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ryan2181  於 2004/12/16 15:42
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前欄滿場....

繼續討論....

前欄連結: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


NO:553_1
RCI  於 2004/12/17 01:2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實在看不懂這跟我寫的有啥關係,有沒有想過真正的問題或許是自己沒搞清楚名詞之間的關係是啥?

您是指前一句的幾個G嗎?放心啦,IFFC強調存活率同時兼顧與飛控的整合,減少飛行員的負荷都來不及了.....況加速度命令都會有任何控制系統都少不了的極限器把關的!(這應該是常識吧?)

小弟所提515_194Watson 老先生這篇CCV文章的第一篇Reference便是他老人家在同一Conference期間發表的的另一篇大作:

AIAA Paper. No. 77-1078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Fire/Flight Control System for a High Performance Fighter Aircraft
by
John H. Watson
and
George J. Comechak
General Dynamics Fort Eorth Division
FORT WORTH, TEXAS

AIAA Atmospheric Flight Mechanics Conference
Hollywood, Floroda/August 8-10,1977

約在此同一期間,生產F-15系列的麥道公司亦陸續出了幾篇F-15上的CCV與IFFC的論文及技術報告...
其它像Northrop、G.E....還有usaf出的相關文章也是族繁不及備載....

您說當年CCV與IFFC這二者間有無關係?

>加上IFFC不會讓戰機滑步的加速度增加,也不會讓飛行員在閃躲飛彈上增加任何勝算。除非IFFC可以讓戰機擊落來襲的飛彈?!那或許真的有一線生機

您想太多了,小弟可沒說過要讓滑步的加速度增加....,況F-16CCV也不只會滑步這一招而已....

再強的飛彈都有他的限制的,運動能力再怎麼強也很難去對付後方的目標,IFFC有許多種模式,其中便有一種類似飛彈導引律直接下飛控命令給飛控將戰機帶到敵後方的設計!雖然(F-16等級的)IFFC碰上AIM-120存活的機會仍然不大,吾人卻不能武斷地認為毫無機會,(先前小弟已不只一次說過)若反應時間(距離)足夠的話,不能排除一線生機(按:一線生機就是只有一線生機而已)!至少,我們可以用模擬的方式驗證一下結果...

退步言,其實不一定具備IFFC+CCV,光針對AIM-120必須使用節省能量的中途導引律以儲存終端導引所需能量這一點,便可以去研究如何提高存活率.....況終端時飛彈用的是耗能量的PN...必須維持 Line-Of-Sight(LOS) ,且進入PN也是有條件的....這裡面應該可以找得到不少題目...

話說回來,小弟本來就不贊成在F-16這種等級的戰機上再去做CCV/IFFC這種研究,縱然能把面對飛彈攻擊時的存活率提高那麼一點點也是不符效益的!

畢竟,面對F-22這種等級的匿蹤戰機,她可以在不讓你發現的較近距離發射飛彈而讓你嚇一大跳,由於反應時間(距離)根本不夠用,縱有CCV+IFFC加持,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彈跳一途以求生了!(小弟515_197留言中已表達過這種看法)


>所以你要說CCV的研究目的是放眼未來戰機?!當然沒錯,就好像萊特兄弟的飛機有沒有考量到戰鬥飛行的可能一樣。
以前的CCV實驗機得這樣搞,唯一的原因就是手邊沒有新設計的機體,或者說這概念沒有驗證之前,沒有人肯這樣設計新戰機,所以只好把現有機體的穩定性搞爛,再驗證自己的控制系統可以把它修回來。這種概念驗證成功了,以後的戰機就像主機板內建顯示卡了,不必再插些有的沒的。
F-16CCV的概念有沒有沿用下來?當然是有,但就像其他的很多種科技一樣,不斷演進之下,跟祖先也早就沒有什麼絕對的關係。


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

1.GD在YF-16上進行的CCV是由USAF的AFFDL所出資(1974-1978)的計畫,CCV這個計畫的成就之一便是將許多過去對直接力控制的構想實做出來,並有助於戰機的火控。此外,就是為未來戰機的外型設計奠基...

2.IFFC也是由和CCV相同的USAF的AFFDL所出資的計畫,當年GD、麥道、Northrop、G.E....等都獲有相關合約

3.在CCV/IFFC之後80年代初期的AFTI/F-16是由USAF、NASA、及USNAVY所共同出資的計畫,此計畫的目的便是放眼未來戰機,當時有個名詞,叫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 (ATF)....這ATF後來如何了?應該不用多言吧?

15年來小弟雖已離開這個領域,但光憑這些老古董資料再對照近代的各型戰機的演進,這一路走來,前後會關係會是如何?


NO:553_2
RCI  於 2004/12/17 01:5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説道F22的電子系統,功能是超強,但是也有一個最大的最讓人詬病的地方,你
們知道是什麼問題嗎?就是他採用的數據總綫太多太混亂了,造成工程上管理上
很多問題,協調連調起來困難。....
哈哈!講到眾工程師最痛恨的點了!---Confighration Management---改個小東西卻有填不完的表單,一份ECP走完一趟有時要三個月才結案,有時還真累人哩!

NO:553_3
cchang  於 2004/12/17 04:0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RCI,

Is i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However, thank you for the article.


NO:553_4
flak  於 2004/12/17 09:4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還是不知道在寫啥
您是指前一句的幾個G嗎?放心啦,IFFC強調存活率同時兼顧與飛控的整合,減少飛行員的負荷都來不及了.....況加速度命令都會有任何控制系統都少不了的極限器把關的!(這應該是常識吧?)
您說當年CCV與IFFC這二者間有無關係?
足夠的加速度→閃躲飛彈
CCV→讓IFFC可以控制飛機
然而IFFC→足夠的加速度?一點關係都沒有
CCV實驗中的滑步動作→硬撐足夠的加速度→飛行員的腰會斷掉→加極限器→限制側滑的G值→加速度不夠→飛彈∼咻∼∼碰!!!
CCV與IFFC再有關係,還是不能論證CCV或IFFC中的滑步動作跟閃躲飛彈有任何關係。

在CCV/IFFC之後80年代初期的AFTI/F-16是由USAF、NASA、及USNAVY所共同出資的計畫,此計畫的目的便是放眼未來戰機,當時有個名詞,叫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 (ATF)....這ATF後來如何了?應該不用多言吧?
ATF計畫是由AFTI/F-16計畫衍生而來???
好吧,人微言輕,我說的話都沒有人要信,只好掉書袋吧: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 to F-22 Raptor: Origins of the 21st Century Air Dominance Fighter (AIAA Education)
....The authors have been intimately involved in th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 (ATF) program from its inception. This book traces the history of the ATF program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ATF requirement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gram through the start of the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裡面有提到當初ATF計畫的主事者,放眼未來戰機時到底看到了什麼。


NO:553_5
FAF  於 2004/12/17 13:4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CCV實驗中的滑步動作→硬撐足夠的加速度→飛行員的腰會斷掉→加極限器→限制側滑的G值→加速度
>不夠→飛彈∼咻∼∼碰!!!
小弟有一些問題想請教諸位前輩,有人告訴我重點是在閃躲時機,只要時機對,動作幅度可以不用太大,就像魚雷打因為海浪起伏的靜止靶船一樣。如果戰機也能左右或上下這樣十幾公尺的起伏飛彈也不太容易直接命中,當然還是有可能被感應引信爆到。
還有flak大說最厲害的CCV是不需要搞機腹垂直翼,靠傳統翼面就能辦到測滑之類的直接力控制。但是小弟想不通沒有那些垂直翼要怎麼在不滾轉的情況下產生偏航力矩呢,可以請您指點一二嗎?

NO:553_6
RCI  於 2004/12/17 19:2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CCV與IFFC再有關係,還是不能論證CCV或IFFC中的滑步動作跟閃躲飛彈有任何關係

有點失焦了...聚個焦
1.小弟不認為F-16CCV+IFFC對上F-22+AIM-120能活
2.小弟不認為F-16CCV對上AIM-120能活
3.小弟認為F-16IFFC+CCV對上AIM-120只有一線生機
4.小弟認為F-16IFFC(無CCV)對上AIM-120比只有一線生機還小

若您咻∼∼碰指的是2,則小弟與您一致,小弟認為生機有無的差別在IFFC而不是CCV!

若只有CCV的話只能躲子彈不能躲飛彈!

IFFC不是用閃躲,也不必閃躲!是由火控電腦(不是飛行員)下命令給飛控電腦(拜FBW之賜,利用MIL-STD-1553可以辦到),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IFFC火控模式中的一種功能)!

無論有沒有直機接力,只要有FBW,IFFC都可以如此下飛控命令!

您要說這和和CCV沒有關係也可以,但如果有了CCV,則對IFFC有加分效果(3.和4.的差別)。小弟前面的留言已提到整個火控導引律的設計要加上考量來襲飛彈的各種特性(包含飛彈用的中途-終端導引率)設定各種假設條件後並加以模擬,跑程式去驗證,從數據上去找答案,這不是用幾句話論證就能說得清楚的。

>在CCV/IFFC之後80年代初期的AFTI/F-16是由USAF、NASA、及USNAVY所共同出資的計畫,此計畫的目的便是放眼未來戰機,當時有個名詞,叫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 (ATF)....這ATF後來如何了?應該不用多言吧?

>>ATF計畫是由AFTI/F-16計畫衍生而來???...掉(調?)書吧?...(恕略)

,小弟是用1-3(您只回應第3點)來回應您以下先前的留言說明CCV-IFFC-AFTI-未來戰機的前後關係,所有研究成果均由美國政府接收....真的「...跟祖先也早就沒有什麼絕對的關係。」嗎?

>>以前的CCV實驗機得這樣搞,唯一的原因就是手邊沒有新設計的機體,或者說這概念沒有驗證之前,沒有人肯這樣設計新戰機,所以只好把現有機體的穩定性搞爛,再驗證自己的控制系統可以把它修回來。這種概念驗證成功了,以後的戰機就像主機板內建顯示卡了,不必再插些有的沒的。
F-16CCV的概念有沒有沿用下來?當然是有,但就像其他的很多種科技一樣,不斷演進之下,跟祖先也早就沒有什麼絕對的關係。

ATF後來變成F-22,小弟當年讀到ATF時那時還只是個構想而已,還不確知是否有個ATF計畫,也不知有F-22!(這部份恕小弟已脫節十餘年中間一點資料都沒有去碰)

AFTI是不是放眼未來?小弟雖沒有您那本事後回憶的書,但卻有一篇報告當年AFTI/F-16 DFCS某個階段發展節要的論文影本(應該是1983年發表在某個IEEE的Conference paper,由於是抽印,故不確知發表處,謹提供其論文首頁頁底id為0547-3578/83/0000-1212 © 1983 IEEE供查證用)

AFTI/F-16 DFCS Development Summary -
A Report to Industry
Mutimode Control Law Design
by
R.D. Toles
D.C. Anderson
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
Fort Worth, Texas

以下節錄自該文之abstract供參考

The AFTI/F-16 program is an advanced fighte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program jointly sponspored by the Air Force, NASA and Navy. It is conducted by the Fort Worth Division of General Dynamics and is aimed at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mission effectiveness of tomorrows fighter aircraft.........


NO:553_7
RCI  於 2004/12/17 20:0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補充:IFFC不是用閃躲,也不必閃躲!是由火控電腦(不是飛行員)下命令給飛控電腦(拜FBW之賜,利用MIL-STD-1553可以辦到),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IFFC火控模式中的一種功能)!

IFFC這個MODE的設計其原始構想並不是針對飛彈,但可STUDY用此MODE面對飛彈來襲時存活的可能性...

十幾年前國內即有學生做過把IFFC中的某些設計構想(或成果)改到用其它(如飛彈)方面之研究...


NO:553_8
RCI  於 2004/12/17 20:4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就是他採用的數據總綫太多太混亂了,造成工程上管理上很多問題,協調連調起來困難。....
>>哈哈!講到眾工程師最痛恨的點了!---Confighration Management...
>>>Is i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數據總綫?Data Bus乎?

良好的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是處理複雜界面管理的必備要素
Interface Control Working Group (ICWG)
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 (CCB)
都屬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範疇,
有關Configuration management詳見milstd973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按:此處之CCB和CCV中的Configuration Control (CC)雖然是相同的兩個英文字組合,意義卻差很多哩^^

離題太遠了,CM討論就到此為止吧!



NO:553_10
flak  於 2004/12/17 21:3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但是小弟想不通沒有那些垂直翼要怎麼在不滾轉的情況下產生偏航力矩呢,可以請您指點一二嗎?
用其他的翼面將你不想要的力矩抵銷掉,留下想用的力道就好。
也因此,這配平過的力道不可能太大,作些小動作還可以,是不可能取代大幅度的傳統動作的。

是由火控電腦(不是飛行員)下命令給飛控電腦(拜FBW之賜,利用MIL-STD-1553可以辦到),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IFFC火控模式中的一種功能)!
這....你確定嗎?要飛到敵機的後方,你需要的不是一個IFFC,而是一套深藍(或是T1000)
IFFC說穿了,就是除了飛行員之外,另外增加一個資料輸入口:射控電腦。在類比電路的時代,光是增加一個輸入口就是一個天大工程,而數位化則把輸入訊號的方法簡化很多,因此在80年代數位飛控系統成熟的時候,才有必要作這樣的一個試驗。
然而,有輸入口也得有東西輸入。以當時的電腦能夠輸入撞擊航線的向量公式就差不多了吧?因此只是調整自己的航向可以指向精確的預測撞擊向量,便於飛彈與機砲的發射而已。記得當時的一個方向就是要把飛機當砲塔,精確地瞄準機砲射擊,但後來沒聽說有任何運用,反倒是瑞典人真的在JAS-39上輸入這種程式。
而空對空飛彈的射擊包絡線大增,已經不需要精確的指向了,所以英國人搞的是預測飛彈的撞擊航向外,還預測飛彈需要的位能,遙控戰機取得足夠的高度。
另外一種運用就是改參考地形資料,預測飛機會不會撞擊地面而不是「撞擊」敵機。這是ATFI/F-16後來很重要的實驗項目,也真的能達到飛行員想撞地都會自己拉起來的「自保」境界,這也是相當偉大的成就,其應用範圍之廣(民航機也需要),可能更勝於當年只能跟射控整合的IFFC。
但要遙控飛機佔位?已經不只是預測撞擊這種向量公式可以運算的了,我也不知道有哪種AI理論有把握可以預測對手的機動並佔位的了。起碼這會跟競棋、決策...等有的沒的理論有關係,市面上應該沒什麼成熟的應用。
ATF後來變成F-22,小弟當年讀到ATF時那時還只是個構想而已,還不確知是否有個ATF計畫,也不知有F-22!(這部份恕小弟已脫節十餘年中間一點資料都沒有去碰)
很多文章都有提到,ATF計畫的開始就是要研究一種把可能的下一代對手都打敗的究極戰機。沒錯,說穿了這就是ATF的目的。這本書就是在描述那到底究極戰機該長什麼樣子的推導過程。推導的方向有很多,也未必每個都實踐在F-22上,但是很抱歉,CCV象徵的數位飛控雖然是必然的存在,但在推導的過程中真的很不重要。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

ATFI/F-16退役的時候,我記得我在茶館也有PO過文章紀念,因為這也是我小時候以為的「火狐狸」夢想。然而長大了之後,東西看多了,就知道大家不是閒著,有很多更偉大的工程發明持續在出現。

真要舉一架空前絕後的航空成就,我想還是只有SR-71與MiG-25,真的作到後無來者的地步。


NO:553_11
RCI  於 2004/12/17 22:0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這....你確定嗎?要飛到敵機的後方,你需要的不是一個IFFC,而是一套深藍(或是T1000)

確定!

IFFC的Air-to-Air mode便是如此!

不只老美,十幾年前國內學生的碩士學位論文都做出來了!且不止一篇!其中一篇小弟已在本欄提示過!(十多年前的論文,那時只有IFFC)


NO:553_12
RCI  於 2004/12/17 22:0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NO:515_214

NO:553_13
flak  於 2004/12/17 22:1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NO:515_214
看不到全文,但看看摘要:
本文並將從實際應用上,可能遭遇的問題著手,以期更進一步驗證此法則的可行性及
實用性,其中考慮子彈空氣阻力、駕駛員模式加入、感測感受雜訊干擾等的影響,並
利用等效時間常數模式推展法(Equivalent Time Constant Model Expansion Meth-
od),設計出足以與其配合之自動駕駛儀(Auto-Pilot),藉以建立一套可供設計及
分析之完整系統模擬程式

除了靠向量公式來預測撞擊之外,我看不出哪裡可以考慮對手的動作並佔位的。


NO:553_14
toga  於 2004/12/17 22:3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到google上查尋老美八十年代對IFFC的研究測試結果顯示:

http://home.att.net/~jbaugher1/f15_17.html

1. In 1981, a late production F-15B (serial number 77-0166) was modified as the test vehicle for the Integrated Flight Fire Control (IFFC)/Firefly III program.

2. The IFFC program was undertaken by McDonnell under a contract from the Air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ystem which would modify the Eagles fire control and flight control systems to accept control inputs from both the pilot and the IFFC flight control system and to tailor flight control response to the various weapons delivery modes.

3. The parallel Firefly III program was conducted by General Electric under an Air Force contract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fire control system for use against air-to-ground targets.

4. The coupling of IFFC with Firefly III allows for automatic positioning of the aircraft in order to attack targets that are detected by an electro-optical target designation pod. As part of the program, the F-15B carried a Martin Marietta ATLIS (Automatic Tracking Laser Illumination System) II designation pod in the port forward missile well, linked to the aircrafts fly-by-wire system via a computer.

5. The designation pod enabled the aircraft to release air-to-ground weapons while maneuvering along a three-dimensional flight path, avoiding having to fly directly over the target and thus exposing itself to enemy ground fire.

http://archive.adaic.com/projects/summary/ada-use.txt

Project: ABICS II - Integrated Flight/Fire Control (IFFC)
Description:
Weapon delivery system coupling flight and fire control, which allows a pilot to maneuver easily in air-to-air gunnery and air-to-ground bombing deliveries. With IFFC, guns can be fired from any position, instead of only from the rear. (Phase 2, ABICS)

Sponsor: Wright Laboratory (WL)


結論:沒有發現任何有關IFFC能將戰機自動帶到敵機後方的神奇表現文獻資料記載


NO:553_15
RCI  於 2004/12/17 22:3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當年跑模擬的結果就是如此!由於年代久遠,小弟已忘了該篇論文有無附程式,如果有的話便可以驗證!

看另一篇的摘要好了...

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74/碩士/74CCIT2157020
戰機空戰之瞄準射擊的研究與探討

這一篇是比較早一點的,做的是2D的研究,其摘要裡便提到要取得制空權...空對空的「制空權」!
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74/碩士/74CCIT2157020
戰機空戰之瞄準射擊的研究與探討


NO:553_16
toga  於 2004/12/17 22:4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記得當時的一個方向就是要把飛機當砲塔,精確地瞄準機砲射擊,但後來沒聽說有任何運用,反倒是瑞典人真的在JAS-39上輸入這種程式。

a:

1. 根據在下最近買的一本西文軍武期刊記載顯示:瑞典佬在維京戰機上便已實現這樣的能力,JAS-39是繼承者而非首開先河者.

2. 瑞典佬真正打算在JAS-39飛控上實現的超強特異功能是:當戰機在以雷達導引四枚AIM-120同時接戰四個空中目標的時候,在雷達不與任何一枚飛彈失聯為前提下,找出戰機最能規避前方威脅的飛行路徑與戰術機動...............


NO:553_17
LOVENURSE  於 2004/12/18 16:2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歹勢...小弟發一句話
雖然各位前輩會提出CCV等相關技術的討論主要是針對之前有人提出台灣的F-16可以怎樣改怎樣改
各位前輩的文章都很精采小弟也受益微微 因為不是同到中人所以不全然看得懂
不過現在的討論是否應該歸類在航太科技討論諸如此類話題的討論?
純屬個人意見

NO:553_18
RCI  於 2004/12/18 23:0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記得當時的一個方向就是要把飛機當砲塔,精確地瞄準機砲射擊,但後來沒聽說有任何運用,反倒是瑞典人真的在JAS-39上輸入這種程式。

###結論:沒有發現任何有關IFFC能將戰機自動帶到敵機後方的神奇表現文獻資料記載

且容小弟試著用論證的方式說明補充

戰機當「砲塔」用?是不是只下角度/角速度命令?

目標在前方距離1000公尺處(20礮的有效射程範圍內)以與LOS垂直的方向用0.6馬赫(以200m/s計)運動,LOS rate是0.2rad/s
先假設Range rate等於0的這種最單純的情形好了
「砲塔」的角速度(飛控)命令及火控命令要怎樣下才能「精確瞄準」?

答案很明顯,此時不宜用「砲塔」的方式瞄準!仍然要先運動到有利於射擊之條件!
(JAS39是否有此角速度的能耐小弟並不清楚,當時F-16這種等級的戰機性能如何則不辯自明)

瞄準?是的!再怎樣瞄準,IFFC/Air-to-Air gunnery使用的火控仍然是Director,所有限制條件及參數仍然一樣,只不過對LOS的需求可以稍稍放寬一點(允許梢大的LOS Angle)而已!

既然Director還是一樣的Director,便需要戰機去null the pointing error才能創造有利的射擊條件!

1.目標正朝某個方向運動
2.目標朝著你飛來
3.目標被你追著跑
4.目標在你後方追著你跑

1.--LOS rate有值,表示目標正在逃逸或設法要飛到你後方(產生pointing error)
2.--LOS rate等於0或其值不大,但Range rate卻很大(pointing error仍然產生)
3.--LOS rate等於0或其值不大,Range rate等於0或其值不大(pointing error已幾乎被null掉了)
4.--還等什麼?逃生吧!

別忘了,這是空戰!Air-to-Air 無論是否為gunnery mode,敵人可不會乖乖站著讓你打,整個纏鬥過程多半是High-g運動的互咬!

傳統Air-to-Air飛行員的動作不外乎產生g-command和roll-rate-command,而IFFC旨在替飛行員計算出所需的g-command和roll-rate-command以減輕飛行員的負擔,讓飛行員有較多的精力去moniter整個空戰過程及用在其它方面,並沒有改變空戰纏鬥需互咬的本質!

為達成火控維持 Range rate與 LOS rate均近於0(steady state)之目標,IFFC所下的飛控命令將戰機帶到敵後方即是此一設計的自然結果,不是什麼「神奇表現」,文章中不會去特別強調的!

當年國內作IFFC學生所有數位模擬結果幾乎都顯示出前述事實,幸好所有的論文都還在可以供查證,有興趣者可以調閱出來將其中的式子用自己的方式重作一遍以驗證

另一個管道是當年所有做IFFC的學生論文都有一位共同的指導教授,其似乎還在國內任教,由於所有的資料都在WWW上,有心者不難找到教授本人直接詢問!


NO:553_19
RCI  於 2004/12/18 23:1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飛行員有較多的精力去moniter整個空戰過程及用在其它方面...
補充:飛行員可以多用點心去射擊!

NO:553_20
cobrachen  於 2004/12/18 23:2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為達成火控維持 Range rate與 LOS rate均近於0(steady state)之目標,IFFC所下的飛控命令將戰
>機帶到敵後方即是此一設計的自然結果,不是什麼「神奇表現」,文章中不會去特別強調的!

你並沒有了解到flak和toga提到的重點:飛控如何將飛機帶到敵機的後方要開始於發現敵機,而這個發現可不一定是雷達,追蹤也不是只有雷達,你講到的只有發生在自己已經是在敵人機尾的大範圍,接下來利用飛控將自己帶入機砲或者是紅外線飛彈的射成與角度內,可是如果敵機在5公里外,在你的4點鐘方向,高度較低,你提到的所有的研究領域有哪一個可以從這個起始點去解決整個問題?

控制的研究並不是一對一的可以直接這樣運用解釋在空戰上面。你的解釋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範圍。


NO:553_21
RCI  於 2004/12/19 01:2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到google上查尋老美八十年代對IFFC的研究測試結果顯示:...(略)

這個F-15B上的Firefly III 好像是1981以後才開始吧?
麥道射控與飛控整合的研究在1970中期即已開始做了!

引用F-15B上的IFFC/Firefly III成果的ABICS II - Integrated Flight/Fire Control (IFFC)
這計畫小弟沒聽過!
ada於1983年公佈,所以這個計畫應該不會早於1983

小弟用的是1977年所發表F-16的IFFC資料,小弟當時頂多只能取得Firefly I及 Firefly II的資料
後來應該是換用了比較先進的E-O瞄準器ATLIS取代FLIR及其它新技術才能辦到全方位射擊的吧?!


NO:553_22
RCI  於 2004/12/19 01:5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在你的4點鐘方向,高度較低,你提到的所有的研究領域有哪一個可以從這個起始點去解決整個問題...


4.目標在你後方追著你跑...

已在敵射程範圍,且又無適當目標感測器.....
小弟並沒有試圖要去處理這個問題

如果目標前進方向不是朝你而來,表示彼此間都有LOS rate...及Range rate結果如何?要跑完模擬程式才知道,不能妄下斷語!

1977年的iffc還沒發展到
....guns can be fired from any position, instead of only from the rear.的砲塔境界
訊息隨時可發佈,技術資料至少也要老美發表出來以後3-5年後才能弄得到,有時間上的落差的!況很多感測器國內根本就沒有!


NO:553_23
RCI  於 2004/12/19 02:0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你講到的只有發生在自己已經是在敵人機尾的大範圍

敵人機尾?不只吧?

1.目標正朝某個方向運動--LOS rate有值,表示目標正在逃逸或設法要飛到你後方(產生pointing error)

2.目標朝著你飛來--LOS rate等於0或其值不大,但Range rate卻很大(pointing error仍然產生)


NO:553_24
RCI  於 2004/12/19 02:2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況纏鬥中可能出現同一時間彼此剛好互相位於對方4點鐘方向下面,距離5公里處的畫面!

NO:553_25
cobrachen  於 2004/12/19 13:0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4.目標在你後方追著你跑...

目標在後方就一定追著自己跑?誰說的。

>已在敵射程範圍,且又無適當目標感測器.....
>小弟並沒有試圖要去處理這個問題

沒有試圖處理這個問題就表示IFFC無法解決這個情況,那麼也就沒辦法自動帶到敵機後方,那就表示你前面所提的並不包括這個部分,而這個部分就是flak和toga所提到的重點之一。

所以你並未了解這些關鍵與空戰的本質,而是以控制的角度去反觀,那麼自然就不見得對了。

等到射控電腦也可以把AAS讀懂了,這種問題也許才有解。


NO:553_26
flak  於 2004/12/19 14:3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所以你並未了解這些關鍵與空戰的本質,而是以控制的角度去反觀,那麼自然就不見得對了。
他這種想法有點像比例導航法,不管目標如何運動,都是由偵測目標的方位來企圖收斂pointing error,達到最後撞擊的目的。比例導航法用在飛彈導引多年,當然是可行的,只是通常應該還是允許誤差角的存在,只是阻止它發散而已。

然而比例導航法要用在飛機上卻不是那麼單純,因為飛彈基本上是縱軸完全對稱的構型,除了重力的影響之外,上下左右的控制力道幾乎一致,每個方向都可以擠出幾十G的控制力。但是戰機不行,不但戰機本身的最大控制力道只有仰頭勉強可以達到9G,而且還要考慮到飛行員座椅的設計也是只有仰頭這個方向可以達到最高的G值。

當然要加入這種限制條件來作控制也不是不可能,但「最佳化」控制比傳統控制理論上就不知道複雜了多少倍,實際應用上也是還要相當小心。因此歐美的Meteor飛彈才敢把進氣道縮減成兩個,而俄羅斯的R-77還是得維持四個,以保證四個方向運動時都能進氣。

即便如此,比例導航運用在戰機上還是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戰機並不想去「撞」敵機,而是想到一個可以射擊的位置。整個事情因此變得更複雜:因為你不想打老遠繞過來,結果卻正面跟敵機撞上,你可以賞他Gatling,他也會賞你37公釐機砲,不是每個人運氣都像Cunningham有子彈時間,可以連閃三次而毫髮無傷的。

最後就是比例導航或許可以保證有解,但不一定是最佳解。基本上這是一個死命向對手接近的動作,對手只要誘騙你的電腦進入死命的小半徑轉彎(別往了電腦完全根據對手的運動方向來作預測),但他卻突然滾轉翻離,重獲能量,你就像甕中的鱉。纏鬥運動像是一盤快棋,隱藏了許多伎倆,瞄準對手不是最重要的課題,避免上當與讓對手上當才是。因此你需要的是一部深藍,或T1000。


NO:553_27
RCI  於 2004/12/19 21:41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目標在後方就一定追著自己跑?誰說的

小弟何時說過目標在後方就一定追著自己跑?那只是可能狀況之一啊!
您恐怕想太多了吧!?還是您沒看到(或是忽略調)小弟接下去這一句?

>>如果目標前進方向不是朝你而來,表示彼此間都有LOS rate...及Range rate結果如何?要跑完模擬程式才知道,不能妄下斷語!

您之前不是說4點鐘方向嗎?這是在回應您的4點鐘方向中目標不是追著自己跑的情況啊!

小弟後來補上的
>>況纏鬥中可能出現同一時間彼此剛好互相位於對方4點鐘方向下面,距離5公里處的畫面!

也是在回應4點鐘方向的可能情形(特例)之一啊!

IFFC又不是天下無敵說,豈有必贏的!小弟在回應中只是作了一些初始狀況假設,若是4.已沒得救的情形,當然不必處理!
其它非4.的初始狀況才需要處理!

>>>他這種想法有點像比例導航法,不管目標如何運動,都是由偵測目標的方位來企圖收斂pointing error,...(以下恕略)
有點像又不太像
PN旨在維持LOS rate = 0,沒有考慮Range rate及Range constrain!



NO:553_28
cobrachen  於 2004/12/19 21:5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他這種想法有點像比例導航法,

不過我的感覺是這個討論上面兩邊涵蓋的範圍不同。你這邊提到他所提出的導引的方式類似於比例導引法,你和toga提到的則還包括如何發現,持續追蹤所有方位上的敵機,然後將自己帶入最佳射擊解算的位置。而這個更大範圍下的運動,IFFC只能跟著飛行員的指令去動,除非飛機上的感測器可以有效的追蹤全方位的任何目標命且直接與射控和飛控系統連動,而目前最接近這種設計的感測器只有肉眼加上人腦。

在機上的感測器沒有辦法收到目標的訊號與移動的資料前,任何他所提到的射擊解算的能力都無法使用,也就是toga說的無法自動將自己帶到敵機的後面。不解決這些前提,提出任何的解算法則都只能等到敵機出現在感測器的範圍之內才可以用得上,自然包含的範圍就小很多了。


NO:553_29
flak  於 2004/12/19 22:3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你和toga提到的則還包括如何發現,持續追蹤所有方位上的敵機,
這並不重要,雷達、IRST、Ladar....總之某種可以追蹤的感測器
然後將自己帶入最佳射擊解算的位置。
帶到那個位置是靠對飛控系統下命令,由飛控系統晚成
而這個更大範圍下的運動,IFFC只能跟著飛行員的指令去動
這就是爭議點,RCI認為這更大範圍下的機動,都可以由射控電腦經由IFFC下令飛控系統去作
在機上的感測器沒有辦法收到目標的訊號與移動的資料前,任何他所提到的射擊解算的能力都無法使用,也就是toga說的無法自動將自己帶到敵機的後面。不解決這些前提,提出任何的解算法則都只能等到敵機出現在感測器的範圍之內才可以用得上,自然包含的範圍就小很多了。
這是當然,但解決偵測的問題簡單。像Su-30MKI就已經有前後兩具雷達,可偵測角度已經相當大。
然而,射控電腦偵測目標到飛行控制之間卻有一道無可跨越的鴻溝,也就是我講的。人類從二戰後努力了幾年,就讓飛彈可以由尋標器根據比例導航法的原則去下令飛行控制系統撞擊目標,但數十年後,卻仍然無法控制一架「有人」戰機對一個機動目標去進到一個射擊的位置。

NO:553_30
RCI  於 2004/12/19 22:4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falk大:

您沒看錯,從結果論,IFFC是用了一些和PN很接近的東西,但不只PN而已,然而她並不是最佳控制(誠如您所言,PN並非最佳控制),所以您多慮了!

cobrachen大:
在小弟所說的那個古早年代,任何戰機都沒有那種「持續追蹤所有方位上的敵機」的東東!又不是預警機說!
IFFC當然是對付在你面前可以偵測得到的目標,IFFC火控電腦所需的
LOS、LOS rate、Range、Range rate用RF的就可以獲得了!


NO:553_31
RCI  於 2004/12/19 22:51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但不只PN而已
請更正為

但上面不只有PN而已


NO:553_32
RCI  於 2004/12/19 23:0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然而比例導航法要用在飛機上卻不是那麼單純,因為飛彈基本上是縱軸完全對稱的構型,除了重力的影響之外,上下左右的控制力道幾乎一致,每個方向都可以擠出幾十G的控制力。但是戰機不行,不但戰機本身的最大控制力道只有仰頭勉強可以達到9G,而且還要考慮到飛行員座椅的設計也是只有仰頭這個方向可以達到最高的G值。...(以下略)

PN是下g-command沒錯,但容小弟提醒您一點:

戰機上除了能下G-command外,亦能下roll-rate-command!


NO:553_33
RCI  於 2004/12/19 23:0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且二者同時下↓

NO:553_34
RCI  於 2004/12/19 23:1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似乎又失焦了...再聚一下焦

IFFC空對空所謂null the pointing error指的是

null the LOS rate與
null the range rate
加上一些條件

請問各位大大是不是不同意上述?


NO:553_35
RCI  於 2004/12/20 01:5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然而,射控電腦偵測目標到飛行控制之間卻有一道無可跨越的鴻溝,也就是我講的。人類從二戰後努力了幾年,就讓飛彈可以由尋標器根據比例導航法的原則去下令飛行控制系統撞擊目標,但數十年後,卻仍然無法控制一架「有人」戰機對一個機動目標去進到一個射擊的位置。

您大概忘了之前toga大找來的資料上怎麼說的,且容小弟借用一下!

>>http://archive.adaic.com/projects/summary/ada-use.txt

>>Project: ABICS II - Integrated Flight/Fire Control (IFFC)
>>Description:
>>Weapon delivery system coupling flight and fire control, which allows a pilot to maneuver easily in air-to-air gunnery and air-to-ground bombing deliveries. With IFFC, guns can be fired from any position, instead of only from the rear. (Phase 2, ABICS)



NO:553_36
RCI  於 2004/12/20 02:0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上述allows a pilot to maneuver easily且容小弟照抄這一段Watson老先生
AIAA-paper NO 77-1078上的一段對IF/FCS 的Concept的介紹作補充


Concept

The concept approach, shown in Figure 2, begins with the process of the pilot locking the tracking sensor on the target either manually or through an automatic mode. The tracking system can be of any type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particular target. Target relative position and rate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tracking system to director fire control algorithms that generate pointing error signals. The pointing errors are then fed into the flight control system, which condidions these signals and converts them to g-command, roll rate command, and rudder command signals, thus, steering the aircraft to null the pointing error in most expeditious manner. The weapon is then fired/released either manually or automatically (with pilot consent). The result of this implementation is a more effective weapon-delivery system. Pilot aim wander is eliminated, and airplane steering to the aim point is quicker. The system mechanization is applicable to airborne and ground targets.

不但追蹤可以選自動,連射擊都可以選自動!


NO:553_37
RCI  於 2004/12/20 02:1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553_1
AIAA Paper. No. 77-1078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Fire/Flight Control System for a High Performance Fighter Aircraft
by
John H. Watson
and
George J. Comechak
General Dynamics Fort Eorth Division
FORT WORTH, TEXAS

AIAA Atmospheric Flight Mechanics Conference
Hollywood, Floroda/August 8-10,1977


NO:553_38
toga  於 2004/12/20 10:4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

所有上述的敘述都是在兩個前提下:

1. 戰機的感測器(雷達,IRST,紅外線/光電導引艙莢........)在飛行員引領下,”看”到飛行員所打算攻擊的目標.

2. 無論是人工手動鎖定還是火控雷達系統自動鎖定目標,還是都先得讓飛行員確認鎖住的目標是否是真的預定攻擊目標,還是友軍民宅等不該攻擊的事物;現代火控系統自動追蹤鎖定眼前目標並非新鮮事兒,但是自動辨認識別出其鎖定目標設施是敵是友,是軍是民的高級人工智慧尚不具備,還是得靠飛行員將其導向並替其確定該攻擊的目標,之後的追趕跑跳碰才能交給IFFC去負責.

說起來,IFFC/自動機炮瞄準能力就好比是傻瓜相機的自動對焦能力,目標得先經由人類主子指出並確認之後,電子奴才方能去進行之後的自動瞄準鎖定追擊/對焦行動,不過電子奴才比人類主子幹練的地方在於其在幹自動瞄準鎖定追擊與預估前置量時等粗活時,能遠比人類主子幹得迅速精準,因此例如在機炮狗戰時,以往人類主子親自操刀時往往得繞到的機背後尾追時,才能因此時兩機間的相對速度向量較低而瞄得準打得中;但是換成電子奴才操刀時,人類主子只要先將感測器(雷達)粗略指向目標並確認之,剩下的全可交給電子奴才,無論此時敵我雙方狀況是對頭側擊尾追,電子奴才都能發揮百步穿楊的本領.

但是在縱覽全局方面,目前電子奴才尚無替代人類主子的資格,例如在空中激戰時突然有敵方或我方戰機/SAM/AAM介入攪局時,人類主子懂得視情況繼續千刀萬里追下去,亦或是放棄追擊並脫離以留得青山在,而電子奴才至少在目前還欠奉這樣”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本領能耐............

哪天人工智慧科技進步至機械電子奴才知曉”為何而戰,替誰而戰”,”留得青山在,識時務者為俊傑”,完全無需人類介入指導的時候,距離人類主子被關進母體內當金頂鹼性電池的日子大概也不遠了............XDDDDD



NO:553_39
toga  於 2004/12/20 10:5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
所有上述的敘述都是在兩個前提下:

1. 戰機的感測器(雷達,IRST,紅外線/光電導引艙莢........)在飛行員引領下,先”看”到飛行員所打算攻擊的目標.

2. 無論是人工手動鎖定還是火控雷達系統自動鎖定目標,還是都先得讓飛行員確認鎖住的目標是否是真的預定攻擊目標,還是友軍民宅等不該攻擊的事物;現代火控系統自動追蹤鎖定眼前目標並非新鮮事兒,但是自動辨認識別出其鎖定目標設施是敵是友,是軍是民的高級人工智慧尚不具備,還是得靠飛行員將其導向並替其確定該攻擊的目標,之後的追趕跑跳碰才能交給IFFC去負責.

說起來,IFFC/自動機炮瞄準能力就好比是傻瓜相機的自動對焦能力,目標得先經由人類主子指出並確認之後,電子奴才方能去進行之後的自動瞄準鎖定追擊/對焦行動,不過電子奴才比人類主子幹練的地方在於其在幹自動瞄準鎖定追擊與預估前置量時等粗活時,能遠比人類主子幹得迅速精準,因此例如在機炮狗戰時,以往人類主子親自操刀,往往得先設法繞到敵機背後尾追時方能因此時兩機間的相對速度向量較低而瞄得準打得中;但是換成電子奴才操刀,人類主子只要先將感測器(雷達)粗略指向目標並確認之,剩下的全可交給電子奴才,無論此時敵我雙方狀況是對頭側擊尾追,電子奴才都能發揮百步穿楊的本領.

但是在縱覽全局方面,目前電子奴才尚無替代人類主子的資格,例如在空中激戰時突然有敵方或我方戰機/SAM/AAM亂入攪局,或是對頭交鋒,而敵機的AAM/機炮彈藥已在襲來半路上的時候,此時人類主子懂得視情況繼續千刀萬里追下去,亦或是放棄追擊並閃避脫離以留得青山在,而電子奴才至少在目前還欠奉這樣”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本領能耐............

哪天人工智慧科技進步至機械電子奴才知曉”為何而戰,替誰而戰”,”留得青山在,識時務者為俊傑”,完全無需人類介入指導的時候,距離人類主子被關進母體內當金頂鹼性電池的日子大概也不遠了............XDDDDD


NO:553_40
flak  於 2004/12/20 12:3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您大概忘了之前toga大找來的資料上怎麼說的,且容小弟借用一下!
With IFFC, guns can be fired from any position,
對這句一點意見都沒有。就像美國韓戰時的陀螺儀機砲瞄準器一樣,藉由向量公式的預測,在高LOS Rate下瞄準並射擊,這完全是電腦作得到的。
但電腦作到的,是侷限於飛機當時的飛行狀態,利用微調機身來控制機砲指向(就像機砲砲塔)一樣,去進行一個快速而準確的射擊,「而不是」大幅度遙控戰機去佔領到對手後方的射擊位置。
或許可以說,可以對頭、側向射擊的話,為什麼非要咬尾不可?答案是因為咬尾可以決定殺或不殺,才是真正的控制對手,對頭射擊是有可能互相KO的。所以咬尾永遠是Priority 1,其他方向都是退而求其次。
但是換成電子奴才操刀,人類主子只要先將感測器(雷達)粗略指向目標並確認之,剩下的全可交給電子奴才,無論此時敵我雙方狀況是對頭側擊尾追,電子奴才都能發揮百步穿楊的本領.
其實只要把電子奴才丟出去與對手同歸於盡,60年代的電子科技就可以把對手打下來:響尾蛇飛彈。
IFFC最大的問題就是機砲射程有限,在80年代以前,飛彈攻擊角度還不怎麼高明的時候,還不失為一種廉價的替代方案,但當人類用眼珠就可以遙控更強大的電子奴才:HMS+R-73之後,這就完全沒什麼利基了。人可能沒辦法精確地遙控戰機指向,但眼珠子可以。IFFC再怎麼強,戰機偏航角速率頂多每秒十幾度,向量噴嘴的空對空飛彈衝出去是可以拼到每秒上百度的角速率的。敵機只要接近甩個飛彈落跑,IFFC控制的機砲根本搆不到。

NO:553_41
krell  於 2004/12/20 12:4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而不是」大幅度遙控戰機去佔領到對手後方的射擊位置。
能做到這點,F22也不用載人了...

NO:553_42
FAF  於 2004/12/20 15:2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用其他的翼面將你不想要的力矩抵銷掉,留下想用的力道就好。
>也因此,這配平過的力道不可能太大,作些小動作還可以,是不可能取代大幅度的傳統動作的。
那CCV實驗機有專門控制翼面的也需要配平嗎?
>真要舉一架空前絕後的航空成就,我想還是只有SR-71與MiG-25,真的作到後無來者的地步。
SR-71的確後無來者,但MiG-25有特別偉大的技術成就嗎?鋼製機體....?


NO:553_43
FAF  於 2004/12/20 15:2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用其他的翼面將你不想要的力矩抵銷掉,留下想用的力道就好。
>也因此,這配平過的力道不可能太大,作些小動作還可以,是不可能取代大幅度的傳統動作的。
那CCV實驗機有專門控制翼面的也需要配平嗎?
>真要舉一架空前絕後的航空成就,我想還是只有SR-71與MiG-25,真的作到後無來者的地步。
SR-71的確後無來者,但MiG-25有特別偉大的技術成就嗎?鋼製機體....?


NO:553_44
flak  於 2004/12/20 17:2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那CCV實驗機有專門控制翼面的也需要配平嗎?
當然要啊,除非你的控制面作在重心上。
其實你聯想一下也可以發現,好像沒有一個控制面是在重心上的
甚至由於戰機並不是繞重心對稱,所以一施力,其實XYZ三個軸都會冒出力量與力矩。因此以往的控制反而要去限制各控制面的施力不要產生太多的副作用。
而到了無尾翼的匿蹤設計時代,反而要去利用這種副作用。
SR-71的確後無來者,但MiG-25有特別偉大的技術成就嗎?鋼製機體....?
能飛到三馬赫無論如何都是很了不起的,也不是把MiG-21或IDF改個十八代就可以改出來的

NO:553_45
RCI  於 2004/12/20 20:4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所有上述的敘述都是在兩個前提下:

>1. 戰機的感測器(雷達,IRST,紅外線/光電導引艙莢........)在飛行員引領下,”看”到飛行員所打算攻擊的目標...(以下述略)


本來就是這樣啊!飛行員當然有其要做的工作,如追蹤目標、選擇目標,這些都不是小弟所提的啊!

小弟的留言很清楚
>>..IFFC有許多種模式,其中便有一種類似飛彈導引律直接下飛控命令給飛控將戰機帶到敵後方的設計!...
小弟幾時說過自動選擇目標?下飛控命令就是下飛控命令,怎會變成自動選擇目標?
至於小弟後來加上去的自動追蹤目標算小弟多嘴,目的只是在強調一下不只自動計算飛控命令而已!

別忘了以下這個順序

目標獲得/追蹤→目標資料→FCC(火控計算)→飛控命令→DFCS(飛控律)→
小弟所提IFFC整合的是FCC下飛控命令到DFCS這一段!
「飛控命令」才是討論重點!
目標獲得與追蹤是另一段!


NO:553_46
RCI  於 2004/12/20 20:5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FALK大

您一直在LOS rate上打轉,難怪只會得到同歸於盡的結論!

小弟已不只一次在板上留言,除了LOS rate外,還有Range rate...再加上其它條件...

不知是您沒看清楚Range rate還是刻意迴避...一直不見您如何針對Range rate的回應...

從您的回應中一直在強調控制及向量,應該看得懂小弟以下的statement...

您倒說說看,當LOS rate 和 Range rate都達到null(steady steate)時,雙方會是怎樣的向量幾何關係?
同歸於盡是可能的結果之一,但這只是Range=0的特例,其它各種可能情形呢?


NO:553_47
RCI  於 2004/12/20 22:3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提示

1.只要Range不等於0,即表示這個Steady state是處在雙方維持一定的等距!

2.把觀察者放到外面任何一個定點,比如說地表的某個點,觀察者看到的可能是哪幾種景像?


NO:553_48
RCI  於 2004/12/20 22:4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但電腦作到的,是侷限於飛機當時的飛行狀態,利用微調機身來控制機砲指向(就像機砲砲塔)一樣,去進行一個快速而準確的射擊...

是可以有微調動作,但非「侷限於」此!


NO:553_49
RCI  於 2004/12/20 22:5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向量噴嘴的空對空飛彈衝出去是可以拼到每秒上百度的角速率的...

>100deg/S?

P?--roll rate?
Q?--pitch rate?
R?--yaw rate?


NO:553_50
krell  於 2004/12/20 23:0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除了RCI兄,實在沒看到有人先提出同歸於盡這四字

NO:553_51
RCI  於 2004/12/20 23:0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在2.5馬赫的空速下?

NO:553_52
RCI  於 2004/12/20 23:0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除了RCI兄,實在沒看到有人先提出同歸於盡這四字

553_40

>其實只要把電子奴才丟出去與對手同歸於盡,60年代的電子科技就可以把對手打下來:響尾蛇飛彈。...

這句話可不是小弟說的...


NO:553_53
RCI  於 2004/12/21 00:0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在古老的時代並沒有像今天這麼強而有力的精準追蹤器與瞄準器

只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必想得太複雜

大家的討論似乎又失焦了

討論的重點應該是有無可以將戰機帶到敵後方的火控導引律是吧?

許多大大們把論述的重點擺在射擊與追蹤,這點是原始的IFFC構想,沒錯

所以我們就用這個構想去設計整合飛控的火控導引率

先把規格訂得嚴一點,假設你的瞄準器及射擊功力很差,敵人必須處在與自己相對位置狀態變化不大(相對靜止)的狀況下你的火砲系統才能發揮

你的感測器可以獲得目標的LOS、LOS Rate、Range、Range rate等四個狀態變數,因為你和目標的相對運動必須接近靜止,因此要達到靜止狀態時LOS Rate與Range rate必須是一種null的Steady state!

換言之,您要先將飛機帶到目標的LOS和Range幾乎是constant的狀態,據以設計火控導引律(這才是小弟論述的中心所在,可是除了falk大外,卻沒有其它大大針對這點提出爭議,小弟有點失望)!

然後,你才可以去用那很差的火控瞄準器去射擊!(這一段的火控便是falk大所說的微調的「砲塔」!)

所以小弟一直在提的是LOS Rate與Range rate的導引律設計,這種火控導引律只要取得LOS、LOS Rate、Range、Range rate等四個狀態變數作為輸入便能輕易設計出來,它的飛控命令便是把計算得的g-command和roll-rate-command交給DFCS!(傳統上,g-command和roll-rate-command是由飛行員動作產生,而IFFC則可以由FCC產生飛控命令,再透過1553B傳給DFCS)

在實作上如果Time Constant訂在32Hz(1/32秒),用當年F-16上的1750A這種上個世紀中葉16位元等級的微處理器便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用到什麼「深藍」這種超級高檔貨色....

但若光只是去null掉LOS Rate與Range rate的話,這題目還是沒作完的....


NO:553_54
RCI  於 2004/12/21 00:4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flak大

不好意思,兩次把您的大名打錯(553_46&553_53),實在對不住@_@,請原諒小弟的疏忽!

小弟自行掌嘴三下以表謝罪~~~~

啪!啪!啪!


NO:553_55
krell  於 2004/12/21 00:4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有必要在刺刀上裝導引控制嗎?
在頭盔瞄準器和偏軸飛彈如此盛行的今天
花那麼多力氣真的有價值嗎?

NO:553_56
RCI  於 2004/12/21 00:5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小弟也覺沒必要啊,小弟是在說上個世紀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建議您先讀過小弟在本欄前面的留言再上來討論!


NO:553_57
FAF  於 2004/12/21 16:1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當然要啊,除非你的控制面作在重心上。
其實你聯想一下也可以發現,好像沒有一個控制面是在重心上的
甚至由於戰機並不是繞重心對稱,所以一施力,其實XYZ三個軸都會冒出力量與力矩。因此以往的控制反而要去限制各控制面的施力不要產生太多的副作用。
所以這種需要配平抵銷的特性就註定直接力控制無望作為空戰用途嗎?
而到了無尾翼的匿蹤設計時代,反而要去利用這種副作用。
是不是跟FBW一樣用主動控制來取代穩定性的要求
SR-71的確後無來者,但MiG-25有特別偉大的技術成就嗎?鋼製機體....?
能飛到三馬赫無論如何都是很了不起的,也不是把MiG-21或IDF改個十八代就可以改出來的
MiG-25的渦噴引擎居然可以衝到3.2馬赫的確很厲害,可是飛一次就要報銷不是嗎?
當然扇葉沒直接燒毀在空中也的確夠厲害了,將來還會不會有三馬赫的制空戰機呢?

NO:553_58
flak  於 2004/12/21 17:4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不知是您沒看清楚Range rate還是刻意迴避...一直不見您如何針對Range rate的回應...
很簡單,因為Range Rate的Controllability幾乎為0。空對空飛彈的經驗定律是飛彈速度要目標的兩倍以上才能保證追上目標,而進入纏鬥的戰機與對手的速度通常是差不多的,如何去「控制」Range Rate?
很多系統會去追蹤Range Rate但除了空中加油與降落之外,我想不出有誰有辦法控制Range Rate的。
相反地,LOS是可以控制的,就算是三歲小孩,也可以拿槍指著陳水扁的「方向」,這是陳水扁完全無法抗拒或避免的(除非匿蹤)。也因此,在基本空戰動作中,Range Rate也是到最後開火才需要考慮的,如同IFFC的射控一樣,需要計算前置量的時候才用得到。
您倒說說看,當LOS rate 和 Range rate都達到null(steady steate)時,雙方會是怎樣的向量幾何關係?
這兩者都完成,當然就處在一個完美的追尾位置。但如果這樣就認為控制系統能夠做到,那就好像「因為知道核融合可以產生大於一的能量比,所以核融合可以拿來發電一樣」,跳過了許多現實上難以逾越的險灘。
同歸於盡是可能的結果之一,但這只是Range=0的特例,其它各種可能情形呢?
沒錯,其他可能情形呢?這也正是困難的地方。隨著重力、相對速度的向量,理想的射擊位置並不是敵機背後掛的一個固定假想區域,而是一個不斷變更的變形蟲區域。除非像越戰之前的工程師一樣,只考慮幾乎直線飛行的轟炸機,才能設計出完美的攔截控制率。但當越戰中的米格機開始轉彎的時候,就只能用最簡單的比例導航才能維持運作。
所以小弟一直在提的是LOS Rate與Range rate的導引律設計,這種火控導引律只要取得LOS、LOS Rate、Range、Range rate等四個狀態變數作為輸入便能輕易設計出來,它的飛控命令便是把計算得的g-command和roll-rate-command交給DFCS!(傳統上,g-command和roll-rate-command是由飛行員動作產生,而IFFC則可以由FCC產生飛控命令,再透過1553B傳給DFCS
如果你是預測一秒後的前置量,據以算出所需的控制量,那或許是可以作得到的。
但如果是預測10秒後對手的位置,加上考慮戰機的控制限制,我不知道這種火控導引律可以如何的簡單,讓戰機可以輕鬆地追到戰機。
要知道雙方的機動性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就好像一個人要去踩對方腳跟綁的氣球一樣,連Modeling可能都出不來。除非你能夠像飛彈一樣擁有數倍的速度與轉向速度,才能保證這個Controllability(這應該有一個名詞,但我忘記是什麼了)。

就像CCV的精神一樣,要先有一個Controllability高的系統(飛機),DFCS才能發揮控制的作用。而空戰的兩點運動模型,卻是一個充滿變數、不確定性、變數還會相互影響的運動模型,要控制的唯一方法就是想辦法簡化這個模型,就像空戰遊戲中的AI一樣,就是先寫好那幾招,但如果遇到其他招,或是被人類識破,就沒輒了。

在實作上如果Time Constant訂在32Hz(1/32秒),用當年F-16上的1750A這種上個世紀中葉16位元等級的微處理器便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用到什麼「深藍」這種超級高檔貨色....
如果只考慮一秒內的預測做出的數位控制率,當然就夠了。但你要的是預測5-10秒後能夠咬住對手的航線,這其中有多少的點的預測?比深藍的棋步預測規模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是不是跟FBW一樣用主動控制來取代穩定性的要求
這是一定的,但原因不是沒有「控制」面,而是沒有傳統「穩定」面,所以飛機不會自己穩定下來,而要靠其他的控制面來主動控制。
將來還會不會有三馬赫的制空戰機呢?
如果依照當年ATF的究極版規劃下去,的確可能出現這樣的東西。


NO:553_59
toga  於 2004/12/21 18:1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將來還會不會有三馬赫的制空戰機呢?

如果依照當年ATF的究極版規劃下去,的確可能出現這樣的東西。

A:

ATF計畫展開初期時,老美曾有A-12/SR-71空優衍生型 + 內掛六馬赫級高速動能飛彈的研究方案

雖然此一A-12死與新生版方案最後還是很遺憾的掛了,不過在下聽說老美空軍曾用此一方案作了一個頗有意思的模擬評估:”AIM-120的究極有效射程”

一架A-12死與新生版ATF在對頭空戰狀況下,於約三萬公尺的高空,三馬赫的速度下發射AIM-120A,其迎擊在約一萬多公尺高度,X馬赫(詳細數字忘了,應該在0.8~1.5之間)時速飛行目標的最遠有效射程:140公里.


NO:553_60
RCI  於 2004/12/21 19:1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很簡單,因為Range Rate的Controllability幾乎為0?

Controllability是這樣定義的啊?

服了您了!建議您隨便拿本控制學的書來讀一下,上面有定義,還有式子!

>這兩者都完成,當然就處在一個完美的追尾位置。

錯!答案是不一定當然就是這個尾追的樣子!
如同前面Range=0的「同歸於盡」,尾追也只是一種特例,這只是故事的開始,小弟那上一世紀的故事還沒完吶!

您一直用「深藍」來和小弟下棋,所以小弟故意提這Range rate只不過是一個問應手的「手筋」而已,

提示:
>>但若光只是去null掉LOS Rate與Range rate的話,這題目還是沒作完的....


NO:553_61
RCI  於 2004/12/21 20:0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如果只考慮一秒內的預測做出的數位控制率,當然就夠了。但你要的是預測5-10秒後能夠咬住對手的航線,這其中有多少的點的預測?比深藍的棋步預測規模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只考慮一秒內的預測做出的數位控制率....」
☉☉?控制率是這樣設計的啊☉☉?


NO:553_62
RCI  於 2004/12/21 20:1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在實作上如果Time Constant訂在32Hz(1/32秒),用當年F-16上的1750A這種上個世紀中葉16位元等級的微處理器便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用到什麼「深藍」這種超級高檔貨色....

>...但你要的是預測5-10秒後能夠咬住對手的航線....

既然您對時間有意見,小弟就把上面這句改一下...

在實作上如果Time Constant訂在5-10秒,用當年學生用做實驗用的z-80微處理器便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用到 F-16上的1750A這種軍規等級的,更不必提什麼「深藍」這種夢幻級電腦....


NO:553_63
RCI  於 2004/12/22 00:0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Assume that the Laplace transform Y(s) of the output of a linear system can be written as

Y(s) = G(s)U(s)

where G(s) is this transfer function and U(s) the Laplace transform of the input.

A first order system has an associated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form

aDy + y = u, hence with y(0) = 0

Y(s) = [1/(as + 1)] . U(s)

For transient response analysis it is customary to use a reference unit step function u(t) for which

U(s) = 1/s.

It then follows that

Y(s) = 1/(as+1) = (1/s)/[(s + 1/a)s] = 1/s - 1/(s+1/a)

On taking the inverse Laplace of above equation, we obtain

y(t) = 1 - exp(-t/a), (t ≧ 0).

The constant a is called the time constant of the system.
Notice that when t = a, then y(t) = 1 - exp(-1) = 0.63.

Time constant雖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但它仍然是有定義的!

(按:小弟非控制出身,以上對Time constant之陳述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NO:553_64
flak  於 2004/12/22 09:3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在實作上如果Time Constant訂在32Hz(1/32秒),用當年F-16上的1750A這種上個世紀中葉16位元等級的微處理器便綽綽有餘,根本不需要用到什麼「深藍」這種超級高檔貨色....
>>...但你要的是預測5-10秒後能夠咬住對手的航線....
>Time constant雖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但它仍然是有定義的!
我有說Time Constant嗎?
Time Constant是系統的反應時間,也就是和系統要反應追上的時間有關
你一開始提的32Hz(1/32秒)是Sampling Time,也不是Time Constant
我說要預測5-10秒後的反應,跟Time Constant更是未必相關

要是真的把Time Constant訂成5-10秒,就表示你叫飛機向左,大概5-10秒後才會真的向左。Time Constant越常只是表示這系統反應越差,我還第一次看到這樣會讓系統越好的。

服了您了!建議您隨便拿本控制學的書來讀一下,上面有定義,還有式子!
閣下看到式子真的知道式子的物理意義嗎?


NO:553_65
flak  於 2004/12/22 09:4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我說要預測5-10秒後的反應,跟Time Constant更是未必相關
要是真的把Time Constant訂成5-10秒,就表示你叫飛機向左,大概5-10秒後才會真的向左。Time Constant越常只是表示這系統反應越差,我還第一次看到這樣會讓系統越好的。

第二句打太快了,我要保留一下,可能是相反的。
然而,不變的是,利用改變Time Constant,改變的只是追上系統預測值的時間,但是這個預測值要先出來啊!預測值越晚,控制就越複雜,而且不是控制率改了就好,因為你的控制率要求最後拉一個30G的動作才能追上時,你要看飛機是不是真的有30G可以拉?

整個控制系統要考量到飛機,甚至它Tracking的目標,不是只有那個黑盒子。黑盒子只是Controller,不是整個系統!不要唸過一點控制理論,就以為只要系統Modeling出來,推導出Controller的Model,則一切就可以控制,要念到後面:系統本身是可以惡化到沒有一種Controller救得回來的。


NO:553_66
FAF  於 2004/12/22 18:5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ATF計畫展開初期時,老美曾有A-12/SR-71空優衍生型 + 內掛六馬赫級高速動能飛彈的研究方案
把彈頭部都改成推進劑的動能飛彈?可是動能飛彈如果是火箭型的到射程末端會出現動能/破壞力的問題?

NO:553_67
RCI  於 2004/12/22 20:0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你一開始提的32Hz(1/32秒)是Sampling Time,也不是Time Constant...

又敗給您了!Sampling Time?☉☉?


NO:553_68
RCI  於 2004/12/22 20:2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但你要的是預測5-10秒後能夠咬住對手的航線....

就算小弟誤會您好了...(雖然您後面的解釋實在非常勉強).....

就拿您愛舉的那同歸於盡的比例導航好了
您的意思它也要去「預測5-10秒後能夠撞到對手的航線」?


NO:553_69
RCI  於 2004/12/22 20:3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系統本身是可以惡化到沒有一種Controller救得回來的。

上面這句話本來就毫無爭議...

就用您「很簡單,因為Range Rate的Controllability幾乎為0...」來解釋何謂「系統本身是可以惡化到沒有一種Controller救得回來的」吧?

在怎麼引出其它旁枝議題,....我們終究還是要面對一切爭議的起點-----Range Rate---,不是嗎?


NO:553_70
RCI  於 2004/12/22 20:4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閣下看到式子真的知道式子的物理意義嗎?

容小弟打個比方,就和醫生為病人開藥方或下療程前腦子裡所想的事情一樣....

換您舉例了...


NO:553_71
RCI  於 2004/12/22 20:5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要是真的把Time Constant訂成5-10秒,就表示你叫飛機向左,大概5-10秒後才會真的向左。Time Constant越常只是表示這系統反應越差,我還第一次看到這樣會讓系統越好的。

您是不是在回應小弟後來改的以下這句?

>>在實作上如果Time Constant訂在5-10秒,...(以下略)

請問您是這樣解讀的嗎?若否,請問您這「...第一次看到這樣會讓系統越好的..」是在解讀小弟的哪一(幾)句話?


NO:553_72
RCI  於 2004/12/22 21:3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
就用您「很簡單,因為Range Rate的Controllability幾乎為0...」來解釋何謂「系統本身是可以惡化到沒有一種Controller救得回來的」吧?

在怎麼引出其它旁枝議題,....我們終究還是要面對一切爭議的起點-----Range Rate---,不是嗎?

請改為


那就請您用您自己說的「很簡單,因為Range Rate的Controllability幾乎為0...」來解釋您所說的「系統本身是可以惡化到沒有一種Controller救得回來的」讓小弟及眾人開開眼界吧?!

再怎麼引出其它旁枝議題,....我們終究還是要一起面對這一切爭議的起點-----Range Rate---,不是嗎?


NO:553_73
flak  於 2004/12/22 21:3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在怎麼引出其它旁枝議題,....我們終究還是要面對一切爭議的起點-----Range Rate---,不是嗎?
一切的爭議起點是閣下說的:「CCV/直接力控制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在不改變攻角或側滑角的條件下瞬間改變飛行方向,所以在作大動作(如閃躲或逃逸)時仍能維持穩定!反應時間(距離)夠的話,閃掉迎面而來的AIM-120不是不可能辦到!」
以及這個:「是由火控電腦(不是飛行員)下命令給飛控電腦(拜FBW之賜,利用MIL-STD-1553可以辦到),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IFFC火控模式中的一種功能)!」
先把你看到的論文內容相關部分POST出來在說,證明論文中的應用真的有達到你說的神奇境界,而不是放個大家查不到的論文題目就自由擴張解釋!

NO:553_74
RCI  於 2004/12/22 22:0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NO:553_53
小弟不是已經開始在說上世紀從LOS rate & Range rate開始構想的故事了嗎?

是您否定Range rate的可控制性,這故事才暫時止住沒有往下講的啊!

這時候不是應該先解決這個爭議點故事才能決定該停止或該繼續嗎?不只小弟,很多人都對您這個「很簡單」(因為Range Rate的Controllability幾乎為0...)的陳述感興趣耶!

不是應該先請您證明一下「Range Rate的Controllability幾乎為0」成立

然後小弟就可以認錯下台了嘛....?


NO:553_75
flak  於 2004/12/22 22:2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小弟不是已經開始在說上世紀從LOS rate & Range rate開始構想的故事了嗎?
是您否定Range rate的可控制性,這故事才暫時止住沒有往下講的啊!

沒人叫你不要繼續講。
我否定歸我否定,你還是可以繼續講。

NO:553_76
flak  於 2004/12/22 22:2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不是應該先請您證明一下「Range Rate的Controllability幾乎為0」成立
對,我證明不了。
倒請您推導一下一架0.8馬赫最高9G的戰機如何追蹤不斷機動的0.8馬赫最高9G的戰機可以把Range Rate收斂為Null的。最好能舉一個例子來讓我們看一下這道追蹤航線如何從頭到尾都不超過0.8馬赫與9G的限制。

NO:553_77
RCI  於 2004/12/22 22:3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大家查不到的論文題目就自由擴張解釋!

您這招小弟早料到啦!還好小弟沒騙人!

您是指那幾篇碩士論文還是AIAA papers?

碩士論文國內各學校有存,應該也有微縮片可印,如果剛好有網友在同一個學校就讀,不妨就近查證!

至於WATSON老先生賞的那兩篇老古董小弟本就有意寄影本到DTM供有興趣網友影印(小弟只有紙本)參考,既然您對此出處提出執疑,小弟寄去就是...

這樣好了,在本版很活耀且有公信力的天行者大剛好是DTM的版大,小弟信得過,相信大家也一定信得過,如果不反對的話可否惠示如何才能寄達天行者大本人?

為表誠意及對各位大大的敬意,小弟再附贈一篇WATSON老先生76年發表的大作

AIAA paper NO. 76-1915
Fly-by-wire Flight Control System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the F-16 Fighter Aircraft
by
John H. Watson
General Dynamics Fort Worth Division
Fort Worth, Texas

AIAA Cuidance and Control Conference
San Diago, California/August 16-18, 1976


NO:553_78
flak  於 2004/12/22 22:3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我已經八年沒有唸過工程數學,四年沒有唸過控制了。要我推導這些公式,對,我推導不出來。但我還是要說,RCI講的跟我當初學的控制學的概念實在是相差太多。

奇怪的是我看得懂動機系學長的論文摘要的意思是什麼,但我實在不瞭解RCI如何能擴張解釋成這個樣子。

以Controllability來解釋追蹤很奇怪,對,但不會比用Time Constant來解釋更奇怪,也不會比認為量測了Range Gate就一定可以收斂Range Gate更奇怪。關於追蹤一個隨機訊號的控制理論是在我最後最後唸的數位控制理論才學到一點開始,所以我沒學到完整的追蹤理論。但拿Time Constant,不考慮預測、時間延遲就可以完成追蹤的控制理論,實在也不是我那點皮毛就可以想像的。

好了,廢話不多說,免得一多說又說我打斷了RCI偉大的「雪風」故事,就讓RCI大大繼續把他的雪風傳奇說完。


NO:553_79
flak  於 2004/12/22 22:4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您是指那幾篇碩士論文還是AIAA papers?
隨便,只要能證明你的那兩句即可:「CCV/直接力控制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在不改變攻角或側滑角的條件下瞬間改變飛行方向,所以在作大動作(如閃躲或逃逸)時仍能維持穩定!反應時間(距離)夠的話,閃掉迎面而來的AIM-120不是不可能辦到!」
以及這個:「是由火控電腦(不是飛行員)下命令給飛控電腦(拜FBW之賜,利用MIL-STD-1553可以辦到),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IFFC火控模式中的一種功能)!」


為表誠意及對各位大大的敬意,小弟再附贈一篇WATSON老先生76年發表的大作

AIAA paper NO. 76-1915
Fly-by-wire Flight Control System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the F-16 Fighter Aircraft

這就是一個失敗的範例,F-16 FBW的介紹如何證明你的那兩段?看不出一點誠意


NO:553_80
TTSO  於 2004/12/22 22:4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好久沒來,看的有點累....
IFFC根本不是自動佔位的研究..跟自動佔位一點關係都沒有
自動佔位牽涉到的東西遠超過IFFC的研究範疇
跟CCV也沒什麼直接關聯性

如果有人認為比例導航可以擴大解釋為佔位,那就當我什麼都沒說


NO:553_81
RCI  於 2004/12/22 22:5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沒人叫你不要繼續講。
我否定歸我否定,你還是可以繼續講。

不理會這個問題,再講下去有人會信嗎?


NO:553_82
ryan2181  於 2004/12/22 23:0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我從開頭就不信iffc與ccv的關聯性........


NO:553_83
RCI  於 2004/12/22 23:0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哦?原來他是您學長喔?!太好了嘛!直接找作者本人問結果不就得了?省得小弟費盡純舌!

NO:553_84
RCI  於 2004/12/22 23:0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他師父應該也教過您吧?怎不去問?

NO:553_85
RCI  於 2004/12/22 23:1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IFFC根本不是自動佔位的研究..跟自動佔位一點關係都沒有...

本來就不是為自動佔位所作的研究,那是當年的一個意外的發現....

反正沒人信,小弟就先暫時閉嘴

等flak 大去找他的學長(或是指導教授)查證,再看他自己怎麼說...


NO:553_86
RCI  於 2004/12/22 23:1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請放心,小弟既非學長亦非指導教授!

NO:553_87
TTSO  於 2004/12/22 23:21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佔什麼位?咬到六點就是佔位?不顧相對空速不顧相對姿態不顧相對能量比?BVR佔位的基礎條件又是什麼?
佔位哪裡是到六點就算的,有這麼簡單的話ACM論就不會這麼複雜,BVR纏鬥論也不會是機密,UCAV也不會到現在只會跟著導航點慢慢飛

--
雪風算什麼...MacrossPlus的X-9 Ghost才是UCAV的最終目標


NO:553_88
cobrachen  於 2004/12/23 00:1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本來就不是為自動佔位所作的研究,那是當年的一個意外的發現....
>反正沒人信,小弟就先暫時閉嘴

沒人相信是因為你對空戰的認識太淺,而且試圖以控制理論來套用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自動機制,這個討論一直失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於你只看到控制的部分,其他人看的確實實際上的空戰。當你只以控制理論所針對的狹小目的來解釋整個空戰的開始與進行,這個最主要的大前提你已經弄錯了。

剩下的自然就是對不上。


NO:553_89
RCI  於 2004/12/23 02:0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flak大:

小弟一直用的是Range rate,不是Range Gate(NO:553_78),這兩個名詞雖只差了一個英文字母,意義差很多耶!

唉呀!您該不會是把Range rate當成是Range Gate了吧?

好一個Range Gate的Controllability....☉☉

深藍--下棋

除了那Range rate的問應手的手筋外

時間常數的部份小弟是故意放了個小破綻在那兒等您來打,....,令人失望的是您一直沒去攻擊那個破綻,後來小弟乾脆把時間常數的定義放上來看看您會不會看到,想不到您居然忽略掉小弟前面一直提到的微處理器(微處理器上要跑控制軟體,您上數位控制系統時老師應該有教過軟體要多久跑一次才能滿足時間常數規格,這很重要耶),反而下出Sampling Time這種惡手....☉☉


cobrachen 大

先讓flak大去找他的學長/老師問清楚當年他們作這(些)題目的整個過程及細節
特別要問清楚那個意外的發現
再由flak大親自在本欄宣佈他的查證結果豈不更佳?

不急著下斷語嘛!

按:人都在國內,不難找到....必要時可請孤狗幫忙找....希望flak大不要推辭這個查證的神聖使命....小弟這就自行進入禁閉室♁≠♁


NO:553_90
flak  於 2004/12/23 09:3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反正沒人信,小弟就先暫時閉嘴

等flak 大去找他的學長(或是指導教授)查證,再看他自己怎麼說...
稱呼學長,只是因為剛好同系。我不認識他或是實驗室的任何人
你認為這方面的研究已經汗牛充棟,隨手可得,儘管去把文章摘要找出來,何必繞了一大圈,還是什麼都沒看到?大家都已經說了,沒有人看過IFFC的研究有你提到的神奇部分,是你應該提出證明,而不是我們去幫你找!

論文原文,摘要,甚至你請教授E-mail說明的信件原文都可以。


NO:553_91
RCI  於 2004/12/23 23:2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如果說小弟已經和您那位不認識的同系系友見過面且經當面證實,您會相信嗎?會有人信嗎?

在這可以找到人,別懷疑,就是他!

http://ccnt1.ckitc.edu.tw/dcsie/page4.htm

他這學期每週四會來上課,自己去問吧!
然後把您自己問來的結果自己寫在這兒比小弟說破嘴有公信力多了!
沒有公信力的小弟都已經把人的下落找到了,您也就別再推辭了...或者任何一位自認為在茶館有公信力的大大都可以啊!

以下是AIAA那兩篇的第一頁,先聞一聞味道吧!

http://pdf.aiaa.org/preview/1977/PV1977_1119.pdf
http://pdf.aiaa.org/preview/1977/PV1977_1078.pdf


NO:553_92
RCI  於 2004/12/23 23:4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既然您不喜歡不相干的FBW
那就換這一篇好了
http://pdf.aiaa.org/preview/1981/PV1981_2245.pdf

NO:553_93
cobrachen  於 2004/12/24 00:2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實在不懂你在鑽什麼牛角尖。你的發言重點都是著重在控制理論的小範圍裡面,你雖然可以提出有力的說明來指出現在的飛行控制理論以及研究可以達到的成就,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卻是你一直忽略的,那就是你所指出的控制理論無法說明當只有肉眼看到敵機的時候,接下來有哪一套系統可以接手讓飛機自己移動到高速移動的敵機的附近並且讓自己進入射擊的範圍。空戰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不是當你自己的飛機進入可以射擊的範圍的時候才開始的。

你不停的著眼在這個最小的範圍裡面,釋圖以控制理論的發展去解釋如何"自動"的導引自己的飛機進入射擊包絡線。你對控制理論有著深入的了解,但是你對空戰卻沒有概念的時候,你上面的諸多發言並沒有抓到任何一個人指出的重點,你所引用的理論也就無法證明你所想要證明的成就實際上存在,總而言知,你沒有了解空戰的開始遠早於飛機上的任何感測器抓到目標之前。

要爭論控制理論該怎麼解釋或者是推論,和前面諸多人對你的質疑根本是兩碼子的事情。


NO:553_94
RCI  於 2004/12/24 00:4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卻是你一直忽略的,那就是你所指出的控制理論無法說明當只有肉眼看到敵機的時候,接下來有哪一套系統可以接手讓飛機自己移動到高速移動的敵機的附近並且讓自己進入射擊的範圍。空戰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不是當你自己的飛機進入可以射擊的範圍的時候才開始的。...


您還沒搞清楚啊?小弟不早回應了您那個所謂大範圍的問題了嗎....?

553-30
>>LOS、LOS rate、Range、Range rate用RF的就可以獲得了!

火控中的飛控命令是這個時候就開始的,目標距離遠的話(比如說20公里外)還沒輪到到瞄準用槍的火控炮令表現哩!
一定要小弟說得這麼明白您才看得清楚嗎?


NO:553_95
RCI  於 2004/12/24 00:4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然後小弟有說過這樣就結束了嗎?小弟不是不只一次說過故事才要開始嗎?

NO:553_96
RCI  於 2004/12/24 01:0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總而言知,你沒有了解空戰的開始遠早於飛機上的任何感測器抓到目標之前。

務實點吧!扯到那麼遠....這裡只有一道題目及爭議點

火控飛控導引律是否能將飛機帶到目標的後方

這個題目基本上就是從獲得目標資訊開始,....

提示!
雖然這個題目是從IFFC的初步構想所引發,....其實您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子彈用光了敵機還沒被您打下....或者您的飛機根本沒有配備機礮....


NO:553_97
RCI  於 2004/12/24 01:0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從開始到結束,裡頭的故事可多著哩!

NO:553_98
cobrachen  於 2004/12/24 01:4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火控中的飛控命令是這個時候就開始的,目標距離遠的話(比如說20公里外)還沒輪到到瞄準用槍的火
>控炮令表現哩!
>一定要小弟說得這麼明白您才看得清楚嗎?


>務實點吧!扯到那麼遠....這裡只有一道題目及爭議點
>火控飛控導引律是否能將飛機帶到目標的後方
>這個題目基本上就是從獲得目標資訊開始,....

你如果要務實一點就應該回歸到空戰的本質,而不是只是眼睛盯著控制理論忘記實際上是怎麼一回事。從上面兩段引言當中還是看不出來你真的有去了解空戰不是等到機上的設備看到目標了才開始。

火控飛控導引律是否能將飛機帶到目標的後方

這一段話也顯示你並沒有跳出那個小範圍,只是在其中轉變不同的方向。火控導引率如何在火控根本沒有目標資料的時候作用?

如果你不能了解空戰的本質,任何定律或是公式的引用都是枉然的。


NO:553_99
RCI  於 2004/12/24 01:5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你對控制理論有著深入的了解,...

這回您又錯了!真的!小弟不是學控制的,只懂得一點皮毛而已,小弟這點微末本領在國內涉及控制領域眾人的排序統計中,自認大約排在均值左邊的一個半標準差到兩個標準差之間!這點一定要澄清!


NO:553_100
RCI  於 2004/12/24 02:0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從上面兩段引言當中還是看不出來你真的有去了解空戰不是等到機上的設備看到目標了才開始。

>>這個題目基本上就是從獲得目標資訊開始,....
有看沒有懂嗎?
這下問題大條了☉☉....


NO:553_101
toga  於 2004/12/24 02:4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http://pdf.aiaa.org/preview/1981/PV1981_2245.pdf

這篇論文講得就是前面所提的F-15B實驗,但是還是老問題一個:”文中那段話有明示或暗示此系統能夠自動把戰機移形換位至敵機身後六點鐘方向???”

此系統所標榜的是消除以往人工機炮微調追瞄的不穩定性,使得過去多只能在尾追狀況下才瞄得準打得中的機炮空戰,在使用此系統後可以在無論對頭/側擊/尾追之狀況下都瞄的精準,射得安心,駕駛員只要以火控雷達中的單一目標追蹤鎖定攻擊模式鎖住目標,該系統便會結合戰機火控追蹤與飛控系統,帶動戰機針對該機動目標予以精準鎖定追擊,直到目標被擊落為止;但該系統並不會特意先把戰機機動帶至敵機身後再行攻擊,在使用此系統能力之前,飛行員得先作到能把機鼻雷達/機炮炮口約略指向預定攻擊目標,而在這樣的情形下,該系統的目標是透過精確微調機炮炮口方位,使其能在第一時間命中擊落遭鎖定的被我機對頭/側擊/尾追之敵機


NO:553_102
toga  於 2004/12/24 03:1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個題目基本上就是從獲得目標資訊開始,....有看沒有懂嗎?這下問題大條了☉☉....

a:
而如何獲得目標資訊???飛行員得先自力救濟,設法把機鼻約略指向目標,直到目標進入你戰機雷達的單一目標追蹤鎖定角度範圍內.

而此時無論敵我雙方態勢是對頭/側擊/還是尾追,一件不變的事情就是:敵機在我機機鼻/炮口方向,剩下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將炮口以最快的速度精確指向目標方位且精準修正前置量誤差,使戰機機炮在第一時間內對目標一擊必殺.

所以上述計畫所研究的內容並非是在以火控雷達鎖定敵機之後,系統將戰機帶到被鎖定敵機身後的奇功,而是在第一時間內,將機炮炮口精準且持續指向機動閃避不斷的目標;現代的火控雷達可以即時快速的計算並修正被鎖定機動目標的最新方位與前置量,並將結果顯示在HUD上,告知飛行員如何將機首指向方能有效命中目標,然而以飛行員操控戰機指向,一來其微調可能不夠精確,再來飛行員從理解HUD上變化不斷的資訊至進行相應反應修正,總是難免有所延宕誤失,而上述系統的最大好處便是在於解決這些人工微調動作所帶來的缺憾...............


NO:553_103
TTSO  於 2004/12/24 12:0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就像我說的,如果有人可以把比例導引引申為自動接戰,那也不用繼續討論下去了

NO:553_104
RCI  於 2004/12/24 20:3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而此時無論敵我雙方態勢是對頭/側擊/還是尾追,一件不變的事情就是:敵機在我機機鼻/炮口方向,剩下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將炮口以最快的速度精確指向目標方位且精準修正前置量誤差,使戰機機炮在第一時間內對目標一擊必殺.


如果您還看不懂,沒關係,小弟再講一遍


NO:553_96
>>提示!
雖然這個題目是從IFFC的初步構想所引發,....其實您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子彈用光了敵機還沒被您打下....或者您的飛機根本沒有配備機礮....


NO:553_105
RCI  於 2004/12/24 20:5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http://pdf.aiaa.org/preview/1981/PV1981_2245.pdf
>>這篇論文講得就是前面所提的F-15B實驗,但是還是老問題一個:”文中那段話有明示或暗示此系統能夠自動把戰機移形換位至敵機身後六點鐘方向???”

那只是在回應Flak大,證實當年確有這篇論文....以及小弟在NO:553_36對該文Concept之原文照抄供比對部份之真實性而已...

小弟當時是借您找來的資料才把這篇文章的內容放上來的,小弟有說過這篇文章在講六點鐘方向嗎?


>>為達成火控維持 Range rate與 LOS rate均近於0(steady state)之目標,IFFC所下的飛控命令將戰機帶到敵後方即是此一設計的自然結果,不是什麼「神奇表現」,文章中不會去特別強調的!

上面這句話小弟不是已經說過了嗎?還是有讀沒有懂嗎?

任您找遍所有文章也找不到六點鐘方向的....www上除了一篇用簡體字發表在bbs上的文章裡有一點暗示之外...但因該文可信度在此不會被接受...所以小弟也就不提了....建議您直接找flak大那位系友當面證實比較快....


NO:553_106
RCI  於 2004/12/24 21:01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就像我說的,如果有人可以把比例導引引申為自動接戰,那也不用繼續討論下去了...

比例導引在本欄首先出現的是以下這句

>>他這種想法有點像比例導航法,....

這可不是小弟說的哦!....


NO:553_107
RCI  於 2004/12/24 21:1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該系統並不會特意先把戰機機動帶至敵機身後再行攻擊,在使用此系統能力之前,飛行員得先作到能把機鼻雷達/機炮炮口約略指向預定攻擊目標,....

您找來的文章裡有這樣說嗎?還是您猜的?或者用想像的.....?


NO:553_108
RCI  於 2004/12/24 21:3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在使用此系統後可以在無論對頭/側擊/尾追之狀況下都瞄的精準,射得安心,....

1.對頭:相對幾公尺?彼此面對面開火?......飛行員敢嗎?因為你的系統瞄得比較準,所以你敢?....人家也和你一樣用的是Director...

2.側擊:小弟留在553_18那道題目還在,本版還沒有人解過,請您用您看到的文章所下的結論在在那樣的LOS rate條件下用Director+20mm「側擊」看看....



NO:553_109
RCI  於 2004/12/24 21:5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而如何獲得目標資訊???飛行員得先自力救濟,設法把機鼻約略指向目標,直到目標進入你戰機雷達的單一目標追蹤鎖定角度範圍內.

算您對!


>而此時無論敵我雙方態勢是對頭/側擊/還是尾追,一件不變的事情就是:敵機在我機機鼻/炮口方向,剩下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將炮口以最快的速度精確指向目標方位且精準修正前置量誤差,使戰機機炮在第一時間內對目標一擊必殺.

不能算您對

>所以上述計畫所研究的內容並非是在以火控雷達鎖定敵機之後,系統將戰機帶到被鎖定敵機身後的奇功,而是在第一時間內,將機炮炮口精準且持續指向機動閃避不斷的目標;現代的火控雷達可以即時快速的計算並修正被鎖定機動目標的最新方位與前置量,並將結果顯示在HUD上,告知飛行員如何將機首指向方能有效命中目標,

在還沒有IFFC的時代,30年前的「現代」戰機(如F-16)就已經可以辦到這點了....不過...還是算您對好了!


>然而以飛行員操控戰機指向,一來其微調可能不夠精確,再來飛行員從理解HUD上變化不斷的資訊至進行相應反應修正,總是難免有所延宕誤失,而上述系統的最大好處便是在於解決這些人工微調動作所帶來的缺憾...............

對!

了解癥結出在哪裡了嗎?您可能缺了一段....


NO:553_110
RCI  於 2004/12/24 22:1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553_105
>任您找遍所有文章...

請修正為

任您找遍所有由洋人寫的文章...


NO:553_111
RCI  於 2004/12/24 23:5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算了,小弟給大家一個更大的提示好了,免得大家老是在攻擊目標上動腦筋
除非您已經知道最終答案,只在IFFC的有效攻擊上,把腦袋想破了也很難想像的....

s u r v i v a b i l i t y

如果各位大大很用功地仔細閱讀您所找到的所有有關於IFFC的文章
其內不時會出現survivability這個字.....

在有效攻擊的同時,必須同時提高自身的survivability....

瞄準、追蹤、射擊固然重要,能不能活命才是更重要、最基本的要求.....老美是最怕死的了!
IFFC也不能例外.....


NO:553_112
RCI  於 2004/12/25 00:1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IFFC根本不是自動佔位的研究......
跟CCV也沒什麼直接關聯性

http://pdf.aiaa.org/preview/1983/PV1983_1059.pdf

當年像這種提到IFFC和CCV間相互關聯性的論文到處都找得到........


NO:553_113
RCI  於 2004/12/25 00:5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http://pdf.aiaa.org/preview/1981/PV1981_2353.pdf
這一篇也是把IFFC和CCV(direct force control)放在一起考量,同時也要求survivability.....

還需要更多IFFC和CCV是被綁在一起的「證明」嗎?


NO:553_114
cobrachen  於 2004/12/25 03:5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不要自己在那邊發明,堆砌了。唯一沒有看清楚空戰本質的是你,發明不存在的理論也是你,到處鑽牛角尖的也是你,整個討論各說各話也就算了,你自己製造出來的研究"成果"又要別人去替你證明,這實在不是很有理性的討論態度。

這個話題可以休矣。你對空戰都無甚了解之際,我們花再多時間去解釋只怕也難以讓你知道你的牛角尖在哪裡。


NO:553_115
RCI  於 2004/12/25 11:4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唯一沒有看清楚空戰本質的是你,發明不存在的理論也是你,到處鑽牛角尖的也是你...

還在凹這點啊?從頭到尾就只看您提出這幾點,也不見您提出個什麼像樣的東西出來!FLAK大有時還在幫您的錯誤解圍,您是真沒看出來還假沒看出來啊?您真應該感謝FLAK大的....

什麼叫做沒有看清楚空戰本質?您是不是對小弟回答的那4點鐘方向的問題或是「大範圍」還不滿意啊?具體的拿出證據證明小弟留在本欄的東西有哪一點是錯的吧!

要不,學學人家TOGA大所發揮的令人敬佩的求真精神,用功一點,把小弟提出的東西全盤檢視,一路查證,追殺到底以後再下看法吧!

因為有些爭議點沒有處理乾淨,小弟只是暫時閉嘴不想繼續講下去而已...

不存在的理論?什麼叫做不存在的理論?找不出理論錯誤就乾脆把命題否定掉?

用IFFC躲飛機的理論還是用IFFC躲飛彈的理論?

如果您對上一世紀所發生在IFFC上的故事沒有做過全盤鳥瞰及了解的話.....您最好把這句「不存在的理論」話留著!.....小弟會叫您吞回去的!


NO:553_116
RCI  於 2004/12/25 12:1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講句不算誇張的話,小弟所提出的這點當年的小小發現說不定只是人家整套理論中的一個特例而已...

老話一句,一點也不「神奇」!

>....另外一種運用就是改參考地形資料,預測飛機會不會撞擊地面而不是「撞擊」敵機。這是ATFI/F-16後來很重要的實驗項目,也真的能達到飛行員想撞地都會自己拉起來的「自保」境界,這也是相當偉大的成就,其應用範圍之廣(民航機也需要),可能更勝於當年只能跟射控整合的IFFC。...

ATFI/F-16就是一個標準的把IFFC+CCV成果綜合運用的計畫
FLAK大所舉出來的這點,其中就有運用到小弟一直提到對Range、Range rate....的控制...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嘛!


NO:553_117
吱吱鼠  於 2004/12/25 21:2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對新版F/A-22能力描述的補充:

># 在使用資料鏈網路作戰系統與整合式被動電戰系統之下, 猛禽戰機據說甚至可在不開雷達以更增匿蹤能力的情況下, 依據友軍資料或是目標的電磁信號特徵, 於460公里範圍內察覺發現敵機存在,230公里範圍內予以定位。

根據某些說法,F/A-22已經可以單靠電戰系統對輻射源定位發射AIM-120C。
所以想利用大功率AESA雷達抓F/A-22的其他新世代戰機,大概還沒有抓到就已經準備要閃飛彈了。

>(猛禽戰機機載的電腦系統由兩具CIP構成﹔機上萬事萬務都由其執行整合處理,每具電腦的記憶體空間超過300MB,有擴展至650MB的潛力,此外機上還有空間容納第三具CIP)

具體比較一下,目前日本正在把F-15CJ/DJ進行多種升級,其中一項就是把任務電腦的記憶體容量由原本的64MB擴充到128MB,以應付探測距離增加的APG-63(V)1。


NO:553_118
LOVENURSE  於 2004/12/25 22:0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扯一點和主題比較有關係的吧....

今天到店裡看看這期的戰術兵器圖解
有提到空軍取消大隊編制後原飛行大隊下轄的三個作戰中隊改編為獨立作戰隊
書中文意如果我沒有搞錯意思
原擔任轉換中隊的14中隊(F-16)與第8中隊(F-CK-1)好像解編了?
有沒有哪位前輩有相關資料可以解釋給小弟了解的


NO:553_119
Luke-Skywalker  於 2004/12/25 22:0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這裡有搜集相關報導.........
http://59.120.34.23/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519&show;=25

NO:553_120
cobrachen  於 2004/12/26 00:0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如果您對上一世紀所發生在IFFC上的故事沒有做過全盤鳥瞰及了解的話.....您最好把這句「不存在的理論」話留著!.....小弟會叫您吞回去的!

那你就展現一下,如何讓自己的飛機在感測器都還看不到敵機的狀態下,火控和飛控還可以讓自己不但追蹤高速運動的敵機,還能將自己帶到敵機的後面。你舉出的理論都沒有牽涉到這個層面。

拿著控制系統的發展講空戰...........


NO:553_121
RCI  於 2004/12/26 00:5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您言下之意就是沒有可以用iffc來躲飛彈的理論嘍?....

NO:553_122
RCI  於 2004/12/26 01:3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如何讓自己的飛機在感測器都還看不到敵機的狀態下,火控和飛控還可以讓自己不但追蹤高速運動的敵機....

讓小弟猜一下好了,...從您一開始提到敵人忽然間在四點鐘方向五公里處.....您是不是想說遇到諸如F-22這種敵人?...這題小弟可是已經答過了哦!您要不要往前面翻一下?


NO:553_123
RCI  於 2004/12/26 01:4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放心啦,在開始研究IFFC的那個古早時代,幾乎沒有那種會忽然間出現在4點鐘方向5公里的敵機的啦....

NO:553_124
RCI  於 2004/12/26 01:4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上一世紀所發生在IFFC上的故事....

>>拿著控制系統的發展講空戰...........

IFFC的故事也能被您解釋成控制系統的發展...☉☉

?是不是昨夜.....?


NO:553_125
cobrachen  於 2004/12/26 05:11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您言下之意就是沒有可以用iffc來躲飛彈的理論嘍?....

喔,空戰只有在躲飛彈的時候才開始?空戰只有在拿機砲射擊的時候才開始?

這就是你所謂的空戰?你對空戰的了解也只到這個程度,那也難怪了。


NO:553_126
ryan2181  於 2004/12/26 08:4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NO:553_123

閣下似乎忘記了越南空戰的教訓......


NO:553_127
RCI  於 2004/12/26 10:50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您言下之意就是沒有可以用iffc來躲飛彈的理論嘍?....

>喔,空戰只有在躲飛彈的時候才開始?空戰只有在躲飛彈的時候才開始?

小弟幾時說過「空戰只有在躲飛彈的時候才開始」?或是「空戰只有在躲飛彈的時候才開始」嗎?這恐怕是您自己的想像吧?

小弟那句話便是在針對您「不存在的理論」作回應耶!目的是在確認您所謂「不存在的理論」究竟是不是「用iffc來躲飛彈的理論」!您還是老老實實回答小弟的問題吧!這存不存在的問題和小弟是否了解空戰應該是兩碼子事吧?扯那麼遠幹嘛?


NO:553_128
cobrachen  於 2004/12/26 11:51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小弟那句話便是在針對您「不存在的理論」作回應耶!目的是在確認您所謂「不存在的理論」究竟是不是「用iffc來躲飛彈的理論」!

不用搞這種轉移話題的方式迷惑他人。能夠躲飛彈就表示可以讓自己在火控系統都還看不到敵機的時候就可以不但追蹤敵機的動向,還可以把自己拉到敵機的後面?

不懂空戰就不要光拿控制理論來套用。還講出這種話:
放心啦,在開始研究IFFC的那個古早時代,幾乎沒有那種會忽然間出現在4點鐘方向5公里的敵機的啦....

你對空戰的認識也可以明白了。

要證明IFFC,或者說火控加上射控有這種看不到目標也知道該怎麼作的能力的該是你,你不過是引用一堆資料,但是這個論點你從來沒有能力證明已經存在過。現在又要多個躲飛彈?


NO:553_129
RCI  於 2004/12/26 12:5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要證明IFFC,或者說火控加上射控有這種看不到目標也知道該怎麼作的能力的該是你...

不覺得您這題離當初的爭議點太遠了嗎?轉移話題的可是您耶!
把當初的題目及爭議點改成這樣可是您出的,小弟可從未這樣主張過,也從未試圖用IFFC去處理您所改成這樣的題目!

但IFFC是否是一個已經存在的事實?
IFFC是否已經被拿來作空戰研究的題目?這總該是個事實吧?

就算小弟對空戰一無所悉好了,您還是必須面對您自己所提的「不存在的理論」這個問題吧!

如果您聽不懂,或是看不懂,小弟的問題,小弟可以再重述一遍....請不要迴避!

從開始到現在,就只有一個爭議點,小弟在NO:515_218的原始留言如下....

小弟在CCV/直接力控制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在不改變攻角或側滑角的條件下瞬間改變飛行方向,所以在作大動作(如閃躲或逃逸)時仍能維持穩定!反應時間(距離)夠的話,閃掉迎面而來的AIM-120不是不可能辦到!

同樣利用瞬間改變狀態而仍維持穩定的好處,CCV亦可在攻擊時提供快速瞄準收斂。但若飛控不能和火控整合,會增加駕駛員工作負擔,節省下來的火控力氣會被飛控吃掉,IFFC將火控與飛控整合後才能真正既提高火控性能(績效)又減低飛行員負荷,甚至可以幫助飛行員取得有利的作戰位置(這在纏鬥時極為重要)!

以上這些都已是2-30年前的老古董了...

後來大家的爭議內容與發言似乎有發散的現象,於是小弟在NO:553_6設法聚焦並回應flak大:

有點失焦了...聚個焦
1.小弟不認為F-16CCV+IFFC對上F-22+AIM-120能活
2.小弟不認為F-16CCV對上AIM-120能活
3.小弟認為F-16IFFC+CCV對上AIM-120只有一線生機
4.小弟認為F-16IFFC(無CCV)對上AIM-120比只有一線生機還小

若您咻∼∼碰指的是2,則小弟與您一致,小弟認為生機有無的差別在IFFC而不是CCV!

若只有CCV的話只能躲子彈不能躲飛彈!

IFFC不是用閃躲,也不必閃躲!是由火控電腦(不是飛行員)下命令給飛控電腦(拜FBW之賜,利用MIL-STD-1553可以辦到),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IFFC火控模式中的一種功能)!

無論有沒有直機接力,只要有FBW,IFFC都可以如此下飛控命令!

您要說這和和CCV沒有關係也可以,但如果有了CCV,則對IFFC有加分效果(3.和4.的差別)。小弟前面的留言已提到整個火控導引律的設計要加上考量來襲飛彈的各種特性(包含飛彈用的中途-終端導引率)設定各種假設條件後並加以模擬,跑程式去驗證,從數據上去找答案,這不是用幾句話論證就能說得清楚的。

由於大家對「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這點表示質疑,TOGA大也去找了資料上來說沒有證據證明,FLAK大甚至認為這種控制律要用深藍級電腦才有辦法辦到.....小弟才在NO:553_18設法改用論證的方式說明,所以才開始進入LOS、LOS rate...等的比較理論式子推導及說明的部份,到了這個時候,整個爭議的焦點不就已經是控制系統的設計理論與實作問題了不是嗎?

>.....拿著控制系統的發展講空戰....

如果您要否定這時對控制理論的爭議,那只好回到iffc能不能用來躲飛彈的理論的原始爭議點....
小弟一直在面對爭議點的,....請您看清楚整個CONTEXT再作回應好嗎?


NO:553_130
cobrachen  於 2004/12/26 13:1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如果您要否定這時對控制理論的爭議,那只好回到iffc能不能用來躲飛彈的理論的原始爭議點....

能夠使用在躲避飛彈上面就表示和可以自動進行空戰畫上等號?還可以在火控都看不到目標的時候就指揮飛控進入敵機的後方?

這種對空戰最基本的認識,不需要拿出一堆控制理論在推。更何況,飛彈沒事做個Hi Yo Yo?這可是空戰當中經常會發生的事情,只管控制理論卻不管實際上空戰的本質,這種討論本來就沒有意義。連這種話放心啦,在開始研究IFFC的那個古早時代,幾乎沒有那種會忽然間出現在4點鐘方向5公里的敵機的啦....
都出來了,flak以深藍的作為比喻就已經點出空戰的本質,只有你看不懂。沒必要跟著你的牛角尖起舞。


NO:553_131
RCI  於 2004/12/26 13:3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好極了,其它的部份暫且擱置,那就請您直接回答小弟問題!直接進入爭議的終局好了!

究竟iffc能不能被拿來作躲飛彈的研究!這沒有這種理論?這種理論可不可能存在?

請直接說Yes or No就可以了!


NO:553_132
cobrachen  於 2004/12/26 13:4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究竟iffc能不能被拿來作躲飛彈的研究!這沒有這種理論?這種理論可不可能存在?

躲飛彈就是空戰了?和你爭這種話一點意義都沒有。忽略空戰的本質,只看狹小面,能夠證明火控系統看不到目標都可以指揮飛控把飛機自動帶到敵機的後方?

這種理論存在與不存在,都不代表你跳出牛角尖去思考過空戰的本質。


NO:553_133
RCI  於 2004/12/26 14:0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這種理論存在與不存在,都不代表你跳出牛角尖去思考過空戰的本質。

先前小弟不已承認過「對空戰一無所悉」了....?小弟都已經坦然面對了....沒看到嗎?還是裝沒看到?

iffc用在空戰又不是小弟這「對空戰一無所悉」的人所發明的,隨便您要怎樣形容小弟對空戰的無知小弟都願接受,只要您罵得爽就好!

可是您還是必須直接面對您自己所說的「不存在的理論」吧?!

別躲了,Yes or No有這麼難嗎?

這是一切一切的爭議耶!全世界都在等您的回答耶!


NO:553_134
RCI  於 2004/12/26 14:0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這是一切一切的爭議耶!

請改為

這是一切一切的爭議的起點耶!


NO:553_135
cobrachen  於 2004/12/26 14:3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既然不懂空戰就不要把躲飛彈和空戰畫上等號。不想去思考空戰的本質就不要拿著控制理論就以為可以了解空戰。

躲飛彈和空戰既然不是等號的關係,你那些理論存在與不存在都無法證明射控看不到目標的時候還可以指揮飛控自動將自己帶到敵機的後面。這麼簡單的事情要爭什麼?隨著你的牛角尖起舞也沒有好處。


NO:553_136
RCI  於 2004/12/26 14:37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還在躲啊?小弟再用另一個方式問....

您言下之意,答案是「沒有這種理論」或者「這種理論就算有的話也不會被接受」嘍!?


NO:553_137
cobrachen  於 2004/12/26 14:51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有沒有這種理論,這種理論會不會被接受,都和你的牛角尖沒有關係,你只不過無法解釋射控看不到目標時,如何自動將自己帶到敵機後面,只好東拉一個西拉一個,是誰在躲?要真隨你的牛角尖起舞那才是錯的。

NO:553_138
RCI  於 2004/12/26 15:1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能夠使用在躲避飛彈上面就表示和可以自動進行空戰畫上等號?還可以在火控都看不到目標的時候就指揮飛控進入敵機的後方?

>既然不懂空戰就不要把躲飛彈和空戰畫上等號....不想去思考空戰的本質就不要拿著控制理論就以為可以了解空戰。

小弟幾時說過IFFC改成您所說的那樣用的?
上述都是您的想像吧?小弟幾時「把躲飛彈和空戰畫上等號」過?

>......你只不過無法解釋射控看不到目標時,如何自動將自己帶到敵機後面,只好東拉一個西拉一個,是誰在躲?...


NO:553_96
這個題目基本上就是從獲得目標資訊開始,....

如果沒有目標資訊,IFFC是無法處理啊!誰又躲了?小弟不知針對此點講過多少遍了.....也不知討論過多少次了?....所以要提出飛到後半球的質疑與爭議,其前題應該是能獲得目標資訊才對吧?實在不知您在吵什麼?


NO:553_139
cobrachen  於 2004/12/26 21:0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好啦,現在終於承認無法處理了,那麼前面亂七八糟的胡凹什麼?明明這麼簡單的問題,前面說可以的也是你,現在又承認不能處理的也是你,凹的是你,吵的也是你,前面問你看不到目標怎麼打空戰,你倒是理論一堆卻也證明不出什麼,現在又說不能這樣用。

改來改去也是你,看來搞不清楚狀況的也是你。


NO:553_140
吱吱鼠  於 2004/12/26 21:55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您言下之意就是沒有可以用iffc來躲飛彈的理論嘍?....

應該是本來就沒有吧。
Integrated Fire/Flight Control System
我不知道有哪個單字跟“閃躲飛彈”有任何關係。

>↑放心啦,在開始研究IFFC的那個古早時代,幾乎沒有那種會忽然間出現在4點鐘方向5公里的敵機的啦....

是啊,如果這種從二次大戰就有的情形照你說的根本不存在,那1945~1970之間全世界空軍的纏鬥訓練都在混假的。



NO:553_141
cobrachen  於 2004/12/26 22:5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我不知道有哪個單字跟“閃躲飛彈”有任何關係。

不要掉入他的陷阱去鑽一些牛角尖。他要證明射控看不到目標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指揮飛控,自動帶到敵機的後面,在他能夠證明之前,其他的旁之末節都不需要去管,免得被他帶脫離焦點。


NO:553_142
吱吱鼠  於 2004/12/26 23:2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IFFC不是用閃躲,也不必閃躲!是由火控電腦(不是飛行員)下命令給飛控電腦(拜FBW之賜,利用MIL-STD-1553可以辦到),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IFFC火控模式中的一種功能)!

奇怪,那為什麼有某人號稱宇宙無敵加黯然消魂的Integrated Fire/Flight Control System的F-15/16都常常在訓練中被沒有這無敵系統的F-5殺好玩的?
不是火控電腦會自己下命令給飛控電腦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嗎?
糟糕,該不會是我國與美國的F-16的IFFC故障了,所以沒辦法做出這種神奇的動作?得要快快檢修才是。


NO:553_143
RCI  於 2004/12/27 00:38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好啦,現在終於承認無法處理了,那麼前面亂七八糟的胡凹什麼?明明這麼簡單的問題,前面說可以的也是你,現在又承認不能處理的也是你,凹的是你,吵的也是你,前面問你看不到目標怎麼打空戰,你倒是理論一堆卻也證明不出什麼,現在又說不能這樣用。
改來改去也是你,看來搞不清楚狀況的也是你。


「...前面說可以的也是你,現在又承認不能處理的也是你....」
小弟前面有說過在未獲得目標資訊的前題下可以嗎?這是非常嚴重的指控喔!拿出證據吧!
沒有目標資訊本就不能處理,小弟又不是現在才承認,有什麼好激動的?好像撿到寶似的!

>前面問你看不到目標怎麼打空戰,你倒是理論一堆卻也證明不出什麼,現在又說不能這樣用。

請具體說明您「前面問你看不到目標怎麼打空戰」以及小弟的「你倒是理論一堆卻也證明不出什麼」,然後再「現在又說不能這樣用。」的所有對話及先後次序以證明您上述這些指控好嗎?所有的發言記錄一字一句都在,全世界都在看耶!拿出資料證明您上述指控吧!


>...他要證明射控看不到目標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指揮飛控,自動帶到敵機的後面,...

奇怪?小弟為什麼要證明這點?....小弟有說過「....射控看不到目標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指揮飛控,自動帶到敵機的後面....」嗎?還是您的想像?小弟還是那句老話...拿出資料證明您上述指控吧!

iffc前題本就是獲得目標資訊,小弟這句話走到哪都一樣!


>....不要掉入他的陷阱去鑽一些牛角尖。....

以下這句嗎?

>>放心啦,在開始研究IFFC的那個古早時代,幾乎沒有那種會忽然間出現在4點鐘方向5公里的敵機的啦....

這倒提醒大家了,....小弟之前問您的問題一直掛在那兒,只不過是求證一下您「理論不存在」指的是什麼而已嘛!直接回答問題就好了嘛?證實自己所下陳述的意旨真有那麼困難嗎?

您自己說過的話會有什麼陷阱?......小弟看不懂,怕誤會,便請您證實一下看看您自己怎麼說...全世界都在等您一句話耶....難不成您當初真設了一個陷阱在裡頭?...小弟真有點怕了.....



NO:553_144
RCI  於 2004/12/27 01:5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IFFC不是用閃躲,也不必閃躲!是由火控電腦(不是飛行員)下命令給飛控電腦(拜FBW之賜,利用MIL-STD-1553可以辦到),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IFFC火控模式中的一種功能)!
>>奇怪,那為什麼有某人號稱宇宙無敵加黯然消魂的Integrated Fire/Flight Control System的F-15/16都常常在訓練中被沒有這無敵系統的F-5殺好玩的?
不是火控電腦會自己下命令給飛控電腦將飛機帶到敵來襲目標的後方嗎?
糟糕,該不會是我國與美國的F-16的IFFC故障了,所以沒辦法做出這種神奇的動作?得要快快檢修才是。

小弟也覺奇怪耶!怎會這樣?

您讓小弟想起了從前F-105對MIG-17.....

cobrachen大提醒過您不要中陷阱,他真的很好心,所以請您順便提醒他小弟在回應他4點鐘方向時不小心留了一手,後來小弟又忘了在「大範圍」時把那一手拿出來,希望他能看清楚小弟當初不小心留的那一手不要到時候又說小弟改來改去又說有陷阱讓人鑽牛角尖!


NO:553_145
Pig  於 2004/12/27 11:23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I dont know much about 空戰. But, what RCI said is true from control point of view. I know Neuro network can perform model preditive control. This already been used in industry for more than 15 years. I believe military should have same kind of idea to predit what will 空戰 looks like. If 空戰 have 1 million types, the controller should be able to predict where is 敵來襲目標的後方 and how the aircraft can get there. Again, I just know control, dont know 空戰

NO:553_146
LOVENURSE  於 2004/12/28 23:16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嗯....就放在這裡吧

我遙攻武器 萬劍彈曝光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國軍機密研發多年,代號為「萬劍計畫」的「機場遙攻武器」昨天首度曝光!根據漢翔公司揭露的照片顯示,「萬劍彈」內含子母彈,可以破壞敵人機場跑道,屬於進攻意味十足的攻擊性武器,達到「萬劍齊發、無堅不摧」的要求。

「萬劍彈」外型與美軍現役的AGM-154聯合遙攻武器(JSOW)接近,知情人士指出,由此可知這項新武器獲得技術協助的來源。

立法院國防委員會昨天邀請國防部與漢翔公司討論軍機維修或釋商政策,在漢翔公司提供的資料中,難得出現經國號戰機掛載「天劍二A型」反輻射飛彈,以及「萬劍」遙攻武器的照片。

據指出,「萬劍計畫」是中科院近年來持續研發的新式武器,軍方內部稱為「機場遙攻武器」,改變過去戰機掛載子母彈攻擊機場必須飛越目標的傳統戰術,擁有動力的「萬劍」子母彈,可在機場遠方投彈,隨即由飛彈自行飛往目標發動攻擊。

飛彈一次能撒放數百枚的「次彈械」,根據不同需求設定引爆方式,有的設定成一落地就引爆,可在最短時間內破壞機場跑道,或是設定時間間隔,引爆次彈械,短則十秒,長則三十秒,能讓敵方機場人員無法在最快的時間內修護跑道,達到延遲敵軍反制效果。

據指出,「萬劍彈」裝置小型渦輪引擎,能以有限燃料飛行一段距離,同時飛彈導引部位結合微電腦與陀螺儀,能對攻擊目標的座標等要素進行修正;一般咸信,「萬劍彈」應具視距外攻擊能力。

據了解,一旦IDF戰機融合「萬劍」遙攻系統,戰時如果以超低空飛入中國境內進行攻擊,將可避免暴露在機場周遭綿密防空火網中,在遠距離外發射「萬劍彈」即可返航,降低我方空中戰損。

至於AGM-154遙攻武器的性能,根據美國科學家聯盟網站(FAS)的訊息顯示,根據不同的目標選擇,可以配備約一百四十五枚的子母彈(次彈械),用來打擊固定或機動的目標,其中包含反裝甲的能力,殺傷面積大;導引的方式區分成GPS全球衛星定位導引與INS慣性導引兩種。在射程方面,AGM-154在無動力且低高度狀態下投放,射程約二十四公里,在高高度投放,射程約六十四公里;另外若有動力發射,AGM-154射程約二百公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自由時報有照片


NO:553_147
一夜六次郎  於 2004/12/29 01:31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回應一下主題, 貼在這裡

IDF升級 將可境外作戰

配備新型飛彈 國人自行研發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空軍提昇IDF戰機性能的翔昇計畫,除了改良航電系統提昇到F-16C/D的水準,增強制空以及對地攻擊能力之外,未來劍二中程飛彈將可自滑軌發射,並整合中科院研發的劍二A反輻射飛彈、萬劍機場遙攻武器與青雲油氣彈,如此一來,IDF將具有境外作戰能力。

  今年是翔昇計畫執行期程的第二期,去年立院審查預算時曾附帶決議,要求漢翔到院報告才能動支今年預算,上會期國防委員會對漢翔第一次的報告不滿意,要求重來一次,第二次卻未排入議程,預算至今無法動支,軍方擔心執行率太低,希望下會期立院能排出時間聽取報告。


翔昇計畫經費 約達十億台幣

 軍方指出,IDF戰機至今已經服役十年,依照先進國家戰機的研發歷程,屆滿十年就需要進行性能提昇,除了更換某些使用年限甚至已達十五年的零件,還要增強原先沒有的功能,以及延長戰機使用壽限,因此翔昇計畫經費約達十億元。


經國號升級後 可分擔F-16任務

 這項計畫的主要目標是讓經國號戰機成為「聯合反制載台」,編號為FCK-1C/D,分擔部分F-16戰機空對地任務的壓力,軍方從九十年開始編列預算,計畫在五年內完成,九十年到九十一年第一期合約由中科院與漢翔公司共同研究可能構型,最為人所知的是讓劍二中程空對空飛彈能以滑軌發射,使IDF的劍二掛彈數從兩枚增加到最多八枚,大幅增加制空能力。


航電射控系統 將大幅度精進

 此外,就是航電與射控系統的精進,由十六位元升級至三十二位元,運算速度加快一倍,同時加強短場起降、飛行操控軟體設計、雷達ECCM性能提升、加強核心航電系統、整合型的INSGPS導航系統設計、電子反反制以及地貌追蹤能力,但空中加油能力並不在此列,也無修改機體外貌的計畫。

 此外,該計畫還將整合IDF與劍二A反輻射飛彈、萬劍機場遙攻武器,以及青雲油氣彈等中科院研發的新式空對地武器,其中,萬劍彈預計今年內完成,擁有動力的子母彈,讓戰機可以不必冒險進入機場防空火網,在一定距離外投彈後脫離,飛彈靠自身的導引與動力飛抵機場上空灑下「次彈械」破壞跑道,頗類似美軍現役的 AGM-154A聯合遙攻武器(JSOW)。


萬劍、青雲彈 提升IDF攻擊力

 青雲彈則是中科院研發的油氣彈,又稱「燃料空氣彈」,可以殺傷大面積人員與裝備,給予大部隊或是物資集結區域毀滅性的打擊。

  據指出,從IDF未來可配備劍二A反輻射飛彈、萬劍彈與青雲彈來看,空軍期望經國號將不只是分擔F-16的任務而已,甚至將能獨立擁有完整對地打擊能力,以達境外作戰目的。


NO:553_148
福爾摩沙  於 2005/01/01 14:42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目前漢翔握有空軍政策所委託的「翔昇計畫」,開發空中聯合反制載台,七年預計以70億元預算,開發兩架新1代戰機的原型機

個人對於開發兩架新1代戰機的原型機看法推測會不會是以
1.F-15或F-18外型與架構為設計藍圖,採用F-404發動引擎x2
2.F-22或JFS外型與架構為設計藍圖
與機場遙攻武器一樣有美方參與提供零組件技術轉移....


NO:553_149
伊雲  於 2005/01/01 14:44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七十億台幣那種塞牙縫的小錢是辦不了這些事的

NO:553_150
燒水工  於 2005/01/01 15:29
Re:台灣空軍在F-5E/F之後到三代戰機成軍前之相關問題討論~2

請轉往新版茶館,謝謝合作

台灣茶黨


回論壇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6&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