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籍情結」?●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過客  於 2002/12/19 03:44
●「省籍情結」?●

是「省籍情結」?還是「對國家之認同差異」?

看台北市長選舉

以台北市歷次選舉之實際經驗得知,在29%的新住民當中有高約九成是屬於不能撼動的「族群選票」[註1];在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因新黨候選人趙少康投入選戰之棄保效應影響 [註2],陳水扁意外獲選 [註3],在其任內四年之政績表現良好,獲得民眾平均70%以上的施政滿意度 [註4];一九九八年台北市長選舉,陳水扁尋求連任失敗 [註5],選後,陳水扁發表選後感言:『對進步的團隊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 [註4];競選成功之馬英九,在其任內四年之政績表現實未算良好 [註6],多作多錯,少作少錯,但依世新大學之五次民調顯示,平均仍具有約70%之施政滿意度 [註7];二00二年台北市長選舉,馬英尋求連任成功 [註8];昔日無情的偉大城市,轉變為多情。

以一九九八年,陳水扁之台北市長任內政績表現良好而尋求連任失敗;及二00二年,馬英九之台北市長任內政績表現不佳而尋求連任成功;兩者之比照相較可見:「政績」似非決定獲選連任台北市長主要的選民考量因素;並顯示出,在台北市長選舉中,仍抱持「省籍情結」心態之外省族群者,為數不少。


昔日省籍差異為本之行政結構、社會制度與限制,現今已不存在

曾經,由於一九四五年,代表盟國至台受降之中國派任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及其行政官員和軍隊 [註9],在其暫時管轄初期,因陳儀行政之失當,致使釀成全台性衝突之二二八事件 [註10]。其後,又因中國至台的中國國民政府,在全台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全面性之社會制度及結構上,因省籍之差異,造成台灣社會上產生許多的不公義現象(如壟斷資源全面掌控、文化教育偏傾、限制台語使用) [註11]

正由於曾有二二八衝突事件之鑑,因此,近十幾年來,台灣民眾均普遍期望,並積極致力於消除省籍情結所曾引發的社會不安及危害;所以,對於現今仍有為數不少在選舉時抱持「省籍情結」之台北市外省族群者,應停止此一作為,以與全台灣民眾一致努力於達到不分族群之共同期望目標。

二二八事件已走入歷史,但殷鑑不遠,實應共同記取省籍情結危害之教訓。
於此之餘,我們更應當明瞭一件事,那就是:『昔日,以省籍差異為本之行政結構、社會制度與限制,現今已然不存在。今日,台灣的行政結構、社會制度,已無省籍差異問題,只有能力與否,及政治理念之別。例如,現在已由民進黨上台輪政,即連國民黨執政後期,也已有許多非外省籍者位居要權(如李登輝);因此,台灣現今存在的真正問題,其實是:政治立場之差異,對國家之認同差異,統派、獨派(泛藍、泛綠)之別。』

回顧現實,是不是這樣呢?
確是!現今台灣所存在的不安現象,其實均是由統獨理念之差異而生;
即連真正影響選舉結果的,究其柢,其實也是統獨理念差異所致。


台灣現今真正存在的問題:統獨立場,國家認同分歧

請想想看:
「外省人」是有客觀定義的,指的就是日治時代結束後從中國來台的人及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也就是不管你的立場如何,具有這樣身份的,在社會通念上就是外省人。因此,假設今天我是外省人,即使我認同台灣本土,支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一般人也不會因此把我定義為非外省人 [註12]

所以,在現今的台灣社會,當談及政治立場時,已不再適用「外省人」此詞,去總括某種政治立場之人。否則,便等於否定了那些認同台灣、支持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人;例如唐飛、陳師孟、賀陳旦等人,比一般人為台灣付出更多的努力與奉獻,是相當可敬的;另外,如外獨會人士,此些人亦比統派之台人,更努力於維繫台灣的自由民主,避免台灣被專制極權中國的吞併,是不應被輕易忽視,因此蒙受傷害的。所以,現今台灣社會上,真正存在的問題,其實是:統獨立場,不是省籍差異。

如先前所述,雖然在台北市長選舉中,難以否認有為數不少在選舉時抱持「省籍情結」之外省族群者,但在台北市外省族群亦有一些不會,甚至可能很少支持泛藍理念之人;相反地,在台北市非外省族群中,也有那絕不會支持泛綠者。

從台北市歷次選舉中得知,選民結構大約是:國親新之固定基本票約三成,支持民進黨之固定基本票亦約三成,四成是游離選票;所以,選舉結果端視四成之游離選票走向,也就是說:『其各三成,準確而言,其實是統獨立場之顯現;會投給誰的,就是會投;不會投給誰的,還是不會投,變化不大』;因此與其說是省籍情結之故,毋寧說是:統獨立場之別,對國家之認同差異,更為合理;另外四成之游離選票,則是以個人立場、政績評價、品性判斷、對其政績之主觀滿意度、和其它各種考量而定其走向。

正因如此,選舉結果,均不脫最終以四成游離選票之走向而定,即連全國性選舉,亦大致如此。所以,若欲勝選而出,除了在顧全基本票之餘,最終仍取決於四成游離選票之走向。(如二00二年台北市長選舉,即可得知民進黨之基本票仍在;但其亦發覺,該更努力於“突破障礙”。)


「外省人」一詞之精確使用及時機

綜上所言,由於昔日台灣社會曾存在之-以省籍差異為本的行政結構、社會制度與限制,現今已不存在!再加上五十幾年來的姻親結合,於現實生活中實已無省籍差異之隔閡及影響,「省籍情結」不再,否則,如何解釋在現實社會中,存在更廣泛的統派、獨派之分?因此,現今台灣真正存在的問題,其實是:政治領域裡的統獨立場差異,對國家的認同分歧。(如選舉,政治議題)

所以,「外省人」一詞,不再被適用於今日台灣涉及政治立場之領域範圍(如選舉,政治議題),在今日,它僅適被用於無關政治立場,限於其「客觀條件」之表述 [註12],以及探討歷史由來之陳述而已。


今日,真正面臨的是:國家認同的差異

國家,是住民群體為維繫生活的利益所團結而成,是住民群體為維繫生活利益的自我保障方式,因此,住民群體對於所處國家之認同,不應存在於模糊與未符現實的灰色空間,應具有明確與符合現實的認同觀 [註13]

台灣現今所造成的亂象,追根究柢,正是對國家認同之差異,例如,政黨制肘(非正常的制衡);雖亦有它國(如美國)為行政(總統)及立法部門(參議院),優勢分為兩黨各持,但它國卻未有台灣缺乏國家認同之現象存在,因此,雖有政黨間之競爭,但只要是關乎國家利益之事,並不會去制肘;然而反觀台灣,現今仍缺乏一致的國家認同,因此,若行政(總統)及立法部門(立法院),優勢各持於兩黨,則在關乎台灣的國家利益上,勢必因認同之差異,形成強力制肘(如外交、修憲、國防),影響所及,而擴展成為全面的制肘,形成具有國家認同差異之不正常政黨競爭。


釐清對國家認同之差異觀點

所以,台灣民眾現在真正所需亟謀解決的問題是:

『悉心瞭解對國家之認同差異,其觀點為何?
 
 積極致力於釐清此差異之合理觀點
 以儘速建立起具有明確與符合現實的一致國家認同。』

這是每個台灣民眾都應努力之事!因為,國家,是住民群體為維繫生活利益的自我保障方式,若對國家之認同產生差異,自然會對住民群體生活中一切事物之自我保障能力日愈削減,相對地愈增住民群體之共同危機。

(歡迎轉載)


參考資料:

註1:
南方快報/《馬英九其實只擴增兩萬票而已》http://home.kimo.com.tw/snewstw/polit_specil/specil4_2002/specil4_2/specil_40200/specil_40200a011.htm

註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施正鋒《1998年三合一選舉的觀察》
http://www.wufi.org.tw/r07-09.htm

註3:
中央選舉委員會/83(1994)年台北市長候選人得票概況
http://210.69.23.189/cec/vote3.asp?pass1=D1994A6300000000aaa

註4:
萬丹鄉音/陳水扁的感言
http://wantan.tacocity.com.tw/wantan/think/wt205.htm

註5:
中央選舉委員會/87(1998)年台北市長候選人得票概況
http://210.69.23.189/cec/vote3.asp?pass1=D1998A6300000000aaa

註6:
蕃薯藤論壇/馬英九四年語錄大全集~~歡迎馬迷與討厭他的人一同共賞~保證精采絕輪!! http://board.yam.com/hogwarts/politics/issue/politics/taiwanpolitics/Forum_view?articleId=3097836

註7:
中國新聞社/台北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馬英九施政滿意度達68%
http://216.239.53.100/search?q=cache:uYQvrZDQinkC:202.106.184.141:89/gate/big5/www.chinanews.com.cn/2002-10-21/26/234267.html+%E9%A6%AC%E8%8B%B1%E4%B9%9D+%E6%96%BD%E6%94%BF%E6%BB%BF%E6%84%8F%E5%BA%A6&hl;=zh-TW&ie;=UTF-8

註8:
中央選舉委員會/市長選舉 - 臺北市
http://www.cec.gov.tw/tp-web/html/htdocs/E11.htm

註9:
外獨會意見交流/請問日本二戰戰後是將台灣交給誰?(回信發言人:谷風, on Mon Dec 16/02 13:47:09 )
http://www.gati.org.tw/chat/index.php3?read+1040005541

註10:
檔案管理局/二二八事件檔案
http://www.archives.gov.tw/228/

 簡述:
 因陳儀行政失當,官員貪污層出不窮,士兵不法屢見不鮮,卻未遭嚴格制止;加上行政後退,不同社會背景之價值觀、道德觀差異,及語言不通,時僅數月,即已有不少台人,心生失望及不滿。適因緝煙人員處置失當,民眾不滿緝私人員打傷、打死人包圍憲警單位,次日民眾請願,卻遭長官公署衛兵開槍傷害人命,遂引發全台衝突之二二八事件。

註11:
政經論壇/外省人到底做錯了什麼 ?(NO:2083_11、NO:2083_19、NO:2083_144、NO:2083_200)
http://www.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2083

註12:
政經論壇/SIRIUS 的外省族群討論---2(NO:832_209)
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832

註13:
海峽兩岸論壇/台灣“統派”人士,真的願意與中國統一嗎?(第一篇)
http://www.eheart.tv/big5/discuss_html.asp?master_id=7113&user;_id=5635&d;_group=d5&heart;=../eheart_images/icon_water.gif


NO:2126_1
過客  於 2002/12/19 07:07
Re:●「省籍情結」?●

(轉載)

中央社即時 91/12/17 星期二, 11:51 PM
http://news.sina.com.tw/sinaNews/rtn/twPolitics/2002/1217/10840216.html

宋楚瑜指總統勝選關鍵仍在爭取中間選民支持

  (中央社記者方旭台北十七日電)國親合作議題引發各界關注,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表示,國親合作「不能排斥任何人」,必須提出新的願景,贏得中間選民支持才是勝選關鍵。宋楚瑜也指出,目前台灣面臨的問題,已經是「救不救得回來」的問題。
  宋楚瑜指出,他與國民黨主席連戰所具有的「歷史使命感」,就是深感「扁政府執政後國家已經面臨困境」,包括族群與兩岸問題都更加艱辛、不穩定,族群隔閡反而加強,因此兩人才決定,國親兩黨一定要合作,推動二次政黨輪替。

  宋楚瑜昨天前往宜蘭縣探訪基層時,對媒體作了以上表示。他也指出,人民對國親合作的高度期待,不光是泛藍壓倒泛綠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國家困境、生活困頓,才希望「連宋一加一要大於一」,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他也指出,因為台灣面臨嚴重問題,所以連宋會才提出要整合出有效率的執政團隊,具體解決台灣面臨的各項嚴重問題。也因為如此,親民黨認為,未來總統大選應該要放棄過去以模糊、不具體的白皮書、作文比賽的方式,應該勤走基層,探詢民眾最關切要解決哪些問題,並且具體拿出辦法。

  宋楚瑜也表示,民眾現在普遍對政治冷漠,現在一直喊誰會當選,誰配誰,「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因此「大家都應該務實一點」,尤其政黨的競爭對象不是其他政黨,而是看「自己到底爭不爭氣」,勝選的關鍵「還是在中間選民」,人民要看「各政黨能拿出什麼樣的新願景」。911217
----------------------------------

在看了這份報導內容之後,個人特別地感受到,省籍問題很「可能」反而讓親中政治人物從中得利,又看到網友(台灣路人)曾在政經論壇/SIRIUS 的外省族群討論---2NO:832_86 貼中如此提到:

『「本省人投本省人、外省人投外省人」的想法,根據過去的經驗,一定程度上是在幫國親固票,這可是有實證分析的。』

讓我對以往存有『省籍情結對本省陣營是偏向有利的』此一觀念,有了重新而認真的思考機會;

以前從未真正加以深思:台北市選舉所顯示的結果,與「外省族群鐵票」現象有多大的決定性?在經過深思後,才發覺,原來真正影響選舉結果的,是更普遍存在的統獨立場問題,(而統獨立場正好與此有其相關性,但沒有必然之關連性),更取決於四成的游離選票走向。

以本省族群團結來看,其實意義似乎並不大,因為就統獨立場而言,『會投的便會投,不會投的,卻怎麼也不會投』,這是由統獨立場所顯示的現象,並且,以今日社會制度及人與人的互動關係,早已不存在省籍情結之影響及觀念的現實情況來看選票結構,更足以解釋:因『統獨立場、對國家的認同差異』此二者因素而致,更為合理。


NO:2126_2
司加  於 2002/12/19 21:23
Re:●「省籍情結」?●

是[國籍情結].

NO:2126_3
武曲化權  於 2002/12/19 21:24
Re:●「省籍情結」?●

這位過客不同凡想

NO:2126_4
過客  於 2002/12/20 15:48
Re:●「省籍情結」?●

武曲化權:

您過獎我啦!
其實,這是看了本版許多優秀的討論文章,經過深思之後,才有此體悟。


NO:2126_5
過客  於 2002/12/20 16:20
Re:●「省籍情結」?●


NO:2126_2
司加  於 2002/12/19 21:23

是[國籍情結].

[國籍情結]一言,意思相近,但似乎不夠準確;
因為,現今台灣的國號是中華民國,
連現今憲法也是昔日中國的國民政府所制訂的那一個,
因此,能脫於此嗎?(無奈......)

在現今的現實政治環境中,認同台灣本土的立委在立院屬於弱勢,不但國家政策無法改變,甚至還會被擴展至國內政策的杯葛。(已經造成嚴重的政治亂象了)

所以,台灣民眾若不讓認同台灣本土的總統,同時讓認同台灣本土的立委在立院獲得過半數之優勢,那麼根本就無法什麼改變,連台灣國內的社會情況,都會因政治亂象而持續低迷與後退。


NO:2126_6
司加  於 2002/12/20 21:05
Re:●「省籍情結」?●

[國籍情結]是指:他們認同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認同的是台灣或台灣的中華民國.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