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內容表示 | |
---|---|
[17] 治國,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年齡——檢視「童軍治國」說背後的荒謬邏輯�@-�@ [原始記事 /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張秀珍 投稿日期:2000/11/26(Sun) 05:15:23 近來,台北政壇對陳總統身邊的年輕幕僚權多有非議,部分媒體及政界人士更以「童軍治國」一詞加以諷刺,大有將半年來政局與股市的不安,全歸咎於這批平均年齡三十餘歲的幕僚。然而,此種看法是否正確,實不無可疑之處。而其背後所透露的反智思想,更是值得加以檢討。 首先,所謂的「童軍治國」說法,實是視陳總統為毫無自主意志與判斷力、任幕僚操控的傀儡。若果如此,則陳總統的治國能力自然是大有問題。但是事實真的是如嗎?由陳總統多年來的從政經歷,我們可以看出,陳總統的意志力與判斷力皆屬一流,怎會淪為傀儡任人操控? 再者,提出「童軍治國」說法的人,預設了目前的政局與股市不安與新政府有絕對關係。誠然,身為執政者,新政府該負的責任是無可逃避的。但是,政局與股市的不安就應全然歸咎於新政府嗎?就政局的不安而言,在野三黨所發動的政爭,實是今日政局動盪的主因之一。就股市的不安而言,政局的動盪、世界高科技產業的漸趨不景氣、國民黨執政時期遺下的經濟沉痾等,實為股市不安的重要原因。職是,批評者對新政府的責難,不但是將問題過度簡化,且是為國民黨卸責。 其次,「童軍治國」說法的背後,隱含了「年紀輕者無能力治國」的邏輯。然而,治國需要的是智慧,智慧的高低卻與年紀無關。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對」時只有二十八歲;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寫出美國〈獨立宣言〉時只有三十三歲;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James Madison﹚撰寫近代最重要的憲政文獻《聯邦論》時,只有三十八歲。他們的年紀雖輕,治國智慧之高卻是無可置疑。而若認為高齡者才有治國智慧,那以前的資深民代理應是相當有治國智慧的了,我們又何苦要請之退職呢?既然活的愈久愈有治國智慧,那我們豈不是應由百歲以上的人瑞來治國才對嗎? 如上所述,所謂的「童軍治國」,其實是一種不公平、過度簡化問題與反智的批評。而其竟能被許多政客一提再提,作為鬥爭陳總統的理由,其中所顯示出台灣許多政治人物反智的心態,不得不叫人為我國的政治前景感到憂心。 張秀珍【民進黨籍僑選立委】 http://bbs.ttimes.com.tw/view.php?no=109098&cl1st;=tomorrow_view 【2000-11-18】 |
回應本篇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