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Ryne & Echo  於 2003/09/29 11:46
「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4隻「洋貓」皈依靈鷲山 一場宗教美麗的邂逅」一欄,Ryne 與我 Echo 在機
緣巧合下談到了佛法。我一直與佛法無緣,「新時代」的思想倒是涉獵了一些。
為了一補我學佛失敗的遺憾,我把他賴了來,讓我可以討教一些佛法的入門觀念,
我則試著看看能不能以「新時代」的東西來做一點相互印證,於是有了這個欄。

我希望這樣的討論欄,除了滿足我個人的飢渴外,能有「提供另兩種不同於傳統的
方法去看人生」的功能,更希望這樣的討論,能給這個網站帶來一點新鮮與刺激。

「新時代」的東西,可能需要一點解釋。「宗教」在西方的歷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
角色。可以說,西方人的「精神」層次(這個「精神」用得不是很精確,英文是
「spirit」一字) 都交由「宗教」來處理。他們認為,人如果要接觸「屬靈」「靈修」
「超能力」等層次,一定要透過上帝,個人沒有能力與資格。凡是個人做那種嘗試的,
都被劃為妖魔鬼怪並施以極刑。到了 20 世紀中,這個觀念受到挑戰,「個人也有能
力自己開發屬靈的層次」的想法漸漸為人所接受,於是各種靈修法門逐漸公諸於世。
這樣的思潮,有別於以往「認為人類個人力量有限而必須靠神」的觀念,故有「新時代」
(New Age) 之名出現。當然,這樣的定義,主要都是西方的觀點。

新時代的學問派別有很多,我接觸的主要是美國人類學家卡羅斯•卡斯塔尼達(Carlos
Castaneda) 從一個印地安巫師「唐望」(don Juan) 學到的一些對世界的看法。這些看
法,最基本的一個要素,就是「能量」-- 萬事都是能量的組合。卡羅斯被稱為「新時代
教父」 (Godfather of New Age),可知他的這一派「唐望之學」,在西方世界的新時代
思潮裡應該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

我個人的功力其實有限,斗膽發起這樣的討論只是想有個開頭,若能引出一些高手來參
與,那會是我最高興的事。

底下先把前一欄的相關討論移過來。


NO:98_1
Ryne & Echo  於 2003/09/29 11:5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
NO:80_1 阿加  於 2003/08/06 22:38

>>馬卡斯問心道師父:「有的書教你讀經文,有的則告訴你禪修比較重要,到底哪一種說法
正確?」師父回答:「經文是地圖,禪修則是走路的人。」這位飾演老戒律伯的馬卡斯開心
地說:「這是我所聽過最好的回答了。」我也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回答. 大家覺得呢?

--------------------------------------------------------------------------------
NO:80_2 阿加  於 2003/08/09 22:54

自貼自答吧.
個人覺得, 經文是理論, 禪修指實踐.

也可以稱為事事地圖與作戰行動剛領之別

但那個和尚說起來, 又沒有二元論的味道, 頗有實踐優位之意涵

對ㄌ, 阿幹久及其它外獨網友說, 這位和尚的人品不怎麼樣

我相信他們的判斷

但這個妙答, 的確也是有功力的.

--------------------------------------------------------------------------------
NO:80_3 濱線  於 2003/08/09 23:24

>個人覺得, 經文是理論, 禪修指實踐.
也可以稱為事事地圖與作戰行動剛領之別
但那個和尚說起來, 又沒有二元論的味道, 頗有實踐優位之意涵
對ㄌ, 阿幹久及其它外獨網友說, 這位和尚的人品不怎麼樣
我相信他們的判斷
但這個妙答, 的確也是有功力的.
個人也不知該和尚的人品如何﹖在假設兩種說法為真的情況下
個人以為
這位和尚有相當的智慧了解“地圖”的意義
但在實踐“地圖”的指示又是另回事了
如同很多人知道在美國﹐80公路從NY往西開﹐會到舊金山
但是能有毅力從NY經80公路到舊金山者就少很多

其實台灣有很多受過教育不多的長者﹐卻有那種得道的感覺原因無
多﹐就是忠實信奉這有時也是受過所謂“高等”教育的人﹐雖有智
慧了解﹐但心中旁騖太多卻讓路走得更遠

--------------------------------------------------------------------------------
NO:80_5 阿彥  於 2003/08/18 13:51  

>>「經文是地圖,禪修則是走路的人。」
很有意思的解讀.

師父(經文)請進門,修行(禪修)靠個人.

唯有兩者的配合, 才能獲得結果.

--------------------------------------------------------------------------------
NO:80_8 Echo  於 2003/09/20 04:36  

>>唯有兩者的配合, 才能獲得結果

不同意這樣的看法。

地圖 (= 經書) 只不過是工具,走路 (= 禪修) 才是真正的 「走到」,
兩者之間只有 「走路」 是絕對必要的。

有的人非得要地圖才可走到;
有的人不須地圖就可以走到;
更有人給他地圖反而迷路 (很多可能性,譬如說,
地圖看不懂,或地圖有錯,或…)

而且,即使需要地圖,什麼樣的地圖適合你,也會有很大的
差異。有的人一般地圖 -- 北方在紙的上面,南方在下面 --
就可以,有的人則需要 「照著前進的方向,目的地那方一定
要在紙的上面」 (看地圖的時候必須把地圖上下左右轉來轉去)。

有的人看地圖完全沒感覺,要把他要走的路用文字寫下來,看
文字描述才知道怎麼走。有的人則是反過來,看文字描述會很
頭大。

換言之,並不是每一種好的經書都適合所有人。

因此,「工具」是不是必要,要看各人的智慧與機緣。即使需要,
「需要的是哪種工具」 也因人而異。


--------------------------------------------------------------------------------
NO:80_9 Ryne Wu  於 2003/09/21 16:15  

擇法覺支!
打鐵匠修不淨觀,洗衣工修數息觀,都很可能事倍功半,但互相調換則很容易事半功倍。
所以在無佛住世的時代,若能直接研讀經典就比較不會受邪說所左右(如楞嚴經),但要
找到適合自己修行的法門,有好的老師引導就更為關鍵了!
坦白說,我也還未遇到明師,但多年的佛經研讀經驗使我不難分辨眾多將說法者的動機是
否純正,義理是否精確。不過,時時提醒個人六波羅密的奉行和迴向的注重,在個人有限
的一生也已足夠受用。

--------------------------------------------------------------------------------
NO:80_10 Echo  於 2003/09/22 13:46

行者來了,大家趕快坐好 !! :)

--------------------------------------------------------------------------------
NO:80_12Echo  於 2003/09/23 16:09

要分辨他人「正不正」,心中必需先要有一把「什麼是歪,什麼是正」
的尺,這樣才能量出他人「正不正」。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尺上正與歪的分界點都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
認為自己的尺最準。

因此天下永無寧日。

--------------------------------------------------------------------------------
NO:80_13 Ryne Wu  於 2003/09/24 12:30  

我想佛經裡有所謂<末法>之說,就是指無佛住世之時,有許多人假借佛法之名來遂行
私利,個人因受母親影響很小便接觸佛法,但漸漸發覺有許多法師(甚至在家人)說法
互有牴觸,甚至自吹自擂彼此攻訐,心想他們的說法也是從佛經義理而來,自己又受高
等教育,何不先自行研究,記得從<金剛經>開始研究即遭到很大困難,短短的經文看了
約一個月還似懂非懂,但總是倒吃甘蔗,後來越看越起勁,比看小說更精采數倍,有趣
的是還因此感染了一位以殺生為樂,仇視父母的朋友!
<一切法皆佛法>,人生有悲歡離合,有太多的煩惱障礙,心中有佛就能都當下獲得啟發,
雖說人人意見不同,但總有世間公理,更遑論出世真理!

不偏正,不倚反,合而觀之,或許就是中道吧!哈哈!如果大家對歷史有更宏觀的研究,
對真相能有更透徹的掌握,對媒體上各種謾罵,挑撥,抹黑或是忠告,直言,善意大概也
不難分辨吧!

--------------------------------------------------------------------------------
NO:80_14 Echo  於 2003/09/24 15:04

Ryne:
有沒有時間在這裡開個類似「佛經講座」、「佛經導讀」的「初級班」? 我
以前想研究,看了半天覺得不是我的路,後來轉到 「新時代」 的東東去了。

--------------------------------------------------------------------------------
NO:80_15 Ryne Wu  於 2003/09/24 17:50

Echo君:
在下也是在學習啦,不敢侈言開班,不過,我的朋友比較年輕比較會獨立思考的,
常建議他們從<法華經>入手,因鳩摩羅什的翻譯較顯白易懂,典故又極為動人,
然後<維摩詰經>的論辯和意境真是令人神思,比金庸的武俠小說更為震撼!爾後
就隨個人因緣了,但難理解的<楞嚴經>最好列為必讀。
以上謹供參考。

--------------------------------------------------------------------------------
NO:80_16 Echo  於 2003/09/24 18:50  

Ryne:
我人在國外,找書不容易,也沒有很多時間自己悶著苦讀。而且,老實說,
我對「新時代」的東西算是小有一些體會,自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生
應該是不太可能再換跑道的。

總總原因,「抱一本佛經苦讀」不是我現在的選項,我私心想望的是,有
個像你一樣的人,來告訴像我這樣的外行人: 什麼是佛法,為什麼要學佛,
修不修佛有什麼差別 … 諸如此類的基本觀念,你可以藉此整理你的所學,
我也可以有個人可以問問題,還可以提供 「新時代」的觀念一起討論。

我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拓展這個網站的觸角,讓他有類似 「讀書會」的
功能,來講講一些宗教、哲學、心理學等等話題,好久以來一直不知如何
開始,前幾天看到你的貼文,突然靈機一動,故有此議。

往大處想想,台灣虛假文化太嚴重,現在這個謠言至上、真理不彰的社會,
「中國文化教材」 顯然對人心沒有什麼正面的幫助。這時多講講佛法這類
東西,對台灣社會應該會有些貢獻。


--------------------------------------------------------------------------------
NO:80_17 文e  於 2003/09/25 10:13

Dear echo:
您的建議很好,文化交流版也願意提供版面,支持網友在此討論.

--------------------------------------------------------------------------------
NO:80_18 Echo  於 2003/09/25 13:08

就看能不能把 Ryne 逼出來囉…
文e 如果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不妨朝這方面多想想。「讀書會」的東東,應該
有人會有興趣。可以弄個如:

【文化導讀】佛學初探
主講人 -- Ryne

這樣的標題。您也可以邀請認識的朋友來主持其他的領域,譬如說,詩詞歌畫、
心理學、經濟學、台灣歷史等等。方式可以是由主講人自訂大綱,或照著一本或
幾本書一章章介紹。主講人不一定要是大師,只要有能力做個簡介就可以。

--------------------------------------------------------------------------------
NO:80_19 Ryne Wu  於 2003/09/25 14:36

是在台灣日報看到有一個對抗惡質媒體的活動才進入台灣茶黨一窺究竟,深感這
是一個有智慧的制衡行動,也對台新銀行(信用卡)作客怨.基本上,我比較認同坐
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理念Echo君提問的好---修不修佛有何差別,就舉我這種不算資
優的人來說好了,今年美伊戰爭和SARS恐慌期間,我就把每天睡覺前的打坐念佛,持
咒思惟的自性功德迴向給可能會受傷害的眾生,一直到風暴平息.我要說的是,並非
自己有什麼貢獻,而是每個人無限的心量真的可以觸及到每一個眾生!

有人非常不諒解布希總統輕啟干戈,有時我也會想假設我是Bush會不會如此,拋開國
家利益不談,我想我會的!因為佛教的義理告訴我們,當果報來臨和平無望時,必須殺
掉暴虐的屠夫來解救更多的人,然後---我因悲憫屠夫繼續殺人而受可怕的果報故而
殺他,自己則代屠夫到地獄受苦.

佛法就有這種感覺,慈悲就是智慧的必要條件.有位朋友曾反問我---你不是常講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嗎?那麼,我的手是不是空的? 我說:對呀!你的手不可能永久存在 

他又說那這面牆壁是不是空的?” 我回答:你做這種觀想很好!  此時他用手擊牆壁
並說:哎呀!很痛,哪有什麼空,你根本唬人

此時我拍掌叫好並告訴他你現在正替我證明何謂空即是色---因為你執著什麼都是空(空),
才會用手打牆,而生痛的苦果(色),所以這種空也是色,真正的空是連空的概念都不會去執
著的.

我每次想起這八個字,就會有建立一種觀念而又破除一種觀念的通暢領悟,佛法彷彿會
引領自己到更廣闊的時空!

講了一堆,算是小小的分享,我以後會常來文化網佇足,新時代的東西似乎在歐美頗為盛行,
也期望先進們為我們作介紹. 

--------------------------------------------------------------------------------
NO:80_20 Echo  於 2003/09/25 18:05

唉! 講了半天這人還是不願來此肩負普渡一下眾生的好事,可惜可惜!
其實,我在網上混了很久,有「網上讀習會」的想法也很久了,一直
模模糊糊不怎麼清楚,網上也曾碰過很多高手,卻不曾像日前一樣,
一看到 Ryne 的發言,馬上有個很清楚的「可以怎麼做」的概念來。

我私底下相信,這是一個機緣,好像果實逐漸成熟,在等待一個落地的
時機。也許這個機緣,對 Ryne 來講太過沉重 ?

Anyway, 萬事總自有出路。我就將就在這裡向 Ryne 學點佛法好了。

--------------------------------------------------------------------------------
NO:80_21 Echo  於 2003/09/26 17:16

ok, 「空即是色」,什麼叫做「空」,什麼叫做「色」呢 ?
我是個學科學的人,習慣於「先把定義搞清楚」。這個,在我認為
是我當初摸索時最大的障礙,不是定義不清,就是因為語言的關係
(「文言文」)無法體會。

--------------------------------------------------------------------------------
NO:80_22 Ryne Wu  於 2003/09/26 18:57

閣下會提這問題,是給我一個澄清的機會,其實完整的說法應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識即是空,空即是識

簡而言之,色指眼所看到的事物 受指身體所接觸的事物 想指個體的想法 行指個體
的行為 識指個體的意識(唯識論是佛法的重心) 

有時為了解釋的方便,我把色擴大定義為---一切可以感受到的事物和看法,

空---指萬事萬物都不是永恆不變,只是因緣合和的暫時存在 比如研究生物學的就可能
會覺得個體一生在生物演化的過程只是一瞬間 所以我們會覺得---生(有)是偶然,死(無)
是必然 因此死亡變得不再可怕,更不必說老化或一時的失敗挫折等等了... 

--------------------------------------------------------------------------------
NO:80_23 Echo  於 2003/09/27 03:36

所以說,空就是: 所看到的事物、所接觸的事物、個體的想法、行為、意識 --- 都是
「因緣合和的暫時存在」。

所以說,空的意思,其實不在「沒有」這個字面意思,而在「不是永恆不變」,而在
「無常」。這樣對不對 ?

這樣說來,佛法本身的經書義理,應該也在這「空」裡的,畢竟它也算是「所看到的
事物、所接觸的事物、個體的想法、行為、意識」之一。

換言之,「無常」這個觀念,理當也適用在佛法本身。

回頭看看這兩句:

「動機是否純正,義理是否精確」(NO:80_9),「總有世間公理,更遑論出世真理」(NO:80_13)

「動機是否純正」,不也應是「不是永恆不變」的嗎 ?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考量,不同的人物,理當會有「他們各自認可的純正動機」,
不是嗎 ?

而「世間公理」,不也因時代,因地區,因文化,因人種而有所不同認可的「公理」?

「出世真理」也是,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甚至同一種信仰或宗教裡,不同的師父,
不同的法門,對真理的解釋也會不同。不是嗎 ?

--------------------------------------------------------------------------------
NO:80_24 Ryne Wu  於 2003/09/27 20:10

誠哉斯言!泡影暫有,消失則成空。苦 空 無常 無我,即是體驗佛法的過程。
佛法常常難在───善解方便(為讓眾生了解體會佛法義理,須以眾生心理可以接受的
說法比譬...等等,需要眾生願意相信,願意跨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更多,才有可能藉
由信心──理解──行動──然後逐漸一點一滴的領悟,終而體解大道,達到完全的開悟。

我的方法是觀察一個法師先看其對戒律的態度(佛所制定,主要是克制其慾望的程度,佛
離世前親口所說:須以戒律為師),然後體會其慈悲的心量如何,有慈悲心才有弘法的智
慧,慈悲可視為智慧的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 。

不同宗教的出世真理在此暫且不談(楞嚴經有詳細的論述)。以佛法而言打個比方:我們要
欣賞畢卡索(P.Picasso)的立體主義繪畫(Cubism)

便須了解照相技術的發明對藝術家的衝擊與審思﹔對人眼的侷限性所產生多點透視的思維﹔
甚至西班牙民族主義和拉丁文化對畢氏的心理影響,縱言之,掌握關鍵的要領才能登堂入室。

補充:色 受 想 行 識合稱五蘊,色通稱一切物質﹔受想行識通稱心理作用,這五蘊聚
合是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 。

--------------------------------------------------------------------------------
NO:80_25 Echo  於 2003/09/28 07:21

這裡可以談一點點新時代的東西。新時代的學問有很多派別,我接觸的是美
國人類學家卡羅斯•卡斯塔尼達(Carlos Castaneda) 的從一個印地安巫師
「唐望」(don Juan) 學到的一些對世界的看法。
他們認為,「能量」是任何事物、任何現象的基礎。這個我們眼前所看到的
世界,不過是能量的某種特定組合。能量如果用不同的方式組合,將會有不
同的世界。因此,除了我們所感知的這個世界之外,有其他無數個世界存在。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感受到這世界,是因為,從我們出生開始,這整個環境
不斷地教導、提醒我們這種「特定的能量組合模式」,迫使我們也照著那個
模式來組合我們個體的能量。

一旦完成了這個「調整能量組合」的過程,我們的能量就被定型在「跟這世
界一樣」的能量模式,我們可以因此輕易地了解、熟悉這世界的一切,卻也
因此而與其他世界無緣。

這個「這世界不過是很多能量組合的可能性之一」的看法,與「五蘊皆空」
的「無常」觀念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註: Ryne, 在下來開一個「佛法與新時代」的欄,專門來對談這些,如何 ?

--------------------------------------------------------------------------------
NO:80_26 Ryne Wu  於 2003/09/28 14:50

能量若與唯識論所講的「意識」義理相通,我就比較能體會。基本上,唯識論在佛法中
是較傾向「有」這方面來探討,意識共有八種:眼、

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其中末那識可能指個體的潛意識;阿賴耶識則指
宇宙生命的本體,這最深的意識不會隨個體生死流轉而消失。

釋迦牟尼導師講經說法數十載,其弟子整理集結而成的經、律、論三藏浩瀚,有些經典
也未翻成漢文,一般人盡其一生也極難研究透徹,像我一直想研讀<華嚴經>這部重要的
經典,卻未能落實,可能與此不經典不契機,也可能個人障礙未除不能得到法意法喜。

「佛法與新時代」的主題應能吸引對心理方面有興趣的朋友來參加,聽說有一種稱為
「內觀」的修法,頗能引起共鳴,如有這方面的友人加入想必不錯。


NO:98_2
Echo  於 2003/09/29 12:1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能量是否與唯識論所講的「意識」義理相通,因為我對唯識論一無所知,
所以不敢說。

這句話倒是有意思: 「阿賴耶識則指宇宙生命的本體,這最深的意識不會
隨個體生死流轉而消失。」

唐望學者(暫時這樣稱呼他們; 其實他們自為「巫師」或「戰士」)認為,
有一個巨大的能量體,他們以「老鷹」稱之,是世上所有能量的來源。
萬物出生時,是由這個能量體分出一小塊能量,而死亡時,此一小塊能量
則由「老鷹」回收。他們對「死亡」這個能量回收過程,有很詳盡的描述。


NO:98_3
Echo  於 2003/09/29 12:3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有一個問題要請教 Ryne: 為什麼「有慈悲心才有弘法的智
慧,慈悲可視為智慧的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 。」 ??

NO:98_4
Henry  於 2003/09/29 19:3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Hi echo,

我相信個人(individual)在智慧上,或許有增長的可能,但是,就集體而言,從古到今並沒有多大差異. 知識倒是可以有進步的希望, 也較適合公開討論.


NO:98_5
Ryne Wu  於 2003/09/29 19:4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學佛失敗說是嚴重了!釋迦牟尼導師開悟時即刻有一念產生---眾生皆有如來之智慧德相。佛性本來人人都有(不只是人,包含一切生命),很可能僅因時機尚未成熟或所遇到的道理不能契合當時的心境,
端看以後的因緣發展。

所以佛法是具有平等觀的,這種平等不僅意指我與汝平等,而且是我們所怨恨與所親愛的同樣平等,不僅我們與雞鴨蟲魚鬼魂地獄等眾生平等,甚而佛菩薩與任何眾生也一樣平等。因為佛與眾生平等,所以一個已開悟,了生死,斷除智慧障礙和煩腦障礙的先覺者,看到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還在不斷地生─老─病─死,不斷地在六道來去,如果他不願意回來幫助我們,那又如何說佛心與眾生心是平等的呢?

當然他是願意回來的(也有不願意回來的,在佛法稱為小乘的覺悟者,即阿羅漢...等),而且為了讓我們了解體會他所形容的意境,不僅運用種種我們可以或容易接受的說法,更提供許多許多的「方法」,使我們勇於承接過去累積的負債,善用自己累積的資產,借力使力地達到他以及許多的前輩都已達到的解脫自在之境。比方說:我是一個盲人,你要對我說明「紅色」這概念,要怎麼辦呢?再好的說法可能都不能完全體會,可能只有接受醫術高超的醫生動手術讓眼睛才可以看到才算大功告成!而這醫生即是佛,這手術的方法可視為一種「法門」。

我不曉得這樣敘述能不能引起共鳴,不過也可以用歸納的方法來討論,客家義民祭的總統神豬事件可作為引言,你的看法如何?


NO:98_6
濱線  於 2003/09/30 02:1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先向諸位大德問好
很高興看到這欄
小弟對佛法也是有相當的興趣
主要是從聖嚴法師的心經﹐正信的佛教﹐開始入門
個人所學不多
會有興趣在於常為生活所苦﹐找不到答案
後來有次接觸三世因果論
不敢說恍然大悟
但覺到好像找到些答案
個人時間有限
很少上來交流
但想說的是﹐會常常上來恭讀大家的好文

NO:98_7
Echo  於 2003/09/30 16:4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Henry:

「我相信個人(individual)在智慧上,或許有增長的可能,但是,就集體而言,從古到今並沒有多大差異. 知識倒是可以有進步的希望, 也較適合公開討論。」

集體是個人的集合,如果個人的智慧可以增長,為何集體後就又變笨了?
您這話似乎自相矛盾。

而且,您如何下達「集體智慧從古到今並沒有多大差異」這種結論? 還是
您就是這樣認為,不需任何事實佐證?

不光是佐證的問題,在做「知識」與「智慧」的比較之前,什麼算是知識,
什麼才叫智慧,也應該定義清楚,以免雞同鴨講。


NO:98_8
Echo  於 2003/09/30 17:2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Ryne:

佛家這「眾生平等」的觀念,在唐望學派裡是沒有考慮的,我有空時再來細說
他們的看法。現在先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慈悲是智慧的必要條件,這個似乎
還沒搞清楚。

如果說,「慈悲是弘法的必要條件」,或說,「慈悲是弘法智慧的必要條件」,
這樣就很清楚。可是,如果不想、不願去弘法,難道就得不到智慧嗎?

您也提到的:「也有不願意回來的,在佛法稱為小乘的覺悟者,即阿羅漢...等」
這不正說明了:不弘法的,也可有覺悟的智慧?

這樣是不是互相矛盾?還是您說的「慈悲」,其實跟「弘不弘法」無關?

「客家義民祭的總統神豬事件可作為引言,你的看法如何?」

我有點迷失,不太清楚 Ryne 在這裡是要引什麼。你如果覺得適當就講
下去沒關係。

我這人其實腦筋很簡單的,在講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時,一定要一步步很直接、
很清楚,要不然很容易迷失。這個,其實是我看佛書處處碰壁的最主要原因。


NO:98_9
Ryne Wu  於 2003/09/30 18:5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佛以前說一杯水裡有八萬四千(很多之意)微細蟲;說佛菩薩觀娑婆世界(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如觀看掌中菴摩羅果(一種表面不平的水果);說微塵並非最為細小,金塵更為細小(可以在金的密度游走的微塵---哇!那是指什麼呀?是中子嗎?)舉凡這種例子在經典裡不少,是知識還是智慧?都是或都不是?

慈悲可視為智慧的必要條件,是在下的體會就邏輯而言,當然也可以有不同的說法。先說明佛法的目標是希望人人皆能成佛,所以成佛可視為終點,阿羅漢並不圓滿也並非終極目標,當然,阿羅漢已斷除煩惱的障礙,也不會再經歷生、老、病、死,以及六道的投胎轉世,但其智慧並不圓滿,一般來說也可以說其福德並未具足,故倘若說他不願安住於現有的自在之境,還願意更上一層樓,可能會缺乏很多的助緣,簡單的說,阿羅漢與佛在「因」和「果」上還有一段差距。當然嘍!能成為阿羅漢,必是美事一樁,有時看到那種發大慈悲心的行者,的確也令人為其感到勞累與不捨。

神豬事件是釋昭慧法師的建言所引起,是一個尊重文化與引起悲心的兩難選擇,對佛教徒而言是很好審思的機會,也是我對前文Henry君的意見所引發的一念。我的感想是:身為地球絕對優勢的人類,要宰制其他生命是何其容易;要饒恕其他生命又何其困難,我們「要」的能力非常巨大;「捨」的能力非常薄弱,並不平衡。


NO:98_10
Echo  於 2003/10/01 02:2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我想這時可以來談一個話題:「我慢」--- 我不太確定我是否有誤解這詞的
意義,我對它的了解是: 因為認為我比別人利害、比別人高級、比別人能
幹、比別人了不起而產生的傲慢心。這裡就來談談這個東東。

我很喜歡去基督教的團契,因為他們的人都很「平和」,不像不信教的人,
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倒處「發射」怨氣。我到團契,觀察到的第一件事,是
我們(尤其是佛教)常常在講「去我執」,而我個人的了解,一個人要做
到「去我執」,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可是,很奇怪,「去我執」這個艱
困的工程,對基督教信徒而言似乎是輕而易舉。這讓我對上帝的力量感到
吃驚。原來,他們常常「把榮耀歸於主」,做了什麼善事,有了什麼成就,
都是上帝的恩賜,我渺小的個人沒有資格居功。因此,只要信了上帝,便
很容易做到不居功,「個人的我執」馬上解決;沒有個人的我執,就很難
有煩惱怨怒,心境因此很平和。

了解這些,我反而對「為什麼這樣的力量還沒有辦法說服我去信教」感到
不解。更進一步的觀察,原來是「信主是唯一的道路」這個觀念。他們排
斥、鄙視、批評除了基督教以外的其他任何宗教、學說與靈修法門,認為
那些不是垃圾就是邪魔外道,只有基督教是唯一的正途。

原來,他們的「我執」並沒有完全拿掉!!他們只不過把自己擴大、提升,
到「與神接近」的位階,或至少,是「與更高等的神是屬於同一國」的,
於是,那些「還沒信教」的人,就變成「低等」的、「可憐」的,過著悲慘
人生而需要被整救的動物。他們的「我執」並沒有去掉,只不過換了一層外
衣罷了。

很有趣的一個現象是,他們為了要傳教,他們必須「落實」「你過得很慘,
需要被整救」的說法,因此不斷提醒我我的人生有多麼艱困有多苦惱,即使
我告訴他們,我的個人困境大都已經解決,我的生活早已沒有疑惑,沒有煩
惱,更不可能有哀怨憤怒,他們還是不相信:「你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苦惱」
老天!!有一次談到「不尋常的經驗」,例如說,看到平常人看不到的光啊
什麼的,他們叫「神跡」,當然只有信主才有可能看到。我說,我早年有過
一些很不尋常的經歷,我把細節講給一個牧師聽,以証明不需信主就可以。
聽完我的「見証」(基督徒描述個人信主後的新體驗的說法),那個牧師眼
精一亮:「你看!!在你那麼小的時候,主已經在你身上顯現了,這不是很
明顯的啟示嗎?」害我差點當場昏倒在地。

時間的關係,先寫到這裡。有空再來講唐望巫師們對「普渡眾生」這類事的
看法。



NO:98_11
Echo  於 2003/10/01 02:2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Ryne: 「所以成佛可視為終點,阿羅漢並不圓滿也並非終極目標,當然,阿羅漢已斷除煩惱的障礙,也不會再經歷生、老、病、死,以及六道的投胎轉世,但其智慧並不圓滿,一般來說也可以說其福德並未具足」

原來如此。看來佛家把「福德」視為智慧的一部份,如此「慈悲為
智慧的必要條件」就很容易理解。


NO:98_12
Ombra  於 2003/10/01 19:1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Echo君:

「集體是個人的集合,如果個人的智慧可以增長,為何集體後就又變笨了? 您這話似乎自相矛盾。」

個人的智慧可以增長,集體後變笨的可能性可以有:
1. 意見分歧
2. 權力鬥爭/勾心鬥角
3. 私心做祟
4. 高層的權壓

這你可以從為什麼一些 個人課業 (individual project) 遠比一些團體作業 (group project) 進行得順利和/或稍多成就。 當然如果可以找到一個和一些志同道合的那又另當別論。


NO:98_13
Ombra  於 2003/10/01 19:3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我相信個人(individual)在智慧上,或許有增長的可能,但是,就集體而言,從古到今並沒有多大差異. 知識倒是可以有進步的希望, 也較適合公開討論。」

反觀之 Henry 的 「 集體智慧從古至今沒多大差異、知識倒是可以有進步的希望」之說我就有點霧煞煞了。

有個大膽的假設﹐ 難道「智慧」 (intelligence) somehow 是 一種天賦 (gift, given) 而「知識」 (knowledge) 是要辛苦「走出來」的??

*越想頭越頭大了*


NO:98_14
Ryne Wu  於 2003/10/01 19:5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套用一個通俗的例子,現在人經營一項事業都會講求效率,風險的控管等等,但並非每一個人都能順利成功,往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以佛法的因緣來看,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是欠缺福德,換成求學或感情的經營等等也可能是這種原因而造成挫折,欠缺福報往往致使目標不易達成。

另外,在能力上,佛與阿羅漢也有差距。比方佛眼可以觀察到的現象和事物也非阿羅漢所可比擬。總之,兩者之間的智慧有層次之別,但並非一般人可以量化計分。

我想許多的宗教與佛教的差異除了在眾生平等這個觀念有別之外,還有萬物起源的觀念也不同。佛法並不認同有一個造物主或萬物的主宰,明天我把<優婆塞戒經>有關我們現居世界起源的一段經文列出供大家參閱。

前些時候電視上有訪問神豬的飼主之一,他表示飼養這神豬三年多來,早已有了感情,其實內心非常的不捨(眼睛泛著淚光),神豬宰殺的時候,他不會去看也不忍去聽,但別家的神豬宰殺則沒有關係。唉!依佛法而言,這飼主與這神豬已結下難解的因,很可能在未來產生又愛又恨的果!

濱線君在前文提到聖嚴法師,我記得在九二一大地震時臺灣民眾非常恐慌,我一位平常吃素虔信其真主的同事拿了一張幾日後有更大災難的救世聖旨,其中敘述該日幾時必須作法逃難,否則必遭不測。當時由各家神壇散發的類似警告很多,我個人很不解這豈非造成更大的恐慌!反觀聖嚴法師在媒體上說: 災難已經過去,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來重建殘破的家園...等語,聽聖嚴法師談佛法讓人感覺非常清涼。


NO:98_15
Echo  於 2003/10/02 01:2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Ombra: 「個人的智慧可以增長,集體後變笨的可能性可以有:
1. 意見分歧
2. 權力鬥爭/勾心鬥角
3. 私心做祟
4. 高層的權壓」

如果說,連上述這些紛爭都無法避免,那這些個人,自身又怎能
稱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 :)


NO:98_16
Echo  於 2003/10/02 02:2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蝸牛的故事

有一次,唐望與卡羅斯走在路旁的人行道上,看到有一隻蝸牛橫過人行道在
慢慢前進,看方向是從路邊草叢裡要走向車道。卡羅斯彎下腰把它撿起丟回
草叢裡。這時,唐望停下來,用一種很奇怪的眼光看著卡羅斯。卡羅斯問他
怎麼了…

唐:「你為什麼把蝸牛丟回草叢裡?」

卡:「這樣它才不會走到車道上被車子壓死啊!」

唐:「『會被車子壓死』,這完全是你主觀的見解。你根本不知道它是為什麼
要從草叢裡走出來的。它可能是因為察覺到草叢裡有蜘蛛想把他吃掉,或其
他什麼毒性物質正在威脅他的生命。他可能是拚了老命要逃離草叢的。你
在這樣對原因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把你的主觀認知強加於它身上,做出你
認為是在救它的舉動,但很可能事實上你正是在把它送入虎口。」

卡羅斯還想反駁,唐望接著說:

「而且,你怎麼知道這蝸牛本身沒有足夠的能量,可以選擇恰當的時機與路
線,讓自己不會被車子壓到呢 ?」

這個故事,說明了唐望學派的一個基本看法: 萬事萬物自有其因緣宿命,事情
發生的緣起,常常是我們有限的能力所看不到的,因此,我們不應該用我們的
認知來解釋一切,更沒有必要認為我們才是對的而想介入去改變什麼,否則常
常會自認為是在幫助,而事實上是在迫害甚至是在加速滅亡。

可以這麼說: 唐望學派也認為「眾生平等」--- 眾生平等所以他們都應該被付
與「絕對的尊重」讓他們選擇自己要走的路而不受干擾。

而佛家的眾生平等,則似乎是 --- 眾生都有「享受像佛一樣好 (換言之,不像
佛,就不好)的權利」,因此成佛者有必要去解救眾生於水深火水熱之中。

看來似乎是同樣有「眾生平等」觀念,佛家與唐望學派的做法卻剛好完全相反。


NO:98_17
Echo  於 2003/10/02 03:0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蝸牛的故事之二

有個朋友開車出門,半路想到家裡還有件事必須處理,於是折回家裡。
當他把車子在車庫裡停好下車後,看到有一隻大蝸牛正從角落裡走出
來。他想,這傢伙不要命了,在車庫裡走來走去,不怕被壓死 ?

基於好心,他把大蝸牛撿起來丟回角落,然後把這件「善事」完全丟
到腦後。

家裡辦完了事,他走到車庫開車出門。車子剛一移動,突然聽到底下
「呱」的一聲,忽然想起大蝸牛,心叫不妙,下車一看,果然一隻大蝸
牛慘死輪下。

他是在聽我講了前面的「蝸牛故事」之後,告訴我他的經驗。他說,如果
他當時沒有自作聰明去「拯救」那隻大蝸牛,說不定大蝸牛早走到另一頭,
現在說不定還活得好好的。


NO:98_18
Henry  於 2003/10/02 13:1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Ombra, echo 兄,

我說的智慧是 wisdom. 一般說起智慧云云,分析起來, 意思很多(像Intellect),但總是偷犯天條(他們其實意在wisdom). 知識是 knowledge. 大致如此.

個人是憑機緣達到wisdom, 我們不必去否認有; 人類集體就沒有機緣可言. 這並沒有矛盾. 呵呵, echo 兄似乎很容易以偏蓋全^_^ . 有人說美國已經沒有哲學家了,可見wisdom 的追求,早已經到頂. 當然還有更顯見的證明.



NO:98_19
Ombra  於 2003/10/02 13:4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Echo: 「如果說,連上述這些紛爭都無法避免,那這些個人,自身又怎能
稱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 :)」

那就要看您對智慧的定義是心靈上的智慧還是學術上的嘍。 :)

************************************************************************************************

很有趣也很具省思的「蝸牛故事」。


NO:98_20
在家眾  於 2003/10/02 14:0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大乘佛法討論室:歡迎參觀。這裡也可以連結到經論討論區與佛教文學創作區
http://a-buddha.com/cgi-bin/wwwboard2/wwwboard.cgi

何謂佛?覺者是也,也可以說是醒,體認無常,明瞭因果。所以希望眾生萬勿自卑,因為佛與眾生只差在覺的程度不同,即便狗子也有佛性。但眾生也勿自大,因為自大就落於我執我慢,正是讓眾生無法覺悟的無明之一。

金剛經是一部很深的總成經典,如果拿來與其他經典作比較,可能有人會發現有部分經義不合,不過這只是覺悟的階段不同,到了一定的階段,就可以融合各部經典的異同,了解經典裡面的見解不同,只是為了讓不同因緣根器的眾生方便明瞭而說。何況經典無異於學佛的工具,拿到合手合用的工具,開悟的快,拿到不合手的工具,可能就要事倍功半。但也不必過度執著於經典,說我的工具是對的,別人工具就是錯的,只要能達到目標,就是好工具。更何況,佛法只是開悟的船,載眾生到開悟的另一岸,到岸了就沒必要把船背著跑,法既可捨,何況非法?

如果想讀金剛經,白話本推薦南懷瑾寫的:金剛經說什麼


NO:98_21
Echo  於 2003/10/02 15:4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又來個行者! 受在下一禮 ! :)

謝謝在家眾介紹網頁,看來不錯,有空會去逛逛。不過,最近發言時間 8/21,
那已是一個半月前的事,看來已經奄奄一息了…


NO:98_22
Echo  於 2003/10/02 16:0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Ombra:

所以我說,Henry 在對「智慧」與「知識」的評比前,應該先定義
清楚(而不是「翻譯」;「翻譯」不同於定義,這點應該是不用多說
的),否則是在浪費時間。

「蝸牛故事」描述的,我想不只是唐望學者對周遭世界的看法,同
時也是一般印第安人對周遭世界的看法,那就是「盡量不干預」,
因為他們不會認為人類是高於其他生物甚至「其他物體」的,也因
此,他們在與周遭世界的互動裡,可以表現出「絕對的尊重」,這
是在西方文明甚至東方文明裡都是很少見的。

與東方的學問相比,我的感覺是比較接近於老子、道家或禪宗的思想。
不過,我對這些沒什麼研究,不敢妄下結論。


NO:98_23
Echo  於 2003/10/02 16:3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順帶一提,「盡量不干預」的「絕對的尊重」的態度,如果能把它
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與親人、家人的相處上,那可真是受用
無窮。唐望的整個思想體系裡,能學到這點並好好運用,就可說是
值回票價了!

NO:98_24
Echo  於 2003/10/02 16:3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啊~~ 在家眾,您給的是過時的網站啦 … 難怪奄奄一息。新的在這裡:

http://a-buddha.com/cgi-bin/board/board.cgi


NO:98_25
Echo  於 2003/10/02 17:3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唐望故事
target=_new>http://netcity3.web.hinet.net/UserData/milumi/

依斯特蘭之旅
http://netcity3.web.hinet.net/UserData/coca/

新時代討論區 ( 一般區 )
http://hinet.virtualave.net/cgi-bin/bbsdiscuss.cgi?board_id=2&type;=show_all_post&page;=1&sort;_type=

練習小屋
http://www.driller.idv.tw


NO:98_26
Echo  於 2003/10/02 17:4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更正:

唐望故事
http://netcity3.web.hinet.net/UserData/milumi/


NO:98_27
Ryne Wu  於 2003/10/02 17:5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蝸牛的故事讓人想起許多人買動物來隨意放生,反而破壞生態,故此種悲心並無智慧可言,反而有點愚痴。

在加眾的意見頗具價值,佛教界有主張不必廣博多聞(如淨空法師),但求專注一經一門,待假以時日再
多方閱覽(已具備上根者除外),如此才能使道業增進。

但亦有大德主張,若佛法能由「信仰」擴及學術的探討,讓真理面貌得以廓清,對人世豈非大益。

也許讓這兩種隨緣發展,互濟活水,亦是佛陀的本懷。


NO:98_28
Ryne Wu  於 2003/10/02 19:1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閻浮提中 刀兵起時 東西二方 人暫生嗔。......水劫起時......。當爾之時 從阿鼻獄 上至初禪 乃至無有一眾生在。......火劫起時 七日都現 燒然一切百榖 草木 山河大地 須彌山王 乃至初禪。二禪眾生 見是火災 心生佈畏 彼中復有先生諸天 語後來天 汝等莫佈 我往曾見如是火災 齊彼而止 不來至此。......如是火災 熱猶未息。是時便從中間禪處 降注大雨......眾生業行因緣力故 為持此水 其下復出七重風雲。是時雨止 水上生膜 猶如乳肥 四天下中 須彌山王 漸漸生現 水中自然具有一切種種種子。是時二禪 復有一人 短命福盡 業力故 墮 生於世間 壽無量歲 光明自照。獨處經久 心生愁惱 而自念言 我既獨處 若我有福 願更有人 來生此間 與我為伴。發是念已 是時二禪 有諸眾生 薄福命盡 業因緣故 便來生此。是人見已 心生歡喜 即自念言 如是人者 我所化生 即是我作 我於彼人 有自在力。彼人亦念 我從彼生 彼化作我 彼於我身 有自在力。以是因緣 一切眾生 生我見想。善男子 陰 界 入等 眾生世界 國土世界 皆是十業因緣而有。......」

這裡面有一些說明值得讓人審思:
一.我門所處的現象界一切物質均會經歷成 住 壞 空四個階段,而從壞到空時最後兩個大變化是大水與大熱火,由空到有則是大水遍布,生物的種子則由水中醞釀。
二.是有所謂第一位誕生於世之人,但其並非造物主,其身分的來源竟然是天道第一個經無常的力量所驅使而墮入人道者。
三.人類普遍存有「我執」的意識,竟然是該位最先誕生的人因不耐無聊而產生後續人類的集體潛意識。
四.這有如戲劇的演變可能也僅是各種善惡的因緣而產生。      


NO:98_29
Henry  於 2003/10/03 19:0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難道echo不認為知識和智慧有分別嗎? 那也應先做個欄主的定義吧? 不然都要成廢話了. ^_^

NO:98_30
heterosis  於 2003/10/03 21:5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試淺薄地定義一下智慧與智力(理解知識的能力)的差別 前者或可對比為英文中的 wisdom 後者為 intellect. 智慧偏向人類感情欲望事務的層次 可以用現在流行的 EQ(情緒智商)來解適 而intellect 則為傳統的 IQ 層面 處理人類生活資訊應用的層次. 有一次在某電視節目(似乎是 discovery)中 訪問一亞馬遜流域的印地安老祖父 他對兩者下的定義是: 智力用來切割這個世界(使其易於了解) 而智慧則是將這個人世彌補周全. 這段話或可下一個良好的注解.

希望敝人這點建議有助討論~

關於蝸牛的故事 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佛學行者應該不至於出手干預蝸牛走上馬路的自由意志 因為那是蝸牛本身的因緣 牠選擇了走上馬路而不是待在草叢 所以行者的選擇應是靜靜觀察蝸牛行為的始末. 卡羅斯對蝸牛行為的介入 也可以說是卡羅斯與蝸牛因緣上的互動 而卡羅斯的自我意識介入了蝸牛的生命 而對兩者都起了影響: 蝸牛因此喪命 而卡羅斯因此心緒觀念也起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但有趣的是 卡羅斯自身是否查覺得自己在這個互動系統中同時也是被影響的角色? 是否體會到因緣在他與蝸牛間牽起的互動連繫? 若是一個佛學行者 應該就要懂得去查覺與體會其中的因緣變化 並找出一個適合的介入點(如果真有必要介入的話) 我想這是佛學跟唐望巫士教誨比較不同的一點

個人淺見 多指教~^^


NO:98_31
Ombra  於 2003/10/03 22:2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Ryne:

「以佛法的因緣來看,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是欠缺福德,換成求學或感情的經營等等也可能是這種原因而造成挫折,欠缺福報往往致使目標不易達成。」

個人的看法是雖說佛法無邊﹐ 世事因果報應﹐ 佛法因緣。 可也不能把世間所有的成敗都歸結於 「是佛的意思」、「是我/你/他缺福報」、「業障太深」。

這麼說那我們就不用盡心盡力去做我們生活中的大小事嘍﹖
因為如果我有福報的話那我不用功讀書也會版上有名。 啊﹐ 要是我欠缺福報的話那就算我再怎麼努力的話也終歸要失敗。 修行也很重要不是嗎﹖

老實說這種觀念是我對一些信徒(是基督徒也好是佛教、回教徒也罷)最看不慣的。 我一相堅信自救。 往往佛菩薩能做的只是給我們指引、幫我們照亮我們選擇的道路而不是為我們選擇我們要走的路或幫我們走我們要走的路。


NO:98_32
Ombra  於 2003/10/03 22:3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heterosis:

「佛學行者應該不至於出手干預蝸牛走上馬路的自由意志 因為那是蝸牛本身的因緣 牠選擇了走上馬路而不是待在草叢 所以行者的選擇應是靜靜觀察蝸牛行為的始末.」

壞就壞在能做到「不出手干預」的「對因緣或自由意願絕對的尊重」是何等的難啊。 這我想我們都可在 Echo 的兩則「蝸牛故事」中體會到。 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天有幾次告訴我們身邊的人該怎麼做或不做、該怎麼的 run your life (工作上的指示除外)?


「卡羅斯對蝸牛行為的介入 也可以說是卡羅斯與蝸牛因緣上的互動 而卡羅斯的自我意識介入了蝸牛的生命 而對兩者都起了影響: 蝸牛因此喪命 而卡羅斯因此心緒觀念也起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很有意思。 這「因緣上的互動」在 Celestine Prophecy (譯﹕聖境預言書) 一書中也有提到。 在唐望巫士/學者教誨中這也是重要的一環。 是吧﹐ Echo?


NO:98_33
Echo  於 2003/10/04 02:3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Henry:「難道echo不認為知識和智慧有分別嗎? 那也應先做個欄主的定義吧? 不然都要成廢話了. ^_^」

請問在下哪句話表達了「不認為知識和智慧有分別」的意思? 「知識和智慧的
比較」是您先提出來的話題,你不但講不清楚兩者的定義,還把「翻譯」當作
定義,現在倒變成應該給定義的是我 ?

你的貼文的一個特點,就是常常無中生有,亂下結論,對你的結論的過程完全
不予交待,別人追問,你不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就是不願說,彷彿全天下人
都很自然會同意你的觀點,因此你的推理過程無需解釋也無需接受檢驗。

這種方式,用在批評別人的言論上,就變成是「只為批評而批評」的不負責的
態度。我很奇怪,你自己發言習慣如此,竟然自認為夠格常常在很多場合提醒
網友什麼才是正確的網路發言態度。

我以後不會繼續談這個話題,因為這不是此欄的重點。如果您以後的貼文還是
用這種「沒有根據、過程交待不清、問也問不出來」的方式,請原諒在下的不
回應。


NO:98_34
Echo  於 2003/10/04 02:4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唉! 差五分 …

NO:98_35
Henry  於 2003/10/04 17:1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你的貼文的一個特點,...

你我對話不多, 不像能到說這些話的程度 ^_^. 我從你一再輕易從個體推論整體,幾乎不去區分兩者,確實認為大有廢話的疑慮. (從上面引的那段話,我覺得好像,又把你自己說成別人了. 哈哈!)

我聽說[空]在印度話裡,並不是虛無的意思. 我認為你的論辯好像都指向虛無, 這很乏味. 虛無主義的最大弱點,就是[自我否定]. 確實不需多費事. ^_< BYE!


NO:98_36
Ryne Wu  於 2003/10/04 18:5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謝謝Ombra的指教,您的意見使個人覺得自己的表達能力有欠周詳,我的意思是當我們努力盡心去追求一個目標時若尚不能成就,在檢討的項目中亦應自我省察是否自己沒有慈悲的胸懷,好比一個人平常自私自利,遇到困難時又有什麼人會幫助他呢?以此類推...

知識與智慧的定義分別是個好問題,在下的體會是知識較偏靜態智慧較偏動態能善用知識才屬智慧。

大家互相漏氣求進步無妨,但別傷和氣,台灣的未來還需你我。


NO:98_37
Ryne Wu  於 2003/10/04 19:3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想到一個有趣的,佛法中常討論「嗔」(生氣憤怒)的害處,以下有一些觀想的歸納供大家參考:

一,對方若罵的有理,從中取經驗,何必生氣,反而還應感謝人家。
二,對方若罵的無理,那是他不明事理愚昧,何須生氣,反倒應同情他。
三,對方罵的有理無理,我都生氣,生氣受損的是自己,幹麻那麼笨。
四,對方罵的有理無理,他都生氣,生氣受損的是他,有點可憐。
五,罵的聲音文字本身中性,只是經由空氣或時間傳導,罵的當時到我接收到,早已屬過去完成式,跟成化石的恐龍生氣,還真無聊。


NO:98_38
Echo  於 2003/10/05 01:5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Ryne:

「... 閻浮提中 刀兵起時 ... 」

這可是 <優婆塞戒經> 的一段 ? 看得我霧煞煞,只好只讀您的註解…

「一.我門所處的現象界一切物質均會經歷成 住 壞 空四個階段,而從壞到空時最後兩個大變化是大水與大熱火,由空到有則是大水遍布,生物的種子則由水中醞釀。」

如果從「這個世界不過是能量的一種特殊組合」來看,「一切物質都會成住壞空」的
講法是很容易想像的。

對唐望他們這一群巫師而言,他們個人的能量已累積到一種程度,可已把自已抽離到
「個體」這個有形物之外,甚至更高竿的,還可以把他們自己「重新組合」,使他們
「看起來」是其他的動物或東西。有的人還可以同時存在,或活在,相隔千里的兩個
不同的地方。

大水與大火,這倒是新的,在唐望的東西裡似乎找不到類似的說法。

「二.是有所謂第一位誕生於世之人,但其並非造物主,其身分的來源竟然是天道第一個經無常的力量所驅使而墮入人道者。」

這個,似乎也沒有提到。他們似乎對「世界如何開始」並不是特別有興趣。

「三.人類普遍存有「我執」的意識,竟然是該位最先誕生的人因不耐無聊而產生後續人類的集體潛意識。」

同理。不過這「我執」倒是講得很多,他們叫「自我重要感」。以後再詳述。

「四.這有如戲劇的演變可能也僅是各種善惡的因緣而產生。」

基本上,他們很少有明顯的「善惡」的價值判斷。一般人碰到事情,會先對「事情的
本質」有價值判斷,再根據自己的價值判斷決定如何反應。他們則偏向於「跳過價值
判斷,直接就根據『事情的本質』反應」。因此,他們的重點,比較在於「行動」,
而不是「思維」。


NO:98_39
Echo  於 2003/10/05 02:1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他們的重點,比較在於「行動」,而不是「思維」』

這樣講好像也不很對,他們其實也重思考,只是,他們不會去把思考放在
「評斷事情的善惡好壞」上。他們只會花時間去思考「如何解決事情」;
他們會在碰到事情時,先試圖了解事情的真相,了解各種可能性,並理出
面對每一種可能性的對應方法,以及每一種對應方法所產生的正、負後果,
然後再根據這個評估來做決定。

他們非常強調的一點,是「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因此他們絕對不會像基督
徒一樣,認為背後還有一個上帝在支持; 他們會要求: 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而為了要如此,他們就必須能在事情起時把它看得很清楚,以免誤判。因此
會花精神在思考「如何行動」上。


NO:98_40
Echo  於 2003/10/05 02:5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heterosis:

謝謝您提供的「智慧與知識」的定義。定義要先弄清楚,若沒講清楚就
給兩者的區別下結論是沒有意義的。

我很喜歡這段:「智力用來切割這個世界(使其易於了解) 而智慧則是將
這個人世彌補周全」。

「佛學行者應該不至於出手干預蝸牛走上馬路的自由意志 因為那是蝸牛本身的因緣 牠選擇了走上馬路而不是待在草叢 所以行者的選擇應是靜靜觀察蝸牛行為的始末」

我有點懷疑哩! 在人行道上看到一隻走向馬路的蝸牛,佛學行者是會因
為「慈悲為懷」而加以「拯救」,還是因為考慮到「蝸牛本身的因緣」
而任其生滅 ? 我的了解,後者似乎不是學佛者的作為 (比較像道家的)。

「卡羅斯對蝸牛行為的介入 也可以說是卡羅斯與蝸牛因緣上的互動 而卡羅斯的自我意識介入了蝸牛的生命 而對兩者都起了影響」

這段話很有意思,尤其是指出這件事不但對蝸牛有影響,對卡羅斯本身
也有影響。

我的看法是 (我已經不太確定這是我的看法還是唐望的,哈哈…): 卡羅
斯在看到「走向車道的蝸牛」時,他面臨了一個抉擇: 要不要在「他」與
「蝸牛」之間建立一個「連線」,將兩者連接起來。如果他選擇要,那麼
兩者的「生命能量」就會互相「接觸」,互相「重疊」。在這裡,佛家講
的「因緣互動」,似乎與唐望講的「能量重疊」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卡羅斯因此心緒觀念也起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但有趣的是 卡羅斯自身是否查覺得自己在這個互動系統中同時也是被影響的角色? 是否體會到因緣在他與蝸牛間牽起的互動連繫? 若是一個佛學行者 應該就要懂得去查覺與體會其中的因緣變化 並找出一個適合的介入點(如果真有必要介入的話) 我想這是佛學跟唐望巫士教誨比較不同的一點」

這段話更妙。我在上文 (NO:98_39) 講到: 『他們會在碰到事情時,先試
圖了解事情的真相,了解各種可能性,並理出面對每一種可能性的對應方
法,以及每一種對應方法所產生的正、負後果,然後再根據這個評估來做
決定。』而做了決定之後,就必須「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他們在面臨「要不要對『能量重疊』,或說『兩者連線』做一個承諾」之
前,會先做評估,唐望常講: 「一個人必須了解,在一生中做任何決定,
都有可能導致死亡。因此事先必須看得很清楚,然後才有可能為自己的一
切決定負責。我今天帶你到野地來,如果我因此而喪命,我會就此死去,
不會有怨言。」

所以,卡羅斯如果是一個「唐望行者」,他就會「去查覺與體會其中的因
緣變化」,以決定要不要做一個「連結」的承諾; 若要,就會「找出一個
適合的介入點」。

所以,heterosis 上面講的,都是唐望行者的「日常功課」,可以說是他
們的基本要求。反倒是佛家,在這個「蝸牛」的例子上,似乎比較會朝向
「慈悲」的方向來對應。


NO:98_41
Echo  於 2003/10/05 03:0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Ombra:

『Ryne:「以佛法的因緣來看,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是欠缺福德,換成求學或感情的經營等等也可能是這種原因而造成挫折,欠缺福報往往致使目標不易達成。」
… 我一相堅信自救。 往往佛菩薩能做的只是給我們指引、幫我們照亮我們選擇的道路而不是為我們選擇我們要走的路或幫我們走我們要走的路。』

這個很符合唐望行者「一切自行負責」的宗旨 :)

以常人的眼光來看,唐望行者的人生,很獨立,也很孤獨。


NO:98_42
Echo  於 2003/10/05 03:3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Ombra:

壞就壞在能做到「不出手干預」的「對因緣或自由意願絕對的尊重」是何等的難啊。 這我想我們都可在 Echo 的兩則「蝸牛故事」中體會到。 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天有幾次告訴我們身邊的人該怎麼做或不做、該怎麼的 run your life (工作上的指示除外)?

關鍵在於「自我重要感」(應該也就是佛家的「我執」)。「自我重要感」
一去,「不出手干預」就很容易; 事實上,也只有在「去除自我重要感」
之後,「真正的尊重」才有可能。

這「因緣上的互動」在 Celestine Prophecy (譯﹕聖境預言書) 一書中也有提到。FONT>

當真 ? 有空時不妨說來分享一下。

在唐望巫士/學者教誨中這也是重要的一環。 是吧﹐ Echo?

沒錯。 本來還在想要怎麼回,等回了 heterosis 之後再來看,原來
已經在那一帖裡 (NO:98_40) 講到這重要的一環了…:):)


NO:98_43
Echo  於 2003/10/05 04:2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Ryne: 『想到一個有趣的,佛法中常討論「嗔」(生氣憤怒)的害處』

對唐望行者來講,沒有什麼「嗔不嗔」的問題。「自我重要感」是一
切情緒的發源地,沒有「自我重要感」,「情緒」就像是沒有土地的
植物,無法存活,更不會長大。

他們只有「要不要建立連結」的問題。碰到一件事,先考慮要不要跟
這件事連結,如果連結是要達成什麼目的。若決定是要,那還要進一
步考慮要用哪一種方式連結。可能選擇激烈的、直接的,也可能選擇
溫合的、暗示的,端看在他當時的判斷 (當然,不一定都是對的) 裡
要用哪一種方式才能達到目的。

這種情況很難被外人理解。你可能看到一個唐望行者彷佛很生氣,好
像有情緒反應,對他來講,只是一種策略,丟出這些「好像很生氣」
的行為後,他會完全與它脫離,站到一旁觀察他的這個策略成效如何,
以做為下一步行動的參考。他可能選擇繼續維持這個連結方式,或者
改變方式,甚或改採「脫離、中斷」這個連結。

因為他們沒有自我重要感,所以不會「住在」情緒反應裡,就像是
「不沾鍋」一樣,不沾鍋可以拿來煎東西可是不會沾黏。


NO:98_44
Henry  於 2003/10/05 12:0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Hi heterosis,

EQ當然是必較能捉摸,但好像就不需扯上形而上的靈魂了。

我說的Wisdom是柏拉圖意義,也就是古典西方哲學家所追求的wisdom。現在談的佛學經典上的智慧,不也是指這東西嗎?這東西不是不能研究,但就是很容易談得很玄。佛曰「不可說」;西方哲學也碰到極大語言上的障礙。有名的維根斯坦(1889-1952;很多人把他和柏拉圖,亞理斯多得等人齊名為史上有數的幾個大哲學家)在他有名的博士論文的最後結語--最後一句--就說:當一個人無法說出(對象)的時候,他就必須保持沈默(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而他本人果然在完成論文後,就放棄哲學研究,離開劍橋,回奧國家鄉一個小學教書。^_^ 他在西方哲學開啟一個叫「語言學轉彎」(linguistic turn),認為長久以來的哲學問題,其實是語言所造成(講不清楚的關係),所以用語言分析來取代傳統的哲學研究。

Echo所提到的能量一元說,遠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之前(可能接近釋迦摩尼的時代)的希臘就有了,一直到20世紀的愛因斯坦,還有傳人們,也都有人在追求。我相信這種追求,看不到停止的時候。

以上僅是把東西方的說法稍做比較,沒有意思要誰閉口喔--某人不必過敏。^_^ (事實上,維根斯坦當時的說法,也受到很大質疑,使得他10年後重出江湖。)大抵上,若不像heterosis這樣說清的話,那智慧(wisdom)很可能說成是天上的、另一個世界的,臆測成分很大,霧煞煞;而intellect則總是人間的。如果是按柏拉圖時代的說法,人用intellect去掌握wisdom,就得到知識(knowledge);換句話說,理論上,知識不是人能自己獨立產生的。這種觀念到啟蒙時代才被整個突破;話說回來,漢文化裡,知識份子做學問要「體察上(天子)意」,伺奉經典,不就好像還停在西方啟蒙時期的階段?

前面Ryan提到金融市場的比方,我覺得蠻恰當。不是有人做不到而已,是絕大多數人作不到。西方的說法是,「畏懼上帝」是智慧的起源。慈悲和畏懼,應該有所不同吧。西方的說法似乎比較能理解。粗看起來,慈悲是主動積極正面的,而畏懼是被動負面的。如果這個瞭解正確,那我個人就很難認同慈悲(替天行道—按前面有人舉的例?)。^_^ 不過,我們考察歷史,比較起來,佛教徒卻是最沒有侵略性的,甚至還受到其他宗教--包括共產黨--迫害。是不是這樣?


NO:98_45
趣向解脫  於 2003/10/05 12:1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建議大家
讀一遍雜阿含經
也許可以減少疑惑

NO:98_46
Echo  於 2003/10/05 13:0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Henry: 「以上僅是把東西方的說法稍做比較,沒有意思要誰閉口喔--某人不必過敏。^_^ 」

Henry 你真是心裡有鬼,全世界大概只有你一個人會那樣想,哈哈…

我真覺得你實在是還在狀況外 … 不過,算了,就當作是玩笑吧…


NO:98_47
趣向解脫  於 2003/10/06 10:5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不老實修行
光打一些野狐禪有什用
佛法又不是用講的
至於xx山什麼的 對照一下遺教經
就知道全再搞一些外道 請問對解脫何益
況且都什時代了 還有人搞不清楚究竟解脫為何
唉 打嘴砲有何用

NO:98_48
Echo  於 2003/10/06 12:2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趣向解脫老兄:

「xxx 書很有用,建議大家去讀」這種話,我想每個人都可
以列出一堆叫別人回家看,若這樣我們也不必來這裡殺時間。

您如果自認有什麼心得,不妨說來與大家分享,也好叫我們
這些後學能有點長進; 否則光只會批評,對我們來說並不能
有什麼建設性,也難免落入您自己所批評的「打嘴砲」之譏。

期待您分享一些實際、有用的見解。


NO:98_49
趣向解脫  於 2003/10/06 13:3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讀一遍雜阿含經
這是我十一年來唯一的心得
請去買回來讀讀
修行就從生活中的四唸處 觀呼吸做起
原則簡單 堅持不易
你我根器 資糧都非上乘
徒然討論許多類似十四無記般
對究竟解脫無關的話題
除了讓自心攀緣外物 讓路過的人對正法產生不解
這樣對眾生有何益處
批評人人不喜 但是若您能因此氣憤
將阿含經細究一番 不也對閣下大有法益
佛曰白衣不能說法 所以修為尚淺的再下不能也不敢多說什麼
請見諒

NO:98_50
Echo  於 2003/10/06 14:1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若我能因此氣憤? 哈哈哈! 趣向解脫老兄您未免也太瞧不起人了。

來這裡發言的大都是不但讀過很多書,也很有一番体會的人,但
卻沒有人會像您一樣,讀了一本書小有所得,就認為只有您讀過
的那本才是天下至理,我看這欄的訪者,若要講「我執我慢」,
說不定老兄您可以拿第一名。


NO:98_51
趣向解脫  於 2003/10/06 14:4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總之
修行 還是要依著苦集滅道的次第
對我這種無福報出家修行的人來說
也就是因為執慢太深 才會成果有限
阿含經是最早結集的經典
如您能深究 相信是再好不過
以謗止謗不是修行正道
佛法靠的不是體會 是實修
還是一句老話
你我根器 資糧都非上乘
徒然討論許多類似十四無記般
對究竟解脫無關的話題
除了讓自心攀緣外物 讓路過的人對正法產生不解
這樣對眾生有何益處
請深思 佛經不是用來讀 用來想 是用作實修指南
知識份子如您 想必有所了解
奉勸一句 白衣不要說法 多實修才是真的

NO:98_52
Echo  於 2003/10/06 15:4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趣向解脫老兄您果然抓得很緊。抓得這麼緊,給你千萬年實修
也是枉然。


NO:98_53
趣向解脫  於 2003/10/06 16:0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你我根器 資糧都非上乘
徒然討論許多類似十四無記般
對究竟解脫無關的話題
除了讓自心攀緣外物 讓路過的人對正法產生不解
這樣對眾生有何益處

NO:98_54
Echo  於 2003/10/06 16:0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唉!

NO:98_55
在家眾  於 2003/10/06 16:2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記得一個公案,內容大致是這樣吧(純靠印象,可能有所出入),不過確實的人物與對白已經忘了。

有一天,蘇東坡參訪佛寺,問老和尚,何謂佛法?如何成佛?

老和尚雙手合十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蘇東坡大聲質疑說,這哪是答案,三歲童曚皆知。

老和尚不慌不忙的說:三歲童曚皆知,六十老者能行否?

蘇東坡一時慚愧無語.....

許多人研究佛法,是從知開始,也有人是從行開始。不過如果光知不行,到了年老了,三歲童曚都能了解的道理,卻不一定人人都做得到,結果還是白搭。呵呵,與大家共勉之。


NO:98_56
Echo  於 2003/10/06 16:2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很奇怪,大夥明明談得很融恰,為什麼總有人要跳出來批評這批評
那,不是憑空亂下結論,就是堅持叫你閉嘴?這些人以為他們是什
麼人 ?? 玉皇大帝還是天皇老子 ??? 讀書千卷,連最起碼的尊重都
做不到,一開口只會批評,彷彿全天下就他一個人是對的,如此病
入膏肓,還談什麼實修 ??? 倒不如不修得好,也許說不定我執不
會這麼重。

NO:98_57
趣向解脫  於 2003/10/06 16:2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別 唉 啊
能得人身修行
是很好的事啊
彼此加油吧

NO:98_58
Echo  於 2003/10/06 16:2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對不起,在家眾,在下上一帖不是針對你而言的,寫的時候
還沒看到你的文。

NO:98_59
趣向解脫  於 2003/10/06 16:3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那是針對在下嚕
讓您生氣是我的錯
對不起
不過還是很誠懇的推薦您看阿含經
對不起嚕

NO:98_60
Echo  於 2003/10/06 16:4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阿含經,這個簡單的道理,恐怕趣向解脫
老兄您是無緣體會的了。

NO:98_61
在家眾  於 2003/10/06 16:5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再舉一個比喻,

以貝多芬的交響樂作品來比喻佛法。

如果您從未聽過貝多芬的音樂,只有從書上看過聽過貝多芬音樂的聽眾所寫的心得報告,由讀者所形容的貝多芬音樂的種種美妙變化?您是否可以說因為讀過這些心得報告,所以您已經可以理解何謂貝多芬的音樂呢?這個理解是別人所認知的貝多芬的音樂呢?還是您自己聽過貝多芬的音樂所產生的認知呢?

佛法的知與行,從這裡就可以分別。從書上看來的,是透過文字言語等間接媒體而認知的學問或認知;與親自去經歷,去感知的學問或是認知感受,還是有差異分別的。

同樣用貝多芬的音樂來比喻佛法。各家各派名師對於經典都有講經解經的註釋解說等著作或錄音錄影節目,就如同樣一個貝多芬的作品的樂譜,可能會有柏林愛樂交響樂團和某知名指揮的詮釋與紐約愛樂與另一個知名指揮的詮釋,不同指揮樂團的詮釋,本質上還是貝多芬的音樂,但是有些人卻可以聽出不同的指揮和樂團在詮釋貝多芬音樂時的不同。如同有人可以分辨出各家名師解經講經時見解的不同。這不一定是說誰的解經比較對,或是比較好,而是您可以選擇您比較喜歡的一套去親近它,接受它。就好像有人喜歡柏林愛樂詮釋的貝多芬而不喜歡紐約愛樂詮釋的貝多芬一樣,雖然都是貝多芬的音樂,不過您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版本去欣賞,沒必要說柏林的是錯的,紐約的是對的;或是反之。

世界上能夠直接拿起貝多芬的樂譜(豆芽菜),然後可以發出讚嘆說:真是絕妙的音樂啊....
相信這樣的天才並不會太多,說不定也有可能是哪種什麼都不懂亂稱讚一通的草包或欺世盜名之輩喔。

對於平凡與未經過專業訓練的大眾,透過知名樂團的詮釋,去體認貝多芬音樂的美妙,應該還是比較便利的方式吧。雖然聽眾接收到的,是指揮與樂團所認知所詮釋的貝多芬音樂,而不是貝多芬親自指揮演奏的音樂。不過貝多芬音樂的本質應該不至於蕩然無存吧。等到聽眾實力水準夠了,或許就可以自行找出哪一家的指揮與樂團所詮釋的音樂最接近貝多芬音樂的本質,或是根本就可以自行理解弄通貝多芬音樂的本質。親近佛法,不外如是。

當然啦,並沒有規定大家都只能欣賞貝多芬,您也可以去欣賞巴哈或是約翰史特勞斯啊。同樣的,佛教也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宗教,人人都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的權利喔。


NO:98_62
Ombra  於 2003/10/06 18:0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趣向解脫:

「。。。 佛法又不是用講的」
這我贊成。 我想任何一種修行都不能單靠講就能得道.

「佛法靠的不是體會 是實修」
這。。。嘛 。。。 我就不怎麼贊成。
如不能與心體會那怎麼實修呢? (等一下﹐ 可不可以請您解釋一下您所指的「實修」為何?)

總不能單靠拿本佛經在那埋頭苦讀就可得道、修成正果吧?


NO:98_63
Ombra  於 2003/10/06 18:1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Ryne:

「謝謝Ombra的指教,您的意見使個人覺得自己的表達能力有欠周詳」

說指教就著實不敢。 就像您所說的我們是大家互相漏氣求進步。 Ryne 您太謙虛了! :)


「我的意思是當我們努力盡心去追求一個目標時若尚不能成就,在檢討的項目中亦應自我省察是否自己沒有慈悲的胸懷,好比一個人平常自私自利,遇到困難時又有什麼人會幫助他呢?以此類推...」

啊。。。 這我就了蓋 Ryne 的意思了。
如這「慈悲胸懷的自我省察」能跟我們追求目標時同時進行﹐ 是否能事半工倍?


「。。。善用知識才屬智慧。」

這句很有意思﹐我喜歡!


NO:98_64
Ombra  於 2003/10/06 18:1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Echo:

「『這「因緣上的互動」在 Celestine Prophecy (譯﹕聖境預言書) 一書中也有提到。』
當真 ? 有空時不妨說來分享一下。」

這陣子會比較忙 ... 待我把俗事處理好了再來跟您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體會。


NO:98_65
趣向解脫  於 2003/10/06 18:2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修行的次第
四聖諦 苦集滅道
生命的真相
三法印 無常 苦 無我
行者的生活
八正道
檢視的標準
所作已瓣 梵行已立 自知不受後有
聖人的果位 初果乃至阿羅漢
..........................
請問 這些 佛陀不是已經明明白白教導我們
就連波羅提木叉也都完整傳承了
那您是嫌論師們的阿畢答摩們還不夠多嗎
須知 解脫者的減少 末法的來臨
就是因為部派興起 外道孳論混入 又結合各地域神祇信仰
知識份子貢高我慢與僧伽競言法義
林林總總還不夠明白嗎
您的生命有多少機會被浪費在無益的交相言論之中
無常逼惱 明日都不知會如何 什麼叫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阿含經
生命是受自然無常所煩惱 而不是任何人能去主宰自身乃至外物
個人一套經 也就各各不解脫 佛陀教之在三
連遺教之時還不忘提醒 諸位大德請深思 避免落入中國文化一以貫之的大醬缸
祖師越多 解脫越少 良可歎也
言近於斯 笑罵由您 就此別過

NO:98_66
Ombra  於 2003/10/06 18:2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趣向解脫﹕

「那是針對在下嚕」

嗯... 阿呢有點對號入座哦。 :)
對不起。。。 您這麼嚴肅我實在不應該開您的玩笑! 我跟您道歉!!


NO:98_67
Ryne Wu  於 2003/10/06 19:2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Echo:
是<優婆塞戒經>中的一段。
「抽離」與「重新組合」的能力是有可能,在佛法中有敘述神通的能力,而神通也並非佛才具備。

heterosis對知識與智慧定義的整裡,我個人也極為欣賞。

「不出手干預」和「介入點」的概念值得省思,原則上我同意Echo & Ombra的看法,但這裡面有一點危險性,因很多事情很可能會因而失去平衡,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這種中性的價值觀,就像「台灣茶黨」這網站的設立不也是「有所為」而來,或許有朝一日,人人平等,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個個體驗宇宙的真理,那此一「不出手干預」的共識可能自然而然地就在其中。

容我在此對「慈悲」一辭解釋一下,慈是一種愛心,別人喜歡的好的要的,我們能給就給,不能給看別人得到就在旁替他歡喜,而悲則是憐憫心,看別人受苦,過得不好,不時怨嘆,我們能幫則幫,並不一定帶有上文諸君所指出的有那麼大的強制性。

佛教界本身有許多的問題,這反而也是在下讀經典和惕勵自身精進的因緣,不過無妨啦!


NO:98_68
Ryne Wu  於 2003/10/06 19:5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Ombra:
您提出的「具備慈悲胸懷的自我省察跟我們追求目標時同時並進,是否能事半功倍」,我想是的!這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如廣結善緣、利人利己、EQ高容易成功... VS 欺壓弱勢、一己之私、殘暴易怒...),在佛法行持的重點是慈悲的胸懷與眾生平等的理念契合,也符合因緣法則,所以不僅做事容易成功,縱然不成功也較能釋懷,有化悲憤為冷靜智慧的積極力量。

NO:98_69
Henry  於 2003/10/07 09:2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多謝Ryne 對[慈悲]的解釋.

前面ombra提到wisdom是不是天生的。如果是那種存在於另一世界的,我想大概都屬”先天”的,而且多被視為超越,神聖,完美,永恆不變的。有一點就是,人的事物通常都是有好有壞,像知識,但wisdom則絕對是好的,沒有所謂不好的wisdom。

對自然的研究認識,在柏拉圖時代,算是末流,甚至稱不上知識,算是意見opinions,因為是不確定的。在「官大學問大」的漢人社會,似乎也類似這種思考;對自然環境不重視,以為人定勝天。


NO:98_70
gonipora  於 2003/10/07 17:2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五蘊不如實知
┌不如實知→──┤
│ └→──六入處不如實知
┌無明→──┤
無│ │ ┌→──是我、異我、相在
明│ └我 見→──┤
凡愚│ 蓋│ └→──欲令如是、不如是
├→─┤
眾生│ 愛│
結│
繫│ ┌→──五蘊不斷
└欲愛→───欲愛是繫→──┤
└→──六入處不斷
          

NO:98_71
Echo  於 2003/10/07 18:1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gonipora:

像這種圖表,前後要加個<pre>...</pre> 才可維持空格的完整.



┌→──五蘊不如實知
┌不如實知→──┤
│ └→──六入處不如實知
┌無明→──┤
無│ │ ┌→──是我、異我、相在
明│ └我 見→──┤
凡愚│ 蓋│ └→──欲令如是、不如是
├→─┤
眾生│ 愛│
結│
繫│ ┌→──五蘊不斷
└欲愛→───欲愛是繫→──┤
└→──六入處不斷
          


NO:98_72
Echo  於 2003/10/07 18:1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不過 … 有沒有排好,以我看來好像沒什麼差別,
兩者都跟天書一樣 … :(

翻成英文說不定還比較看得懂… :)


NO:98_73
Ryne Wu  於 2003/10/07 19:0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gonipora:

所為何來?善知識否?


NO:98_74
gonipora  於 2003/10/07 22:4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阿羅漢並不圓滿也並非終極目標,當然,阿羅漢已斷除煩惱的障礙,也不會再經歷生、老、病、死,以及六道的投胎轉世,但其智慧並不圓滿,一般來說也可以說其福德並未具足,故倘若說他不願安住於現有的自在之境,還願意更上一層樓,可能會缺乏很多的助緣,簡單的說,阿羅漢與佛在「因」和「果」上還有一段差距。

為此事來...........特就教於善知識............


NO:98_76
Echo  於 2003/10/08 01:2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每一種學問都有其專門的語彙,對門外漢來說,常常要花很多年的時間投
入,才能熟悉那些語彙的精義。光以唐望的東西來講,他常用的幾個詞:
「停頓世界」、「失去自我重要感」、「抹去個人歷史」、「做」與「不
做」、「莫將自己置放在交通要道之中」…… 這些用詞,我自己花了很多
年的時間,經過「來來去去與生活經驗相印證」的檢驗歷程
,才逐漸體會
其中的精妙處。如果我只是把它們照抄一遍丟出來,不加任何描述而只讓
網友「你們好好讀讀」,那事實上跟垃圾沒什麼差別,原因很簡單: 沒有
人可以在幾秒鐘內把一個學問幾百、幾千年累積、結晶的生活智慧消化掉。

我會講這些,是因為有些人來這裡只會「抄一段書」,你們自己看,這樣
對網友而言(尢其是在下這種門外漢),跟廢話差不多,並不能有任何助益。

抄書我也會抄,「xxx 經很有用,大家都應該閉嘴回去好好讀讀再說」 這
種話三歲小孩也會講,如果網友的目的是希望能給像在下我這種門外漢有
所啟發,也許用你自己消化過的言語來解說會比較有效果。


NO:98_83
Echo  於 2003/10/08 02:4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老天! 怎麼還是有人不參與討論,只會拼命抄書 ? 這跟「拼命轉貼
炸版」有什麼兩樣 ???

這裡是「討論欄」,不是「公佈欄」,如果大家都來抄書比賽,把整
本書都抄進來而不討論,那還有什麼意義??

這種貼文,先說聲對不起,我會請版主將之刪除。


NO:98_84
gonipora  於 2003/10/08 02:5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抄書當然該刪 ,教導的法師已經離開台灣了,很可惜自己的表達能力欠佳,只能用這種方式,向開版的大大說聲對不起,我會自請處分的。)∵(

NO:98_85
gonipora  於 2003/10/08 02:5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忘了問要怎樣自請處分,請告訴我好嗎,真多謝。

NO:98_86
文e  於 2003/10/08 08:1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Dear gonipora:

敝人相信您是喜歡親近佛法的,可能是還不習慣在討論版上與網友對談,
所以只會刪除以上貼文,並不會有任何處分.但還請仔細閱讀網友的文章,
並不妨提出自己的看法.

歡迎您來茶館,與茶友煮茗閒談.

文e


NO:98_87
gonipora  於 2003/10/08 16:3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網管大大,對不起啦,因為覺得現在學習的法門很好很好,同修也覺得波出來給大家參考很好,因為我們都從中得到許多喜悅喲,才想到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沒想到造成版主大大不高興,真的不是我們的本意。請大大們不要生氣好嗎。<∵>只是好心疼整理很久的文章說。

NO:98_88
Ryne Wu  於 2003/10/08 18:4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輕鬆小品:
有一個笑話大概是這樣:
一美國人總認為印度人呆呆的,就故意問一個印度人:一個呆子怎麼講?印度人回答da。美國人又問那兩個呆子呢?印度人回答da da。美國人覺得很可笑認為沒有方便的文法概念,再問:那很多很多呆子呢?那印度人竟然哼起美國國歌---da da da da da da da ----
有時樸實一點倒也不錯。

NO:98_89
heterosis  於 2003/10/08 19:4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抱歉回覆得遲了~

to ombra (NO:98_32)

如何選擇正確的切入點與介入方式 很明顯的就是需要磨練學習而得 我想這就是修行的主要目的之一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 便是因此修行而得的智慧 來處理生活週遭所發生的種種因緣變化 避免因欲望執著的影響 而種下往後的惡果(惡業)

to echo (NO:98_40)

對不起讓您誤解了 慈悲是佛學 由其是大乘一支極為關鍵的部份 在大乘佛教中 發揚對芸芸眾身的慈悲心與追求解脫智慧同為最終目的 然而如前所述 倘若徒有慈悲心腸 但卻不懂得在適當的時機做正確的事 恐怕也只會把事情搞砸 起善意念卻以惡果終 我想這不是修行者所願意見到的事 因此 可以這麼理解: 在佛學行者依其慈悲心願修行時 智慧不只是追求自我解脫苦業的真實憑依 同時更是用以濟世渡眾生的得力工具.

其它部份小弟同意您的分析 事實上 即使在佛學裡 唐望巫士之流是被視做外道 但佛學從不否認這些外道依然保有與佛學相類似甚至相同的真實智慧 雖然會因環境文化或個人的不同而有表現上的差異 但其真實智慧卻一般無二 如佛陀住世時的維摩詰居士就是一個好例子

願 福慧雙修


NO:98_90
Echo  於 2003/10/09 02:3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在家眾的「貝多芬音樂」的比喻 (NO:98_61),讓我想起一些事來。

一個作曲家,用音符寫音樂,一定是他有所感動。他的內心跟某種
「東西」、「情境」、「感覺」… 相呼應,於是用他所熟知的工具
--- 音符 --- 把那「呼應」記錄下來。用能量的觀點來看,這種
「呼應」,可以用「共振」來解釋: 貝多芬與那個「與他有呼應的
那個東西」的能量頻率一致,因而產生共振。

「那個東西」,為了行文方便,暫時把它叫做「本體」好了。

【本體】→ 【呼應】 → 【音符】 → 【演奏】 → 【欣賞】 → 【樂評】

這裡每一個步驟 (可以當作「介入」來看),多少都會有些「失真」,
越往後頭,失真越嚴重,與原先貝多芬感覺到的【本體】距離也越遠。
這是因為每個人在「介入」的過程中,難免受到自身個性、本質等內
在條件,以及人生經驗等外在條件的影響,因此「能量共振」的程度
無法做到百分之百。

有幾個有趣的想法值得一提:

【1】

上頭這個「呼應」的過程,其實可以用到很多方面,差別只在於「工具」
不再是「音符」而是其他的東西:

【本體】→ 【呼應】 → 【工具】 → 【表達】 → 【觀賞】 → 【評論】

└──→ 【音符】 → 【演奏】 → 【欣賞】 → 【樂評】

└──→ 【劇本】 → 【戲劇】→ …

└──→ 【文字】 → 【文章】→ …

└──→ 【畫筆】 → 【繪畫】→ …

└──→ 【科學研究】 → 【科學論文】→ …

└──→ 【佛學】 → … …

└──→ 【唐望】 → … …

我的觀察是,世間的各項活動,似乎不過是「使用不同的工具對『那個
本體』的一種呼應」。各人視其經驗背景與所練就的武功 (也就是「專
長」),或是使用不同的工具來表達那個「呼應」(= 創作者),或是因此
選取不同的工具來接近那個本體 (= 欣賞者)。

換言之,人類的活動,似乎多多少少都是在「追溯那個本體」。

【2】

前面提到: 「越往後頭,失真越嚴重」。以唐望的東西來說:

【本體】→【呼應】→【唐望】→【卡羅斯西班牙文】→【卡羅斯英文】→【Echo】→【讀者】

因為唐望是用西班牙語在教卡羅斯的,翻成英文難免又增減一些。
各位在這裡看的「唐望學說」,當然也難免摻了不少在下個人的人
生經驗在裡頭。我相信各門各派 (當然包括佛學) 都有類似的狀況。

我個人認為,這種狀況是常態,只要了解了這個常態,閱讀的時候,
根據你的需要吸收對你的人生有幫助的觀點就可以,不必為「我所看
到的是不是原意」而大傷腦筋。畢竟,每個人的內在氣質與人生經驗
都不同,即使把「那個本體」直接拿到面前,我們也很可能只能吸收
「跟我們的個人特質相呼應」的那一小部份。

【3】

前面提到,造成失真的一個原因,是『每個人在「介入」的過程中,難
免受到自身個性、本質等內在條件,以及人生經驗等外在條件的影響』

自身個性、本質等內在條件,這是屬於「自我」的範疇;
人生經驗等外在條件,是屬於「人生成就」的範疇;

換言之,人如果將這兩個範疇抓得越緊,在「觀察那個本體」的時候
就越會受到這兩個範疇的影嚮,就越容易失真。

換言之:

*** 「自我重要感」,或是「我執」,越重的人,越看不到事情的
真相;

*** 越執著於「自己所學、所經歷」的人, 越看不到事情的全面;

因此:

*** 去我執、甩脫自我重要感,讓自己從主觀的世界脫離出來,儘量不要
受到個人習性的限制;

*** 不要執著於自己所學、所專長,即使對自己所相信、所專長的功夫也
要不時地檢討批判;

這樣應該比較不會「失真」。

唐望有一次提到學者必須通過的幾個訓練的關卡。他說,通過每一道
關卡都是一種成就,但是每一道通過關卡的成就,會變成是通過下一道
關卡的最大障礙。因此你不能「執」或「住」在你目前的成就裡,否則
永遠不會再有進步。而每當你有一些令人振奮的體會時,要更加提高警
覺去注意看自己是否有陷落在這個「成就感的執」裡頭。

我想,佛家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可以用在這裡吧 ???


NO:98_91
Echo  於 2003/10/09 04:5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gonipora: 不須介意在下講話的口氣啦! 要讓我真的生氣,不是那麼容易的
一件事。通常我不會隨便用那種口氣,只有在事情怎麼越來越荒唐的時候才
會那樣講啦。

你的長篇抄書,剛好出現在 NO:98_76: 『我會講這些,是因為有些人來這裡
只會「抄一段書」,你們自己看,這樣對網友而言(尢其是在下這種門外漢),
跟廢話差不多,並不能有任何助益。』的後面,所以我才會把重話祭出來啦。

我私下也認為你抄的是很好的學習法門,只不過,天底下值得一讀的好的東西
成千上萬,如果大家都來這麼一抄,這裡就變成大家轉貼的佈告欄,就失去討
論的原義了。因此雖然我自己認為你那是好東西,還是要忍痛請網主刪除。我
想,以一個以討論為目的的欄而言,這種適當的管理是有必要的,希望你能夠
諒解。

這件事,也許可以提供一個機會來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這個欄一直在講
的 : 光有「慈悲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以你這個例子而言,智慧就在
於 「判斷我手上的好東西適不適合在這裡拿出來」,在於 「我認為值得珍惜
的好東西,對方是不是一定跟我一樣認為值得珍惜」。如果你懂得開始用這樣
的角度去檢驗事情,經過幾次練習、試驗之後,你可能會很驚訝地發覺,「你
認為好的東西,絕大部份在他人的眼中是一文不值的」。

如果你是一個反省能力很強的人,你可能可以馬上查覺:

*** 對「別人很珍惜的東西」,我自己是不是也常常不屑一顧 ???

*** 你要強迫別人一定要 「認同你的珍視」,是對別人的不尊重,你如果這
樣做,就必須預期會被反咬一口;

*** 同樣的,別人要強迫你一定要 「認同他的珍視」,是對你的不尊重,你
應該在適當的時機,用適當的方法給予警告 (這是另一個智慧的表現,有機緣
再說)。

如果你有這樣的反省過程,我想你會覺得人生另一扇門就此打開。


NO:98_92
文e  於 2003/10/09 10:2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敝人可以仿照學院,設置專題公布欄.
以後大家覺得有好的文章,可以張貼於彼處.

NO:98_93
gonipora  於 2003/10/09 12:2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謝謝Echo 大哥的諒解,因為護法法師所教的方法,對我們很多同修都有很大幫助,因為其中很多人都是在很多法門中學習了粉久,包括我之前也有修密,可能事太笨了,體會不多呢,後來用了他的方法,發現辛苦一段時間後,坐禪可以進入初禪,當然這沒有粉了不起,只是對我來說,因為身體一質不好,練了之後,粉有身心都粉輕鬆的感覺說,其實法師跟澳修大師,還有克里西幕提及您講的唐望大師好像都認識(不過時間太久了,我有點既不清楚關係了 ),他是斯里然卡的法師,那時粉用心指導我們,道現在還是粉感激他說。

NO:98_94
Ryne Wu  於 2003/10/09 18:4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我也應該向-趣向解脫-致敬。四部的《阿含經》可說是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也可能是最接近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集結,即最接近佛教的原來面貌。您的提醒可謂用心良苦,不過站在「下下之人也有佛性智慧」的立場建議,若能用方便圓融的態度表達是不是會更好呢?

其實以佛教史審視佛學是否參雜外道的思想,也困擾過在下(其實很難避免),但目前還好。就像蘇格拉底的學說也須其傑出的弟子加以發揚光大;又好比憲法也應考慮時代的變遷作適當的修補,我想只要對眾生有益,並由道業有成的教界長老達成共識,再驗證比對修持者修持的有效性,應都可視為正確的佛法教義。


NO:98_95
Ryne Wu  於 2003/10/09 18:5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請問Echo和Henry:

就您的了解,西方的天主教與基督教就其個別而言,部派的分立是否明顯甚至不容彼此?又是否不鼓勵甚至禁止其信徒在公開場合談論教理?


NO:98_96
heterosis  於 2003/10/10 05:0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其實趣向解脫兄說的沒有錯 要想真正理解佛學精要 由經入手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由其是做為最早集結 詳盡記錄佛陀住世時言行的阿含四部經 是非常重要而值得研究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 光其中雜阿含便達五十卷 要能盡讀全經 還能大致明白理解 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話說修行人等為何對佛法生信心而欲投身其中 不是因為感受到人生中種種苦惱 而生起厭離之心 意欲求取一真實智慧與修行法門 期使緞練自己的心智降伏種種不當的欲望執念嗎? 如果眾生不能感受到自身墮落於無窮苦惱之中 尚自引以為常時 我們又怎能期許眾生會對佛法生出信心 而藉其追尋解脫智慧?
說是諸佛菩薩乘願歸來教化眾生 傳予解脫法門 不入更說是開導眾生 體悟其沉溺於欲望糾纏的苦惱之中 而能自我覺醒 惟有當一生命察覺並確實厭離了無盡苦惱 佛法也才能真正發揮其功效 帶領該生命透過逐步的修行以粹煉智慧 走向解脫

是以 小弟不太認為這一系列討論會淪為野狐禪之流 擾亂佛學經義 反而或可在討論指出一些明確的道路 讓同樣有感人生苦惱卻不知從何著手的人 能進一步發現佛學可資助益之處 再能逐步浸淫於諸經典 尋求與自身因緣相契合的經典增長智慧

小弟以為 趨向解脫兄講的是正確研究佛學的方法 但跟這裡的討論是不同層面 可以平行存在的東西 當我們討論陷入疑義時 自當回歸原經典查證 而不是任憑已意詮釋 若能把握這個原則 應該就不致於偏離佛學原旨太遠

祝大家討論愉快~


NO:98_97
UFO  於 2003/10/10 12:5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就您的了解,西方的天主教與基督教就其個別而言,部派的分立是否明顯甚至不容彼此?又是否不鼓勵甚至禁止其信徒在公開場合談論教理?

羅馬天主教神學教義(dogmatic Roman Catholic theology),是一個精密的系統,這系統主要從歷代教皇、神學家,以及中世紀和宗教改革時期的會議產生。這些教義是信仰權威的標誌,以及教皇永遠不可能犯錯的的權威所保障。因此天主教徒在公開場合解析教義,輕則「禁聖事」,重則「開除教籍」。

而以改教運動的神學觀:路德認為,所有信徒皆有司祭職分,包括所有在地上的信徒;所以釋經與解經不再是教士的權力。

且加爾文對聖經神學認為:聖經是最後的權威,而不是教會;教會無權壟斷開啟聖經的寶鑰。是第一位用科學方法釋經的人。
當然他們的下場是被逐出羅馬天主教~


NO:98_98
UFO  於 2003/10/10 13:0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部派的分立是否明顯甚至不容彼此?

就要以很長的篇幅來論述了~以當代西方神學來說: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改變中世紀以來信眾對聖經與超自然產生懷疑。一些哲學家如笛卡兒、斯賓若沙及萊布尼茲,都集中於人的理性及科學的能力去理解人生的意義。而世俗人文主義的作品,也大大削弱了聖經中的信心、神蹟及神聖的啟示。這些世俗人文主義者的「啟蒙」哲學家,也否定超自然,故此為宗教自由主義建立起根基,開始新的思想和辨證,各有其系統來維護『神』的信念;讓思維推動世界向著美好的方向邁進。也非不容於彼此。


NO:98_99
Ryne Wu  於 2003/10/10 15:4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感謝UFO的解說,言簡意賅,在下已大致了解。

NO:98_100
Echo  於 2003/10/10 23:3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Ryne:

『「抽離」與「重新組合」的能力是有可能,在佛法中有敘述神通的能力,而神通也並非佛才具備。』

上頭提到「每一道通過關卡的成就,會變成是通過下一道關卡的最
大障礙」(No.98_90)。這個「神通」,在唐望的看法,就是「成就」
的一種,也就是下一道關卡的最大障礙。

我記得曾讀過的佛學的書,也有類似的說法。可以說,「神通」這
東西,在佛家與唐門而言,是個人修練的一個「副產品」,即修練
到某一程度時,自然而然會有的,因此無須大驚小怪; 而基督教徒
則似乎常常把它當作是上帝的恩賜,並以此做為「上帝存在」的証
明。在我看來,這一點他們顯然看得沒有佛家與唐門者清楚。

『「不出手干預」和「介入點」的概念值得省思,原則上我同意Echo & Ombra的看法,但這裡面有一點危險性,因很多事情很可能會因而失去平衡,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這種中性的價值觀,就像「台灣茶黨」這網站的設立不也是「有所為」而來,…』

沒錯。老實說,如果在下真的是唐望學派的確實執行者,今天也不
會來開這個欄。對他們而言,人生每一分秒都在面對死亡的挑戰,
哪有這等閒功夫在這裡打字 ???

「佛教界本身有許多的問題,這反而也是在下讀經典和惕勵自身精進的因緣,不過無妨啦!」

唐望有個說法:「身處逆境,是精進的必要條件」--- 不只是「逆境
可以幫助修練」這種「被動」的想法而已,而是「必要」的條件。
一個「幸福快樂,一生順利,到哪個人生階段都有貴人相助」因而為
一般人所羨慕的人,在唐望學者眼裡,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容我在此對「慈悲」一辭解釋一下,慈是一種愛心,別人喜歡的好的要的,我們能給就給,不能給看別人得到就在旁替他歡喜,而悲則是憐憫心,看別人受苦,過得不好,不時怨嘆,我們能幫則幫,並不一定帶有上文諸君所指出的有那麼大的強制性。』

「別人喜歡的好的要的,我們能給就給」 --- 如果真能這樣,那倒是
智慧的表現。但很多人是把「我認為好的」擺在「別人喜歡的」之上,
以為「我認為好的」別人一定會喜歡要別人接受,這就會常常出問題。
趣向解脫的「障」就在這裡,雖說也沒有拿槍脅迫你一定要做的「強
制性」,但是要叫他做到起碼的尊重,卻是很難。

這樣的情形,叫做 「閉門講經一百分,人際關係零分」。 這也是我會
「磨」他的原因。

「而悲則是憐憫心,看別人受苦,過得不好,不時怨嘆…」 那種折磨受
苦,從另一角度來看,不正是一種「歷練」嗎 ? 一個唐望行者會認為那是
上天對那些人的「恩賜」,而不是「處罰」; 他們會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去
剝奪那些人「接受歷練」的權利,因此能夠做到真正的尊重

「西方的天主教與基督教就其個別而言,部派的分立是否明顯甚至不容彼此?又是否不鼓勵甚至禁止其信徒在公開場合談論教理?」

我在以前那個團契裡,常常聽他們在批評其他教派,認為他們的解經方式、
傳教方式都不對,批評到連我這個局外人都覺得不舒服。我想,「不容彼
此」的情況,還是存在的。當然,也許不是每個教派都會如此。

天主教我沒接觸過,因此不敢亂講。基督教倒似乎常常在公開場合談論教
理,似乎在這方面沒有什麼禁令。

UFO 知道得比我更多,天主教基督教的問題,可能問他比較清楚。


NO:98_101
趣向解脫  於 2003/10/11 00:3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給Ryne Wu  

「原始佛教」(early buddhism)也稱作初期佛教、早期佛教,是相對於後來發
展的「大乘佛教」,它的範圍是指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而弘揚正法開始,至釋尊
入滅後•兩百年間,尚未分裂為部派以前和合一味之教法。

早期結集的阿含經與律藏,是修學原始佛教的寶藏,也是開啟大乘佛教的根本源
頭,可惜絕大部分漢語系的佛教徒將這一寶藏編列為「小乘經」、「小乘律」而不予
重視,阻礙了對佛陀根本教法的認識。一百多年前,西方學者開始研究巴利聖典,而
日本學者在十九世紀末也開始致力於研究,漸漸地原始佛教才引起注意及學習風潮。
台灣佛教界,對原始佛教的學習也不過近幾十年來的事,雖起步較晚,總算能正視這
素樸、平實、以修行為主的教法。

過去漢語系的佛教徒擅長把相互有矛盾抵觸的經義判教統攝,而原始佛法總是被
判為不圓熟,鈍根者所學習的法。這種偏頗的學習態度,大大地障礙入解脫門。發現
各種經律中互有矛盾如何解決?《長部》「大般涅槃經」提供的方法是:「若參照經
律,而不入契經,與律不合,………此非世尊之語。」原始佛教的契經與律,正可以
把在「佛說」的大乘經中方便法或錯誤的知見糾正過來。

不僅如此,學習原始佛教,經常可以發現釋尊及其弟子的教法,非常簡潔、有力
、一針見血,對有心消除貪瞋痴的行者來說,可謂是浸潤在正法的光輝之中。學習原
原本本的佛陀教法使行者置身於解脫道而不墜,且能加速成熟解脫的智慧。

這是我對部派與佛教流傳的一點淺見,僅提供您作為參考。


NO:98_102
heterosis  於 2003/10/11 05:1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天主教在經歷最初的教難時期(從一世紀起 被視為異端而受迫害)之後 於米蘭詔書(313 AD)下 獲得解放(合法化) 之後在廣泛傳佈至羅馬帝國全境時 各地修士與主教逐漸對聖經內容的解釋產生不同的見解 其中尤其重要的爭論議題即為基督耶穌是否具有人性 其與聖父差異何在 相互關系為何?

最初這個爭論檯面化是自 318AD 的北非亞歷山大城的主教會議始 提出此一疑問的亞略(Ario)神父因此被指為異端 逐出教會 然而這並未解決問題 教義上的疑義 在天主教得到公開合法化的地位後 也隨著傳教的腳步 散佈至帝國東西領土 為解決這個宗教上的嚴重爭議(以避免造成政局動蕩)君士坦丁大帝遂招開第一次全帝國性的大公會 來統一教義爭端 然而最後會議的結論並不能取得全境教徒的共識 反而更造成了懷有疑意者被打為異端迫害 而被迫害者又以暴力反抗施壓的教會團體 此一論爭一直到 380AD 後才大致塵埃落定 以聖父聖子同性同格釋疑(應該說是不準懷疑) 並以帝國力量罷黜所有質疑者(被冠以異端之名) 才統一此教義解答

之後 天主教的論爭形式大體因循同樣的模式: 兩方疑義者相爭論→尋求世俗(國家或君主)力量支持 → 勢力大者勝出 弱者退居非主流 或甚至被消滅

我們可以看到新教徒對羅馬教廷的對抗 在三十年宗教戰爭時期也是因循類似的方式運作 可以這麼說 在教義的爭端下 還參雜著許多政治力的干涉與運作 教義的討論並不是全然因循原經義的理性思索 而必需倚賴實質上的權力支持而取得被承認的地位

我想這是跟佛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是完全不同的


NO:98_103
丫頭  於 2003/10/12 00:2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如果我是個揮舞玩具刀的小孩 那我撒撒野的自由比較大 如果我是個拿著武士刀的小孩 那我就不好太天真任性 一不小心就傷人傷己

當體會到有些大人不是不肯不願做 而是能力就只到那 她/他已盡力了 慈悲心就自然起來 不再怨恨那被自己神格化的大人

蝸牛跟人的故事 最大的問題在力量的不對等 當人的力量可以任意違反蝸牛自己的意志 替牠選擇命運時 鉡隨權力而來的煩惱就很討厭 若蝸牛因自己不介入而死 自己也會於心不忍 米蘭昆德拉 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執著認真與虛無隨緣 分不清看不透 如果靈魂像身體一樣 需要均衡的營養 那能提供情緒上適當喜怒哀樂的人生環境 才是好的 只有逆境或順境的人生就不只是單調乏味 可能也有害靈魂成長


NO:98_104
Henry  於 2003/10/12 10:3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Hi Ryne,

我前面說的「畏懼上帝」的”上帝”不是指教派的上帝,是一般的,英文是小寫god。我不是基督徒。但柏拉圖的哲學後來確實被重新包裝為新-柏拉圖主義,成為中古歐洲哲學傳統的主幹,也被基督教義的所運用。那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西方文明神權當道的黑暗時期;那時的哲學家被譏諷為”替宗教作嫁”;經院主義盛行,和近幾十年來台灣的知識界差不多--又是一個東、西雷同的現象--尚空談,能談到空/虛無才算是上道。

前面有人提到「榮耀歸於上帝」。從我小時最初在教堂聽到這句,就一直受困擾。這句在儀式的最後必定會出現。但在一個又一個苦難的見證後,牧師要帶大家喊這句,我實在坐立難安(老實說,我初聽時感到十分震撼—這算公正嗎;連苦難換到的一點或許空虛的榮耀,現在上帝要來拿走)。長大後,也有幾次跟朋友(包括把馬子,when I was young and foolish. ^_*)上教堂的機會,但喊這句,總是我最難過,坐立不安的時候。這種感覺歷久彌新。每人宗教經驗不同,在此只是經驗交換,不意在批評某宗教。

前面Ryne解釋的慈悲,好像和孔子說的”仁”大致差不多。但不管怎樣的說法,一接著去正面假設--描述得很像樣--有天或上帝的存在,就出麻煩,就會有”代理人”,假權威順理成章出現,來接收”榮耀”。我認為對自然不瞭解,可以不斷耐心研究,這才是知識份子的本分,不是quick fix,去粗糙的造神。台灣921後,每次餘震,都引起我同樣的對自然暴力的恐懼,但每次都要努力排拒神的假設:台灣實在不那麼像天賜「寶島」嘛,但是「一支草一點露」,這就是我們僅有的—就地震來說,土耳其可能比我們更糟。

前面有人提到Chrishtina Muti。這(可能去世了吧)是近代僅存於美國的幾位傳統哲學家(另一位是赫胥黎,大概也去世了)。我曾在美國聽過他的演講喔。人很多,遠遠的看他坐在輪椅上(已經∼80歲),聲音蠻有力,而口齒理路很清晰(可是,這是我現在僅有的全部印象)。他應該是印度裔。佛教起源地的印度可能是產生哲學家最多的地區。印度人的數學也很高竿,現在軟體代工業很蓬勃,像台灣的硬體。數學就是傳統哲學家抽象聯想的必備技能,從柏拉圖以降的理性主義哲學家,一概精於數理。可以聯想到台灣,還有Ryne提到的金融市場,或乾脆說:大家樂、賭場!^_^



NO:98_105
Echo  於 2003/10/13 01:3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heterosis:

『對不起讓您誤解了 慈悲是佛學 由其是大乘一支極為關鍵的部份 在大乘佛教中 發揚對芸芸眾身的慈悲心與追求解脫智慧同為最終目的 然而如前所述 倘若徒有慈悲心腸 但卻不懂得在適當的時機做正確的事 恐怕也只會把事情搞砸 起善意念卻以惡果終 我想這不是修行者所願意見到的事 因此 可以這麼理解: 在佛學行者依其慈悲心願修行時 智慧不只是追求自我解脫苦業的真實憑依 同時更是用以濟世渡眾生的得力工具.』

了解。我只是在懷疑,以「蝸牛故事」為例,若一個佛學行者,
在「從來沒有聽過 『唐望尊重蝸牛的說法』 」 的前提下,
在看到蝸牛的那當下, 是否會有 尊重蝸牛 的做法 ???

『其它部份小弟同意您的分析 事實上 即使在佛學裡 唐望巫士之流是被視做外道 但佛學從不否認這些外道依然保有與佛學相類似甚至相同的真實智慧 雖然會因環境文化或個人的不同而有表現上的差異 但其真實智慧卻一般無二 如佛陀住世時的維摩詰居士就是一個好例子』

若真認為其 「真實智慧卻一般無二」, 又為何稱其為 「外道」 ???

既稱之為 「外道」, 內心又豈能無 「正邪」 之見 ???


NO:98_106
趣向解脫  於 2003/10/13 13:3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外道與佛教之差別就是三法印
無常 苦 無我

什麼老鷹 能量 回收 這跟婆羅門教的梵天大我論無異
只是另一種我見的變形 佛曾教誨於我 異我 相在中都不可見恆常不滅之事
故曰 寧有我乎


NO:98_107
Ryne Wu  於 2003/10/13 19:5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謝謝上文諸君的回應,感恩喔!

很多人認為與人討論政治和宗教真傻,似乎永遠各執己見爭議不休,但由此欄看來也未必盡然,只要用「心」來討論,情況並不是那麼糟。

很多大乘(北傳)佛教徒常貶抑小乘(南傳)的修行者,認為他們欠缺慈悲心,我想有欠公道,且可能的情形是:原始佛教雖不特別強調慈悲,卻用行動實踐它,就像在下以為-趣向解脫-已就此告別,但還是願意回來與我們分享法寶,誰能說那是「小」乘呀!

觀察釋迦牟尼佛住世之時社會環境與現在相較,單純的太多。現代的人際關係,經濟運作,學術發展......與一百年前比較變化實在巨大,與二千五百年前相比那更......別的不說,就以兩性關係而言可能就必須作一些調整。有高度智慧者可能會思惟,若佛現在住世可能會如何闡揚教義?有時在下於研讀「唯識學」時也想過:若有優秀的心理學家也來研究唯識學,有可能產生「驚天動地」的結果也說不定。

但這唯識學是佛離世後九百年後所建立,它也是藉「三性」入「中道」(佛法各派共同重視),而且不標榜「速成」(反而比別的法門慢),但就有人對這種心理的細細剖析有興趣有感應,這是一種「方便」。

所以「善解方便」就要緊了(這有興趣有感應的,到底如不如法呢),沒關係!有-趣向解脫-(或其他人)在此地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記得個人對佛法的信心也從原始佛教經典的小故事而來,那些帶有美感的故事融化了理性和感性的分立,-趣向解脫-可否由您帶頭提供幾則,置於佛法剪貼欄呢?

經過Echo的介紹,感覺到「唐望老師」是位心量很開擴的智士,可否說明其現身說法的目標或期許為何

Henry真會舉一反三(厲害哦!),但吊詭的是:要中大獎卻又必須去除貪念,否則後果堪虞!

,,


NO:98_108
Echo  於 2003/10/14 03:3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正邪之見

以前在接觸基督教前,總以為,不管是什麼學問,最後都會達到我在 No.98-90
裡面講的 「本體」,因此,一個 「信主信到功力很高的人」, 應該會查覺到
這種現象,因而不會再隨便狂言 「信主是唯一的道路」 , 只有那些屬於 「盲
目崇拜」 水準的人才會有那種大我之見。

後來才發覺那是個錯誤的判斷。一個越用功、對教義越了解的基督徒,越會 「浸
泡」 在 「基督教義」 裡而無法脫離, 因此,信主越深,抓得越緊,越會把其
他學門當作撒旦的化身。當然,這 「撒旦的化身」 也包括佛學在內 --- 他們對
佛學的批鬥,也是批到讓我都覺得很不舒服的地步。

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參與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 「時時檢驗、批判、反省」 他
學習時所使用的方法, 而不會 『錯把 「法門」 當作那個「本體」』, 那麼這種
「對其他法門的鄙視、批鬥」 的排他現象就應該不會發生。

我個人認為,一個人只有在具備 「時時批判自己、檢驗自己所使用的法門」 的前
提下,才不會迷失, 也才不會讓你的學習過程淪為 「迷信過程」。要做到這樣,
就必須在深入專研 (這必須要 「執」 才能有所成) 的同時,能做到 「脫離」(也
就是 「不執」),因為你如果沒有 「脫離」,你就不可能對它做檢驗與批判,也就
等於沒有反省。也就是說,要同時有 「執」的功夫,與 「不執」的心理準備。一個
只有單方面的 「執」的學習過程,很容易會失去嚴謹的邏輯思維,而淪入 「迷信」
的範疇。

一旦淪為 「迷信」 而無法脫離,就很容易把方法當目的,把與你迷信的對象無關的
其他學派視為邪魔外道了。

佛家不也是有 「以手指月,何者才是你要指的」 的說法嗎 ? 禪宗裡不也是有 「不
立文字」,以免淪入 「字障」 的提醒嗎 ? 為什麼這種 「勸學者不要錯把方法當目
的」的教誨,沒有辦法應用到佛學自身呢 ??

唐望說過,每一個階段的成就,都會成為往前再進步的障礙。不管你採用的是基督、
佛法或是唐望之學,應該都是如此的。換言之,不管你走哪一條路,最起碼的「自我
批判檢驗」是不能少的。

其實,從這個欄一開始,我一直有個問題沒問出來: 是不是在佛學裡,也有像基督教
一樣的 「正邪之見」。

開欄至此,我想我大概知道答案了。如果說,針對我們到目前為止談到的三個學門:
基督、佛學、唐學,來問問他們對其他兩者有什麼看法,我們可以這麼說:

基督: 撒旦的化身
佛學: 外道
唐望: 沒有看法

在卡羅斯所有有關唐望的教導裡,在我記憶中,從來沒有批評過其他任何宗教、學門。
對他們而言,「正邪之見」、「正道、外道」這種心態,是人世之見,都是人自己加
上去的; 他們既不認為自己是什麼正道、正統,也就不會去鄙視其他的學問。他們當
然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外道」「歪統」,因為他們心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勞什子的「正
邪之見」,所以根本不會浪費時間去種批評其他的法門。

也因為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因此不會急著把自己所學傳給別人。他們每
一代的領導人,會等待機緣去挑選繼承人 (注意: 是「等待」,而不是「尋找」) --
通常是一個不尋常的現象,以他們的修為,他們可以馬上感知那個現象是不是一個
「啟示」。他們不會靠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傳法」,一切都靠機緣。 你有可能跟一
個唐望學門某一代的宗師做一輩子朋友卻不知道他是唐望學門的宗師,因為如果他
在你身上看不到那個機緣,他就不會把那些東西搬出來「放到你身上試試看」。

因此,唐望 (還有以前幾十代宗師) 從來沒有公開說法。不但如此,他還警告卡羅斯,
不可以拿這東西去到處宣揚。從唐望的描述,他們有幾條不同的傳承路線,而唐望
告訴卡羅斯,他感知到卡羅斯是他們這條傳承路線的最後一個宗師,他們這條線,只
能傳到卡羅斯為止,因此卡羅斯不必浪費時間去「等待下一個宗師出現」的那個機緣。

至於為什麼,唐望說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機緣就是如此,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對
應這個機緣行事。換言之,斷就讓它斷去,沒什麼好 「執」 的。

後來,唐望離開了,卡羅斯變成老闆,我想他對這個 「這條線到此為止」 有不同的
解讀。他跟他幾個師兄弟商量的結果,決定把它公開,好讓人有機會自己去找自己的
機緣。

這樣算是回答了 Ryne 的問題:
『經過Echo的介紹,感覺到「唐望老師」是位心量很開擴的智士,可否說明其現身說法的目標或期許為何』

唐望本人沒有現身說法,更不會有自己的目標與期許。在這種「人間事」上,
他已經把「我」完全抽離,完全憑著對那股未知力量的感應在行事。


NO:98_109
Echo  於 2003/10/14 04:1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謝謝 Henry 及趣向解脫老兄回來跟我們分享他的心得。我以為他們被
我嚇跑了呢 ! :)

政治、宗教這些話題確實是很敏感,但並不是不可能討論。我覺得關鍵
在於,你是不是同時俱有:

「有能力看出兩者的差異何在」的智慧 (IQ ??)

「對所觀察到的差異不加上好壞、是非、正邪等人為的價值判斷」
的智慧 (EQ ??)

前者是客觀的,後者是主觀的,既是主觀,就因人而異,對「因人
而異」的現象強求一致的看法,是紛爭的緣起,也是 「不懂尊重」
的表現。

我們正在 「練習民主社會的『相互尊重』」,不是嗎 ?? :) :)


NO:98_110
Henry  於 2003/10/14 09:4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前面有人提到「本體」,說是為方便起見,其實他要說的大概也就是本體(essence,或康德說的things in themselves,新儒家翻作「物自身」)吧。本體是傳統形而上學的範圍。他的本體論比較接近柏拉圖的說法,認為這本體是普世的,換句話說,個體只是不完美(失真?)的分身(instance)。亞理斯多得做了修正,認為個體自身就有個完美的本體。這可說是個人主義的形上學的基礎;柏拉圖主義則是集體主義的豐沛的理論根源。換句話說,以個體主義意義的本體來說,前述的每個寫曲者,演奏者,樂評者,。。。各自在追求自己完美的本體,而不是「那個本體」;這裡有「這個世界」和「另一個世界」的分別。但在借重科學知識的現代西方,已不認為本體是先天、永恆不變的,存在主義者更認為「存在先於本質」。

在美國,揚棄形上學已落實到語言層次(請參考前面我提到的,傳統哲學在海洋文化已轉向語言學研究)。比如,以往為強調事情重要,就說”In essence,…”,或”Essentially,…”,形容詞”essential”,”substantial”…全篇充斥。現在,這被批評為壞的英/美文,因為它們引起不必要的形上學聯想,而且暗諭形而上咚咚比較重要或基本,或反正比較有學問。重要就說”important”,”基本上”就說”basically,…”,不就結了?這是現代英/美語的一個趨勢。記得當年剛到美國上學時,那位研究所中心總監,就是常常喜歡動不動丟一個”…,essentially,…”,回家謹慎翻查字典,揣摩半天,真有莫測高深的感覺。^_^。

雖然我覺得西方哲學提供很多可以對照參考的趣味,但因為這欄重點不在此,所以本人不再多談。我一直下來,主要是希望藉此表明,我們很多「中、西」/「東、西」刻板的二分法,只是人為的(可說是本來無一物、非「本體」! ^_^),常常阻礙我們的自由探討,太可惜。

此外,那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該原是禪宗南派的教義。就我個人理解,它似乎不宜放入那個context(七爺逗八爺)。因為南派是講(而且是不立文字)”頓悟”,而”經過關卡”倒像是”漸悟”的程序,是給傳統知識份子玩的。不過我想,既立了文字,也就不免成一塊了吧!? ^_*

----------

Ombra:說:「。。。善用知識才屬智慧。」
這句很有意思﹐我喜歡!

可能這句話看來4平8穩吧。但稍微仔細一看,這好像是循環論證(circular argument)嘛。比方說,戰爭的雙方,必定都以為自己在善用戰爭的相關知識,但這和智慧就無關--因為智慧必是調和(harmonic)的。所以這裡的”善用”一定要是”絕對善用”(至善),這就要智慧了。上面這句也就歸結為:智慧地使用知識才屬智慧--循環了!柏拉圖哲學中的Good(大寫)理型,其實和god很接近了。基督徒也常說:Jesus is good.

循環論證的缺點就是對道理沒有增減,說了和沒說一樣,只是冗贅redundant;而它也不會出錯,人人好,是經院清談應酬的特色。一個封閉的,所謂”自我圓滿”的體系,循環論證很常見。


NO:98_111
Echo  於 2003/10/14 13:3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丫頭:

『蝸牛跟人的故事 最大的問題在力量的不對等 當人的力量可以任意違反蝸牛自己的意志 替牠選擇命運時 鉡隨權力而來的煩惱就很討厭 若蝸牛因自己不介入而死 自己也會於心不忍 米蘭昆德拉 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執著認真與虛無隨緣 分不清看不透 如果靈魂像身體一樣 需要均衡的營養 那能提供情緒上適當喜怒哀樂的人生環境 才是好的 只有逆境或順境的人生就不只是單調乏味 可能也有害靈魂成長』

力量的不對等,這是個很有趣的觀察。

至於「蝸牛因自己不介入而死 自己也會於心不忍」,人如何去判定蝸牛
的死是因為自己的不介入 ? 而在考慮 「要不要介入」 的那當下,人又
如何能預測到底是會 「因為你的不介入而死」,還是會 「因為你的介入
而死」 (就像第二個蝸牛故事一樣) ??? 

喜怒哀樂,如何做為「靈魂的營養」,丫頭可否說詳細些 ???


NO:98_112
Ryne Wu  於 2003/10/14 19:4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Echo的確指出了一些佛教界的問題,「我執」.「法執」的現象屢屢存在,不僅如此還有「師執」.「派執」.「友執」...其中「我執」.「法執」最是關鍵,能除「我執」「法執」者已非泛泛之輩,所以也不必太苛求,自己也常常心思散亂,但能夠「知道」就已感到欣慰。

對其他宗教或法門的排斥其實也情有可原,每個人都很忙碌,要操心的事不少,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溝通體諒實在不容易。

前面Henry提到循環論證有「對道理沒有增減」的缺失,那可能要看論辨的「目的性」。如果是對物質現象或知識來講...是這樣。但如果是對人個體的內在探索(或稱修為)也許就說不定了,因其中的「動態過程」已在「質」上改變原先的命題。譬如我之前有提到「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其實要表達的是世間事變化無常的原理,但不經過這「建立←→破壞」的動態過程,這無常的道理便顯得薄弱許多,就像被詐騙集團騙過後和未被騙過前對被騙這件事會有不一樣的見解與體會。


NO:98_113
丫頭  於 2003/10/15 01:4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Echo, 你相信世界上的事存在機率 (probability) 或是 如果夠努力一定可確定 (certainty) ?

我相信機率 所以我只要盡了人事 結果只能聽天命 如何降低 human error 值得努力 但偶爾判斷錯誤 也要有智慧去原諒自己 不讓自己被單一情緒主宰太久 而失去品嘗其它情緒的機會 是人不是神 有時要靠試誤法累積知識 也是沒辦法的事 如果蝸牛這條命在當下能「感動」我 讓我想幫牠 我也只能就我當下所擁有的經驗去下判斷 如果有跟蝸牛溝通的管道 讓蝸牛知道我看到的部份 讓牠自己做判斷 就不會壓力這麼大 要背負替蝸牛下決定的責任 這是能力太不對等時的不得不然 做對了有成就感 錯了有罪惡感 若老是刻意冷漠逃避那「感動」 久了我想靈魂可能會越來越鈍化

>>喜怒哀樂,如何做為「靈魂的營養」<<

Ryne 的 >> 就像被詐騙集團騙過後和未被騙過前對被騙這件事會有不一樣的見解與體會。 <<

已替我回答了部份 剩下的我既沒能力講清楚 也沒能力知道對錯 我能說的是 有的人很敏銳易「感動」 小小經驗就夠觸發體悟到很多 不需要大起大落弄得血淋淋的 靈魂才能開始對特定振幅起共鳴 靈魂偶爾吃點垃圾食物無礙健康 但若吃太多甚至上癮 addict to it 就不好了 不是所有喜歡吃的情緒都是健康的靈魂食物

註: 我沒碰過宗教哲學 以上只是丫頭從一堆小說電影 配上個人成長經驗歸納出的結論 別瞎引申 我可沒壓死過蝸牛


NO:98_114
Henry  於 2003/10/15 12:5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交代知識部分

由於在最先前強調知識,又做了智慧和知識的分別,我想有必要對知識的部分稍微交代一下,作為結束。其實若按heterosis對智慧做的EQ的簡明界定,我認為那顯然還是屬於俗民的現代知識的範圍。這裡所談的的佛學或唐學,看來似乎還是以”不沾”為上? ^_*

前面提到,柏拉圖哲學或一般古典哲學(包括中國儒學),傾向於輕視對自然的研究,而對自然的研究,卻是現代知識來源的大宗。尤其,西方啟蒙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成就,就是對知識觀的探討,和對純理性的批判和限制。結果是,從古典希臘就號稱為”哲學之王”的形上學(Metaphysics)已不被認為合於知識的標準!以英美為首的海洋文化,承襲經驗主義(VS 傳統的理性主義)的知識觀,發展出現代蓬勃、俗民的科技文明;而不絕如縷的大陸理性主義”產品”,受到嚴苛的檢視,特別是在兩次世界大戰,和共產主義災難之後。

這就是所以我在最先提議,知識和智慧大可加以區分的道理。Ryan說我
真會舉一反三(厲害哦!)
非也!那只是有關早在200年前的結論(西方啟蒙時期終於康德去世的1804年,恰恰好)。換句話說,啟蒙時期之後,尤其在海洋國家的學者,反而認為形上學是含混不可靠,臆測過度,超越理性範圍的研究。星相、八卦、命理、股市解盤,最多消遣玩玩即可,不能當真,甚至應加以管制。台灣臆測(Speculation)文化的經脈,除了西方通有的數字障之外,還有”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字,盤織交互為用。

善用現代知識在當今確實是緊要的課題。這應該是現在所謂的「科學哲學」的範圍。一說哲學,又令人聯想到”智慧”(Philo-sophy,就是愛智者),所以有人堅持,稱為「科學的科學」(science of science)才是正名。現今世界流行的科學哲學也有幾大派。根據我在網上的發現,華文世界似乎特別鍾愛波柏(Popper, 1902-1996)一派,而這派是幾派裡面比較有柏拉圖味道的(雖然波柏本人極力解釋相異處),這點很值得玩味--漢人的儒家思想對柏拉圖主義,似乎特別能”呼應”。波柏也是有名又暢銷的「開放世界及其敵人」的作者(這書的英文版出於1945年;前一兩年還被列入世界前一百名)。在這書裡,他第一個嚴厲批判的就是柏拉圖主義。

波柏活的久又多產,在稍晚年又整理出他的「3個世界」的理論。老實說,雖然他的學說比較吸引華人,我不知道承襲大陸文化的華語社會會怎樣接受他的理論,因為這理論十分倚賴演化論--一個海洋文化的代表作,不只是個生物科學裡的另一個理論而已。

簡單交代如上,幾乎是點過而已,歡迎光臨本人網頁,有機會再談!



NO:98_115
Henry  於 2003/10/15 13:0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Ryne,
前面Henry提到循環論證有「對道理沒有增減」的缺失,那可能要看論辨的「目的性」。...

我相信我已有說出它的目的性了, 看來,說得比你的還實際,簡明得多ㄚ. ;-)


NO:98_116
Ryne Wu  於 2003/10/15 18:0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Echo:

在學佛人中對「外道」的說法,依在下淺見或可敘述為:
覺者說外道,不名外道,故名外道。
這樣會不會比較平衡些。


NO:98_117
heterosis  於 2003/10/16 07:5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To Echo (NO:98_105)

我的看法是 依慈悲心故 佛學修行者是該應其智慧考慮 當時的蝸牛是否需要他的介入? 這個介入是否適當? 我想這考量應該已包括了如何尊重蝸牛個體.

至於佛學對外道的看法 是完全不能用主觀的正邪之分來區別的 如趨向解脫兄所言 佛學的根本道理環繞著三法印: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寂靜涅盤 或許可以這麼解釋 無論任何外道修行者的說法 只要符合此根本軸心 那外道亦非外道 外道說法亦可為解脫法 佛學所認定的邪見 就是落於我執我慢 怠於慾望貪執之心 而生無窮苦惱 是不是釋尊或其諸弟子親口說法 並不是判斷外道的標準

舉例來說 若唐望行者的理念言行在廣泛討論與認知後 被確認是符合三法印 那我想其修行也可以被認為時修取解脫智慧的法門之一 雖說外道 卻無異佛法

個人淺見 若有謬誤之處 請不吝指點~^^


NO:98_118
UFO  於 2003/10/16 10:2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佛教從學術上來看,是一門相當艱深而複雜的哲學,從宗教上看有些地方很難令人相信;最主要的有「空」或「無」,「緣」,「涅盤」及「輪迴」。

佛教要人想宇宙萬象皆人心所造,實際並不存在,甚至『我』並不存在。佛教徒的證明是:車桿.車軸.車輪都不是車,所以無車。我的頭.手.足.思想.情感都不是我,所以無『我』。世上實際存在的只是「空」與「無」。身為一個有神論立場的我,非能接受。

佛教也講一切事情的發生,都因一個「緣」,我想了解這『緣』是不是有位格(person)與意志?是的話,這就是上帝!只是名詞的不同。如不是,無位格與無意志的『緣』怎能支配我們有位格有意志的人ㄋ?

佛陀採取前人的說法:人修行到家就可跳出生死,進入涅盤。涅盤究竟是什ㄇ?眾說紛紜.寂.滅..靜.彼岸.無我?似地方又不似地方?自有的?無始無終?非物質的?
既說「無我」,怎能享受快樂?既說「悟」,應當是有知的主體,是誰悟?悟些什ㄇ?
既說是「無明」,又何必說「悟」?
站在哲學歷場的思考~~~~~~~~~~


NO:98_119
Echo  於 2003/10/17 04:4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其實我看 Henry 不只舉一反三,而是 「舉一反十」 啦 :) 這種
雜聞強記的本領,我看是很少有人能及的,至少在下自認跟不上。

倒是建議心量放寬一點啦! 在下與丫頭姑娘的對談也曾非常「針鋒
相對」過,卻不見她使出像 「把 Echo 改名為 『前面有人』」這
種小步數啦 ! 如果講話內容有料,自然會被看重,實在無需在這種
小地方做手腳。

當然,這純粹只是個人看法。


NO:98_120
Echo  於 2003/10/17 05:1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Ryne:

『「我執」.「法執」的現象屢屢存在,不僅如此還有「師執」.「派執」.「友執」...其中「我執」.「法執」最是關鍵,能除「我執」「法執」者已非泛泛之輩,所以也不必太苛求,自己也常常心思散亂,但能夠「知道」就已感到欣慰。

我覺得,「師執」.「派執」 … 等等,事實上是 「我執」的延伸。
一個人會透過 「歸屬感」把「自我」擴大到自己所屬的團體、派別。
一個 「認定別的團體都比較爛」 的人, 基本上是 「認定別人都比
我爛,所以他們才不會像我一樣有能力選擇較好的團體」; 「只有我
這個團體才是正統」的觀念,本質上是 「只有我才是正統」的投射。

故而,一切的執,根源還是在 「我執」 上。


對其他宗教或法門的排斥其實也情有可原,每個人都很忙碌,要操心的事不少,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溝通體諒實在不容易。

正因為每個人都有很多要操心的事,才更不必、不能浪費
時間與能量去攻擊他人,不是嗎 ??


在學佛人中對「外道」的說法,依在下淺見或可敘述為:
覺者說外道,不名外道,故名外道。
這樣會不會比較平衡些。

在下中文能力不是普通的差,「覺者說外道,不名外道,故名
外道」還真是看不懂。不知 Ryne 或其他人有沒有白話文的版本 ?


NO:98_121
Echo  於 2003/10/17 05:1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趣向解脫:


外道與佛教之差別就是三法印
無常 苦 無我

不知老兄能否對此三法印稍做詮釋 ?

什麼老鷹 能量 回收 這跟婆羅門教的梵天大我論無異
只是另一種我見的變形

為什麼會是我見的變形 ???

佛曾教誨於我 異我 相在中都不可見恆常不滅之事
故曰 寧有我乎

不知這話跟上文有何關聯 ???


NO:98_122
趣向解脫  於 2003/10/17 07:0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唉 我老嚕
年紀大了 眼睛不好 打字又慢
>>這是無常

實在不喜歡這些種種煩惱
>>這是苦

到底未什不能如願
身體為什老化 心情為什因此煩惱
思其因 原來身非我能主宰 有其自然規律
心非我能主宰 常因外境而轉變
身心均非我能主宰 哪我是什麼

既無恆常性 又無能主宰 變化流轉之中
究竟我何在

眼睛不好而苦 執取眼識之模糊 意識過往之目明
不覺心起苦受 我覺在六入處之間相繼落腳又相繼生滅
寧有我乎 寧有我乎
>>這是無我

有的是生滅之因果相繫 有的是日夜變化的身心
有出生即有身心 有身心即受無常磨難

無常磨難是苦耶 非苦耶
是苦 確是苦

世尊 弟子之欲離苦
猶如火宅之人 欲得清涼

善信 無生即無身心 無身心誰受無常
生生之因緣若何

諦聽 善思 曰無明

云何無明 曰貪 嗔 痴

順者貪 逆者嗔 不明生生之苦因曰痴

三者日夜流轉於身心內外
反覆生死之輪迴 亙古常轉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處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老病死苦
智者 此名十二緣起 細論身心內外五蘊六入苦樂生滅相續不斷之因緣

智者 若於此十二緣起 順逆觀察 照見一切身心內外具屬無常
於其中不見恆常不滅之我 曰明 曰無無明

無無明則無緣行 無緣識 無緣名色 無緣六入處 無緣觸
無緣受 無緣愛 無緣取 無緣有 無緣生 無生則無老病死苦

當於一期生命之中 斷其再生之緣
當於一期生命之終 究竟無始劫之苦 不再受後有
明者 不受後有 曰入涅盤

知苦(無常是苦) 明集(集為苦因) 求滅(欲解脫苦) 修道(知因斷因 得無生果) 此為修行次第
總名四聖諦

智者 人生實苦 推之萬千 其因則一 曰有生故有苦

以上 末學轉述阿含大義 不敢言說法 但為後來者 共習佛陀教誨

末學無修 愧為佛教子弟 五戒不能嚴守 法義未能身行
僅以佛陀遺教 自依洲 法依洲 與諸同修 共同惕勵


NO:98_123
Green  於 2003/10/17 09:2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 NO:98_118UFO
>> 佛陀採取前人的說法:人修行到家就可跳出生死,進入涅盤。涅盤究竟是什ㄇ? 

「跳出生死」就是「涅槃」,
「生、死」在這裡,代表的是「對立」,
有「對立」,就有矛盾、煩惱、痛苦等等,
消除「對立」,便得心境和平、沒事,── 這就是「涅槃」.

>> 既說是「無明」,又何必說「悟」?

「無明」代表:── 身陷「對立」之中,而不知道《跳出》的道路,
「悟」代表:──走上《跳出》的道路,而消除了「對立」,
∴ 正因為「無明」,所以才需要「悟」!


NO:98_124
趣向解脫  於 2003/10/17 10:2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不受後有 曰入涅盤

NO:98_125
Henry  於 2003/10/17 12:3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本人不會再有新的說法。因為UFO的用語,我好像比較看得懂,略做反應。

佛教徒的證明是:車桿.車軸.車輪都不是車,所以無車。

這裡面又見循環論證(circular argument)。既稱是”車軸”,就表示接受”車”的存在=>所以有車。循環論證本為是導致全真命題,但是,嘿,這裡卻來個大”創意”,說:無車!把一般邏輯的必然,予以否定(因為:無車=>無車軸)。所以我前面說,形上學最多只能消遣玩玩。像這個,要當真的話,就導致虛無主義的危機:黑可說成白,敵人可說成朋友,…。(佛陀陛下,歹勢喔,我知道你沒有這個意思。^_^)

我對佛教少研究,但關於UFO對佛家生死看法的質疑,從他這同一篇裡,我看那恐怕只是邏輯的必然:既然佛教要人想宇宙萬象皆人心所造,實際並不存在,那生死也是沒有實存=>你不去造,就”跳出”生死。問題是,這要預先造出(引上面)「宇宙萬象皆人心所造,實際並不存在」這一象。^_^

按照「境由心造」的(英文口語說:wishful thinking)唯心理論,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在有人/有人心之前,這世界存在嗎?帶孩子去參觀恐龍展覽,當孩子興致勃勃地問起問題,你總不能答說:我們快忘掉,當它是一場惡夢吧? 就是不談追求傳統智慧的問題,這對heterosis所謂的EQ,我看也沒有助益。

========
heterosis說:

我們可以看到新教徒對羅馬教廷的對抗 … 教義的討論並不是全然因循原經義的理性思索 而必需倚賴實質上的權力支持而取得被承認的地位

我想這是跟佛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是完全不同的

以中國文化圈而言,在佛教和儒教合流後,我相信就絕對不是這樣了。

就拿UFO質疑的「無我」觀念,在只講「大我小我」(沒有平等的”我”,而大我吃小我)的漢文化,有人能更”精進”一步倡導大眾「無我」,自然會大受統治者歡迎!



NO:98_126
趣向解脫  於 2003/10/17 13:2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佛教要人想宇宙萬象皆人心所造,實際並不存在

這當是閣下誤解 事實並非如此

>>在只講「大我小我」(沒有平等的”我”,而大我吃小我)的漢文化,有人能更”精進”一步倡導大眾「無我」,自然會大受統治者歡迎!

您的看法恐怕是因為單純由無我二字的字面意義作解釋所導致

用漢語翻譯梵文佛經 本來就會有失真及附加定義的狀況 這必須透過對古漢語的學習
以及實際修行 才能正確了解 行有餘力 加強巴利文的學習 更能契進原典
否則閣下用這種類似佛教因明學的方式論證 基本上徒勞無功 每個時代都不乏類似的言論
事實也都證明 脫離實修的言辯 除了讓腦袋靈活之外 對於真正解脫所須之智慧 幫助不大
漢傳佛教當然有其政治與社會文化的影響 若單以簡單的大吃小邏輯詮釋
則吾人不彷說 觀諸六合 縱貫古今 驗之中外 請問眾生誰人不大吃小 事實上有生即有苦
如此這般亦不過是眾苦之一 修行第一次第 光是如實知苦 就需要相當努力觀照身心
緣何 須知痴是無明三毒之最啊


NO:98_127
UFO  於 2003/10/17 19:5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站在基督徒的立場,敝人也來迴響一下佛教的優點,OK!^_^
佛教修行注重內心修養功夫,抑制情慾,克制肉體;犧牲自己,普救眾生,消滅階級制度,主張一切平等。

但是又不得不說在本土看到的佛教現象;因為「無上神」觀念,得救要靠自己,信徒在徬徨無主時,神道觀念與民間迷信容易趁虛而入,在台灣盡變為「佛道一家」?

其次視肉體為犯罪根源,過分貶抑它;對社會問題沒有一套好的入世觀.....

一點想請教諸位菩薩大德:佛教有無「靈魂」說法?似乎倡導靈魂無來生?那是什ㄇ在接受輪迴呢?


NO:98_128
趣向解脫  於 2003/10/17 20:38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佛教有無「靈魂」說法?似乎倡導靈魂無來生?那是什ㄇ在接受輪迴呢?

我有一拙喻 請您聽一聽
輪迴常流轉 歷劫無終時
身心六入處 分秒生滅替
我覺誠是幻 因無恆常性
靈魂亦我覺 生滅復生滅
我或執眼識 我或執耳識
輪迴無主體 猶如水波泛
波平復波起 漸漸離岸邊
水波實存乎 水波實在有
後波非前波 波波總延續
成波因緣在 盪漾到天際
寧見主體否 實未見主體
老朽不善譬 只望解君惑
依然不明處 不妨多提問
四大有時壞 留壯述法義


NO:98_129
Ryne Wu  於 2003/10/17 20:4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Echo:
很高興大家逐漸討論到一些核心問題,但個人在此不作立論,稍作能力可及的歸納:
一:人生一切是「機率」的偶然,還是人可以主導機率,甚至跳離機率的操控。
二:佛法或唐望之學與哲學的不同為何?
三:看待「我執]是當作目標還是過程?而「去除我執」在此有何作用?

對不起忘了您對「覺者說外道,不名外道,故名外道」的提問,這有點類似黑格爾「正」「反」「合」的辨證法。
在佛法中是把這種敘述當作「觀空」的一種動態體會,這三個語句也可視為三個階段的觀念:
類似人家常說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其目的是藉由「取正」然後「去正」,再進入「完全的不取(真空)」然後再來觀照所處的現象世界
(容在外用文字敘述的力有未逮,一來---悟的程度不高;二來--語文原本就有其侷限性)。
通常這是修證「般若(智慧)」的一種入門見解。
所以「外道」的意義˙對覺者而言可能僅是一種虛幻不實的名相罷了(試想:外道也有可能指佛教徒本身,例如:引誘他人算命,賣藥,買升官發財好運...等等)



NO:98_130
Green  於 2003/10/17 21:2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 NO:98_
>> 站在基督徒的立場,敝人也來迴響一下---------

其實, 也可以暫時把《基督徒的立場》放在一邊,
而單純以『人』的立場,來探討「人生問題」;

畢竟「基督教」、「回教」、「佛教」-----「新時代」等等,都是『人類』共同的 智慧財產!

>> 佛教修行注重內心修養功夫,抑制情慾,克制肉體;--------

有《抑制》 便有「對立」,那不是 真正 佛法,
有《克制》 便有「對立」,那不是 真正 佛法。


NO:98_131
UFO  於 2003/10/17 22:3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感謝諸位答覆^^
所以Green的『人』的看法,又驅使我回到費爾巴哈(德,1804-1872)的看法:「神聖的本質不是別的東西,就是人的本質,或者說的好一點;就是人的本質除去了個別的、現實的、肉體的人的限制,並將之對象化了,亦即被看成和敬拜成另外一個與他不同的、獨立的實體~因此一切關於神聖本質的規定事實上都是關於人的本質的規定。(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哲學,556頁和557頁)

所以他對宗教提出一個命題:「人的對象不是別的,就是他的客觀本質本身」。

人的價值有多大,人心中『神』的價值就有多大。神的意識就是人的自我認識。我們從神認識人,反過來又從人認識他自己心中的『神』,兩者其實是一回事!


NO:98_132
趣向解脫  於 2003/10/17 23:1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Green 兄

要解構對立 從社會學 符號學 人類學 政治學去下手吧
佛法與你說的無甚深關係
各位同修看看 不依修行次第 光是第一步驟的知苦功夫都沒有
才會講出這樣的怪論 即便空宗論法 解消有無二義 正取空義
也不可能產生這種結論

有《抑制》 便有「對立」,那不是 真正 佛法,
有《克制》 便有「對立」,那不是 真正 佛法。

就算單純想要一窺佛法堂奧 最少也要打點基礎 做做思想上的融會
真正佛法這樣的字眼 實在不很恰當 我一再告誡自己文談之間
盡可能就佛理述佛理 可您這樣的深度 令人無從論起

各位盡可以就您之所學比較宗教 但對自己認識尚淺的範疇
頂好是不要妄加結論 否則遇到如在下這般修為不夠習氣濃厚的居士
還是會忍不住說一聲.............講的什麼野狐禪 讀書不多 毫無實修 空言誤人

echo兄開欄立義相信是良善無私的 這點我相當肯定 而且各位也無須認為在下於此留言
圖的是宣教什麼的 佛教是無神論 解脫是靠個人 不會也不應該有褒己抑人的行為
但您所論若涉及佛教內容 則必然存在著是非之別 這方面的批評 既然有心尋知識
就要有雅量接受 我現今已非耶教中信徒 自然就不會對此教種種妄發異論
不然神學院的教導 比之上述各位討論 深度廣度不知凡己 坦白說 以區區在下在兩宗教的淺淺歷練
觀照各位實在會覺得都好像在禮拜堂外聊聖經

至於唐望大師的生命觀 我只能說用佛教的教誨來看是如何如何 但立足點還是在佛教範圍內
怎麼敢用.............

有《抑制》 便有「對立」,那不是 真正 佛法,
有《克制》 便有「對立」,那不是 真正 佛法。

這樣的方式立論

外道欲評論佛法 比較高下 那是言論自由 黑白由他 文責自負
但要以一個佛弟子的口吻發言 不管您究竟是或不是 如果自己都沒有正確認知
對有心親近佛法又認識不深的人 卻會因為你的認識不清 而誤導了他 這就是野狐禪的警惕

為什麼一直強調修行次第 因為如果不是真正想要解脫離苦的行者
就不會對法產生敬重與躬身實踐 言談及佛教時也就處處脫離法義

那還不如不要說................................................................


NO:98_133
丫頭  於 2003/10/18 01:2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從 趣向解說 對 Green 武斷地下結論 >> 那不是 真正 佛法<< 如此反感 我覺得 趣向解說 應該是很虔誠的佛教徒

>> 佛教修行注重內心修養功夫,抑制情慾,克制肉體;--------

我的理解是 那些東西像精製白糖或香煙等毒品 會上癮有害健康 所以對已經上癮中毒者 只好要他們抑制克制渴望 (crave) 來解毒癮 似乎是一種靈魂生病時的治療方法 跟「對立」好像扯不上 比較像要砍斷一些墮落的引力 讓靈魂可以再自由遊盪

宗教好像是在提供靈魂生病時的治療方法 忘了不曉得那個日本文豪的名著小說 講的是基督教 當中一段對白的大義是說 要能真信主 第一步要先體認到「自己有罪」 否則白搭 跟 趣向解說 提到的要先意識到「人生苦」(想解脫離苦) 有點像 雖然指的是不同的東西


NO:98_134
heterosis  於 2003/10/18 09:0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我想趨向解脫兄是因為深入經藏 對於一些佛學定義有較嚴謹的看法 才會提出對 Green 兄的意見.

任何討論都一樣 沒有建立基本的共識與一些關鍵問題的定義 是沒有討論的餘地的. 學理嚴謹如佛學更是如此. 其實此欄討論到現在 對佛學有興趣的網友應該都可以比較清晰的了解自己對佛學的疑問在那, 其實最好的解決方式並不是在這裡繼續論辯 而是試著理出腦海裡成形的疑問 在佛經典裡尋找答案. 畢竟經典中記載的是遠較為原汁原味的資訊.

如趨向解脫兄所建議的 雜阿含會是不錯的選擇 雖然卷數不少 但段落簡明 可以時時反覆玩味 即使對於初生興趣者隨手拾讀 也是不錯的.

雜阿含全文可見以下網址:

http://w3.cbeta.org/result/T02/T02n0099.htm



NO:98_135
Echo  於 2003/10/18 10:1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這篇算是無主題的閒話家常:

跟 Ryne 一樣,我對各位大德能在這裡理性地分享心得,心中充滿了感恩。
我們都還在 「學習尊重」、「學習民主」 的過程; 基本上,整個台灣社會
都還在這樣的過程裡; 看看網上各大論壇,要找到 「沒有怨氣」 的理性對
談,還真是不容易。一般人總是急於表現自己,急於爭取認同,而忽略了互
動中的人我界線,常常不知不覺地跨越那條線,把「意見表達」 變成 「批
評對手」, 似乎非得要把別人描述得很爛很爛,才能証明自己相對的優秀與
偉大。這樣的「跨線攻擊」,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對方的強力反擊,於是人人
怒髮衝冠,怨氣四射,離 「理性對談」 就越來越遠。

我們在討論 「我執」,討論 「自我重要感」,上述的「跨線攻擊」,在我
看來正是我執的表現 - 因為覺得自己很重要,把自己當作是世界的中心,
才會認為別人所珍視的東西是垃圾而加以貶抑。從另一個角度看,「必須說爛
別人才能証明自己」更是一種沒有自信的表現。

對我來說,我在這裡介紹唐望的法門,主要還是如我在開欄講的:「提供不同
於傳統的方法去看人生」。我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爭扎,因為沒有人
可以讓我發問,大部份認識的人都把唐望(當然還有去學唐望的人如在下我者)
當瘋子。想到也許會有跟我一樣的人,我才會想要來做點分享。
 
這個「分享」的動作,本質上是 「反唐望」 的; 也就是說,一個真正的
唐望行者,是不會作興來做這種事的,更別說他們會想要把時間浪費在「說服
什麼人」上。他們把自己完全抽離,因此不會靠自己的主觀判斷行事;因為他
們做得到把自己抽離,因此他們可以把全副精神、能量用在「接收訊息」上,
因此他們有辦法「感應」到世界的「走勢」,而對這個 「勢」 來做反應。

為了要能感知到「勢」,他們就必須做到「去我執」,做到 「失去自我重要感」,
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覺得自己很重要」、「自我中心」的想法,是所有人類
思維、言行中最最浪費能量的,因而在他們的所有修練裡,這是第一個最重要的關
卡。因此,一個唐望行者,對這「我執」的觀察應該都會很敏銳。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我會對基督教、佛學的「法執」那麼敏感。

不過,基督教、佛學雖有「法執」的問題,但是以「整個人類社會」的角度來看,
這兩者的正面貢獻是絕對要遠大於唐望的,畢竟唐望的東西固然是好,「傳法大眾」
卻不是他們的考量,因此說穿了不過是「有緣者得之」的「個人成就」罷了。


NO:98_136
Henry  於 2003/10/18 11:0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有人似乎努力塑造自己為”唐某人”的分身,再設計和欄主附和吹捧”本尊”。但不管你如何吹捧,就所謂”本體”而言,在我看來任何”人”都是絕對等值的。稱呼他還是”人”,算是提醒他、給他基本的尊重(當然也是因為本人還在這欄發言,總必須給自己尊重;不能因他而跟著被貶值。哈哈 ^_*)。

Echo, 忘了我曾說的,有些文章、報導需要顛倒著看嗎?這對你而言,我看接近百分之百喔。搞動作的是你自己;而且,要拿出自己的”料”來,不要躲在「那個(Who knows what?)本體」後面.

過幾天再來看看。And also, strange, I seem to start enjoying kicking your butt around, echo. :-)


NO:98_137
Echo  於 2003/10/18 11:4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你看,才剛說到「怨氣四射」,就馬上有人自動對號入座,開始「跨線攻擊」。

「必須說爛別人來能証明自己的偉大」,要預測一個人的言行,還真是如此
輕而易舉。


NO:98_138
Echo  於 2003/10/18 12:4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丫頭:

『Echo, 你相信世界上的事存在機率 (probability) 或是 如果夠努力一定可確定 (certainty) ? 』

我不相信機率,也不認為只要努力就可以確定什麼(註:希望我沒有
誤解妳「可確定」的意思)。

把事情發展的各種可能性都考慮清楚,也把自己舉動的各種可能後果
都考慮清楚,之後不悔恨,不抱怨,只有檢討與修正,沒有情緒反應。
就這樣。

『如何降低 human error 值得努力 但偶爾判斷錯誤 也要有智慧去原諒自己 不讓自己被單一情緒主宰太久 而失去品嘗其它情緒的機會 是人不是神 有時要靠試誤法累積知識 也是沒辦法的事』

基本上同意這樣的看法。只有一點:在唐望的觀念裡,沒有所謂原諒
不原諒的問題,對自己對別人都一樣。因為,一般人認為的「那個人
了一件事」,在唐望的眼中是只有 「那個人做了一件事」,而
甚少把「對、錯」這種是非判斷加在事情上頭。既不會去認為那個人
做了錯事,就沒有原諒的必要,因此也無須浪費精神在「要不要原諒
他」這種枝節的考量上。

如果蝸牛這條命在當下能「感動」我 讓我想幫牠 我也只能就我當下所擁有的經驗去下判斷 如果有跟蝸牛溝通的管道 讓蝸牛知道我看到的部份 讓牠自己做判斷 就不會壓力這麼大 要背負替蝸牛下決定的責任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 為什麼一個人擁有「比別人更大的不對等的
力量」的時候,連帶的就會自動賦予自己「有替別人下決定」的權力呢? 

這是能力太不對等時的不得不然 做對了有成就感 錯了有罪惡感 若老是刻意冷漠逃避那「感動」 久了我想靈魂可能會越來越鈍化

了解。我想,唐望的修練,在一般人眼中難免有如妳所說的「鈍化」
的印象。不過,矛盾的是,唐望行者中,多半是情感豐富的人,他們
只是不像一般人一樣沈溺在情感裡而已。記得他甚至說過,「情感豐富」
是他們修練的要件之一,這是我到現在還不太明白的。可能跟妳講的
「情感豐富的人比較敏銳」有關吧 ?

Ryne 的 >> 就像被詐騙集團騙過後和未被騙過前對被騙這件事會有不一樣的見解與體會。 <<
已替我回答了部份 剩下的我既沒能力講清楚 也沒能力知道對錯 我能說的是 有的人很敏銳易「感動」 小小經驗就夠觸發體悟到很多 不需要大起大落弄得血淋淋的 靈魂才能開始對特定振幅起共鳴 靈魂偶爾吃點垃圾食物無礙健康 但若吃太多甚至上癮 addict to it 就不好了 不是所有喜歡吃的情緒都是健康的靈魂食物

了解。


NO:98_139
Echo  於 2003/10/18 13:0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Henry 的言論,在這個欄裡應該算是個「異數」吧 ?

在下的一篇「對各位大德能在這裡理性地分享心得,心中充滿了感恩」的文
章,為什麼會惹來他如此刻薄的人身攻擊,倒是一件值得在下反省的事。

而能有機會好好地在一旁觀察自己在 「被別人噴口水」 時的反應,也該算
是個難得的機緣。由自己的反應,可以了解,自己離「去我執」實在還是差
很遠。

感恩哪 !


NO:98_140
Ryne Wu  於 2003/10/18 15:1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噴口水的人只是星球,但被人噴卻處之泰然者是太空。

NO:98_141
趣向解脫  於 2003/10/18 18:0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to Henry
您的網頁不錯 不過對於沒學過拼音文的人
閱讀上幾乎不可能

也許採用羅漢兼用會更有推行力

謝謝


NO:98_142
Green  於 2003/10/18 22:1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 NO:98_133 丫頭  
>>* ---- 武斷地下結論 >> 那不是 真正 佛法<< ,---
>>* 對已經上癮中毒者 只好要他們抑制克制渴望 (crave) 來解毒癮,--- 跟「對立」好像扯不上,

(一)
一個毒犯想吸毒,而被勒令 戒毒,
戒毒── 這是「克制」,
想吸毒 而不能吸毒── 這在內心上,便是一種「對立」、「矛盾」,
正因為 內心有「對立」、「矛盾」, 所以才需要「克制」.

(二)
先貼點原文,
【NO:98_123.
【-----「生、死」在這裡,代表的是「對立」,
【有「對立」,就有矛盾、煩惱、痛苦等等,】

【NO:98_130.
【>> 佛教修行注重內心修養功夫,抑制情慾,克制肉體;--------
【有《抑制》 便有「對立」,那不是 真正 佛法,
【有《克制》 便有「對立」,那不是 真正 佛法。】

當一個人,起心動念 想要《抑制情慾》、《克制肉體》的當下,
他的內心,不會多少有「對立」、「矛盾」存在嗎 ?
如果內心 根本就沒有「對立」、「矛盾」, 那又何需「抑制、克制」呢 ?

就如同一個人,內心根本就沒有「想吸毒 而不能吸毒」的 對立、矛盾 存在,
那麼 他有必要「戒毒」(克制) 嗎 ?

(三)
聽說印度有位 悉達多王子,在菩提樹下成道、成佛,
成道後的 佛陀, 在心境上 會再現起「對立」、「矛盾」、「生死」嗎 ?

所謂「真正的佛法」, 乃是指:「法」(真理) 的實踐者、體證者;

「法」(真理) 的實踐者、體證者, 在內心上 是不會再有「對立」、「矛盾」、「生死」的,
而是:『 身、口、意』清淨;

這 『 身、口、意』清淨, 便是「真正的佛法」。


NO:98_143
趣向解脫  於 2003/10/19 00:3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 身、口、意』清淨, 便是「真正的佛法」


對不起 『 身、口、意』清淨狹義的說是生活的態度與方式
亦即 八正道

「真正的佛法」尚且包含了 最重要的 解脫之道 不受後有

清淨二字包含了上述實踐 這樣法義才是圓滿


NO:98_144
絕對很美  於 2003/10/20 08:3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佛法不太適合講!因為泰半是用演的.
演歸演.做人歸做人!(夾縫中的人?)

NO:98_145
celebrate  於 2003/10/20 20:00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演歸演.做人歸做人!(夾縫中的人?)

嗯 有趣


NO:98_146
丫頭  於 2003/10/20 23:5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Echo:
>>記得他甚至說過,「情感豐富」是他們修練的要件之一,<<
>>只有檢討與修正,沒有情緒反應。<<
>>在唐望的眼中是只有 「那個人做了一件事」,而甚少把「對、錯」這種是非判斷加在事情上頭。<<

這樣看來你有可能誤解唐望的意思 我猜想你可能要先體悟到 對有些事

>>把事情發展的各種可能性都考慮清楚,也把自己舉動的各種可能後果都考慮清楚<<

是不可能也不必要 我喜歡的例子是物理的測不準原理 You just have to live with it. 或用機率統計的語言來講 人生很多事不是一定是非黑即白 可能你的 prior 是黑的機率 60% 白的機率 40% 所以你選黑 但若出現是白 並不代表下次一定要選白 才不是白癡 有些人可以 Baysian update belief 有些人不行 而且有些事連正確的 support 都不見得能知道

因為體會到每個人的能力不足 所以有慈悲心 可以就事論事 去欣賞或設法去改善社會制度 不再拿神的標準來虐待自己貶抑別人 因為有情緒反應 有對錯好惡 才能感受到喜怒哀樂的人性 珍愛生命 捨不得糟遢


NO:98_147
丫頭  於 2003/10/21 00:39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Green :

被綁想辦法如何掙脫開重回自由 跟 考慮要不要掙脫 是兩回事

從你的語意上 你的 「對立」、「矛盾」指的是後者
>>【-----「生、死」在這裡,代表的是「對立」,<< 指的也是後者

【>> 佛教修行注重內心修養功夫,抑制情慾,克制肉體;--------<<

指的應該是前者


NO:98_148
Henry  於 2003/10/21 12:1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趣向兄說:
則吾人不彷說 觀諸六合 縱貫古今 驗之中外 請問眾生誰人不大吃小 事實上有生即有苦

我原本義氣憤發, 想正告趣向兄,這是重覆那位KMT高官「哪裡不死人?」,蔑視現代人權的笑話。可是一想,可能趣向兄要繞個那”虛無邏輯”的彎,然後告訴我:善哉,佛家無視人權原來就是重視人權。哈哈!傳統知識份子也許就是因為假借”真理”/”解脫”之名,必須要拼命screw up日常生活邏輯和時代潮流,無怪會生出所謂EQ的問題(一些”同修”在這裡的言詞裡,就好像不斷顯示出來)。妙,真相大白!!

這幾天聽報導說,中國有個夭壽個體戶,在村裡的水源放毒,以利推銷他的濾水器。少數教徒們請慈悲為懷,不要也這樣製造市場,有違原初的教義喔!

--------
另外,
前面UFO提到佛家經典難懂。So what? 德國唯心論的著作也是很出名的難懂,特別是黑格爾。但英美學者認為,難的其實只是語言本身,歸結起來,其中道理也沒什麼大不了。再說,黑格爾哲學傳下左派共產主義,右派法西斯(東方的中國也出現”平行”的現象)。沒有這些,這世界應該會好一點吧。(黑格爾曾拿他的唯心理論做科學預測,結果都錯得離譜。)我們生活身邊四周,都有豐富的知識來源,沒有理由說那些名人就得天獨厚--大多是際遇使然,冰山一角(可以由科學考證得知);沒有特別什麼的書/話,非親身去看到/聽到不可;那還得了 ^_^。


NO:98_149
趣向解脫  於 2003/10/21 17:04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也許您不想解脫 那是個人抉擇

在下則是非常非常希望能解脫

宇宙眾生實相本如此 多辯何益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您能向無常討公道嗎

如果可以 包含在下在內的六道眾生 都會深深的感激您

如果不行 何妨接觸佛教看看再說


NO:98_150
趣向解脫  於 2003/10/21 19:42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國唯心論的著作也是很出名的難懂,特別是黑格爾。但英美學者認為,難的其實只是語言本身,歸結起來,其中道理也沒什麼大不了。再說,黑格爾哲學傳下左派共產主義,右派法西斯(東方的中國也出現”平行”的現象)。沒有這些,這世界應該會好一點吧。(黑格爾曾拿他的唯心理論做科學預測,結果都錯得離譜。)我們生活身邊四周,都有豐富的知識來源,沒有理由說那些名人就得天獨厚--大多是際遇使然,冰山一角(可以由科學考證得知);沒有特別什麼的書/話,非親身去看到/聽到不可;那還得了。

撇開 佛學不談 這樣的說法 反道很有反智論的影子在



NO:98_151
Henry  於 2003/10/21 21:23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趣向兄說:
to Henry
您的網頁不錯 不過對於沒學過拼音文的人
閱讀上幾乎不可能
也許採用羅漢兼用會更有推行力

謝謝

=====
謝謝光臨

我的台文首頁的左上角,有到中文版的按鈕,以方便中文讀者.
Holo是本人的語言, 和推行力無關. 往後還會出英文版.
---
趣向兄會不會跟不上現代的知識觀了吧? 我在本欄很早就意圖點明這點. 事實明明是黑格爾和知識脫節. 到底何者反智? 或許你也認為,尊重人權竟是個反智的觀念? 這是一整系列下來的. 反假道學倒可說是海洋文化的特色(pretentious, 他/她們批評那些形而上研究;德國的康德也是這麼批評-根據英文),本人同意.


NO:98_152
Green  於 2003/10/21 21:3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 NO:98_147 丫頭  
>> 被綁想辦法如何掙脫開重回自由 跟 考慮要不要掙脫 是兩回事 .

1. 一個人 被綁,當然要想辦法 掙脫,
難道有 不想(不考慮)掙脫的 糊塗蟲 嗎 ?

2. 一個人被綁!
被什麼所綁 ?
我的意思是──:
被【對立、矛盾、衝突、生死、煩惱、痛苦---等】所綁;

如果一個人能夠 掙脫【對立、矛盾、衝突、生死、煩惱、痛苦---等】束縛,
那便可說是:「法」(真理) 的實踐者、體證者。


NO:98_153
趣向解脫  於 2003/10/22 01:47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反假道學倒可說是海洋文化的特色(pretentious, 他/她們批評那些形而上研究;德國的康德也是這麼批評-根據英文),本人同意.


......................問題在於 經過實修後 您會體會到 佛法 不是形而上學
更不是所謂的假道學 我倒很有興趣 為什麼閣下會將佛法與不尊重人權連結起來
請了解 現在是高度分工的時代 修車找修車廠 生病找醫師 解脫修行找佛法
如果您希望在社會文化上進行提升與反省 那是相當好 自然應有專業的視野與素養
可是容我說一句 修法求的是斷盡煩惱 不受後有 相當大的部分是不同於您談到的種種
這樣的講法 希望您能了解 至於西方哲學與政治社會發展 並不能如您三言兩語帶過即可
光是新教與資本主義興起的關係 就已是千頭萬緒

不過還是要讚賞您對我國語言所做的努力 在下也曾經在拼音文推廣上 經歷一段時日
您的辛苦可以想見 尤其是英文台文對照學習的部分 希望您堅持 加油 加油


NO:98_154
Henry  於 2003/10/22 12:0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趣向兄,
我想我們只能從文章上盡量了解, 和被了解, 儘管言詞表達絕難完美.
總是以:不要個人化(getting personal)為原則. 在網上,若我自己感到溝通雙方有人做不到這點, 我就會決定停止;總有其他機會. 也謝謝你對我國語:-)的努力.

NO:98_155
Marco  於 2003/10/23 11:1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這欄討論的粉有趣 推

NO:98_156
路過  於 2003/10/24 12:55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為何不見新時代

NO:98_157
文e  於 2003/10/24 13:01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此欄已滿,敝人以兩位開欄者的名義重新再開一欄,此欄不再提供發言.

NO:98_158
文e  於 2003/10/24 15:36
Re:「佛法」 與 「新時代」 的對談

佛法與新時代的對談(二)

回論壇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