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士:許富男 投稿日期:2001/04/11(Wed) 20:01:30 美、中兩強板塊相撞,台灣如何免強震? 美、中軍機相撞事件,在歷經多日來的發展後,情勢未有突破性的進展,反在 雙方國內鷹派聲浪日益高漲下,有危機日趨升高的傾向。如何在美、中兩大強權板塊碰 撞中,避免被強震波及,甚至由中創造出台灣的利益,就成為我國朝野極須面對的課 題。 美、中之間的緊張,肇因於雙方有基本上的戰略衝突。蓋中國 一心想擴軍以圓百年來的大國夢,而就地緣軍事學言,其要成為世界霸權,就須先成為 海軍霸權;要成為海軍霸權,就須先取得東亞的東海、台灣海峽及南海的控制權,再進 而東入太平洋。但這是和美國的利益有著根本的衝突,故在美國看來,中國近年來向俄 國購入現代級戰艦及日灸飛彈、向烏克蘭購買航空母艦、與建造可發射巡弋飛彈的潛艇 等,無一不是在建立一枝以美國為假想敵的遠洋作戰武力,這也是美國海軍提出「中國 威脅論」的背景因素。因此,此次美、中軍機相撞雖是偶發意外,但在雙方軍方皆視對 方為假想敵之情形下,誰也不敢保證不會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由偶發事件變成 大戰。 正因認知到有此危機,所以雙方政府高層及周邊國家皆希望緩和情勢,但困難 之處在於美、中雙方皆有內部的壓力。就中國言,江澤民的權力基礎係建立在經濟發展 和美國的支持上,其對美國的溫和態度,早就引起以軍方為主的鷹派之不滿。這幾年來 中國經濟急速發展所造成的地域失衡、貧富嚴重不均、貧腐及犯罪等問題,更使江澤民 蒙受內部極大的批評。為扭轉這種情勢,江澤民除宣傳打擊貧污腐化的決心外,更自去 年起決定投入國家資源百分之八十以上開發西部。但這個豪賭式的計劃需要其國內各派 系的支持,這就使得江澤民必頁在對外政策上對鷹派有所讓步。何況此次美、中軍機相 撞事件,中國雖因而取得較先進的美國電子偵察科技,卻也付出一名飛官生命及一架殲 八戰機的代價,因而觸動了其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也成為其國內鷹派爭取權力的契 機。若江澤民無法在外交上取得形式上或實質上的勝利,則對其權力或第四代接班人的 布署,都會有不利的影響。然而,若江澤民一味強硬而使美、中關係惡化,則不僅會危 及中國對美貿易及加入WTO,也會傷及其權力基礎。職是,江澤民一再要求美國道歉, 其中就有希望共尋一下台階的意味。 就美國而言,布希政府的忠貞選民─—共和黨右翼,本就對中國沒有好感,甚 至視之為敵國。日前錢其琛在美國的言行,已引起他們的惡感,撞機事件後中國扣留美 軍人機一事,更引起美國人憤恨。故布希若真對中國道歉,恐怕會失去黨內支持,更危 及美國的威望。但人機既在中國手上,美國也無法一味強硬,更何況,若因而造成中國 內部變化,導致江澤民失勢,美、中間的情勢將更難控制。職是,美國國務卿包威爾以 「抱歉」﹙sorry﹚一詞,表達美國對中國最大之讓步。然中國所要的,卻是美國「道 歉」而非「抱歉」。 在美、中雙方各自面臨兩難抉擇下,形成一個「囚犯兩難」困境,只有雙方互 相妥協,才能創造對雙方最有利的情況。因此,可想像的,透過密集的外交談判,又方 是以簽署一諒解文件收場。在這份文件上,應該不會有任「道歉」或類似的讓布希難堪 的字眼,同時也讓美國迅速取回人機,而中國則取得某些實質的勝利。 對台灣而言,至為關鍵的,是中國將要求何種實質的勝利。蓋中國絕對會要求 美國在對台關係(特別是對台軍售)上讓步,由近幾日來美國不斷釋出撞機事件的處理 不應和對台軍售有關係、但中國再不交還人機將會影響對台軍售的訊息來看,中國確是 有做此要求,而美國也有拿對台軍售做談判籌碼之傾向。除此之外,由中國向來的外交 手法來看,其亦一定要求布希總統在五月訪問北京時,做出對台政策上讓步的宣示,甚 至簽訂新公報。雖說布希政府面對的國際局勢已和當年雷根政府時代迴異,但布希政既 乏有效的籌碼以制中國,是否會因要拯救人機而做大幅讓步,也不得不讓我們憂心。 進而言之,這半年來中國對台政策已漸由錢其琛為首的強硬派主導,此次撞機 事件在中國內部激起的非理性情緒,若因無法得到發洩而轉向台灣,恐怕將使台海情勢 立即進入高度緊張狀態。 也正是有這種認識,所以我國政府一直低調處理此事,並宣稱撞機事件不應和 美國對台軍售掛勾處理。政府的用意,顯然是一方面不予中國以挑釁的藉口,另一方面 則希望美國勿在美、中談判時,以犧牲台灣權益來換回人機。處此美中兩大強權板塊碰 撞的夾縫中,恐怕這也是我國政府要避免被強震波及時,必須以及不得不要採的「被動 防禦」。然此非謂我國即不能積極地運作以防台灣成為美、中談判下的犧牲品,甚至進 而爭取到長期的利益。畢竟現在美國有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民認為中國是有敵意國 家,而美、中在戰略利益上也確實有所衝突,這些都是我國可運用的情勢。然此種運 作,卻又不宜由我政府部門公開為之,而應是由國會、軍方及對美國朝野有強大遊說力 的台美人團體為之。 許富男[台北市議員] [54] Re[1]: 美、中兩強板塊相撞,台灣如何免強震? [回應] 投稿人士:許富男 投稿日期:2002/10/04(Fri) 23:07:00 以為自己聰明的人往往被人愚弄﹗ |
投稿人士:張秀珍 投稿日期:2001/04/04(Wed) 14:26:32 張秀珍【民進黨僑選立委】 電話:02-23586906 美軍EP-3偵察機在南海與中國殲八Ⅱ戰機相撞事件,雖然美、中雙方皆稱是「偶發事件」,但由一九九四年迄今雙方已有多次軍事對峙的記錄來看,此次「偶發事件」實有雙方戰略衝突的背景。這種戰略衝突及因而造成的區域緊張,又極可能牽動美國新政府的對台政策,而值得國人關注。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美、中雙方對事故地點主權的爭議。依美方說法,事故地點在海南島十二海浬外的南海國際海域,而中國則堅稱該處為中國領海。這其中牽扯到南海主權的歸屬及美、中戰略利益的不同。依中國一貫的主張,中國的南疆到南海中的曾母暗沙,因此整個南海都是中國的領海。而南海為印度洋、東南亞到東海、日本的必經水域,是日本進口工業原料及能源的必經之地。若南海屬中國領海,則中國無異於掌扼日本的命脈。同時中國如擁有南海,除能佔有南海豐富之漁業及海底礦產資源外,更可嚴重威脅南海周邊國家,成為東亞洲名符其實的霸權。 正因南海戰略地位重要,且涉及多國的利益,在周邊各國競稱擁有主權的情形下,零星式的武裝衝突時有所聞,而美、日為自身利益,也一直堅持南海應為國際海域。因此美國和南海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國,有基本的戰略衝突。在此情形下,美國常派偵察機至南海偵察中國軍事活動,中國則亦派機攔阻。雖說按國際法規定,兩機在公海上「接觸」時,須保持三百公尺乘以三百公尺的警戒距離,但美、中兩國軍機即常呈對峙拉鋸狀態。更何況中國根本就認為南海為其領海,美軍在南海的活動是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中國有權採取「斷然」的行動以保衛主權。這使得雙方對峙的緊張狀態不斷上演,時有擦槍走火之虞。今年元月間,即曾有此情況。故此次相撞事件或為「偶發」,但實有雙方戰略衝突之遠因。 進而言之,美、中在南海的戰略衝突,正是今日美國軍方「中國威脅論」的重要起因。二十世紀九0年代初,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即以中國封鎖南海而引發美、中軍事衝突為背景,模擬雙方對戰經過,對中國海、空軍力的急速成長表示憂心。在柯林頓政府時代,美國仍思以懷柔政策誘使中國放棄擴張企圖,但年來中國向俄國購入現代級戰艦及日炙飛彈,向烏克蘭購買航空母艦,顯示中國建構一以美軍為假想敵的遠洋作戰武力之企圖。也因此,布希政府轉而以「中國威脅論」為戰略主軸,除迫土耳其不給予中國所購航艦以黑海出海通行權外,更思以建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TMD)以嚇阻中國。而針對中國急速發展的海、空軍及飛彈武力,美軍更頻頻出動偵察機艦來蒐集情報。 在布希政府視中國為戰略競爭者的新戰略思維下,台灣實居關鍵地位。蓋台灣不但居抑阻中國海軍東入太平洋的戰略關鍵位置,更是美、中一旦於南海發生戰事時,美軍第七艦隊馳援的最佳前進基地。但亦因如此,中國一旦決心與美國作戰,也會圖先取台灣,以期扼阻美軍第七艦隊馳援南海,甚至威迫日本與東攻關島、夏威夷。在此情形下,供給台灣以足夠防禦中國進攻的武器,應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做法。職是,此次美、中軍機相撞事件,在中國態度強硬下,即可能強化美國新政府的「中國威脅論」立場。而此或可作為我國台美軍售談判之助力,促使美國出售符合我國需求之防衛性武器,尤其是神盾戰艦。 不過,在此同時,我我亦應注意中國利用扣留隻美軍偵察機與機上人員,迫美國停售我國先進防衛武器的可能。雖然以現今美、中之間的基本戰略衝突與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我國終將能取得需要之武器,但能早一日購入這些武器,台灣的安全就能早一日獲得進一步的保障。再者,美、中之間若真因南海問題而開戰,台灣是必備捲入戰端中,此恐非國家之幸人民之福。因此我國如何在此次美中危機中趨吉避凶,舊有賴政府高層發揮政治智慧。 [45] Re[1]: 美中軍機相撞,是台灣爭取神盾艦的契機 [回應] 投稿人士:張秀珍 投稿日期:2001/09/20(Thu) 08:17:08 chang, si sos realmente una persona razonable, te pido q pienses una cosa, te parece bien q el tw se necesita competir belicamente con la china continental, y el' es capaces de hacer esto?? no seas tan estupida y ignorante, el destino de tw y su seguridad regional depende si' o si' la relacion q tiene el' con china, y no a su arsenal armamentista. en esto no tenes' claro?? te escribo esto es pq yo te lo considero todavia una persona q debas tener un minimo grado de conocimientos sobre la relacion politica internacional, especialmente en este momento, el tw deba ahora buscar su futuro politico, gestionar la politica no es como amistar a una persona... entendiste?? taiwanes' leon. ≠ [53] Re[1]: 美中軍機相撞,是台灣爭取神盾艦的契機 [回應] 投稿人士:張秀珍 投稿日期:2002/10/04(Fri) 22:46:29 張秀珍﹕ 一付賣國災民計劃。 中美衝突了于台灣就好﹖其不知台灣就在烽火線的最前端。 一旦事危﹐不是美國人替台灣人打仗而是台灣人替美國人賣命。 這個艦那個艦﹐有沒有不花錢﹐不用人的艦﹖軍購﹐軍備從來不是上策﹐而是下策。我們有不戰而擁有和平的選擇的。 我就不信﹐誰會無緣無故打你。但是臺獨給大陸造成的挑戰大陸無法迴避﹐那時才有戰爭。 玩火難免燒身﹐玩戰爭者最後也要倒霉。 |
投稿人士:康泰山 投稿日期:2001/01/20(Sat) 22:13:02 康泰山【行政院顧問】 「什麼是民主政治成功的保證?」對此學者可能有許多不同的答案。但菲律賓的經驗告訴我們:公民勇氣,是民主政治成功的最大保證。 菲律賓人民第一次發揮公民勇氣,是一九八六年「人民力量」推翻馬可仕獨裁政權。而這次菲律賓總統艾斯特拉達涉及收賄一事,雖然在其政治運作下,國會的彈劾行動無疾而終,但菲律賓人民的群起抗議,卻迫使艾斯特拉達不得不宣佈下野,由副總統繼任其職。 馬可仕與艾斯特拉達都是在高度民意支持下當選總統,也都很快地腐化,體現了權力使人腐化之真理。為了持續保有權力,馬可仕乾脆宣佈戒嚴,停止選舉,建立獨裁政權;而艾斯特拉達則以權勢金錢操控國會,礹然有邁向民粹威權的趨勢。這證明了民主政治的維繫,不能只依賴選舉。一旦掌權者蓄意破壞民主,民主政治將如風中殘燭班危險。能保障民主政治的,唯有人民捍衛民主的勇氣與決心。這也是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藍迪斯﹙Louk D. Brandeis﹚所言的:「國家的終極目的在讓人民自由發展……自由既是目的,也是一種手段。自由是幸福之本,而勇氣為自由之本。」 雖然目前菲律賓經濟破敗,人民不得不至台灣擔任勞工,以致國人多看不起菲律賓。但菲律賓人民捍衛民主的公民勇氣,卻已預示了菲律賓光明的未來。而反觀台灣,人民卻多沉溺於追逐個人私利,是否有和菲律賓人民一樣的公民勇氣,實令人懷疑。看看菲律賓,想想台灣,我們不禁要問:菲律賓能,台灣能不能? http://bbs.ttimes.com.tw/view.php?no=85459&cl1st;=tomorrow_view [52] Re[1]: 公民勇氣是民主政治成功的保證 [回應] 投稿人士:康泰山 投稿日期:2002/10/04(Fri) 22:36:41 台灣不是不能﹐而是太過分了。 天天吵架﹐但辦不成事情﹐民主被濫用了。 民主只是發展社會的工具﹐民主不能當飯吃。但有人耍嘴皮子﹐大鳴大放﹐借民主混飯吃﹐亂國有余啊。 |
投稿人士:張秀珍 投稿日期:2000/11/26(Sun) 04:34:17 半個世紀以來,臺海兩岸在政治上一直處於對立狀態。但無可否認的,兩岸在文化上確有相當程度的雷同性,這也成了中國要求兩岸統一的最有力訴求,與台灣統派人士的主要論點。然而這五十年來,中國始終在中國傳統威權文化與共產極權文化的籠罩下;相對地,台灣在世界民主浪潮影響與人民的努力下,卻已逐漸建立起民主文化。 兩岸文化的差異,可從「臥虎藏龍」在兩岸受到的差別待遇看出。在多倫多影展獲得首獎的該片,其藝術成就與對傳統中國俠義文化的發揚,在台灣獲得極高的推崇,縱然反對統一者,亦能欣賞該片的優點。但是在口口聲聲發揚中華文化的中國,「臥虎藏龍」卻被封殺,原因只是姜文的「鬼子來了」被中國禁演,而發行該片的片商也發行「臥虎藏龍」。 依照中國的說法,「鬼子來了」一片內容是傷害民族情感。這樣的說法,顯示中國的文化心態,是一種絲毫不能容納異己、沒有自省能力的排他性文化心態。而不論「鬼子來了」一片有何爭議,只因發行片商相同就要封殺「臥虎藏龍」。這種「連銖」的做法,確是發揚了中國傳統「一人犯錯,罪及九族」的文化。若說這就是中國一貫強調的中華文化,那這種文化恐怕不是大多數台灣人可接受的罷。 張秀珍〈民進黨籍僑選立委〉 電話/02-23586906 立法院中興會館2123室 [48] Re[1]: 禁演「臥虎藏龍」顯示中共霸權文化心態 [回應] 投稿人士:張秀珍 投稿日期:2002/06/18(Tue) 15:10:40 这到也不叫中华文化,官僚主义而已。 [51] Re[1]: 禁演「臥虎藏龍」顯示中共霸權文化心態 [回應] 投稿人士:張秀珍 投稿日期:2002/10/04(Fri) 22:32:56 我就怎麼看了“臥虎藏龍”呢﹖大陸的禁錮有﹐但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嚴重。 當“臥”還沒有獲獎時﹐大陸的電視臺就放了。至于應為其它問題而出現的情況﹐那時官僚主義。 不過說真的﹐“臥”給人的感覺是不中不西。在俠義上是中國文化﹐在情感上照抄西方﹐驢頭不對馬嘴耶。 獲了美國的獎就好﹖ 說實話﹐西方人普遍有一種優越感﹐他們對東方文化和東方人還存在歧視。我倒是希望我們能夠站起來﹐一方面向西方學習﹐另一方面鼓起我們文化的脊樑。西方人不是神﹐他們和任何民主一樣庸俗。不要以為他們發展的好﹐就什麼都好。 |
投稿人士:張秀珍 投稿日期:2000/11/26(Sun) 04:41:55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來台訪問一事,在國內部分媒體的渲染下,似乎李光耀這次來台,將為兩岸打開僵局,與提供台灣經濟振衰起弊的仙丹靈藥。於是不獨部分媒體要求新政府應以李光耀為師,亦有立委指責新政府招待李光耀不周,更有學者為文比較李登輝與李光耀的政績,大捧李光耀而貶抑李登輝。然而事實的真相真是如此嗎? 眾所皆知地,在蔣家威權統治時代,李光耀是蔣家的座上常客,而自六年前開始,李光耀就不曾來台,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兩李在兩岸關係、國家發展方向等都出現重大歧異。 在兩岸關係發展上,李光耀一直主張兩岸應朝統一邁進,但李登輝在考量到台灣利益與台灣人民的意願後,顯然和李光耀有不同想法。身為指導新加坡政治數十年的威權統治者,李光耀可能永遠也不會明白,何以李登輝要顧慮台灣人民的想法;而台灣人民也想不通,如果和中國合併有這麼好,為何新加坡不自己和中國統一? 對深受中國父權文化影響的李光耀而言,李登輝決心帶領台灣告別威權邁向民主的想法,也不是他能理解的。正如同李光耀曾多次表示的,他認為西方的民主與人權觀念,只會帶來社會及政治的不安。在此觀念下,新加坡厲行威權政治,在所謂的「集選區」選舉制度下,反對黨雖能得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選票,所得的席次卻不及百分之五,重要的反對黨領袖也多被下獄。而媒體在政府壓制下,也毫無新聞自由可言,少數不聽話的外國媒體則被驅離。因而李登輝就任總統以來一連串的民主化行動,在李光耀看來就要大不以為然了。 然而對國內部分統派媒體及人士而言,正是李光耀的支持兩岸統一與威權統治,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對李光耀推崇備至,希望能藉他影響新政府。甚至以推崇他來否定李登輝過往十年的努力。只是我們不禁要問:如果現在的台灣還像新加坡一樣,那他們能如此地批評李登輝嗎? 張秀珍〈民進黨籍僑選立委〉 電話:02_23586906 立法院中興會館2123室 【明日報 2000,09,28】 [47] Re[1]: 李登輝與李光耀 [回應] 投稿人士:張秀珍 投稿日期:2002/02/19(Tue) 04:44:48 ??? [50] Re[1]: 李登輝與李光耀 [回應] 投稿人士:張秀珍 投稿日期:2002/10/04(Fri) 22:22:22 幼稚的要命。 怪不得台灣的民主不長進﹐原來立委的政治水準是這樣。 登輝先生自然是希望臺獨了﹐他老人家已經自認為是日本人了﹐臺獨算什麼至于民主開放還不是為臺獨開路﹐好讓他們膽子放大說話﹐因為島內臺獨分子不多﹐所以要大騷大鬧的。你不看他棄連保扁的一招多絕。 李光耀是成功地把東方和西方文化結合而締造了一個成功的新加坡﹐西方的什麼都好嗎﹖ 西方文化有很強的侵略性和衝突﹐如果不是富裕和法制﹐西方的問題一樣很嚴重。 李光耀希望統一當然是作為華人﹐統一後的中國對遏制西方對世界的事實上的控制有抵制作用﹐新加坡的穩定會受益。如果兩岸紛爭﹐最後還不是兩敗俱傷﹐落得最後受制于人的下場。國際政治在今天還是利益鬥爭﹐美國不是救世主﹐它只是一個為富不仁的大財主。台灣已經領教過了。 大陸和台灣需要一段時間去諧和﹐最後大陸的體制會變化﹐那時統合﹐台灣的權益也不會受到損失。但是現在亂發聲﹐不但亂了島內﹐也給人把柄﹐經濟和政治都搞不好。台灣當然不能屈就﹐但是想想自己的姓名﹐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未來﹐誰又能說台灣應該與大陸為仇﹐為敵呢﹖大陸存在政治上的問題﹐這和幾十年前的台灣一模一樣﹐鼓勵民主自由是對的﹐但如果因此而把對方妖魔化﹐對誰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