲得新的國民契約,也就是說,〔現在的中華民國〕已非〔過去的中華民國〕了,但其實日本戰敗之後,台灣人民就獲得新的國家主權,獲得新的國民契約,祇是島內還沒有形成共識,台灣人民也未把握住『繼承』的契機,繼承與契約雖然很重要,但如何『守得住』主權比宣佈獨立更改國號,或是以第二共和言之,還是戲劇性地自稱〔賭博共和國〕,都來的重要,當年華國鋒繼承了毛澤東的事業,但不久就被鄧小平取而代之,這就是歷史的現實。 [75] Re[7]: 獨立與統一都是『偉大的夢想』 [回應] 投稿人士:人性訴求 投稿日期:2001/01/21(Sun) 17:01:06 > To:Kenjin兄 > (1)佛遜提議給予人民『每17年投票』選擇是否支持現在的政體,由人民自己來決定政體的『永續性』問題,是落實『主權在民』的想法,但必須在『國家主權』維持正常運作狀態下進行,否則一旦遭『野心份子』操控,後果就不堪設想。 > (2)〔契約〕必須建構在彼此的尊重與真誠的履行,才能展現出『最大的效益』,若依約而行,李鴻章把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即使『戰敗』,也不用把台灣『歸還』中國,由此可以明顯看出,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是在中日雙方『各有盤算』的基礎下簽訂的,雖是〔契約〕,但並不嚴謹。 > (3)台灣島民『抵抗』專制的中華民國政府『失敗』,暴露出日本『皇民統治』的嚴重瑕疵與盲點,日本『不願』在已經『預知』會戰敗之後就『事先安排』由台灣人民『接手』台灣的『統治權』,是一大敗筆,日本不僅要為『侵略中國』向中國道歉,更應該向台灣人民『道歉』,這和英國『明知』要把香港歸還中國,但卻不願讓香港實施『全面民主』的作法一樣,因此香港雖然實行『50年不變』的一國兩制,但港人卻對未來充滿『茫茫然』的感覺,因為他們的『特首』是由北京『欽定』的。 > (4)目前的時空環境,爭論憲法中的『台灣代表性』過於稀薄,並非急迫之事,當務之急是制訂一部符合『台灣現況』的憲法,或者把憲法修改成符合『台灣現況』。 > (5)李鴻章把台灣『讓渡』給日本,日本戰敗之後,又把台灣『歸還』中國,如果可以的話,中華民國的主權在台灣最好是經過『人民主權』讓渡的手續,但重要的是台灣人民要『守得住』主權,否則經常在讓渡與歸還之間過活,台灣人民會很悲哀的。 > (6)如你所說1990年以降,中華民國是獲得新的國家主權,獲得新的國民契約,也就是說,〔現在的中華民國〕已非〔過去的中華民國〕了,但其實日本戰敗之後,台灣人民就獲得新的國家主權,獲得新的國民契約,祇是島內還沒有形成共識,台灣人民也未把握住『繼承』的契機,繼承與契約雖然很重要,但如何『守得住』主權比宣佈獨立更改國號,或是以第二共和言之,還是戲劇性地自稱〔賭博共和國〕,都來的重要,當年華國鋒繼承了毛澤東的事業,但不久就被鄧小平取而代之,這就是歷史的現實。 > |
投稿人士:噬菌體 投稿日期:2001/01/18(Thu) 17:32:36 日前總統府顧問蕭美琴宣佈將投入民進黨僑選立委黨內初選,據媒體報導,蕭美琴聲稱其參選的最主要原因,是其遲遲無法取得在台的戶籍,而他聽人說,一旦當選立委即可立即取得戶籍。對此參選動機,民進黨黨員是否能接受尚不可知。但平心而論,此參選動機的正當性卻值得質疑。 依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三十一條第三項規定,僑選立委候選人的資格是(1)僑居海外年滿二十三歲之中華民國國民,與(2)未曾設有戶籍或將戶籍遷出國外連續達八年以上。就此而言,蕭美琴當然有參選僑選立委的資格。問題是,翻遍〈戶籍法〉與〈戶籍法施行細則〉,卻無所謂僑選立委可立即取得在台戶籍的規定。如此一來,蕭美琴的參選動機說辭就不得不令人懷疑了。 進而言之,若蕭美琴真的是為了取得在台戶籍才參選僑選立委,那如果她真的在民進黨黨內初選出線,並在年底順利成為僑選立委,是否真的會辦理在台戶籍登記,也令人質疑。蓋如此一來,她就會喪失以後再參選僑選立委的資格。從民進黨現任僑選立委,在當選後無人辦理在台戶籍登記且均爭取連任一事來看,筆者的懷疑實非過慮。 其實,蕭美琴的參選,可說是她行使國民的參政權以施展個人的政治報負,這是值得鼓勵的事。但如果以不實的說法來掩飾個人的政治野心,就難令人接受。也不得不令人懷疑:政治,難道真的指示高明的騙術嗎? http://bbs.ttimes.com.tw/view.php?no=85210&cl1st;=tomorrow_view |
投稿人士:林建良 投稿日期:2001/01/18(Thu) 04:16:09 在日台湾同郷会会長 林 建 良 日前有位自民党国会議員秘書邀筆者在東京餐敍、席上這位与台湾交往多年的秘書不断地向筆者抱怨、抱怨政権交替後的台日外交很不容易進行、因為阿扁政権下的駐日代表處很不阿沙力。而当筆者要求他挙出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参考時、這位老鳥秘書避開了正面挙例、只提到辧外交什麼都花銭、新任代表之下的代表處官員郤弄不清楚。聴到此才恍然大悟、原来台湾的凱子外交不只存在於対中南美洲或非洲等小国之外交、日本這様的経済大国、也多有這些政客把台湾当凱子。 日本政府毎年所支出的「開発中国家援助資金」(簡称ODA)高達一百億美元、其中最大的受恵国即為中国。中国把ODA的銭用来整備其公共建設発展経済、省下来的預算用来発展軍備、回過頭来威脅日本及台湾。日本的学者們己有多人指出此養虎為患的ODA金銭援助有違日本的国家利益、然而対日本的外務省而言、ODA正是其外交最有效的手段、明知矛盾郤不願放掉。最近自民党政調会長亀井静香曽提案将ODA削減三成、此挙受到外務省官僚極大的抗拒、謂這様日本的外交就不要做了、結果ODA預算只削減了百分之三。由此可見日本自己在当凱子、而日本的政客郤把台湾也当成凱子。 大家知道日本与台湾没有邦交、而且也不存在像美国一様的「台湾関係法」来保証行政当局与台湾交往、並保証台湾駐外機構一定的地位。日本的外務省甚至設有一個内部規定、規定課長補佐以上等級官員都不准与台湾的官員見面、而且還要求其他的省廰的官員也照辧。這様的事実也造成了一些灰色地帯、譲日本的政治肩客有其活動的空間。 国民党政権時代、日本的政治肩客利用以上的弱点、組個号称親台派的団体在台日政府間做些穿針引線的工作、就可以向台湾政府予取予求、実際上台湾政府也以種種利益輸送来回報。然而很遺憾的是、我們従来不曽看到日本政府在国際社会上為台湾講話、而且在台湾民主化的過程之中、台湾人為了争取民主与自由流血流涙、受盡打圧時、也看不到日本的親台派政治人物発出任何正義的呼声。這点与美国的親台派政治家実有天壌之別。 筆者認為、如果此後的台湾政府也只是与這些旧式的政治肩客打交道、台日外交将不可能有任何実質的進展。到目前為上、号称親台派最大的政治団体是簡称為「日華懇」的「日華議員懇談会」、他們雖声称由衆議員、参議員加起来有三百名以上的国会議員組成、然而他們的名册郤従来不曽公開過。因為「日華懇」的多数成員也是親中国派政治団体「日中議員聯盟」的成員、他們怕他們「日華懇」会員曝光会招来中国的抗議、因此堅持不肯公開日華懇的名册。這種脚踏両條船的政客們、居然是対日外交的唯一窓口、也難怪我們寸歩難行。「日華懇」最悪質的不只在於利益輸送而己、他們在不合其意時甚至会従中作梗、給台湾政府下不了台、譲台湾政府認命「没有我、什麼也走不通」。 当然外交要花銭、但銭該花在刀口上。花在為台湾宣伝、花在為台湾提升地位、花在真正的官方或民間的交流。在面対像日本這様的大国時、也許我們的外交無法做到真正的平等互恵的原則、然而拒絶無理的要求、指出対方在外交上的怠慢郤是小国外交維持其国家尊厳最重要的関鍵。日本対台湾而言的確是一個相当重要的国家、然而受制於無節操的政治肩客的対日外交不可能有任何実質的進展、這点従一九七二年台日断交以来日本政府的対態度己足可証明此事。 筆者認為阿扁政府対這些予取予求的日本政治肩客該有壮士断腕的決心、合則来不合則去。這様的決心也是開啓別道大門最大的力量。日本目前、不管在民間、学界、政界、軍事専家們己有愈来愈多正視台湾的呼声、認為台湾与日本的安全保障有相互依存関係的意見也漸成為主流。我們不該妄自菲薄、我們必須在建立真正与台湾做平等互恵交往的新管道上着力、這才是我們対日外交的正途。 当筆者聴到日本的政治肩客抱怨羅福全代表所領導的駐日代表處不肯阿沙力地拿銭出来時、筆者慶幸我們的対日外交正甞試擺脱旧時代的做法。這也証明陳水扁総統選対了人、譲我們為羅福全代表喝采。 ----------------------------------------------------------- 日本語の趣旨 1,金銭外交は対中南米外交のみならず、台湾の対日外交もその側面が窺える。 2,台湾と日本の間にアメリカのような「台湾関係法」は存在しない、そのため、台湾の駐日外交機関も法的保証はないし、台湾の外交官も自由に日本の行政当局と折衝できない。 3,日台間の外交グレーゾーンが存在しているため、日本の政治ブローカーが活動の余地が出てくる。彼らは時には台湾政府に金銭と利益を要求したりする。 4,「日華懇」はその一つの例である。 5,無理な要求をきっぱりと拒否をし、相手国の外交的怠慢を指摘することは小国が自国の尊厳を守るポイントである。 6,日台間の真の平等の精神に基づく新たなパイプ作りが肝腎だ。 |
投稿人士:曾建元 投稿日期:2001/01/15(Mon) 23:47:49 曾建元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我屬於比較年輕的一代,現在還是學生,和政治沒什麼接觸,但現在出國參加一些交流活動機會很多,我現在感覺到一點,兩岸互信除了高層過招之外,或釋放一些善意訊息之外,其實民間互信基礎的建立才是最重要的。民間不需去討論什麼一個中國問題嘛,中國人的感情,很自然就會流露出來。 大陸駐外官員的思維,在官方或非官方的場合有些分寸拿捏得並不是很好,例如我所參加的合唱團應邀到歐洲參加奧林匹克的活動,這純粹是民間運動,大陸方面也有受到邀請,第一屆就有六十幾個國家參加,台灣是用「中華台北」名義,並不涉及政治上的符號問題,但到了那場合之後,卻只有台灣不能參加出場儀式和閉幕儀式,旗子也不能掛上去。後來我們向大會抗議,據他們表示,這次的活動是奧地利政府贊助所舉辦的,而且中共和奧地利的關係很好,與台灣方面沒有邦交,所以在中共大使館和中共外交部多方施壓下,於是他們就做了這樣的一個選擇,那時雪梨奧運會還沒舉辦,奧地利政府當時就說,這是一個國際趨勢,要我們等看,在雪梨奧運會搞不好也是這個樣子。我們參加此次演出的成員多是年輕人、婦女及兒童,那種受辱的衝擊,事實上在他們身上是非常大的。大陸方面則是內蒙古的民族合唱團代表參加,表現很好,是第一名,還有廣州實驗中學,表現也非常好,年紀都和我們差不多,可是經過這次事件下來,在現場卻感到兩岸人民距離非常疏遠,充滿了敵意。對一般民眾來說,平時接觸政治的機會不多,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卻感受到那種來自中共政治上的壓迫,因此對「中國人」這個觀念反而會產生反感。其實這種類似的情況很多,所以日常生活中善意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張惠妹唱國歌事件,也同樣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好像台灣人都不能唱國歌,這實在是非常荒謬。我們可以理解中共對台灣政治地位的官方立場,但在人民的層次上,中共應對官方與非官方有所區別,內外政策或手段的拿捏或許應該更細緻一點。 八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於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二十一世紀兩岸關係展望》座談會發言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