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本篇話題 |
---|
話題內容表示 | |
---|---|
[33] 謁陵政治學�@-�@ [原始記事 /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許富男 投稿日期:2001/01/20(Sat) 13:46:37 許富男【台北市議員】 封建時代的中國,謁陵是具高度政治象徵意義的儀式。被拜謁的是具政治代表性的帝王陵墓,拜謁者所圖的,是藉此儀式來強調其繼承了所拜謁帝王的「正統」,辯護其權力或奪取權力的行為之正當性。故在拜謁過程中,拜謁者往往要突顯其和所拜謁的帝王之間的血緣或部屬關係。謁陵雖是封建時代的產物,但在今日的台灣,其風猶存。只是拜謁改稱為「謁靈」,對象則由封建時的帝王,改為威權時代的統治者。然其過程與目的,卻完全相同。 今日台灣「謁靈政治」的佼佼者,是宋楚瑜及馬英九。宋、馬兩人是蔣經國的舊屬,他們感懷蔣經國提攜之恩,拜祭蔣經國的靈位,本是人情之常。然若是如此,則祭拜之事應為私人行程,斷無廣告各界週知、甚至通知媒體之理。但事實卻不然。 宋楚瑜在前年宣佈參選總統後,即於清明節時帶著大批記者至桃園頭寮謁靈。去年大選後,卻未聞其有謁靈之舉。如今國內政局動盪、親民黨與國民黨互爭支持舊國民黨的選民之際,宋楚瑜卻又大張旗鼓地,在蔣經國逝世十三年日前去謁靈。其目的如何,實不言可喻。 同樣地,蔣經國逝世多年來未曾公開謁靈的馬英九,在國民黨黨主席即將直選、其又成為國民黨下屆總統候選人呼聲最高者之際,突然公開至頭寮謁靈,更行跪拜大禮,並向記者哭陳蔣經國的知遇知恩。這番突如其來的「真情流露」所顯示的政治訊息,令人玩味再三。 有學者說,政治是權力的運作。若以此角度視之,宋、馬兩人能發揮「謁陵政治學」的精髓,將蔣經國做最最大剩餘價值的利用,不愧是出身威權宮廷的大內高手。只是,當我們發現謁陵政治在今日的台灣仍有強大的影響力之時,卻不得不感嘆:台灣的民主化,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http://bbs.ttimes.com.tw/view.php?no=85395&cl1st;=tomorrow_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