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回 覆 返 回


PixSupply  於 2002/12/21 12:32
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本人暫時找不到相關討論欄,但如發現,請版主可將本文併入相關討論欄※
※先前貼文因連結錯誤太多,請版主刪除,謝謝!※

聯合報這篇報導動用三位記者:周立芸、柯永輝、林少予。

先看周立芸報導。周指出:「今年十月啟用的新版護照,由於新增使用通用拼音系統,竟發生蕭姓父子三人不同姓的困擾。住在台中的蕭家父子三人,因申辦護照時間不同,姓氏拼音都不同。父親姓 Hsiao,大兒子姓 Shiau,小兒子姓 Shiao。他們擔心,會不會造成法律效力或身分認證的問題。」該報導有幾個問題:

第一, 到底有沒有「住在台中的蕭家父子三人」不得而知,極可能又是捏造人物,如果真有這麼一家「住在台中的蕭家父子三人」,會一家三人拼音姓氏不同,蕭家自己要負絕大責任。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並不強迫一定要使用何種拼音方式,之前申請者若無特別指定拼音方式,乃以威妥瑪拼音為主。蕭父若之前護照使用Hsiao,大兒子、小兒子申請護照依然可堅持使用Hsiao,會變成其他拼音方式是自己申請時未注意或未向委辦人要求比照蕭父拼音方式。

第二, Hsiao是威妥瑪拼音,Shiau是國語注音第二式,Shiao是哪一種拼音方式?周記者能告訴大家嗎?從周記者報導看來,小兒子必然使用通用拼音,而通用拼音蕭(ㄒㄧㄠ)是Siao,周記者顯然不做功課。短短一百多字、二段的報導,就出現兩處錯誤,周立芸,還真有你的。(註一)

再來看看柯永輝的報導:

柯第一段指出:「……大部分申請人在申請護照時,堅持沿用和家人相同的漢語拼音。」奇怪,台灣何時使用中國的「漢語拼音」了?或許柯這裡的漢語拼音是指廣義的「漢語的拼音方式」。先繼續看下去:「歷經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爭議後,教育部決定採用通用拼音,外交部也開始在護照上推行使用。」同一篇報導第二次出現「漢語拼音」,而第二次非常明確讓讀者知道:這裡的「漢語拼音」四個字指的就是中國現行的拼音方式,柯不能說第一次出現的漢語拼音是廣義的「漢語的拼音方式」了吧!(如果柯想表達不同內涵的兩個名詞,為文時是要有區別的。)柯怎麼會以為台灣以前護照拼音方式是用漢語拼音呢?筆誤?不做功課?

「然而,部分申請人認為,如果改用通用拼音系統,姓氏拼法會和已經擁有護照的家人的英文拼音不一致,……」柯訪問了哪些「部分申請人」?就算有好了,不管使用通用拼音、漢語拼音或其他,都有可能與威妥瑪拼音不同,這不單單是通用拼音的問題,柯怎麼不順便告訴大家?而家人的英文拼音方式不一致的問題前面已經說過,申請者要負大部分責任。

「此外,也有人反映,他們因為弄不清楚不同拼音的差別,……」沒辦法啊,媒體、記者都不做功課,不是刻意誤導就是只將重點放在誰堅持用……,誰又堅持用……,民眾如果自己也不做功課,當然會「弄不清楚不同拼音的差別」,記者們,瞭解嗎?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台中辦事處主任林光華說,外交部雖然在新護照上推行通用拼音,但從尊重民眾姓名權和避免引發爭議的考慮下,辦事處多是在受理新申請護照時,才會建議申請人採行通用拼音。」、「負責受理申辦護照的基層官員則說,面對護照申請人的質疑,他們只能委婉解釋政府政策,並強調申請人擁有最終決定權,……」這不又打了周立芸的耳光,也打了柯永輝自己耳光。

另外,「……因此實際上會決定選擇通用拼音的申請人比例不高,但他們也擔心萬一研考會考核後,認為基層推動通用拼音不力而加以懲處,又令他們相當為難。」柯的根據又何在?研考會會因此而加以懲處?

最後看林少予的報導。林少予在報導上向來素行不良(註二),不過這次卻還算平實,其報導無疑又再打了周、柯大耳光,可是聯合報依然照登周文,依然照登柯文。

註一:
漢語羅馬字拼音系統
註二:
聯合報記者林少予的人身攻擊之作
文字打手的作品---聯合報<華航購機案 法擬向WTO控訴>
「將扁留校察看」說侮辱英語世界
包道格當然「不信任台灣媒體」
不相信媒體, 這是常識, 怎麼可以說是傲~慢呢
另一波文字獄來了--- 簡又新的報告 台灣多於中華民國

原文出處及連結:
護照多種拼音 一家人三個姓
記者周立芸/台北報導
今年十月啟用的新版護照,由於新增使用通用拼音系統,竟發生蕭姓父子三人不同姓的困擾。
住在台中的蕭家父子三人,因申辦護照時間不同,姓氏拼音都不同。父親姓 Hsiao,大兒子姓 Shiau,小兒子姓 Shiao。他們擔心,會不會造成法律效力或身分認證的問題。
【記者柯永輝/台中報導】外交部最近通知領事事務局各地辦事處,在「不強迫」原則下,推動護照人名採行通用拼音,行政院研考會並將督考推動成效。由於此舉引起不少困擾,大部分申請人在申請護照時,堅持沿用和家人相同的漢語拼音。
歷經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爭議後,教育部決定採用通用拼音,外交部也開始在護照上推行使用。
然而,部分申請人認為,如果改用通用拼音系統,姓氏拼法會和已經擁有護照的家人的英文拼音不一致,如兒子姓「張」將拼為「 Jhang 」,和父親過去使用威妥瑪系統的「 Chang 」不同;未來在國外若有涉及親子認定或繼承權等問題時恐有爭議,因此堅持延用「 Chang」,甚至還質疑官員為何要故意讓他們「父子不同姓」。
此外,也有人反映,他們因為弄不清楚不同拼音的差別,一方面趕辦新護照,另方面為了趕時間,同時請旅行社代訂國外飯店房間等;結果旅行社以過去習用的姓名拼音訂房,但等拿到護照後,才發現以通用拼音法拼出的姓名不同了,連訂好的旅館都無效了。外交部相關部門因此接到一些查詢及抱怨。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台中辦事處主任林光華說,外交部雖然在新護照上推行通用拼音,但從尊重民眾姓名權和避免引發爭議的考慮下,辦事處多是在受理新申請護照時,才會建議申請人採行通用拼音。
負責受理申辦護照的基層官員則說,面對護照申請人的質疑,他們只能委婉解釋政府政策,並強調申請人擁有最終決定權,因此實際上會決定選擇通用拼音的申請人比例不高,但他們也擔心萬一研考會考核後,認為基層推動通用拼音不力而加以懲處,又令他們相當為難。
【記者林少予/台北報導】外交部官員表示,外交部並未強制護照上的英文拼音必須使用通用拼音,依照護照條例規定,只要與國語讀音相近的英文拼音,外交部都可以接受成為英文姓名。
官員表示,只有第一次申辦護照,又不在意自己英文姓名如何拼法的民眾,外交部才會以通用拼音規則,建議民眾使用,即使如此,外交部會要求不在意英文拼法的民眾,在「姓」的部分,一定要與家人一致,以免發生「中文一家人,英文卻分家」的情形。

【2002/12/21 聯合報】


NO:2303_1
ANTI-QXZH  於 2002/12/21 21:34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節錄自http://home.pchome.com.tw/education/evillee/w1.htm
《恢復威特瑪式中文拼音建議書》
(1999/4/6在教育部「中文拼音及注音符號存廢問題會議」中宣讀) 作者:洪惟仁
● 兩種不相容的漢語音標系統

● 中國通用拼音派的觀點

● 恢復威妥瑪式拼音的理由:

※  一、政治認同的理由

※  二、世界通用性與語言教育的理由

※  三、台灣內部音標通用的理由

※  四、文獻傳承性的理由


--------------------------------------------------------------------------------

● 兩種不相容的漢語音標系統

  自來漢語的音標系統有兩種不相容的系統。中文拼音最通行的是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於1859所創的「威妥瑪式拼音」,後來翟理斯加以採用,所編《華英字典》(1892)成為郵電部門的拼音根據,所有中國地名、人名幾乎都採用這套拼音,1979以前的聯合國文獻也都採用這一套,直到今天台灣絕大多數的地名、人名也還採用這一套。

  威妥瑪式拼音的特點是承襲了當時的國際習慣,以清音符號表清音,以上標逗點表送氣如p’,t’,k’,把b,d,g等留給有濁音的漢語方言如吳語、閩南語等使用。這一方式不但和世界的拼音習慣一致,漢語內部方言的拼音法也相當的一致。今天有人大力提倡「通用拼音」,其實漢語拼音本來就是「通用」的。威妥瑪式、閩南語、客語的教會羅馬字教育部公佈的音標系統都是通用的拼音原則,我們可以謂之「世界通用拼音」。

  威妥瑪式雖然具有世界通用的優點,問題發生在北京話(即國語、普通話)的特殊性。世界的語言大多數是清濁雙向對立,北京話沒有濁音,卻有送氣音雙向對立,如果把濁音符號拿來當清不送氣音、清音符號當清送氣音豈不是更方便嗎?國語羅馬字(1928)、注音符號第二式(1985)及耶魯式拼音(1943)、中共的漢語拼音方案(1958公佈)、通用拼音正是循著這個思考方向修改的。中共公佈了漢語拼音之後,漢語方言拼音紛紛受其影響,儘管是有濁音、送氣音三向對立的方言如吳語、閩南語、湘語的拼音系統也都不能不遷就其拼音原則,因此這一套拼音原則可以謂之「中國通用拼音」。兩種拼音原則的差異可以簡單化對照如下(詳見附表):

>>>>>>>>>>>>>>濁音>>>>>>>清不送氣音>>>>>清送氣音
世界通用拼音>>b,d,g,z,j>>p,t,k,ts,c(h)>>ph,th,kh,tsh,ch(h)
中國通用拼音>><<<<<<<<<>>b,d,g,z,j>>>>>>p,t,k,ts,c(h)

  由上表可知,兩者是不能相容的系統。本文的目的在討論中文拼音究以採用何種系統為優。

● 中國通用拼音派的觀點

  中國通用式內部也有一些爭論。注音第二式對國語羅馬字的修改其實是受漢語拼音的影響的,但最近有余伯泉先生的統計說注音第二式仍有37.8%的音節和漢語拼音不一致,必須再靠攏一點。經他「改良」的結果,他的「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不同的音節減至9%,也就是說具有91%的中國通用性。

  有一種相當流行的說法,既然現實上,真正具有通行實績的只有中共的「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自1958公佈以後不但已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標準拼音方案,1979聯合國決議取代威妥瑪式採用為中國地名的標準拼法,並且已於1982向ISO登記,現在已經儼然成為國際標準的漢語拼音。西瓜倚大爿,為了國際溝通我們應該採用100%的漢語拼音,何必自創一套大同小異的方案,留個小小的差異不過滿足了阿Q心理而已,37.8%或9%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罷了。

● 恢復威妥瑪式拼音的理由

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思考現實問題,那麼我們似乎應該採用「漢語拼音」了,但是如果我們把問題思考得周延一點,我們認為不應該採用任何形式的中國通用拼音,不論是中共的漢語拼音、教育部的注音第二式或「通用拼音」都只是徒增困擾,我們強烈建議恢復具有歷史傳統的、世界通用性的,亦是台灣內部通用的威妥瑪式,雖然我們也認為應該針對實際的缺點作細部的修改。我們的理由可以分為以下四點來說明:

※ 一、政治認同的理由

  首先我們應該分清我們的討論是實用問題或政治問題。如果只是為了和國際人士討論中國事務,必須採用漢語拼音的話,其實不必勞駕教育部來主持什麼拼音會議,台灣是個民主國家,個人要採用什麼音標誰也管不了。但是如果要教育部公佈一套國家標準方案,作為路名、街路名、人名的拼音標準,那麼我們就不能說只是實用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了。

  有人說討論音標問題不要搞意識形態,就音標討論音標,這是在模糊問題焦點。任何由國家公佈的音標系統就是一種「正字法」(orthography),代表國家的尊嚴。如果我們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沒有第二個選擇,只有採用漢語拼音。不過既沒有國格,追認漢語拼音是「國家標準」也徒惹笑話罷了。

  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台灣是一個有別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獨立國家,或者說得含糊一點是「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那麼我們當然可以設計一套和「漢語拼音方案」不同的標準方案。世界上同一語言的兩個國家採用不同的「正字法」的例子很多。荷蘭語和德語其實是同一個語言,可是荷蘭語拼音和德語不完全一樣;瑞典語和丹麥語、挪威語其實也可以說是同一種語言,可是拼音差得很多。雖然如此,他們並不以此為忤,反而以為別出心裁更好,為什麼?因為他們雖然使用同一個語言,卻是不同的國家。既然是不同國家,為什麼拼音要一樣?拼音不一樣,正可以作為不同國家的認同標幟。我們今天在國際上看到Mr. Chang(威妥瑪式),不管是張先生或章先生,立刻知道是來自台灣的人;看到Mr. Zhang(漢語拼音),立刻知道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人,這樣的區別有什麼不好?我看如果沒有這種區別反而不好。

  台灣的羅馬字拼音向中國靠攏是中共最窩心不過的事了。請看下面一九八一年一月十五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等四個單位向國務院、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請示文:

   「…鑒於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台灣地名存在的實際問題,我們的意見是:一個中國,
反對兩個中國,堅持我們在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的提案,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包括台灣
省在內的中國地名;同時,又要承認現實,方便使用,有利於對台工作,今後我國向外提
供羅馬字母地名以及出版漢語拼音版地圖時,台灣地名可以在漢語拼音方案拼音法的後面
括注慣用拼音法,作為過渡。」(參見北京•語文出版社《國家語言文字政策法規編》
(1996)

  由此可見,拼音文字也是有政治的,我們不能不警惕,要過渡讓他們過渡,我們何必急著自己去過渡,尤其連中共都不急,我們急什麼?

  今天如果我們可以在拼音問題上向中共靠攏,那麼明天我們也可以宣佈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體字了,於是連「一國兩制(字)」的過程都不必,可以馬上完成和平統一大業了。

※ 二、世界通用性與語言教育的理由

  國語羅馬字、耶魯式拼音、漢語拼音、注音符號第二式都是為漢語特設的一種中國式拼音,和世界通用拼音原則是不相容的。外語教師一個很大的困擾是中國學生不會唸濁音,尤其是濁音較重的語言,如學習法語、日語等常把外文的b,d,g唸成ㄅ、ㄉ、ㄍ;相反的,外國人則把漢語拼音或注音第二式的b,d,g唸成濁音。採用中國通用拼音已經出現了無法和世界溝通的問題,當語言學習上的錯誤被拼音方案合理化時,錯誤將永遠改不過來。

※ 三、台灣內部音標通用的理由

  台灣的本土語言之中客語沒有濁音,可是閩南語、南島語都是有濁音的,尤其閩南語是清濁、送氣三向對立的語言,南島語又只分清濁,且清音不送氣,如果依照中國拼音原則,濁音與送氣音怎麼標示才能一致就變成一大問題。

  教育部已經決定今年開始實施母語教育,但是注音第二式和本土語言音標系統卻是兩種不同的拼音原則,p,t,k在本土語言拼音代表的是ㄅ、ㄉ、ㄍ,而在注音第二式又變成ㄆ、ㄊ、ㄎ,兩個系統發生這樣的矛盾,叫我們怎麼搞母語教育?

  余伯泉提出了一個「通用拼音」原則,我們也贊成,可是他所採的卻是中國通用拼音原則,可是中國拼音裡沒有濁音符號,而閩南語、南島語是有濁音的,濁音怎麼標示呢?余伯泉說「原住民的南島語屬不同語系」,一開始就把南島語問題排斥掉了。南島語雖然使用人口少,卻有十幾種,就語種而言,是台灣最多數的語言,我們可以不管嗎?原住民不要母語教育嗎?閩南語、客語要通用,唯獨南島語就不必通用嗎?

  再看他對閩南語的處理,余伯泉的通用拼音借用v-來標示閩南語的[b](如米vi),可是這個v-在客語用來標示[v](如烏vu),這樣不就破壞了「通用」原則了嗎?他發表的三種「通用拼音」音值與符號沒有一對一對應的(謂同音而不同符號或同符號表不同音)者達11對之多。余伯泉的通用拼音為了中國通用性不但犧牲了世界通用性,即使在台灣內部語言都不能達到「通用」的理想。這個事實證明了「通用拼音」的內部「通用性」其實並不如余伯泉先生自己所宣傳的那麼高。

  威妥瑪式中文拼音和其他的台灣本土語言音標系統本來就是「通用」的,從附錄的「音標主要差異對照表」可以清楚的看出,世界通用音標的內部一致性遠比中國通用音標的一致性高。三種教育部音標不一致者2對(即介音-u-/-w-; -i-/-y-),其與威妥瑪式拼音除送氣音1套(-‘/-h)不一致之外,其餘的不一致只有3對,所有的不一致都可以理解,不必另外學習。捨棄這樣高度通用的音標系統不用,卻要另外設計一套新的低度通用音標,這是什麼智慧?

※ 四、文獻傳承性的理由

  音標是人設計出來的,用什麼符號代表什麼音本來也是任意的,如果不管世界通用原則,不管傳統的拼音習慣,怎麼設計都可以。中國的漢語拼音之中zh, q, x誰也沒有想到可以用來標示ㄓ、ㄑ、ㄒ!國際人士對這幾個符號都很困惑。不計代價,硬要從頭開始,那事情非常好辦。可是這樣硬搞的話所造成的震撼,以及所需付出的社會成本不能不考慮。

  中國通用拼音除了漢語拼音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文獻。漢語拼音的文獻在中國當然是十分豐富的,但在台灣幾乎沒有。

  可是世界通用拼音卻不一樣,這套拼音不但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歷史,也留下了大量文獻。台灣過去所有的人名、地名、路街名都採用威妥瑪式拼音,留下的地圖、人名錄不計其數,各位的護照名絕大多數都是採用威妥瑪式拼音,教育部說以後要強制改用注音第二式,這樣一來兒子的姓和父親的姓不同,將來在身份認定上發生極度困擾。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至於傳統的本土語言,無論是閩南語、客語、南島語的教會羅馬字系統,甚至教育部公佈的本土語言音標系統,文獻汗牛充棟,這些都是世界通用拼音。如果跟著華語改為不相容的中國通用拼音,這些文獻將成廢紙。教育部對教會羅馬字只修改了很少的幾個音標,已經引起很大的震撼,如果要跟著改成中國通用式音標,不鬧翻天才怪。

  以上所提的政治認同、語言教育、台灣內部問題和文獻傳承都是嚴肅的問題,必須從長計議。為了避免付出龐大的文化、歷史、社會成本,我們建議恢復和世界拼音習慣相容、和本土語言音標相容的威妥瑪式拼音。威妥瑪式的缺點其實好解決,我們建議參考本土語言的拼音傳統略做修改,使其更適應現代資訊條件要求,使其與本土語言音標取得更大的通用性,如此我們將以最低廉的社會成本,輕易地解決以上所提的政治認同問題、語言教育問題、世界通用問題、台灣內部通用問題和文獻傳承問題。

  我們建議,無論作任何決定,決議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所有的問題仔細考慮,作逐項評估,不能只是一廂情願地往一個特定方向鑽牛角尖。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使國家社會付出極大的代價。


NO:2303_2
^_^  於 2002/12/21 22:50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你們有沒有研究東森的討論版
那根本就是站在中國的立場批評台灣的總統
東森的討論版主要是用來攻擊台灣人總統如李前總統(讓人看了覺得東森很無恥)
不管別的政治話題再怎麼熱門他們東森永遠是把罵李前總統排在第一,就是不敢也沒種去罵中國,更不敢把罵中國放在第一版,真是駝鳥心態
這證明了台灣人任何人當總統他們(爛中國人)永遠不服,他們的思想真可悲
這也看到東森媒體的可悲(爛文化思想)



NO:2303_3
Felix  於 2002/12/22 16:57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退聯合報,大快人心;
漢語拼音,有害健康。

NO:2303_4
pure human  於 2002/12/22 22:22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網路電子版的大家看不出來,告訴大家,昨天的報紙,
該則新聞的副標題(用次大號字的) 最末句就是多數人用漢語拼音
看的我要噴飯了

NO:2303_5
PixSupply  於 2002/12/23 13:19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聯合報原報導連結已更改如下:
護照多種拼音 一家人三個姓

NO:2303_6
little ming  於 2002/12/23 17:10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統媒觀點關不住:
通用拼音反對到底,何必學習?只要用想像的錯誤來抨擊即可。
教育改革反對到底,何必學習?書格拉底知識回憶論沒聽說過。
台語客語原住民語,何必學習?只要用特權利益拉攏分化即可。

NO:2303_7
Felix  於 2002/12/23 17:54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以筆者曾經留學於中國的經驗來說,
學校並不會強制台灣留學生一定要學習漢語拼音,
而是採取放任的做法。
因此,在下是基於好奇自行學習的。
也正因為實際學習過,覺得漢語拼音中Q、X、Z的用法
十分彆扭,不少外國朋友〈他們也是留學生〉也這麼說。
只是他們基於學業的需要,只好「入境隨俗」,
如同來到台灣的外國人學習ㄅㄆㄇㄈ一樣。
所謂「不怕貨比貨,只怕不識貨。」
對外國人而言,通用拼音比起漢語拼音容易學習
〈因為比較符合、近似英文的發音習慣。〉,
假以時日,一定會廣為外國人所接受的。



NO:2303_8
皇國御稜威  於 2002/12/24 18:28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台灣的中國城(台北市)的漢語拼音政策已經在許多層面偷偷但廣泛的推動,除了路標以外,最近還有一個已經上路的方案,就是以國際化之名公車的行先板進行雙語化。但是作為標註路線起點終點功用的行先板,既然標註的是地名,顯然只有很少部分會變成英語(例如Sun Yat Sen Memorial Hall之類),絕大多數是漢字地名的譯音化。這時,當然採用特首欽定的漢語拼音。目前首都、欣欣、大南、新莊等客運部分新車,都已經安裝了雙語的行先板。

但是馬特首嘴裡說要推動漢語拼音跟支那接鬼,實際上卻連漢語拼音到底怎麼拼都不知道,造成錯誤百出的現象。就拿行先板來說,竟然把「中和」拼為「ZhuengHe」,實際上漢語拼音的「中」應當拼為「Zhong」,怎麼會拼為「Zhueng」呢?原來他們把拼音當成注音來用,這也就算了,竟然連聲母韻母都斷錯!斷成ㄓㄨ和ㄥ,則ㄓㄨ=Zhu,ㄥ=eng,合起來就是Zhueng,這真是小學生等級的錯誤!

會發生這種事,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馬特首的政府發文給各公車公司要求配合其支那化政策,隨文附送「注音符號與漢語拼音對照表」一張。而公車公司哪懂什麼漢語拼音?當然更不懂一些特殊規則,於是就照著表,一個注音一個注音的對,於是才會犯下這種錯!

更別說漢語拼音是以詞而非以字作為單位,所以中和的正確拼法應該是「Zhonghe」而非「ZhongHe」。更不要說漢語拼音只是拼音,並不與英語整合,從這個角度看甚至連馬特首大量製造的路標都是錯的,因為信義路正確的寫法是「Xinyi Lu」而非「XinYi Rd.」。正統的漢語拼音下,「有電危險」就應該寫作「Youdianweixian」,「四川人民出版社」就應該寫作「Sichuan Renmin Chubanshe」,「人類哲學寶庫」要寫成「Renlei Zhexue Baoku」才是正確。

連漢語拼音都搞不懂還推漢語拼音?真是笑死人!這也再次顯現了統派長期以來的愚蠢面目:每天都自稱支那人還沾沾自喜,其實正牌的支那人看到有人模仿自己又模仿的不像,只是拿他們當笑話罷了。


NO:2303_9
PixSupply  於 2002/12/24 20:48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皇國御稜威說得不錯,台北市政府要推行中國的漢語拼音,但又不到家,錯誤不輸聯合報,北市府的確要看看到底什麼是漢語拼音。不單路要寫成Lu,街也要寫成Jie。
以下是部分證明:(以下連結為中國外交部網站內容)
「路」的例子(Lu,不是Rd.喔)
「街」的例子(Jie,不是Jie喔)
「**北街」的例子(Bei不是North喔)
「**東路」(Dong,不是East喔)

NO:2303_10
PixSupply  於 2002/12/24 20:50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更正:
第二例子應改為:「街」的例子(Jie,不是St.喔)

NO:2303_11
Felix  於 2002/12/25 00:58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在下是彰化人,
今天下午在彰化火車站的月台,
看到彰化二字的通用拼音「Jhanghua」,
真是好極了!

NO:2303_12
PixSupply  於 2002/12/25 01:04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To Felix:
彰化火車站的月台,真的把彰化成Jhanghua嗎?
縣級名稱並未決定要改成通用拼音,彰化火車站如果真的這麼做,並不是正確的作法。

NO:2303_13
Felix  於 2002/12/25 18:01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PixSupply閣下,
彰化火車站不屬於縣政府管轄的吧!
我是坐在火車裡面時,無意中看到月台的柱子上面的字,
的確是「Jhanghua」哩!

NO:2303_14
PixSupply  於 2002/12/25 18:44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通用拼音,或應該這麼說:台灣的「中文譯音使用原則」目前並沒有強制性,但如果要使用行政院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通過的版本,或想支持通用拼音,那就該把整套學全,以免像台北市使用漢語拼音,卻錯誤連連。

2002年8月22日行政院院臺教字第0910042331號函之部分內容摘錄

地名譯音以通用拼音(附表一)為準。但國際通用地名或沿用已久不宜更動之地名、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行政區劃層級、國際機場港口之統一譯寫依附表二至附表四之規定。

附表二部分內容
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統一譯寫
有關國際通用地名,或沿用已久不宜更動之縣級以上行政區域譯寫,統一譯寫如次:
臺灣Taiwan
福建Fuchien
臺北Taipei
宜蘭Ilan
桃園Taoyuan
新竹Hsinchu
苗栗Miaoli
臺中Taichung
彰化Changhua
南投Nantou
基隆Keelung
雲林Yunlin
嘉義Chia-I
臺南Tainan
高雄Kaohsiung
屏東Pingtung
臺東Taitung
花蓮Hualien
澎湖Penghu
金門Kinmen
連江Lienchiang


NO:2303_15
Tansa  於 2002/12/26 11:23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聯合報救主馬英九領軍的台北市政府執意用漢語拼音,依地方自治,無奈中央管不著(雖然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有「全國一致性者,劃歸中央」的敘述);然而大規模地幫外縣市拼音、改名,就撈過界了。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印製的「台北市觀光地圖」,不但各捷運站名通通用漢語拼音,與捷運公司的版本完全不同(捷運公司的站名標示使用威瑪拼音,其所印製的路線地圖也一直如此,只是很奇怪「中正紀念堂」與「國父紀念館」兩站,台北市交通局就是捨不得用漢語拼音),所出現的台北縣地名英文,看了真令人怵目驚心(北市公車處也有這種現象,如火如荼地亂搞,部分拼法又和交通局不同);例如:
板橋市-BanQiao City,中和市-ZhongHe City,新店市-XinDian City,汐止市-XiZhi City等,最可怕是三芝「鄉」-SanZhi Xiang,天啊!這種中國寫法。
馬市長不是口口聲聲說,什麼縣市交界處兩種拼音並用,根本是在耍嘴皮。市長!我們台北市沒那麼偉大,偉大到幫人改名,北市府難道不懂得尊重人家,去看一下北縣各行政單位的(英文)網站,有那麼難嗎?更何況以中國的世界標準,北市府的漢語拼音書寫方式也是錯的。
我們台北市拿中央的分配款拿太多了嗎,多到能幫人家改名,然而好處又捨不得分人家(如自來水供應),盡做一些摸不著重點的事,外國人拿到這一份地圖,怎麼旅遊?光是捷運站名就對不起來了。
台北縣也該注意一下,英譯地名該做妥善的整合,尤其各相關單位網站,不要一下是通用拼音,一下子是威瑪拼音,北縣沒做好,馬市長正在幫你做,不要到時候蘇縣長為了直轄市問題請辭,馬英九馬上接手成為北台灣大特首。
不過在此之前,馬市長要先帶頭把自己的名字拼寫成漢語拼音,台北市的英文Taipei也要改寫成TaiBei(依北市府書寫法),才能顯現大格局。
帶頭執行漢語拼音的童子軍民政局長林正修,英文譯名也要改寫為ZhengXiu Lin,才能順利走入國際。
交通局印製的「台北市觀光地圖」,可以在台北車站售票處角落的「台北市旅遊服務中心」窗口(交通局所屬)取得,我手邊這一份是2002年10月份印製的版本。

NO:2303_16
Tansa  於 2002/12/26 12:00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使用僅數十年的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統一譯寫都不動了,更何況是使用上百年的姓氏(假設真的有上百年)?就算台灣普遍實施通用拼音,原來已經在既有的姓氏拼法也不可能被強迫更改,也不會有所謂的父子不同性的問題,因為辦護照時提出父親所使用的拼法就行了。
聯合報所指的「蕭家」,若真有其家,也實在夠蠢,護照姓名拼音錯誤新辦、重辦時可以更改,提出證據就行了。每次都是「張姓父子」,「蕭姓父子」不無聊嗎?來點新的吧!而且每每非常不用心,皆舉例錯誤。
姓名是很個人的事,日本人的姓名就是這樣,沒看過不知道怎麼寫,沒聽過不知道怎麼唸。

我的姓氏拼音使用HOLO台語羅馬字,不止在護照簽證上,論文、銀行的帳戶等都是如此,和我所有的家人親戚都不同,這是我的人權與自由,當年也是這麼跟外交部聲明。外交部的辦事員初看到會怕事、猶豫(公務員都這樣),只要和他們理論一下,最多親自多跑一趟簽名聲明負責。就護照的姓氏拼音而言,我家就是一家三姓(中文姓同),除了前述情況,有一位是旅行社弄錯使然,照用不誤,等將來換照時再改就好了,在這種沒用的中華冥國護照上,不用重複投資太多錢。況且,還可以免費加列拼音別名,最多兩個。

這些中國人在緊張什麼?反正中華冥國也不是真正的國家,中華冥國護照也不是真正的護照,只是一本簽證剪貼簿。


NO:2303_17
Tansa  於 2002/12/26 12:27
Re:聯合報拼音做文章 依然錯誤百出

翻箱倒櫃後找到了今年七月聯合報的報導,可以看到這種報紙絲毫不知長進,半年來了無新意,只是換一組記者再炒一次臭酸的冷飯。當時的這位記者根本搞錯了,「張」有誰拼成jhyang、Zhyang啊?通用Jhang,威瑪Chang,漢語Zhang,注音二式Jang,哪來的y?

無論新頒何種拼音法,照這種邏輯,都可能父子不同姓,說得像什麼大發現一樣。So what? 又不是要到國外辦理財產繼承。
羅馬字姓氏拼音,是方便於國際使用,然而,重點是那本中華民國護照,根本拿不出台灣,沒人承認。漢語拼音,出現許多X、Q開頭的姓氏,看了就舒服了嗎?不知這位無知的記者,她「香」字的拼音,是不是X開頭?
這些媒體,什麼時候那麼關心資訊的國際化了?那麼重視所謂的「接軌」,怎麼會有「哈珊」、「海珊」、「胡參」這種一個人名,多種軌距的情況?

馬英九所謂的「適度尊重」的作秀語言,在其一意孤行之下,不到半年,以被我們證實為謊言(證據我已在NO:2303_15提出)。

受不了的還有一些來自海外的所謂國際人士,想到台灣賺錢、旅行,就巴結一點,台灣的一切建設,以服務台灣人民為主,來台請自求生存,由什麼資格不時對台灣的拼音政策大放厥詞?台灣人到你們的國家,簽證是怎麼被刁難的。有什麼無聊的人抗議過,日本的「神戶」,為什麼讀做KOBE而不唸做KAMITO,德文的雙S(SS)為何常寫成β字形,增加麻煩?韓國就夠猛,也不顧左鄰右舍幾個使用漢字的國家,硬是把漢字全拼寫成諺文,奧運、世界杯照辦,照樣國際化。

從漢字姓名的羅馬字拼音可以判定出是台灣人、日本人、韓國人、或支那人並沒有什麼不好,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文化與文化間本來就該保有適當的安全距離;就像Whisky看得出是蘇格蘭系的威士忌,Whiskey則是美加威士忌。否則,乾脆台灣的電視系統也改成PAL,好讓這些「國際友人」,在台灣繼續欣賞在中國未看完的中文教學帶。(沒有人懷疑日本的國際化,然而他們獨具的100V電壓!!與眾不同的FM放送頻率才是一絕,外國帶入境的收音機都無法收聽。憑什麼批評人家家裡的裝潢?)

我倒是想知道,「中華民國」譯寫成Chinese Taipei、TPGM等,又是哪一種拼音翻譯法?

--------------------------------------------------------------------------------
改通用拼音 父子可能不同姓

【記者陳香蘭/台北報導】 2002年7月11日聯合報

紛擾多年的中文譯音終於由通用拼音取得優勢,中文譯音系統如果改採通用拼音,在中央與地方無法一條鞭的情形下,制度更迭要付出的代價更是難以估算;以台北市為例,在前台北市長陳水扁任內,全市改採通用拼音,馬英九上任採用漢語拼音,下一任市長要怎麼改?台北市光是市長換人,馬上就要支付全市換路牌的代價。

中文譯音雖然是個小問題,但因為陳水扁、馬英九當市長各有不同主張,所以光是以台北市木柵為例,就出現了「Muzha 」、「 Muja 」、「 Mucha 」三種拼音,讓外國人霧煞煞。還有人名姓氏,也讓人一頭霧水,例如,張就由「zhyang 」改為「 jhyang 」。例如老張護照上的英文姓是 Zhyang,但等將來他年幼的兒子首度辦護照時,英文姓就成了 Jhyang,父子英文姓氏不同,還真是世界少見。

教育部針對中文譯音系統改採通用拼音案,已草擬完成採用通用拼音系統措施;依據教育部的規畫,一旦行政院公布中文譯音採用通用拼音,各縣市首當其衝要作改換,路街地名譯名以通用拼音為準,但已是國際通用地名或沿用已久的,例如:地名、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名稱、行政區畫層級、國際機場港口則不會更動仍採統一譯寫。

而地名及街道名稱在譯音時可以考慮傳統與歷史文化因素,標示地名及路街名時,所有譯音符號都不必加注聲調,而每個漢字音節的第一個字母以大寫為原則,以符合漢字的主體性,但約定俗成的特定詞,例如「 Taipei 」則繼續延用。

--------------------------------------------------------------------------------

馬英九:縣市道路交接處 雙軌制


【記者秦富珍/台北報導】 2002年7月11日聯合報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建議採行通用拼音,台北市長馬英九上午說,台北市會「適度尊重」行政院最後決定,不過每年兩百多萬來台灣的訪客,有八成五會到台北市,台北市與國際接軌的需求比國內任何一個城市都來得迫切,所以北市必須採用漢語拼音。

他說,漢語與通用拼音音標有八成五相同,拼成字的路標,有三分之二相同,台北市真正有問題的是高速公路或外縣市進入台北市的道路接軌處,會採取雙軌制,中文與漢語拼音放上面,括弧內是通用拼音。

他擔心的是,台灣在學術、文化、教育與國際聯繫,要克服與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接軌問題,教育部正在發展漢語、通用拼音互換的電腦軟體,輸入用通用,輸出用漢語,若能解決問題,當然很好,但有人會問「何必多此一舉」。


返 回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署名: [♂♀]:
☆☆: 本欄無作用
其它選項: HTML僅開放字體變化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