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政府的期待
作者:
杞人
2000/08/11 12:19

吳乃仁砲轟唐飛的風波已告一段落,對這次政治風波的新聞分析報導,在比較了中時、自由、台日、聯合等各報後,個人十分肯定中時這次精采演出。
中時在8/10日的社論,及所有記者的相關報導,均呈現出十分客觀具體的分析評論及建言,完全沒有記者個人及報社特定政治立場的現象出現。著實為關心政治的讀者上了一堂紮實的課。在此向中時的敬業專業致敬。
針對中時的詳盡報導,個人也綜合一些觀點提出參考。
民意在某個角度來看是盲目、非理性的,一切照著感覺走,正如吳乃仁所言:「政治沒什麼道理可言」,民意也是不講理的。政治人物如何拿捏是一種藝術,但更是一種責任。有時該如何迎合民意,但又時更該有抗拒民意的擔當。
新政府從520就職以來,已近三個月,說實話,實在是得天獨厚,非但輿論不忍批評,更有高出70%莫名其妙的民意支持,寄予期待。但從新政府內部的亂象來看,令出多門,各部門各彈各調,似乎任何政策均未經過開會協調,統籌運作,簡直沒有一個團隊的態式,十分令人失望,反映出阿扁總統的政治智慧、領導能力確實有問題,而心態則更需調整。
吳乃仁的砲轟行為其來有自,相信民進黨自已感受到來自基層支持群眾的反彈壓力。新政府迄今尚未展現出新氣象,反倒令人覺得是新政府舊思維,再加上舊官僚,舊作風,這些種種均違反了當初選民的期待,這種期待落空的心情,不久定會轉為對阿扁總統,對民進黨部憤怒不滿。相信吳乃仁砲轟的不僅只是唐飛,更是對阿扁的嚴重警告。
選後除了總統換阿扁做以外,確實感受不到民進黨執政的新氣象。"全民政府"是一句抽象空洞的口號,民進黨確有使不上力的感慨,吳乃仁說的沒錯,民進黨不該為全民政府的施政負責。阿扁非但要思考陳唐體制要如何順利運作,更應該思考的是,該不該找台階讓唐飛下臺?
唐飛是好人,他知道分寸,也並非唐飛能力不足,而是現有體制、現有閣員背景之下,他如何放手去做?如何負責?
如8/10日中時社論所言,阿扁應認知到,將來總統與立院分由不同政黨掌控將是常態,如何發揮政治智慧,做有原則的妥協應是必要的。
民意沒有耐性、沒有太大的寬容性,民意不會管你有多少理由、多少困難,要的只是看得見的成果。我們不是只在選出一個總統,更不是要選出一個上任後就一心只想尋求連任的總統。

續
作者:
杞人
2000/08/14 12:18
批判阿扁,代表著我們"愛之深則之切"的期待,並非幸災樂禍、無的放矢。長期以來我有一種感覺,支持反對黨、民進黨的人中,有很大一部份是秉持著理性支持、理性批判的態度,並非選了一個偶像就了事,這種選民水準才是社會的活力。
夏珍記者之前曾經提過,阿扁就任總統時的外在處境條件比起李登輝當時真是好太多了,輿論的善意不用說,高度民意的支持更是好的不像話。而這些種種他都沒有掌握住,可以說是用錯了方向。圍繞在他身邊那些小蘿蔔頭運用商業行銷手法拱他得了天下,但卻缺乏深層內涵助他如何治天下。
治理國家與經營管理一家公司,除了因規模大小而在技術層面有所不同外,其本質原理不變。當過老闆的人,以及高層管理者,尤其是做過空降部隊欲改善公司體質的人都知道,改革遠比革命來得困難,阻力重重。
改革得立基於兩個方向,一個是既有文化的改變,及人性的考量。文化不改變,後續動作都不用提,而在改變文化時,得考量人性,並充分運用人性中的矛盾,或許手段不光采,充斥著權謀與妥協,但只要大原則、基本理念不變,可以達到目的即可,過分理想化的道德理念不可行,成不了什麼大事,只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書呆子才信這一套。
以後見之明名來說,李登輝初就任時即已胸有定見,他知道民意,看得清潮流,知道台灣的民主化是必要的,而民主改革的重點必得打破既有的官場文化生態。他以個人堅決的意志,運用民意的力量,拉攏本土政客,也就是地方派系政客,以及充分利用外省權貴間的權力矛盾、人性弱點,逐步達到台灣民主化的確立。
這當中自有許多不光采的權謀手段,但其政敵也不見得光采多少。
李知道民意之所在,也充分利用民意,他知道民眾未必能看清真相,也無法知道充足的資訊,所以他也敢抗拒民意。
他知道現實世界不是那麼道德的,純道德口號幹不了什麼事,唯有立基現實才能解決問題。這就是禪宗所謂「佛法即勝負,人生即勝負」。
當兩刃相交時,生命暴露在生死交關下,那時,平日所依恃的身分、地位、知識、漂亮的道德口號都已不足恃,唯有現實、實力才是立基點,這就是生命的本質,社會現象的實相。
人無法面面俱到,阿扁無視近40%選票的期待,只想取悅60%虛無的民意,想做爛好人,自然成就不了什麼事。而無視政治現實,不懂得妥協藝術,再好的理念也無法有所作為。
我覺得不該給阿扁太高的民意支持,那是毒藥,應該給他嚴厲的監督,當然做得好時也不望給他掌聲,我們自然會給他時間學習,只是希望這時間不會太久。
華人文化有一個通病,對於喜歡的人,他就是做了什麼天大惡事,也有辦法替他找出一千零一個理由來美化他,反之則否。
華人一天到晚談道德,但沒有是非觀念,道德也因人而異,只有立場、意識型態。
說穿了,不管我們讀多少書,喝了多少洋墨水,中華文化裡頭那些反理智的因子,及我們內心理那種愚民性格都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思考判斷。
我批判宋楚瑜,並不會因為選舉過後就沒事,因為他還是目前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且道德上有嚴重暇疵,如果說選後就該輕放,就不該再追究,這種華人傳統心態我不茍同,這種不追究真相,沒有是非觀念,我深不已為然。
我批判的是宋楚瑜,至於投票給他的人,我沒有話說,個人價值觀、政治判斷皆不同,我不想置評。至於如果立於現實角度來看,也就是因為這種多元取向,相互牽制,才有阿扁出現的結局,混沌中自有秩序。
你可以繼續支持宋,堅持你的價值觀、道德觀,我不該反對,也不想試圖說服。要我改變對宋的觀感,除非司法證明他清白,他在美國購置私產的財源證明是"正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