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文化危機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Echo 於 2003/06/11 16:07 | |
臺灣的文化危機 | |
Echo 於 2002/09/01 00:57 前一陣子由宜蘭來的歌仔戲團「蘭陽舞蹈團」到美國表演。這個團由現任行政院長遊錫昆(對不起找不到字)的夫人帶領。 很多沒看過歌仔戲的老外看了覺得很新鮮,問到曲目內容,發覺原來不是臺灣的東西,都感到錯愕:你們到底是來宣揚臺灣文化還是中國文化?你們到底是哪裡來的團??我有沒有搞錯? 臺灣來的,由臺灣政府(還是民進黨政府)間接支持的臺灣民間戲團,動用大隊人馬、花那麼多時間、浪費大筆臺灣人納稅錢,到美國來「替中國宣揚中國文化」,你能不大聲說「幹你娘」嗎?
-------------------------------------------------------------------------------- 不曉得各位知不知道,理應是臺灣本土的歌仔戲、布袋戲(布袋戲雖然源自中國,但是在中國早已絕跡),有很多團的「編劇」,都是從中國請過來的? 三個可能性請各位想想: 1. 臺灣民間故事 一個從中國請過來的編劇,有可能選 1 做為題材嗎? 當你去上班上學,努力在外面宣揚臺灣意識的時候,你的小孩可能在家裡從電視裡的這些臺灣戲劇學習「中國歷史故事」,種植「兩國親兄弟不應該對立」的觀念。
-------------------------------------------------------------------------------- 再舉一個例子: 然後,表演節目開始了。其中有一樣:服裝介紹。想想看,這種「文化節」裡向外國人介紹服裝,當然是介紹該國服裝是不是?非也!上場的是「中國各朝代服飾」,從唐、宋、明、清一代代一直介紹下來,甚至各朝代皇帝的服裝都上場。 這些海外臺灣人辦活動辦得很辛苦,但是,這樣的節目,到底是在向海外宣揚「哪一國」的文化? 更荒謬的是,這個活動還是由「臺灣同鄉會」主辦的。在美國,臺灣人也有統獨之分。「臺灣同鄉會」一直都是台獨的大本營,竟然也來「努力辦活動宣揚中國文化」。 臺灣人真的「無知」到這種地步嗎?
-------------------------------------------------------------------------------- 我想要先從教育做起,把kmt編的鬼教材回復到台灣本位的教材 -------------------------------------------------------------------------------- 這點倒是不需要太過於去計較。 -------------------------------------------------------------------------------- 我想Echo兄的意思就是「我們不該只拿出中國的東西」,畢竟我們還有很多東西 -------------------------------------------------------------------------------- 阿土: 當你一直在展示中國文化的時候,你怎麼跟人家講我們是兩個國家?當政府支持的劇團來美國推廣中國文化的時候,你能如何說服國際友人,臺灣不是中國的一省? 因為臺灣被中國文化污染得太嚴重,臺灣人普遍有認同危機,中國文化不排除,很容易就被統去,不可能建立我們自己的東西。你看看身邊朋友,看看臺灣社會,有多少人認為中國文化才是臺灣的文化? 要真正有我們的東西,唯一的方式就是打掉重來。這種事,不僅要計較,還應該盡全力去斤斤計較,臺灣才有機會脫離中國文化的污染。 ILLwill:「我們不該只拿出中國的東西」 不是,一定要先把污染臺灣的中國文化先丟一邊,不然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東西。
-------------------------------------------------------------------------------- Echo: 例如臺灣信奉的媽祖、關聖帝君來說,神明來自中國,是否就等同是中國文化,那臺灣該拜什麼?只剩本土的有應公、大墓公嗎?中國在文革時,寺廟能拆就拆,神祉能毀就毀,現在搞個兩岸宗教交流就趕快修好,大撈臺灣的香油錢順便搞統戰,該怎麼說呢?如果你是媽祖、關公本尊,你會住在臺灣還是會在中國享受人間煙火? 臺灣絕對有自己的民間文化故事,但有很多部分都被國民黨殖民時代破壞了,舉例廖添丁的故事算不算臺灣本土民間故事?但可知廖添丁的事跡都是吳樂天自己呼弄出來的,不要說紅龜是多生的,日本時代關於廖添丁的故事根本就沒吳樂天說的那麼誇張,怎麼死的連戶政資料都記載一清二楚。吳鳳也是....數不盡。 你的說法是很正確,我可沒反對之意,但若要確實「去中國化」可能很難,不過換個角度來看,能用臺灣的表演文化來詮釋戲碼,這點中國不見得比的上。 -------------------------------------------------------------------------------- 抱歉,最後的「去中國化」應該改成「去先祖來台前的文化」比較合適,當時沒有中國。 -------------------------------------------------------------------------------- 同意阿土兄的說法,在下也不該使用「中國」這個形容詞。 -------------------------------------------------------------------------------- ...到時候外來文化都能讓我國做出有效整合,成為文化建立有力的基礎.... -------------------------------------------------------------------------------- 先感謝ILLwill的看法。 是的,雖然49年後中國文化侵略臺灣是有害無益,我們應去除大中國沙文主義,但不表示將中國文化踢出臺灣,這才是有價值的臺灣文化。 對於外國人的質疑,我們應強調解釋臺灣文化的發展這方面給外國人了解,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不是等著外國人質疑。外國人欣賞他國文化都會尊重他國的文化發展,就如同外國人到新加坡看到中國字招牌滿街,但並不會認為新加坡是中國的一部分一樣。 總之,不要太過於偏激啦,要偏激的是「臺灣絕對不屬於中國」,個人意見,參考就好。 -------------------------------------------------------------------------------- 補充一下,例如中國難民帶來的文化,相聲、京劇,我也覺得在臺灣另行發展也不錯呀,雖然現在或以後在臺灣發展空間不大,但並不表示一定要把相聲、京劇硬冠上「中國化」應該去除,而是不要走回頭路反過來打壓自己原有本土文化就好。 -------------------------------------------------------------------------------- 這比較難! 其實題材很多,沒人編寫而已。 如吳沙拓荒,太子太保王德祿、飛毛腿的故事、巴冷公主(目前有電玩)多得很,翻一翻台灣通史或鯤島探源裡有一卡車。若再去問問原住民會嚇死人! 光是林家發跡的傳奇就比什麼紅頂商人或什麼世家的精彩多了! 不然義愛公的故事也不錯啊,八田予一蓋嘉南大圳的故事,黑鬼洞的故事,這些都沒人想過去搞,因為被她媽的x你x的國民黨洗腦,別說沒有人想到去寫,根本沒幾個人知道這些故事。 光是台灣開拓史本身就不比美國的西部開拓史遜色呢! 西部史只有牛仔、騎兵和印地安人,台灣開拓史不但有平地人和原住民間的戰爭,連海盜、艦隊、海戰、歐洲列強爭霸都扯上關係了,連荷蘭國家檔案室裡都還有當年的台灣紀錄呢。 光是想一想都覺得取之不盡。 其實沒拍也好,不然被這些統支搞出來,老祖先們會氣得在墳墓裡翻身! 我最近正為漫畫題材傷腦筋,這似乎是可行之道,只是不知市場接受度如何? -------------------------------------------------------------------------------- 是的,臺灣本地文化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最主要還是要有開發的人才,共勉之吧。 -------------------------------------------------------------------------------- 因為我參與原住民各項活動多年,常感嘆有多少人瞭解原住民的生活、祭儀、服飾.... -------------------------------------------------------------------------------- 我個人對原住民故事一直很有興趣! 但,在考據上有很大問題,因為商業考量不可能完全照實際畫,甚至得改頭換面。 曾經有台灣漫畫家完全忠於實際來畫,從此再也沒人見過他或那本書了。 像莫那魯道我就想畫,畫成魔戒或龍槍般的故事,只是在商業考量下當然得大改特改,萬一惹火原住民同胞,到時候氣得人家把癈止百年的〝出草〞搬出來,我怎麼辦? -------------------------------------------------------------------------------- 是關於霧社事件的那本嗎? -------------------------------------------------------------------------------- 我想,我的重點在於,臺灣本身應該還有很多值得宣揚的民間故事,這些都需要臺灣人的投入,當然需要時間及人力,做這些都來不及,為什麼還要把這時間及人力拿去用在講中國的民間故事? 因此,雖然我們不見得一定要把中國民間故事完全排除,但是,在台灣民間故事還沒有機會成為「正統」時,繼續講中國的民間故事,只會繼續造成這一帶及下一代臺灣人的錯誤認同而已。 換言之,這是「優先次序」的問題。在「應該擺在第一位」的東西還沒有在第一位時,我們不應該繼續花時間精力去捧那些「第二位」的東西。這個時候講「去中國文化」,並不是真的要完全去掉,只是要要把空間騰出來,讓臺灣文化有機會站到台面上來。 如果說,向這樣想要讓其「各歸其位」是「偏激」,老實說,我不知道何年何月臺灣的東西才有機會變成主流。 阿土說:『但並不表示一定要把相聲、京劇硬冠上「中國化」應該去除』 你講的是「形式」,我講的是「內容」,這是兩碼子事。我並沒有說「形式」要去中國;布袋戲不也是源於中國嗎?形式可以保存,但是內容一定要去中國,要不然,下一代打開電視整天還是在看在聽中國的故事,你說有可能認同臺灣的文化嗎?
-------------------------------------------------------------------------------- ILLwill: Echo: 我同意你的看法! 是內容而不是形式! 但,最大的問題仍是在於文化事業掌控在統支手裡,任何以台灣文化內容的東西都會被扼殺。 我初接觸漫畫界,有不少現象就讓我不敢相信,連風花雪月的少女漫畫都是畫中國題材,或以中國為背景,這些前輩也不是什麼支那意識,而是很自然就畫成那樣,當然也有基於市場的考量。 支那毒素和癌細胞深入台灣社會的每個角落,尤其以文化圈和媒體圈為甚。 我擱置以台灣為題材的漫畫創作,除市場考量外,就是根本沒地方出。 -------------------------------------------------------------------------------- ILLwill: 我還以為只有我和作者知道而已! 不過老實說,那本連我都不想看! 感覺不對!!!! 漫畫首要是吸引人,要好看;真不真像不像不重要。 那本書違反了每一條的商業法則,現今讀者喜歡的元素全都沒有。 可惜!!! -------------------------------------------------------------------------------- 台灣漫畫無專門學校養成 -------------------------------------------------------------------------------- >「中國各朝代服飾」,從唐、宋、明、清一直介紹下來,甚至各朝代皇帝的服裝都上場。 -------------------------------------------------------------------------------- OGS: 對不起您的第一段我看不懂。可否解釋一下?
-------------------------------------------------------------------------------- 是內容而不是形式!贊同! |
Henry 於 2003/06/12 20:48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echo 所提出的問題, 好像大家還不太感到嚴重. 記得幾年前上報的 3,40 億國家的[蔣經國基金會]嗎? 它的任務就是在全世界宣揚中華文化. 你可能認為中華文化也可以宣傳啊.... 關鍵在, 連這基金會的主要主持人 [余英時]都不認為儒家思想能和現代民主相容(可參考中研院的報告). 可見我們高唱民主的阿扁政府思想還很幼稚. 這些拿基金前的人, 若有良心的話, 也只好苦笑. 此外, 阿扁指派的新院士, 香港勞思光, 也是主張[道德本體]的傳統中國學者. echo 舉的例子, 還算小可. 不要只是拿[多元化]作方便的託辭, 多元化必定要有平等作配套, 不然是假的. |
Echo 於 2003/06/13 12:33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不要只是拿[多元化]作方便的託辭, 多元化必定要有平等作配套, 不然是假的. 換句話說, 像 [主,奴]就不能算多元. 漢文化是歧視的文化, 你知我知, 不必老想替他差屁股. 脫漢才是上策.』 正是! 當我們在強調「台灣主體」、「台灣文化」的時候,就會有一些中國派御用學者 『echo 所提出的問題, 好像大家還不太感到嚴重』 中國共產黨最厲害的武器,從來就是籠絡人心的文化戰。他可以從日常生活中 這些文化戰的伎倆,歷史上寫得清清楚楚,慘痛的教訓也比比皆是,也不知道 |
Echo 於 2003/06/13 12:36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Henry: Taioan HaisiaN 台灣海聲 網站看起來很亂,太多 high-light 不但失去 high-light 的效果,還把版面弄亂了 。。。 |
Henry 於 2003/06/13 13:29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To Echo: [多元化]要成為正面的 (現在我們好像都這樣預設), 其實還需要能加以整合, 不然就會成為反對多元化的人指控的散亂, 分化,...等等. 我前面特別提到關於思想的方面,就和這整合很有關係. 以目前阿扁政府被出賣還替人數鈔票的做法, 我們的所謂多元化其實很表面--假如不危險的話--因為我們沒有整合能力. 謝謝對網頁的批評--網頁正在大修中. |
Henry 於 2003/06/18 20:13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Hi echo. 你說的共產黨的文化戰景況, 類似所謂煮青蛙現象. 就是,青蛙對於立即的高溫, 會立刻逃離, 但若是緩緩加溫, 它會感覺不出危機, 直到致命. 我覺得, 我們要承認, 我們的文化, 至少在檯面上主導的所謂精英份子, 所以,我認為有時問題不全是外來(共產黨), 而是在我們自己 (這可以談的太多了). |
Echo 於 2003/06/19 11:20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Henry: 「煮青蛙」的比喻,非常貼切。很不幸,很多台灣人,包括很多贊成台獨的人,
事實上,我講的重點,主要就是針對台灣人的。我們現在在擔憂的諸多 連台灣民進黨的行政院長的夫人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帶大隊人馬到美國 |
Henry 於 2003/06/20 12:58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你提的這個例, 算是中國典範. 這在台灣當然很普遍. 另外也有日本典範的. 西方典範的. 就是沒有一個更高的台灣典範來整合起來. 比如日本典範的 基礎就是大致是我原本就是日本人ㄚ,也推崇靖國神社等連現在日本人都 想拋掉的極右文化. 這些典範, 並不是完全沒有價值, 就是, 還是那一句, :沒有台灣化和現代化, 原始搬過來. 而且, 現在的政府還沒有朝這個方向. |
afsj 於 2003/06/20 15:58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台灣的文化的確面臨很大的危機,特別是現在。 個人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媒體, 當你每天打電視,看到來自中國的報導比台灣的多時, 老實說,這真的很令人脫力。根本無法令人相信這是 台灣的媒體… 我想,台灣根本沒有自已的電視台,目前你看得到的都是中國的。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