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縱橫@濁世東籬
[黯然回首] [話題全覽] [開新話題] [新到記事] [全文表示] [使用說明] [記事搜尋] [前塵過往]
[ 回應及最新記事優先顯示 ]
話題內容表示

    [89] 沖繩--未來的台灣?《 沖繩人的中國情結》�@-�@ [原始記事 /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 投稿日期:2001/03/09(Fri) 20:46:28


      作者 沖繩人的中國情結--琉球歷史書中印著:“琉球曾是中國的附屬國,我們不是日本人”。
      傻傻





      第一眼看到這欄標題,相信大多數看官都會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感覺,沖繩?那不是日本的領土嗎?那不是
      駐日美軍基地嗎?沖繩人的中國情結是怎麼回事?有無搞錯?(然而,這正是我們的悲情之所在)

        不錯,現在是,可是你們知道其實沖繩原本并不叫做沖繩而是叫做琉球的嗎?沖繩不過是日本人百余
      年前替它取的名字罷了. 一個民族,最悲慘的事莫過于其民族的語言被忘記,其民族的文化被流失,
      其民族的歷史再也沒人提起,其民族的精神從世上消失。而琉球民族,還有比以上所說的更悲慘的事
      :作為其血統和文化的根源、被琉球民族視如母親的中華民族,在琉球民族最悲慘的的時候,竟然不
      作一聲,任由其被殘暴如惡狼的日本凌辱,忍受著一個民族最悲慘的經歷----被同化和奴化......

       大家知道聞一多寫的《七子之歌》嗎?

      七子之歌(之三)台灣  ( 此詩作于1925年 )
         聞一多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雄。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每當讀到這首詩,總能令我的心如刀絞般的疼痛,每當問起身邊的同學和朋友關於琉球的一切,他們的回
      答總是一臉的茫然,每當日本政壇上演一幕幕精心策划好的舞台劇,狂言一番,辭職,再狂言一番,再辭職
      ,這一切雖然拙劣,然而,它卻是非常成功的,日本人的意識被成功的誘導,日本人的"民智"被成功的開啟
      ,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慢慢被打開....
      從"南京大屠殺是21世紀最大的謊言"到如今的"台灣論",日本人似乎在考驗中國人的忍耐限度,似乎在
      測量中國人的底線在哪里,然而,日本人好像自始自終也未能明白過來,等到寒光閃閃的中華之劍离鞘瞬
      間穿透一切邪惡生靈心臟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今天,我在此借貴版寶地轉貼一篇來自;>;的文章,雖然我知道這里的版Corazonia和
      大多數网友都是"鴿派",或許不贊同這篇文章,更或許會對這篇中國版的"琉球論"感到不恥,然而,我并
      未准備就此說服誰,我只是覺得應該把我所知的,把我所看到的也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讓大家了解尊重那
      段歷史,從新認識那個對於我們來說曾經熟悉而今陌生的琉球群島!

      (以下為轉貼)

      中國典籍中有許多關于琉球的記載。因為這樣,中國人也許對“
          沖繩”感覺生疏,如果說沖繩就是古代的“琉球”,很多人便會有似
          曾相識的感情。台灣居民至今還稱沖繩為“琉球”,正好說明,這地
          區在歷史、文化、思想、感情等方面,彼此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歷史文化迥异

            現在的日本沖繩縣,是由沖繩、宮古、八重山三個群島為中心,
          總共14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的。目前只有40個島嶼有人居住,總人口
          約120万。原本的“琉球王國”,或地理概念的“琉球弧”、“琉球
          文化圈”地區,遠比現在的沖繩范圍還大。而且“琉球孤”的島嶼,
          從南到北散布于1000公里海面,覆蓋的面積甚至比日本的本州還大。
          而從沖繩最西端的島嶼与那國島,晴天可以望得見台灣。最南端的島
          嶼波照間島,它的緯度比台北還南。

            沖繩不僅土地遠离日本本土,歷史、文化、風土也与日本本土迥
          然有异。最大原因,琉球原本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國家,由于地理位置
          使然,使它跟隔海的兩個強鄰,即泱泱的文化大國中國、推行武家政
          治的封建國家日本,不得不經常打交道。

          深受中國影響

            琉球歷代國王就通過与中國“朝貢”与“冊封”的關系,与當時
          的中國建立起緊密的外交与貿易關系,也從頻繁的貿易往來過程中,
          受到中國文化,特別是福州人的風俗習慣強烈影響。而日本早期給琉
          球的主要影響,一是海盜“倭寇”的騷擾,二是強鄰“薩摩”的武力
          支配。由于有這些歷史背景,使琉球人至今還跟日本本土人,顯得气
          質不同,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旅游沖繩的最深刻印象是,到處可見古琉球的傳統、中國文化的
          痕跡,包括中國飲食文化,令人自然產生思古之幽情。

            琉球未統一之前,也有過三國分立的時代,即以沖繩島為中心,
          從北到南,划分為北山、中山、南山三個國家。三山的“世主”,都
          曾主動向中國明朝皇帝“進貢”,而明朝也來者不拒,分別給他們“
          冊封”承認。

          “琉球王國”的開始

            公元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統一琉球,定都首里城,是為“琉球
          王國”的開始。不過,首里城的創建則始於1930年代。今天重建的那
          霸市首里城公園,就是當年琉球王朝宮殿的所在。

            中山王擦度王1930年代創建首里城,經過后來的第二代尚氏王朝
          的經營,它成為一個頗具規模的,仿效中國的宮殿建筑群。當然,它
          不能跟中國的宮殿規模相比,卻有中國宮殿模型、精巧复制品的實感
          。

            首里城在二次大戰時,受到嚴重破坏。1992年開始复修。修复后
          的首里城,依然金碧輝煌,正殿的穹形設計是典型的唐式大門,配以
          金黃屋頂,朱紅支柱,金龍雕梁,朱獅畫棟,非常耀目。

            資料記載,琉球被日本吞并之前,正殿二樓曾挂有九面中國皇帝
          賜給琉球王的御筆匾額,几經戰火,現在已經不知去向。現在大殿懸
          挂的“中山世土”匾額,為康熙22年(1683年)冊封尚真王時所賜,也
          是一件复制品。御椅也不知去向,現在擺設的也是复制品,還是現代
          台灣師傅的杰作。除了接待薩摩人的南風殿,全是中國風格的建筑,
          尤其連接正殿的北殿,專門建來招待遠來的冊封使,更不用說全是中
          國宮殿的翻版了。

          沖繩國寶“守禮門”

            沖繩的“國寶”,象征沖繩的建筑,是一座懸挂“守禮之邦”匾
          額的牌坊,稱“守禮門”。它就聳立在首里城公園的大門外,也就是
          宮殿的入口處。我們游首里城公園當天,牌坊剛好在翻修,因而与那
          著名的“守禮之邦”四個大字無緣一睹其真面目。事后,導游比嘉小
          姐要我們猜:何處是日本名聲最大,看后卻又感覺大失所望的著名旅
          游景點?揭開謎底,原來就是指那霸的守禮門。

             守禮門的原型是中國的牌坊,挂上“守禮之邦”漢字匾額,确
          實很能代表琉球。唯一的美中不足,是它染上日本縮龍成寸的習气,
          顯得气派不足。難怪,有人說“百聞不如一見”,還勞導游小姐出啞
          謎來安慰我們,不須為失之交臂而頓足。其實,很多東西有時真的是
          ,未見面反而能保留心中的美好形象。

             從首里城的規模,特別是它濃厚的中國色彩,誰都可以想象得
          出,當時琉球王國与明清中國的關系,确實是非比尋常的。根据歷史
          記載,琉球王國通過与明清的往來,獲得大量商品賞賜,有部分就轉
          售給日本薩摩商人,后來還引發日本對琉球的覬覦。同時,琉球又將
          日本的銅和其他商品,充作琉球商品“進貢”中國,以換取中國更多
          高度發達的商品。歷代琉球國王都向中國朝貢,尤其新王即位,必定
          要求中國派遣使臣到來為新王舉行“冊封”儀式。描繪中國冊封使,
          其壯觀的隊伍,嚴肅場面的卷軸《中國冊封使行列圖》,如今還收藏
          在那霸的沖繩縣立博物館。

          琉球一度是海上貿易王國

             琉球王國雖然換了几個王朝,它向中國“進貢”,而中國則給
          它“冊封”,這种關系前后維持了500年,直到琉球完全被日本吞并
          為止。

             琉球就通過這种關系,不僅從中國獲得大量的物資供應,還發
          展成為當時鎖國中國的海上對外貿易“總代理”。琉球的船只,不僅
          往來那霸与福州之間,還北上日本、朝鮮,又南下安南(越南)、呂宋
          (菲律賓)、暹羅(泰國)、亞齊、爪哇(印尼)、馬六甲等,遍布整個南
          洋群島。琉球從這樣的“轉口貿易”中富裕起來。

          明治維新与琉球處分

            日本明治維新,推行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實行廢藩置縣,琉球王
          國也從琉球藩,再降級為沖繩縣,從此正式為日本所吞并。

            日本為了切斷琉球与中國,維系超過500年的關系,便利用發生
          在明治4年(1871),台風將宮古島船只吹到台灣,54人被台灣土人殺
          害的事件,出兵台灣。日本強逼中國清朝政府,公開承認沖繩屬于日
          本、琉球人為日本屬民。昏庸的滿清當然不是日本的對手,而且,日
          本早有野心勃勃的南進計划,琉球從此也就正式淪為日本的屬土,改
          稱“沖繩縣”。日本現代史,稱這段史實為“琉球處分”。

               琉球一直要獨立出日本


        前些年因琉球美軍基地的三個美軍士兵,合謀強暴輪奸一位年僅十二歲的琉
      球未成年女童,引發了琉球群島空前的反美浪潮,成千上的琉球人走上街頭,進行
      一次又一次的游行示威,在高喊“美軍滾出去!”的同時,另一种潛藏已久的反日
      情緒也高漲起來。歷史的真實記錄無法篡改,在琉球人內心深處,被日本武力從中
      國掠奪、吞并的慘痛記憶猶新,已振蕩了多次的“琉球獨立”運動又成為熱點,在
      街頭巷尾熱烈討論。

        書店里搶購著一本叫《沖繩(琉球)獨立日》的歷史書,鼓動人們爭取獨立出日
      本,它用歷史向人們訴說“我們不是日本人--琉球國的歷史”(1).琉球調頻廣播
      電台“溝通”也利用琉球人在九月八日對“美軍基地存廢”進行公投之机,對民眾
      進行“琉球是否獨立”的民意調查。而公投的結果:人們一致投票決定不接受美軍
      基地,更不接受日本政府“代做的決定”(2).這使日本高層曾一度如熱鍋螞蟻,最
      后又是給于琉球巨額財政撥款,又是像對外國元首一樣鄭重接見沖繩縣知事(縣長)
      、并一再道欠,連哄帶騙才蒙混過關。

        其間,日本媒介始終守口如瓶,不讓“琉球獨立”問題在大媒體爆光。而此時
      (九六年九月)正是中日釣魚台之爭一片火熱之際,海內外華人從日本的新聞報道中
      一定大惑不解,為什么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此時忙碌的不是釣魚台事務,而是看起
      來并不緊急的琉球公投問題?其實這背后的琉球主權問題比釣魚台嚴重得多!


      琉球自古以來就附屬中國


        最早在史書上關于琉球的記載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時中原与琉球的商貿
      發展、人民往來已十分活躍.朝廷曾派出大臣朱寬勸說琉球王進貢臣服隋帝(3)。另
      一記載是十四世紀,明太祖年間中國的又一鼎盛時期,琉球王正式向朝廷進貢,接
      受中國保護和冊封,派出大量學生學習吸收中原的文明文化,和朝鮮、越南、緬甸
      、西藏一樣成為中國的附屬國,即西方“tributary”的概念,它不同于近代西方
      “colony”殖民地,但類似于中古歐洲農業文明和“奧匈帝國”時期的“進貢國”
      或中世紀羅馬教皇統治下的“states withinstates”的概念(國中之國)”,所以,
      西方在文化上是不難理解這一現象的,西方原則上視之為一個國家。這樣一直過了
      兩百多年,到了一六零二年,日本的“薩摩藩侯”就象當時的日本海盜“倭寇”偷
      襲中國沿海一樣,武力脅迫琉球歸為“藩屬”,在遭到反抗后,于一六零九年派島
      津家久,率兵攻入琉球,俘虜琉球王,派兵監督琉球內政四十五年。一六五四年琉
      球王終于擺脫了薩摩藩的控制,感念中國的厚道皇恩,主動遣使臣到中國請求冊封
      。當時的大清康熙皇帝封琉球王為尚質王,定二年進貢一次。此后又是二百多年,
      尚質王朝貢不絕,采用中國年號,沿用漢唐文化,稱中國為父國,他們之間的關系
      類似于西方“父子國(Affiliated、affiliation)”。這种狀況一直持續到近代,歐
      洲列強開始遠征亞洲。


      台灣事件:日本借口掠奪琉球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186,日本“明治維新”運動已經開始,雷厲風行的改革
      在經濟開放、教育普及和社會西化方面取得巨大進展,但隨之而伴生的爆發心理和
      軍閥執政的結果,導致這個國家產生了對外野蠻武力擴張的狼子野心。就在這時,
      發生琉球漁民在?灣遇難的“台灣事件”,給了日本一個借口。一八七一年琉球居
      民六十六人航海遇風飄到台灣,被台灣原住民殺害五十四人,余十二人被中國的台
      灣政府保護,送回琉球,被殺五十四人台灣當局則不過問。這時候日本則以“保護
      國民”為借口向中國交涉,遭到中國的嚴詞拒絕,大清總理衙門大臣毛旭熙說“二
      島具我屬土,屬土之士相殺,裁決固在于我,何預貴國事,而繁為過問?”日本則
      從毛的“殺人者結屬生番,故旦置之化外,未便窮洽”中,斷章取義詭辯硬說中國
      承認琉球和台灣不屬于中國,進一步無中生有地編造:琉球從一六零二年起已是日
      本島津藩(薩摩藩)的“藩屬國”。日本以此為借口于一八七三年,兵臨琉球,廢除
      國王,另立傀儡。第二年又派陸軍中將西鄉從道率兵三千登陸台灣,大肆攻掠,并
      披荒屯田,備賴下來不走了。日本軍閥山縣有棚還提出一個野心勃勃的“外徵之策
      ”,企圖奪取整個台灣。大清聞訊,派沈保楨統兵万人,緊急赴台,并決心死戰。
      日本見大事不妙才肯“和談”,威逼敲詐腐敗愚蠢的大清簽下喪權辱國的《北京專
      約》,清廷竟然承認日本此舉為“保民益舉”,還賠償日本白銀五十万兩(4).中日
      關系的近代史上,喪權辱國的屈辱事件,自此一發而不可收。


      中國從未承認琉球屬于日本


        一八七五年,日本得寸進尺,大軍開入琉球,禁止琉球進貢中國和受大清冊封
      ,廢除中國年號,改為明治年號。雖然大清軟弱無能至此,但在琉球主權問題上始
      終堅持為中國所有,沒有讓步。直到明治十二年(一八七九年)天皇政府推行“廢藩
      設縣”,在琉球強行搞了個所謂的“琉球處分”,把琉球一分為二:北為日本領土
      ,改為“沖繩縣”,南為大清領土,并企圖硬逼中國承認。當時琉球中山王派使臣
      到北京朝廷哭訴,懇求大清保護屬國,而清廷在日本武力威懾下一味地厭戰求和,
      在提出毫無作用的“嚴重抗議”后,乃提出另一妥協方案,即三分琉球:挨近日本
      方向的庵美大島為日本領土,沖繩群島按“琉球處分”以前的狀態仍歸琉球中山王
      的領國,南部的先島群島為中國的領土。而在此時,沙皇俄國在伊犁邊界又欺負大
      清無能,掠奪蚕食。朝廷迫于內外交困,于一八八零年九月再次向日本讓步,按日
      本的二分法草簽分界條約(5)。

        按此條約現在日本控制的包括宮古、石橫、八重山群島在內的先島群島,准備
      歸還中國。但此條約在北京遇到朝廷重臣的大力抨擊,指責這是“賣國契”,主戰
      派甚至主張立即派出重兵,不惜与日決戰到底。最后中堂李鴻章上奏折說:“日人
      多所要求,允之則大受其損,拒之則多樹一敵,唯有以延宕一法,最為相宜”,大
      清隨擱置此案。后來雖經日本再三催促也沒結果----清庭不簽此約,那就意味著中
      國不僅擁有南琉球的主權,而且仍然堅持琉球北部的主權----此后,日本干脆裝聾
      作啞,繼續竊居中國領土至今。
      琉球傳統文化与中國情結


        自從日本竊取琉球后,為扑滅琉球人的國家意識和獨立風潮,不擇手段,使用
      了各种軟硬兼施的方法,強行“日本化”。那時琉球人的漢化很深,雖然經過日本
      七十年的“皇民化改造”,但千年積累下來的中華文化根深蒂固,基本未變。他們
      使用与日本完全不同的漢語方言,風俗民情、社會人文依然屬于儒家文化,口音屬
      閩南語和台灣語系,更有自己獨特的歷史,采用的是中國的農歷年號,節日喜慶也
      与儒家文化大同小异。一九七二年美國將琉球再度“轉讓”日本后,日本為消除中
      華文化,強制推行“國民義務教育”、穿日本服裝、吃日本食品。每一個孩子必須
      進入只能講日語、學日本文化的學校,接受至少十年的“免費教育”。而為消滅漢
      語方言,從小學起便在每個班級都制作三張“方言卡”,誰講方言誰就會領到卡,
      持卡者直到發現其他講方言的人,才能傳給下一個,直到這位持卡人發現另一個。
      而每到放學以后,持卡的這三個學生則必須留下來打掃教室。因此,許多拿到卡的
      小學生,不惜和同學打架,逼同學用方言脫口說出“好痛”或“混蛋”,以轉移卡
      片逃避掃除(9)。這樣使琉球“日本化”到現在,依然沒有使他們忘記歷史,忘記祖
      先。至今琉球人最愛引以為證据的是:日本人總是在客廳擺一把武士刀作為裝飾,
      而琉球人則是擺類似中國琵琶的三弦琴,以此來對比日本的凶殘好武,琉球人的愛
      好和平。


      琉球人說:我們不是日本人


        九六年底,琉球美軍在基地事件再次雪上加霜,首先從美國傳出,美軍前不久
      ,在琉球使用了放射性核子槍彈頭,練習射擊,給琉球造成核污染。事情的嚴重性
      并不在于核污染本身,而是當美軍告訴日本政府時,日本心怀鬼態,拖了半年之久
      都不告知日本人民,更不告知琉球人,直到事情終于從美國暴發出來,再也按不住
      了,日本才急忙把這一舊聞公布出去,這使琉球人對日本更加不信任。

        九七年三月,就在美國國防部長科恩訪問日本時,駐琉球美軍又傳出強暴、虐
      待琉球婦女丑聞:一個美軍將一名琉球婦女從頭頂上扔出去,落在床上摔坏了好几
      根骨頭。這件事無疑又一次在琉球的排美抗日的烈焰上,火上加油。日本政府使出
      兩面手法,首先推出一個“振興琉球法案”,准備投入大量資金,要在琉球推行所
      謂的“一國兩制”,給予琉球更大的自主權,自治權。另一方面于九七年四月,日
      本國會強行制定“美軍駐琉球法案”,不顧琉球人強烈的抗議,企圖把美軍強駐琉
      球變成正式法律,強制那些不愿將土地租給美軍的數千戶琉球人,租出他們的土地
      。結果引發琉球更大規模的抗議示威。他們不僅在琉球本地抗議,四月十七日,更
      有琉球居民團體代表一百人,穿著不同与日本的琉球民族服裝,拿著象征著琉球民
      族的傳統樂器鼓和三弦琴,在審議駐軍法案的日本國會前,聲嘶力竭地抗議。但日
      本議會還是無視琉球人的反抗,強行通過了此法。

        這樣,琉球嘩然,要求獨立的呼聲再度高漲起來,現在,在琉球書店里,醒目
      的琉球歷史書中印著:“琉球曾是中國的附屬國,我們不是日本人”。
      在今天保釣運動中,釣魚台主權与琉球主權必須相提并論。中國從來沒有承認
      過琉球歸屬日本,現在更不能放棄。并且,挨近台灣約有五十海里的先島群島,就
      連日本自己也承認是中國領土,理當首先歸還中國,至于北部琉球問題,則可在“
      主權為中國所有”的前提下,視中、日和琉球人民自主談判決定其歸屬或獨立。保
      釣、保琉球運動只有以攻代守、積極主動,才能有更多籌碼与日本就釣魚台和琉球
      問題談判、交易、妥協,才能不愧對祖先、恥后人。


      注釋:
      一、琉球新書《沖繩獨立日》。
      二、台灣《新聞鏡周刊》一九九七年,第四一五期丁文治回憶文章。
      三、香港《南北極》雜志九六年“保釣專題”。
      三、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近代史叢書之甲午戰爭》。
      四、日本《關于釣魚台列島和歸屬問題》井上清。
      五、同注四。
      六、台灣《聯合報》民國八十五年十月七日万象版。
      七、台灣《經濟日報》一九六七年,九月二十日。
      八、二、台灣《新聞鏡周刊》一九九七年,第四一五期丁文治回憶文章。
      九、台灣《聯合報》民國八十五年十月七日万象版。
      十、同注八。










    [90] Re[1]: 沖繩--未來的台灣?《 沖繩人的中國情結》�@-�@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 投稿日期:2001/03/09(Fri) 20:47:49

      易燁煌


      發貼數量: 100
      來自: 中國 台灣 基隆
      註冊: Feb 13, 2001 發表於: 2001-03-05 17:27

      的確,「琉球群島」的問題不似表面看來的“簡單”

      記得前年日本還在當地舉辦“APEC”會議,看來也是有二個目地:
      一是向世界「強化」琉球群島屬於日本國的印象,造成「既成事實」的觀感加深
      二是討好、拉攏當地人民,表示「照顧」之意…

      在下也看日本的漫畫(當然不是小林的那本“狗屁書”)

      各漫畫家的漫畫中在許多地方都表現出琉球居民和日本本島居民的不同,而漫畫家的創作素材也是取自他們的日常生活的吧
      (如人民的方言、個性、服飾…)

      由一些「不涉政治」的作品來看事情,多少可看出「日本人」和「琉球人」的隔閡、差異吧…

      我們當然「沒有必要、企圖」去“煽動、挑撥”琉球人的「獨立」運動,但事實上的「琉球人」早有脫離日本的想法,也是我們可以“關心”的吧…



      --------------------------------------------------------------------------------
      個人信息 悄悄話 Email 主頁 編輯

      ???




      一星會員

      發貼數量: 9
      來自: 中國香港
      註冊: Feb 13, 2001 發表於: 2001-03-05 19:42
      --------------------------------------------------------------------------------
      也不錯啊,既然日本人可以借台獨來牽制和蠶食中國,為什麼我們要那麼笨啊?

      反正琉球人也想離開日本,為什麼我們不幫幫啊,這太不像話了,正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嘛,哈哈哈.


      閒來無事


      一星會員

      發貼數量: 51
      來自: 火星
      註冊: Feb 13, 2001 發表於: 2001-03-06 17:52
      --------------------------------------------------------------------------------
      說到琉球問題其實中國應該幫助琉球人,因為當時是中國國立疲弱
      才導致琉球被侵占,不過中國自始不曾承認日本併吞琉球,而且當
      時日本也因國力有限還曾提出北日本中琉球南中國的三分計劃,後
      因中國內部有是以至於日本併吞了琉球,而從最近的台灣論事件揪
      出了許多日本奴可以發現日本自始未放棄他們的南進政策,所以為
      了阻止日本應設法使琉球自治甚至獨立!
      不過台灣應阻止金介壽等民間人士自行前往釣魚台抗議,因為民間
      團體多會被日本自衛隊所阻,這種情況會造成國際慣例讓國際間認
      為此處為日本的有效管轄區,要派就要派軍艦因為日本自衛隊實屬
      警察性質只有被動防衛權,而軍艦代表國家主權之彰顯,不過目前
      情勢兩岸要派軍艦似乎都有困難!
      -----------------
      在戰爭中的倖存者雖然躲過了炮火的摧殘,
      但內心卻以深深被戰爭所傷害了!



      傻傻




      二星會員

      發貼數量: 121
      來自: sky
      註冊: Feb 21, 2001 發表於: 2001-03-06 22:38
      --------------------------------------------------------------------------------
      美國在戰後長期有將琉球據為己有的意圖,在當地禁用日本昭和年號,並提倡
      一種與日文頗有出入的書面語言,直到60年代後期,美國還在各種正式文件中
      避免使用“沖繩”這一日本稱呼。可是為了離間日美關系,北京政府卻不放過
      任何一個場合宣揚“沖繩”屬于日本。同時美國在越南陷入泥潭,終于被迫將
      “沖繩”“私相授受”,送還日本。
      今天看來,北京當年出于短期利益的這種弱勢外交造成了非常不幸的長遠惡果。
      不僅釣魚台列島爭端由此揭幕,日本重佔琉球,造成其二戰翻案野心大為膨脹,
      並進一步染指“台灣獨立運動”。從地理上一看就可以明了,台灣一旦“獨立”,
      必被納入日本勢力範圍,從日本、琉球到台灣、澎湖的一串島鏈,就對中國大
      陸形成極大的海上包圍,並威脅中國的海外交通,從而制約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

      近來的東亞政治發展,充分證明北京以前對日本一廂情願、委曲求全的“中日
      世代友好”外交政策,並沒有收到投桃報李之效。反之,日本的二戰翻案運動
      愈演愈烈,在石原慎太郎、李登輝等人領導下,不斷掀起新高潮,從否定南京
      大屠殺,到“中國應該分裂”,到釣魚台列島的“神社”,不一而足。而北京
      當年想通過支持日本重佔琉球來離間美日關系,除了創造了釣魚台列島問題和
      鼓勵日本對“台獨”的支持,絲毫沒有消除“美日聯防”對中國大陸的軍事威
      脅和壓力,反而因“戰區導彈防御”計劃而變本加厲,甚至有擴及台灣之論。
      這樣事與願違的結果,使得北京有必要重新檢查調整中國對琉球和釣魚島問題
      的外交政策,以及中國對相關的俄日領土爭端所持的立場。

      綜觀日本過去50年對重佔千島南四島的努力,有不變和變的兩個方面。不變的
      是二戰翻案的戰略目標,時時改變則的是戰術伎倆,並看美國態度,隨時改變
      談判的論據和短期目標。日本還經常大膽創新,提出令人啼笑皆非、邏輯矛盾
      的論據。例如日本稱日俄之間邊界早經1855和1875年的兩項條約確定,不必
      更動。人們不禁要問︰既然如此,日本為何在1905年乘日俄戰爭勝利之機,利
      用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導演的《樸次茅斯和約》推翻1875年舊約?

      日本最奇怪的一項戰術,是利用《開羅宣言》為所謂“收復北方領土”效
      勞。原來,中、美、英三國在1943年發表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不得
      保留以暴力與貪婪獲得的領土。日本于是竟以《開羅宣言》保衛者面目出現,
      堅持日本佔有千島群島非因貪婪暴力雲雲。千島南四島暫且不論,琉球群
      島卻是典型的日本“以暴力與貪婪獲得的領土”,日本何能得以重佔保留?

      最近十年,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現實發生劇變。日本利用俄羅斯經濟困難,
      不斷企圖迫使俄國讓步。俄國領導人自耶爾辛到普京,都備受日本壓力。
      近十年來日本飽受泡沫經濟惡果和金融危機的持續沖擊,經濟一直萎靡不振,
      可是在軍備方面卻咄咄逼人,保持總額軍費世界第二、人均軍費世界第一
      的狀態。

      對日本的二戰翻案運動,普京等俄國領導人自然抱有很大的戒心。眼見在
      歐洲,美國借北約東擴,對俄國形成巨大的政治軍事壓力,同時東亞的
      “日美聯防”,也只有擴大加強而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西方媒介甚至報
      導,“日美聯防”防區擴大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俄國崩潰的情況下,
      重施日本于1918-1925年間乘俄國大革命之機趁火打劫,出兵佔據西伯利
      亞和庫頁島北半部的故伎。這一歷史,俄國決不會忘記。人們完全可以相信,
      俄國不會在目前東亞和平緊急存亡之秋,向日本讓出千島南四島。因此這
      次聖彼得堡會談,據日方官員說︰“雙方沒有直接提及領土課題”,完全
      是意料中事。

      說到底,要打擊日本二戰翻案運動,非中、俄、朝/韓相互配合不為功。前
      甦聯從20年代援助中國國民黨直到1945年8月對日宣戰,似乎並沒有為了拉
      攏日本而出賣犧牲中國利益的紀錄。至于最近中國在車臣問題上支持俄國,
      也是出色的外交政策,本小利大,保證了俄國今後對中國反對伊斯蘭激進分
      離主義分子的支持。北京應該看到,千島群島、琉球和台灣、澎湖其實都十分
      相象,命運息息相關,不是類比而已。因此,北京應該及早放棄毛、周在千島
      群島和琉球等問題上的親日政策,支持莫斯科的立場,拒絕日本的“固有領土”
      論,以換取和保證俄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支持合作。對于日本在琉球得手之後、
      得寸進尺鼓吹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北京更應該轉守為攻,針鋒相對地提出
      “琉球地位未定論”,在國際上重開琉球群島的歸屬爭議。這對切斷日本對
      台灣的野心,徹底解決台海問題和鞏固中國在西太平洋的長遠戰略地位,均有
      莫大的幫助。



全頁表示 / [0]

回應此話題
字號 
信箱 
巢穴 
話題 
字色 
內容 (請自由改行)
符號  『』 【】 《》 「」 ÷ § ¥ m(_ _)m


[ 原案:CJ Club ] [ 協力:tobili ] [ 設計:楚狂飄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