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危機
作者:
杞人
2000/10/12 18:19

自3/18總統大選以來已近七個月,5/20新政府就職以來已近五個月,這段日子,全台陷入一片混亂,混亂的起因來自意識型態的戰爭,而意識型態之爭卻是由政客結合媒體炒作而起,而全台民眾也不自覺的陷入這個全民運動,忽略了現實生活危機已逼近眼前。讓我們暫時放下意識型態之爭,來看看眼前的危機。
先從你我最關切的"財富"說起,我們每人現今擁有的財富,其價值是以經濟的發展程度為計算的基礎,經濟愈發展,各行各業愈繁榮,我們的財富價值則相對的水漲船高,反之財富價值則相對縮水。
以房價來說,現今擁有不動產的人,身價至少五百至一千萬左右,這是以現今的經濟景氣為基礎,這基礎來自於過去以來製造業的發展,帶動服務業的茁壯,每個人收入增加的結果。但是我們回頭看看這幾年的發展,景氣日漸趨緩,經濟日漸萎縮,這些現象都使我們的財富日漸縮水。
原因很多,其中之最是政客間的惡鬥,為了一黨一派一己之私,不惜犧牲全民福祉,不顧一切的展開政治上的惡鬥。雖說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之間相互競爭,但這絕不包括不顧一切,為反對而反對的惡劣競爭方式,也絕不包括我吃不到,乾脆把碗打破,大家都甭吃的惡劣心態。但很明顯的,目前的政壇現象就是如此。
政治上的惡鬥,忽視經濟發展的結果是,五萬多家廠商,四百至六百億美金的外移中國,這個金額是製造業在國內投資的1/3~1/2,這已不是個別廠商的外移現象,而是整個生產體系、行銷市場的大規模外移,台灣產業的空洞化日趨嚴重,已到了不得不重視的地步。
製造業是一國經濟的根本,沒有製造業就沒有週邊服務業存在的空間。沒有製造業創造出來的利潤、就業機會,就沒有你我今日財富的計算基礎。
試想,若台灣的製造業再不加節制規劃的外移1/2,台灣的經濟大概就停擺了,房價跌到一百萬大概都沒人接,想找個工作、做個小生意都大不易。
或許有人說,中國有發展潛力,有極大市場,同文同種,離台灣又近,屆時大家都到中國發展就成,以台灣人的素質、經驗不怕沒事做。
實際是否如此,恐怕未必,中國不是沒有人材,缺的是工作機會,台灣現今隨著產業外移的中低階幹部,現在還可領個七、八萬台幣左右,但一個中國的高科技人材領的不過一、二萬台幣左右,這現象隨著產業外移的日增還能維持多久?中國的人材不會成長?企業主會不用低廉的中國人材而非用台灣人材不可?
或許也有人認為,統一後兩岸的經濟可同步發展或相輔相成,這點恐怕也有問題,台灣的經濟基礎並不在中國眼裡,中國本身即是一個極有潛力的市場體系,台灣的加入或可加速其發展,但沒有台灣,一樣無礙其發展,台灣只是中國發展強權民族國家的一個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而已。
再說,中國要漸序發展的經濟區域太多了,而各經濟區域間也相互競爭著外資投資,所以,即使是要統一,台灣還是要以自身的發展為要,如果忽略了這點,我們失去的不只是現在,而是包括了未來。
統獨很明顯的非台灣人民意願所能決定,這是台灣的宿命,要統要獨由時間來決定,但無論統獨,以台灣為主體、以台灣的利益為優先,這是實際關乎著你我利益,意識型態不能當飯吃,你我的收入、軍公教的薪水、退休金,都是依賴著台灣主體的經濟發展,沒有了經濟,什麼都是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