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精 選

 

談「權謀」ˋ「詐術」與李登輝

作者: 杞人
2000/08/14 21:54

權謀ˋ詐術是人類社會生存所必須的,道德必須立基於現實,不能忽略人性。華人的文化常把道德奉為至高無上,而且違反了基本人性,通常你我都辦不到。

再者,把權謀詐術視為極端邪惡,唾棄之ˋ撻伐之,似乎人人都是正人君子,道德重整委員會的委員。但實情又如何?

我一天到晚都在耍權謀ˋ耍詐術,非僅在做生意如此,對妻兒親人亦如此。因為我清楚認知到,如果以學校教的那一套,以中華文化那一套道德觀來做事,我的公司在成立的那一日就注定要垮了,而我老婆也早為了我那不切實際的誠實與我離婚了,只有傻瓜才會相信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

不過可笑的是,在華人世界,我們一面談道德,一面卻幹盡非道德的事而習以為常。道德在華人世界之用大矣!可以樹立權威,也可以用來搞政治鬥爭,但唯一相同的方向都是在指責別人ˋ要求別人。

如何區分道德與權謀詐術的分寸,簡單說,只要心術ˋ理念ˋ目的是正確的ˋ道德的,那麼過程中非道德手段,即權謀詐術是可被允許的,實際一點說,是絕對必須的。歷史上成就大事業的哪一個是道德家?哪一個不是耍盡心機權謀?

李登輝當初兩手空空,單槍匹馬的進入總統府,什麼人馬也沒有,國民黨內各擁黨政軍情大權的實力人物環伺在側,在國民黨內充滿權位ˋ利益鬥爭的生態文化下,連立足之地都危機四伏,在那種時空背景之下,政變ˋ暗殺都有可能性。

初期幾年他是不敢乘飛機,只能坐汽車,不敢搭華航只能搭長榮。侍衛都只敢用警察系統的,不敢用軍方的。看病要選擇台大,不能去榮總。

在這種背景下,他用什麼來與那些權貴大老鬥爭?訴諸道德感化?曉以大義?道德書是這麼寫的沒錯,但現實經驗是,沒有實力如何對人曉以大義?

君不見過去我們的媒體報導警察辦案時常說,嫌犯在警方人員的"曉以大義"之下,突破心防,幡然悔悟,從實招供。

哈!這種笑話大概只有讀書讀壞頭殼的人才相信!我小時後作錯事,非得我父親用皮帶對我"曉以大義"我才會招認。學生時代的經驗告訴我,只有奸巧一點才會討好,那些幹不了什麼大事又想學華盛頓的人,是天大的白痴,注定下場淒涼。

李登輝是第一位台灣人總統,他深知台灣民眾的期待,他也清楚世界潮流,民主改革的必要性。最重要的是他深知中國官場文化的本質,除了權位利益鬥爭,還是鬥爭,官場中人鬥爭的目的非關社稷民生。所以他援引民意,充分利用民意,以及利用本土政客ˋ地方派系民代,以之與外省權貴鬥爭。

本土政客ˋ地方派系除了基於本土意識本土民意外,其實還是基於現實的利益而壓寶李登輝。甚至李還運用民意,掌握潮流,接收了民進黨的訴求主張,相當程度化解了民進黨激進派作法所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

而同樣的原理,李也運用了本土民意,及人性弱點,善用外省政客間的權力矛盾,逐一擊破外省權貴的權力基礎,也逐一接收他們的權力基礎。

改革遠比革命困難,改革者得面對內部的反彈及外在的壓力,可以說是腹背受敵。非有堅決的意志,深厚的人文素養,不足以擔當此重任。

在華人社會裡,不做事的人才會博得清高令譽。李登輝如果想做好人,很簡單,他可以與既得利益階層妥協,最起碼他可以做個嚴家淦式的總統,多好!完全沒爭議。為了私利?這種做法大可不必,只要無為而治,鴻禧山莊ˋ總統退職待遇照樣不缺,甚至比目前還好的待遇都有,何苦來哉?

至於誠信,李登輝確不如林洋港,在那段鬥爭激烈的年代,李曾應許林以行政院長一職,並託自立晚報社長吳豐山代為轉達,但同時李也應許多人以該職位。而林洋港婉拒吳轉達的李意,堅持競選總統,並告知吳,他不能違背誠信,背叛非主流的盟友,吳大為讚賞,告知若林堅持競選,他一定挺林。

嗟夫!這種誠信以小民如我來看,只是江湖兄弟私人間的義氣,另一方面也著眼於個人權力考量,實不足取,林的心胸見識可見一斑。但至少比王昇有志氣得多。


回 杞人專欄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