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士:張筱雲 投稿日期:2001/05/21(Mon) 22:01:33 從美國法院拒絕受理數百名亞洲慰安婦提出的對日本政府集體訴訟案,令人感嘆厚此薄彼,同樣是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犧牲者,被納粹政府強迫的奴工,美國法院宣判可以獲得天文數字的賠償,德國連討價還價,延後付款的餘地都沒有。長久以來,德國背負原罪包袱,或許較能理解慰安婦索賠,要求討回公道的動機。但畢竟並非親身經驗,認知上有一段距離,能讓他們了解事實真相,主要必須歸功諾娜•凱勒(Nora Okja Keller)的《慰安婦》(Trostfrau,1997年出版)和姬安娜•德拉汶魄特(Kiana Dravenport)的《流亡者之歌》(Gesang der verlorenen Frau,2001年五月)。 無獨有偶,兩本小說的作者不僅性別一致,年齡(三十出頭)、出身背景(諾娜•凱勒為韓國、夏威夷混血;姬安娜•德拉汶魄特是美國、夏威夷混血)相當,且皆為新秀作家;《慰安婦》是諾娜•凱勒的處女作,《流亡者之歌》是姬安娜•德拉汶魄特第二本,而且她們都在夏威夷出生長大,小說也以夏威夷作為背景。《慰安婦》描寫一位韓國、夏威夷混血女孩-蕾貝可,她對於韓國籍母親生前經常性的精神錯亂大為不解,直到她去世後,蕾貝可才挖掘出這段慰安婦的祕密。《流亡者之歌》中女主角桑妮原,一名正值青春年華的夏威夷美少女,和爵士樂小喇叭手凱歐相識、相戀,二次大戰末期陰錯陽差這對苦命鴛鴦不幸走散,桑妮來到日本佔領區上海,並意外和其他中國婦女一起被擄去當慰安婦,在這段生不如死的期間,靠著對凱歐堅貞不渝的愛情,支持她活下去,同時,透過桑妮敘述和凱歐之間的愛情故事與思念,帶給其他淪為慰安婦的同伴一份希望。 這兩本書翻譯成德文,在當地引起極大震憾,尤其,德國婦女特別感同身受,她們義憤填膺,對於日本人殘暴賤踏女性尊嚴感到不齒,紛紛強烈譴責,透過人權機構、婦女團體組織響應、登高呼籲,以及電視、報章雜誌製作的專題報導,波昂大學東亞研究所甚至開設探討慰安婦的專門課程,從此,德國人對「慰安婦」三個字不再陌生。 目前,繼四年前《慰安婦》暢銷之後,德國最大的口袋書出版公司dtv,將《流亡者之歌》列為今年促銷重點,採用這本書皮作為他們美每季發行的宣傳手冊封面,以足足八頁、長達一萬多字篇幅,特別介紹這本小說,並以醒目的黃頁(一般是白色),刊登在首頁。 《流亡者之歌》作者姬安娜•德拉汶魄特女士十歲喪母,寄養在姨媽家,姨丈是中國人,因此,可以說姬安娜從小是在夏威夷、中國混血家庭中長大,對中國衍生出一份特殊感情。《流亡者之歌》人物、劇情,由姨丈口述而來,小說中男主角凱歐是姨丈的朋友,女友桑妮不幸成為慰安婦也是真實悲劇。在接受德國記者訪問時她表示,前後花了兩年時間完成這本小說,寫作過程中,曾經十分質疑、沮喪、抑鬱,噩夢不斷,連續幾個晚上無法成眠,作者問自己,到底有沒有權利寫這些故事,挖人家生命中至深的瘡疤?直到出書後,一位女性讀者來信感謝這本小說的出版,五十年後終於還她一點尊嚴,找到新生的力量。得到當事人肯定,姬安娜才釋懷,從此更加積極投入,例如她不僅捐款,並參加「亞太婦女尊嚴、和平、正義促進協會」,為慰安婦的賠賞奔走請願,雖然如此,姬安娜仍感嘆這些行動對慰安婦身心所受的折磨:「如同一點水串滴在熱石頭上,一下就蒸發」,她們失去的青春、健康,一生的痛苦、傷痕,豈是幾十年後這一點點努力所能補償? 張筱雲 Kleber-Chang, H.Y. |
投稿人士:林建良 投稿日期:2001/05/17(Thu) 09:25:16 在日台湾同郷会 会長 林 建 良 據五月十五日的自由時報報導、政府決策単位有意推動正名運動将駐外代表處名称正 名為「台灣代表處」但遭到外交部的抵抗、外交部発言人張小月並将責任推給他国、表 示改名不是我們単方面的問題、必須與對手國商確。 筆者随即到日本参議院及衆議院両院與幾位相当関心台灣的国会議員諮問此事、他們 皆表示日本没有反対将「台北駐日経済文化代表處」改為「台灣駐日経済文化代表處」 的理由。其中更有人表示以「台北」來代表「台灣」原本就不倫不類、他們也期待正名 為台灣代表處、只是這純粋是台灣方面的問題、台灣政府自己不願用「台灣」之名他們 也百思不解。 我們可以預料、在任何對台灣的国際地位有利的事都持反対態度的中國、有可能對日 本施壓力反対台灣之正名擧動、向日本挑起外交戦、而這却也正凸顕出中國的野蛮與傲 慢。在此日本普遍厭悪中國此類悪行悪状作風之時、不也正是我們的外交部発揮其原有 職責争取日本各界支持的最好時機?如果外交部担心引起中国的抗議或反対而自我設限、 則實在有愧國人。日本有名的歴史学者西尾幹二就曽在著名的日本雑誌「正論」上撰文 譏諷台灣的外交部如同中國外交部的下属機関、處處看中國的臉色行事。台灣的外交部 如此被看破脚手、能不覺得羞恥? 正名為「台灣駐日代表處」只是回帰台灣的本来面目而已、這是誰也無法反対的大義 名分我們只會因此而得到更多日本各界的支持、外交部断無未戦先降、降低自身國格之 理。 |
投稿人士:林建良 投稿日期:2001/05/13(Sun) 17:53:43 在日台湾同郷会会長 林 建 良 五月十日的産経新聞刊出對陳水扁総統的獨家専訪、在此専訪之中陳水扁総統主動言 及統合論、他再次強調台灣與中國要経由経済、文化的統合而最終達成政治的統合。 此単方向對中國示好的舉動在陳水扁総統首次提出時、已多有識者指出此言論對台灣 傷害甚大、在國際上也造成相当大的誤解、認為台灣正在向中國傾斜而不再有保衛自身 主権的意志。為何阿扁有必要在此時再度向日本媒体強調統合論、筆者無法理解。然而 可確定的是在此時提出統合論會為台灣帯來相当的危険。 不管以任何方式來修飾統合論、此説法意味着台灣只能與中國愈來愈接近、換句話、 台灣将被限定在阿扁的所謂「未来的一個中國」的宿命。 台灣不能與中國接近、台灣唯一的生路是走「脱華論」而不是「統合論」。不僅在政 治上、台灣必須堅持拒絶與中國有任何瓜葛、在経済上我們更應該警覺中國的吸血効應、 讓台灣資金被中國吸乾而造成台灣産業的空洞化。在文化上我們也該認清台灣人在戦後 受中國文化汚染之厳重、中國的醤缸文化才是台灣社會的毒瘤、台灣所該努力的是徹底 地掃除虚偽的中國文化、走脱華路線回復台灣社會温厚質朴的本來面目才是正途、何有 與中國在文化上統合之理。 強調與對台灣虎視眈々的中國統合、也正是向台灣人民解除心理武装。阿扁身負捍衛 台灣之責任却解除自家心防而向敵人示好、如此要台灣人民如何有信心一起奮闘? 面對外國媒体做此往中國接近之發言、更只有讓民主陣営的國家如美國、日本對台灣 起疑、懐疑台灣是否有堅持捍衛自己主権、站在民主陣線的決心。如此、十数年來台灣 被世界所稱誉的民主成就也将化為烏有。台灣人将被視為勢利、懦弱、没有原則、也不 値得尊敬的民族。而台灣人也将永遠生存在中國帝國主義的陰影之下、永遠不得翻身。 日本語の主旨 「統合論は自殺行為だ」 1.五月十日一面の産経新聞の単独インタビューの中で陳水扁総統は自ら統合論 を言及した。 2.中國と「経済、貿易、文化の統合から着手して、やがて政治統合」と陳水扁 氏は自分の持論を再度強調した。 3.「統合論」の台湾に対するダメージは已に指摘されている。台湾の中国に傾 斜するイメージは台湾にとっては危険だ。 4.統合論はまさに台湾を「一つの中国」に導かせる誤った言論だ。 5.台湾の歩むべき道は「脱中華論」であって「統合論」ではない。 6.中国は台湾経済のブラックホールであり、現在の台湾経済、産業空洞化の元 凶だ。 7.戦後の台湾社会は虚偽に満ちた中華文化により、ひどく汚染された。台湾は「脱 中華」すべし、元来の温厚で、素朴な台湾社会に戻ることこそ台湾の唯一の道だ。 8.中国との統合を唱えている陳水扁氏は果たして台湾の主権を守る気概はある のかと疑わざるをえない。 9・台湾人も統合論により、「ご都合主義」「卑怯」な民族に成り下がってしまう。 |
投稿人士:市井小民 投稿日期:2001/05/03(Thu) 04:24:41 所謂 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是目前台灣社會的最佳寫照 台灣目前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失業高峰期,數十萬人失業造成 嚴重的家庭及社會問題,有的選擇自殺解脫,更多因為生活 出問題,繼而偷搶拐騙作姦犯科,造成社會人心浮動終日 惶惶不安深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在此同時竟然還傳出高官喝紅酒事件 本來喝喝小酒無傷大雅,但離譜的是這些高官及所謂的企業家二代, 瘋紅酒瘋到家家有酒窖,小則十數坪大到上百坪的地步,酒窖的造價 姑且不計,光裡面的藏酒數百甚至數千瓶尚屬平常,且每瓶從數千元, 數萬元,數十萬元,甚至聽說還有一瓶600萬元的超天價,實在真是 令人匪夷所思,奓侈浮華到這般地步,實在不是人神共憤所能形容, 因為一瓶紅酒已經可以養活300百個月入二萬的勞工朋友的家庭, 想到這裡只要是稍有人性的人則斷然無法喝的下. 而這一小輟人卻還洋洋得意,自以為品味超卓甚者尚以藝術家自居 真不知這些人的價值觀何在,不管你是高官也好是企業人氏也罷 你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當然你們的努力功不可沒,但是如果沒有 台灣這片土地,及全國勤奮的人力物力等豐沛的資源作根基,根本不可能 造就出你們,尤其是所謂的企業家二代,這些含著金湯匙出世的幸運兒 如果只知揮霍不求長進,那金山銀山也有挖光的一天,切記你們只要少 揮霍一點就可以救活很多人,多行善少造孽為子孫基點福吧,否則 報應很快會找上門的,阿彌陀佛. 苦哈哈的市井小民 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