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縱橫@濁世東籬
[黯然回首] [話題全覽] [開新話題] [新到記事] [全文表示] [使用說明] [記事搜尋] [前塵過往]
[ 回應及最新記事優先顯示 ]
話題內容表示

    [98] 勿用政治立場踐踏歷史專業�@-�@ [原始記事 /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范雅慧 投稿日期:2001/03/13(Tue) 20:44:14

                    范雅慧(現職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助理)

      2月15日上午,考試院會否決國史館提議高考史料編纂科增列「台
      灣近代史」及「日本近代史」,維持原定應考項目「中國政治制度史」
      與「中國史學史」。國史館的提案,主因在於台灣省文獻會在凍省之
      後,改隸行政院,該會管理收藏許多日治時期珍貴史料,但一向缺乏
      具有該領域專業史學素養人員,加上人力財力所限,長期以來僅能做
      到保存收藏或委託研究的形式。新任國史館長張炎憲是歷任國史館長
      中唯一專業歷史學者出身,依其專業考量,為能有效整理、解讀和詮
      釋利用該批日文史料,急需有相關史學訓練、能長期專任其職的人才
      參與其中,此舉不僅能夠專才專用更是為了發揮史料功能。此案非肇
      因於政黨輪替、館長政治意識之故,實為專業考量,業務急需使然。

      然而,考試院會對此一提案的否決令人大失所望,否決的理由又充
      滿政治考量,既不尊重史學專業又因循怕事。更有甚者,在中國時報
      政治組主任夏珍帶有政治味的曲解下,先是在 2月16日的中國時報政
      治版特稿寫下「研修國史與日本史何干?」,繼之當天的中時晚報社
      論再寫一篇「因人設『試』的國史館」。考試院的瞞頇與夏珍的泛政
      治化,使得身為史學界小兵的我必須為文反擊,以正視聽,莫讓政治
      化的偏頗說法掩蓋專業史學考量的事實真相。

      首先,根據中國時報 2月16日的報導,考試院會以三點理由反對國
      史館提案:第一,「台灣近代史」與「日本近代史」於大學歷史科系
      均係選修科,而非必修科。第二,儘管國史館因史料編纂所需提出相
      關建議,但近六年來,只有一個地方文化中心提出類似要求。第三,
      如果日治時期總督府史料確有整理之必需,以聘用日文人才即可,不
      必在高普考中變更應考科目。

      考試委員們的反對理由實在可議,關於第一點「台灣近代史」與「
      日本近代史」於大學歷史科系中為選修科,而非必修科,有其時代因
      素,更是高壓政治所致。在早年的政治環境下,台灣史研究被視為禁
      忌,尤以日治時期為最,加上反攻大陸主張,大中國正統論思想,台
      灣的史學工作者身處政治肅殺白色恐怖的環境下。國民政府遷台初期,
      台籍菁英想任大學教職或政府高層已非易事,更何況統治當局幾乎將
      研究台灣史與台獨主義者劃上等號,除了寥寥幾位從日治時期就已經
      開始台灣史研究的本土台灣籍教授能任教於學風自由開放的台灣大學
      之外,沒有人能也沒有人敢在其他學術殿堂中從事台灣史研究。在這
      種環境之下,大學歷史系所中沒有台灣史學者,何來台灣史課程呢?
      專業的歷史學者需要時間培養,不是政治氣氛驟變就會突然出現,所
      以近十年來「台灣近代史」與「日本近代史」在大學歷史系中列為選
      修,一是相關領域學者仍屬少數,一是課程變更茲事體大,不僅需系
      上教授同意、校方同意,還需教育部同意,這些爭議過程可從國中增
      設「認識台灣」課程可見一般。話說回來,將反對改考的原因轉移到
      大學歷史系的選修、必修方面,是不是有將燙手山芋給教育部的意味
      呢?

      至於第二點,考試委員認為近六年來只有一個地方文化中心提出類
      似要求,所以國史館就不必在今年有此要求?這是什麼邏輯?別人餓
      很久不喊餓,所以你也不應該餓嗎?既然地方文化中心曾經提過這種
      要求,今年國史館再次提出,是不是代表的確有這種需要,而不只是
      政治立場考量啊!。最後第三點,考試委員居然認為如果日治時期總
      督府史料確有整理之必需,以聘用日文人才即可,不必在高普考中變
      更應考科目。歷史系所畢業有心應考的學生聞此驚人之語,想必執筆
      長歎淚滿襟吧!四年的歷史系基礎,或者加上三年的歷史所專業訓練,
      在考試委員眼中竟如此不受尊重。用日文人才整理日治時期總督府史
      料即可,引伸來說,看得懂中文的人都可以研究歷史了?為了實際需
      求,相關首長不能修改取才標準,高普考應考科目不應變更,那麼請
      問考試委員們,什麼時候才應該變更呢?還是都不許變更,必須成為
      沿用百年呢?

      再看看中國時報政治組主任夏珍所寫的「研修國史與日本史何干?」
      與「因人設『試』的國史館」兩文,不禁又一次對台灣的新聞媒體感
      到失望。身為一名專業的新聞工作者,雖然無法期望她完全不帶個人
      政治立場與偏好,至少應該切中問題核心,不要借題發揮,濫用煽動
      性字眼,例如稱國史館此舉「大張旗鼓」,「考試委員為之譁然」,
      甚至稱此案為「烏龍提案」。而且夏珍女士畢竟也是政治大學歷史系
      畢業,應該要比一般政治記者更尊重史學專業,怎麼會武斷地下此標
      題「研修國史與日本史何干?」當然,也許她早有預設立場,台灣史
      不是國史,只是普通地方史,所以中國民國的「國史館」不能招考台
      灣史學工作者,更遑論改考「台灣近代史」。這種鮮明而偏執的政治
      立場,一如夏珍女士三度為他作傳的宋楚瑜先生一般,擔任新聞局長
      任內,以「台灣話」不是「國語」而予以全面禁播。

      歷朝歷代國史館的主要設置目的都是為了編修前朝史,現在的國史
      館也不例外,所以以往多將研究重點放在清朝或遷台之前的中華民國
      史。現在國史館提出要增考的是「日本近代史」而非「日本史」,因
      為從治史角度而言,不論是中國近代史或是台灣近代史都與日本近代
      史有著密切的時代關連,試問,研究中國近代史或台灣近代史者能對
      日本近代史一無所知嗎?從事中國近代史或台灣近代史的研究人員是
      瞭解「中國政治制度史」比較重要?還是瞭解「日本近代史」比較重
      要?研修國史,不能只是考慮統獨意識,也不能只求避開碼蜂窩不碰,
      雖說國家文官制度不能輕易更廢,而治史者也有其專業堅持,更應受
      到尊重。

      這兩篇文章中洋洋灑灑列舉的強烈批評,多數流於政治觀點,而且
      部份事實未經考證,未免太失專業素養。例如荷據時期台灣史絕非僅
      有曹永和先生一人;而且以缺乏荷文史學人才為理由,還說沒聽說過
      以前省文獻會有相關要求,所以也不需日文史學人才之類的話,這種
      邏輯推理與考試院倒是如出一轍。夏珍女士甚至在「因人設『試』的
      國史館」文中寫到「史料編纂,在公務員體系,位階並不高,考試取
      才除國史館等中央單位,也提供包括地方政府修地方志之所需,工作
      性質以整理史料和檔案為主,有點像是助理研究員,與史學者治史成
      一家言,大相逕庭。•••。走過日據時代,熟悉日本歷史發展,對
      研究台灣近現史,當然有幫助,但國史館要的畢竟只是史料編纂,而
      非史學大家。」試問,位階高低與工作性質何干,位階高低又與史學
      素養何干,夠資格稱的上「史學大家」者罕,歷史也絕不是靠「史學
      大家」獨力完成,在無歷史與「史學大家」之間還有很多專業程度不
      一、各司其職的史學工作者,浩瀚史籍需要以國家力量治史,豈能端
      賴私人。

      夏珍女士文末有言「國史館新人新政,得體會執政者掌握歷史詮釋
      權的嚴肅性,不能拿民族感情開玩笑。」不禁反詰,夏珍女士,你不
      能拿讀者與史學素養開玩笑!




    [101] Re[1]: 勿用政治立場踐踏歷史專業�@-�@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Shark 投稿日期:2001/03/21(Wed) 00:15:48

      其實知道的越多越是覺得沒啥,越不想讓人去接觸去讀,越有人去挖掘。我想這是因為“完美”從未出現過吧?促使著人們不斷的追求無知的領域。科學如此,歷史想必亦然。



全頁表示 / [0]

回應此話題
字號 
信箱 
巢穴 
話題 
字色 
內容 (請自由改行)
符號  『』 【】 《》 「」 ÷ § ¥ m(_ _)m


[ 原案:CJ Club ] [ 協力:tobili ] [ 設計:楚狂飄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