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文化危機
回 覆 | 返 回 |
Echo 於 2002/09/01 00:57 | |
臺灣的文化危機 | |
前一陣子由宜蘭來的歌仔戲團「蘭陽舞蹈團」到美國表演。這個團由現任行政院長遊錫昆(對不起找不到字)的夫人帶領。 一個國家行政院長夫人帶的團到海外,當然負有「宣揚該國文化」的重要使命。可是你們知不知道,這個團在美國的歌仔戲內容,竟然是中國民間故事!!! 很多沒看過歌仔戲的老外看了覺得很新鮮,問到曲目內容,發覺原來不是臺灣的東西,都感到錯愕:你們到底是來宣揚臺灣文化還是中國文化?你們到底是哪裡來的團??我有沒有搞錯? 臺灣來的,由臺灣政府(還是民進黨政府)間接支持的臺灣民間戲團,動用大隊人馬、花那麼多時間、浪費大筆臺灣人納稅錢,到美國來「替中國宣揚中國文化」,你能不大聲說「幹你娘」嗎? |
Echo 於 2002/09/01 01:01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不曉得各位知不知道,理應是臺灣本土的歌仔戲、布袋戲(布袋戲雖然源自中國,但是在中國早已絕跡),有很多團的「編劇」,都是從中國請過來的? 這些民間戲曲,具有「傳達文化意識」的重要功能,對整個國家的文化導向是很關鍵的。 試問,這些「中國編劇」,有可能會編一些跟臺灣意識有關係的曲目嗎? 三個可能性請各位想想: 1. 臺灣民間故事 一個從中國請過來的編劇,有可能選 1 做為題材嗎? 當你去上班上學,努力在外面宣揚臺灣意識的時候,你的小孩可能在家裡從電視裡的這些臺灣戲劇學習「中國歷史故事」,種植「兩國親兄弟不應該對立」的觀念。 |
Echo 於 2002/09/01 01:16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再舉一個例子: 有一次美國印第安那州印第安那波里市(印州最大城)的臺灣同鄉舉辦了「臺灣節」,向美國社區介紹臺灣文化。他們花了很多時間策劃,有各式各樣的攤位,甚至連臺灣以前鄉下的「童玩」等玩具都上場讓觀眾親身體驗。很多老美玩得很開心。 然後,表演節目開始了。其中有一樣:服裝介紹。想想看,這種「文化節」裡向外國人介紹服裝,當然是介紹該國服裝是不是?非也!上場的是「中國各朝代服飾」,從唐、宋、明、清一代代一直介紹下來,甚至各朝代皇帝的服裝都上場。 這些海外臺灣人辦活動辦得很辛苦,但是,這樣的節目,到底是在向海外宣揚「哪一國」的文化? 更荒謬的是,這個活動還是由「臺灣同鄉會」主辦的。在美國,臺灣人也有統獨之分。「臺灣同鄉會」一直都是台獨的大本營,竟然也來「努力辦活動宣揚中國文化」。 臺灣人真的「無知」到這種地步嗎? |
ILLwill 於 2002/09/01 23:59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我想要先從教育做起,把kmt編的鬼教材回復到台灣本位的教材 說說原住民的歷史,不管是爭戰,神話,傳說,藝術等 還有海外遷入者的歷史,本地民間傳說,甚至日本史中國史與大航海時代這些素材 都能交叉的編出相當豐富的台灣內涵,只看有沒有心,自然而然的,藝術團體 也會懂得取材於台灣本身豐富的文化來創作了 |
阿土 於 2002/09/02 11:53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這點倒是不需要太過於去計較。 臺灣的文化應該建立在多元方向,而不是一昧去反中國化。臺灣的歌仔戲或布袋戲傳統的歷史故事及發展歷史其來有自,各朝代的演義都有。至少那是日治時代前的中國民間故事,不是日治時代後的故事,這跟蔣匪撤臺無關,而是臺灣民間本來就保有這些文化。 什麼是臺灣文化?臺灣文化除了原住民、閩南、客家之外就沒有他族文化嗎?除了也保留日本文化之外,我們也不可反對中國難民帶來的文化才是,這才是真正的臺灣文化。 |
ILLwill 於 2002/09/02 12:31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我想Echo兄的意思就是「我們不該只拿出中國的東西」,畢竟我們還有很多東西 |
Echo 於 2002/09/02 15:09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阿土: 難道臺灣真的可憐到沒有自己的民間故事?如果有,為什麼不演臺灣的而要去演中國的? 當你一直在展示中國文化的時候,你怎麼跟人家講我們是兩個國家?當政府支持的劇團來美國推廣中國文化的時候,你能如何說服國際友人,臺灣不是中國的一省? 因為臺灣被中國文化污染得太嚴重,臺灣人普遍有認同危機,中國文化不排除,很容易就被統去,不可能建立我們自己的東西。你看看身邊朋友,看看臺灣社會,有多少人認為中國文化才是臺灣的文化? 要真正有我們的東西,唯一的方式就是打掉重來。這種事,不僅要計較,還應該盡全力去斤斤計較,臺灣才有機會脫離中國文化的污染。 ILLwill:「我們不該只拿出中國的東西」 不是,一定要先把污染臺灣的中國文化先丟一邊,不然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東西。 |
阿土 於 2002/09/02 15:42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Echo: 臺灣的本土文化還是大都傳承於閩南、客家文化,雖與現在中國閩、粵當地的文化有很大差異,但還是有著一條無法切斷的臍帶,例如您開欄所舉的例子,本身就是臺灣的本土文化之一,或可說歌仔戲及布袋戲本身的重要戲碼,我很贊同發揚臺灣當地的民間故事與文化,但要完全或故意切斷這條臍帶就不容易了。 例如臺灣信奉的媽祖、關聖帝君來說,神明來自中國,是否就等同是中國文化,那臺灣該拜什麼?只剩本土的有應公、大墓公嗎?中國在文革時,寺廟能拆就拆,神祉能毀就毀,現在搞個兩岸宗教交流就趕快修好,大撈臺灣的香油錢順便搞統戰,該怎麼說呢?如果你是媽祖、關公本尊,你會住在臺灣還是會在中國享受人間煙火? 臺灣絕對有自己的民間文化故事,但有很多部分都被國民黨殖民時代破壞了,舉例廖添丁的故事算不算臺灣本土民間故事?但可知廖添丁的事跡都是吳樂天自己呼弄出來的,不要說紅龜是多生的,日本時代關於廖添丁的故事根本就沒吳樂天說的那麼誇張,怎麼死的連戶政資料都記載一清二楚。吳鳳也是....數不盡。 你的說法是很正確,我可沒反對之意,但若要確實「去中國化」可能很難,不過換個角度來看,能用臺灣的表演文化來詮釋戲碼,這點中國不見得比的上。 |
阿土 於 2002/09/02 16:53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抱歉,最後的「去中國化」應該改成「去先祖來台前的文化」比較合適,當時沒有中國。 |
ILLwill 於 2002/09/02 17:13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同意阿土兄的說法,在下也不該使用「中國」這個形容詞。 然而去殖民化的做法我還是認為先從教育做起,強化我國自身國族觀, 建立自我文化的效率才會快,到時候外來文化都能使我國做出有效整合 成為有力的基礎 不過支那的宇宙觀道德觀則必須快點丟到垃圾桶去,此反人性的死亡文化的確 應該能丟就丟 到了以後,台灣文化在枝節與外貌上或許帶有其他國家的影子 但在骨子裡卻是全新的台灣文化,能輸出全球的新文化,很有可能成為亞洲文化的新領導者 |
ILLwill 於 2002/09/02 17:15 | |
Re:更正 | |
...到時候外來文化都能讓我國做出有效整合,成為文化建立有力的基礎.... |
阿土 於 2002/09/02 17:56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先感謝ILLwill的看法。 與其討論臺灣的文化危機,不如說臺灣的文化應該如何定位? 臺灣的文化大都是殖民政權帶來的,現在是臺灣人當家作主的時代,但不可否認的任何殖民文化早已融入臺灣的一部分,而且實在沒必要去故意割捨,然而是應該去除不良的中國道德觀,好的我們要留下來,至於要留什麼?去除什麼?那就見仁見智了。 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一環,以日本殖民為例,「開卡車,手握方向盤,腳踩離合器,倒退」,用臺語來唸,若此句你若不以日語說出卡車、方向盤、離合器、倒退,被警察伯伯聽到你可能要到靖廬了,雖然唸法是日語,但早已成為臺語的一部分,有必要去刻意去除嗎? 是的,雖然49年後中國文化侵略臺灣是有害無益,我們應去除大中國沙文主義,但不表示將中國文化踢出臺灣,這才是有價值的臺灣文化。 對於外國人的質疑,我們應強調解釋臺灣文化的發展這方面給外國人了解,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不是等著外國人質疑。外國人欣賞他國文化都會尊重他國的文化發展,就如同外國人到新加坡看到中國字招牌滿街,但並不會認為新加坡是中國的一部分一樣。 總之,不要太過於偏激啦,要偏激的是「臺灣絕對不屬於中國」,個人意見,參考就好。 |
阿土 於 2002/09/02 18:32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補充一下,例如中國難民帶來的文化,相聲、京劇,我也覺得在臺灣另行發展也不錯呀,雖然現在或以後在臺灣發展空間不大,但並不表示一定要把相聲、京劇硬冠上「中國化」應該去除,而是不要走回頭路反過來打壓自己原有本土文化就好。 「中國難民」此詞不是要故意醜化外省第幾代,說穿了,唐山過臺灣的先祖,不也是唾棄明清政權移民到臺灣,欺壓原住民,我也常對原住民朋友自稱是「派郎」。 |
SIRIUS 於 2002/09/02 19:57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這比較難! 需要文化人和媒體人的努力,但,藝文界和媒體界全都在外省人手裡,台灣題材很難出頭。 其實題材很多,沒人編寫而已。 如吳沙拓荒,太子太保王德祿、飛毛腿的故事、巴冷公主(目前有電玩)多得很,翻一翻台灣通史或鯤島探源裡有一卡車。若再去問問原住民會嚇死人! 光是林家發跡的傳奇就比什麼紅頂商人或什麼世家的精彩多了! 不然義愛公的故事也不錯啊,八田予一蓋嘉南大圳的故事,黑鬼洞的故事,這些都沒人想過去搞,因為被她媽的x你x的國民黨洗腦,別說沒有人想到去寫,根本沒幾個人知道這些故事。 光是台灣開拓史本身就不比美國的西部開拓史遜色呢! 西部史只有牛仔、騎兵和印地安人,台灣開拓史不但有平地人和原住民間的戰爭,連海盜、艦隊、海戰、歐洲列強爭霸都扯上關係了,連荷蘭國家檔案室裡都還有當年的台灣紀錄呢。 光是想一想都覺得取之不盡。 其實沒拍也好,不然被這些統支搞出來,老祖先們會氣得在墳墓裡翻身! 我最近正為漫畫題材傷腦筋,這似乎是可行之道,只是不知市場接受度如何? |
阿土 於 2002/09/02 20:06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是的,臺灣本地文化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最主要還是要有開發的人才,共勉之吧。 市場接受度如何?只要認真,怎怕沒人欣賞? |
Skywalker-Luke 於 2002/09/02 22:11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因為我參與原住民各項活動多年,常感嘆有多少人瞭解原住民的生活、祭儀、服飾.... |
SIRIUS 於 2002/09/03 01:18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我個人對原住民故事一直很有興趣! 特別是先民和原住民間的戰爭和互動。 但,在考據上有很大問題,因為商業考量不可能完全照實際畫,甚至得改頭換面。 曾經有台灣漫畫家完全忠於實際來畫,從此再也沒人見過他或那本書了。 像莫那魯道我就想畫,畫成魔戒或龍槍般的故事,只是在商業考量下當然得大改特改,萬一惹火原住民同胞,到時候氣得人家把癈止百年的〝出草〞搬出來,我怎麼辦? |
ILLwill 於 2002/09/03 01:30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是關於霧社事件的那本嗎? SIRIUS兄,想不到您是漫畫家啊~失敬失敬 |
Echo 於 2002/09/03 01:56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我想,我的重點在於,臺灣本身應該還有很多值得宣揚的民間故事,這些都需要臺灣人的投入,當然需要時間及人力,做這些都來不及,為什麼還要把這時間及人力拿去用在講中國的民間故事? 這樣一來一去,下一代繼續接收中國的民間故事,臺灣的民間故事繼續被埋沒,這樣臺灣文化怎麼有機會抬頭? 因此,雖然我們不見得一定要把中國民間故事完全排除,但是,在台灣民間故事還沒有機會成為「正統」時,繼續講中國的民間故事,只會繼續造成這一帶及下一代臺灣人的錯誤認同而已。 換言之,這是「優先次序」的問題。在「應該擺在第一位」的東西還沒有在第一位時,我們不應該繼續花時間精力去捧那些「第二位」的東西。這個時候講「去中國文化」,並不是真的要完全去掉,只是要要把空間騰出來,讓臺灣文化有機會站到台面上來。 如果說,向這樣想要讓其「各歸其位」是「偏激」,老實說,我不知道何年何月臺灣的東西才有機會變成主流。 阿土說:『但並不表示一定要把相聲、京劇硬冠上「中國化」應該去除』 你講的是「形式」,我講的是「內容」,這是兩碼子事。我並沒有說「形式」要去中國;布袋戲不也是源於中國嗎?形式可以保存,但是內容一定要去中國,要不然,下一代打開電視整天還是在看在聽中國的故事,你說有可能認同臺灣的文化嗎? |
SIRIUS 於 2002/09/03 02:17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ILLwill: 是準漫畫家,我希望! Echo: 我同意你的看法! 是內容而不是形式! 但,最大的問題仍是在於文化事業掌控在統支手裡,任何以台灣文化內容的東西都會被扼殺。 我初接觸漫畫界,有不少現象就讓我不敢相信,連風花雪月的少女漫畫都是畫中國題材,或以中國為背景,這些前輩也不是什麼支那意識,而是很自然就畫成那樣,當然也有基於市場的考量。 支那毒素和癌細胞深入台灣社會的每個角落,尤其以文化圈和媒體圈為甚。 我擱置以台灣為題材的漫畫創作,除市場考量外,就是根本沒地方出。 |
SIRIUS 於 2002/09/03 02:24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ILLwill: 想不到您知道那本啊? 我還以為只有我和作者知道而已! 不過老實說,那本連我都不想看! 感覺不對!!!! 漫畫首要是吸引人,要好看;真不真像不像不重要。 那本書違反了每一條的商業法則,現今讀者喜歡的元素全都沒有。 可惜!!! |
11 於 2002/09/03 02:39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台灣漫畫無專門學校養成 漫畫家皆自習而來 台灣漫畫家自習有兩個方向 1.日本(少女.金鋼.神怪.....等等) 2.中國水墨(鄭問作為代表) 自習這些漫畫很多都是國中年齡 廢寢忘食開始狂熱模仿(線條.著色.分格....) 百分之一百照抄兼著一些素描基礎 如何沒有別人的影子 市場的問題應該可以教育著手 因為漫畫市場以青少年為主 青少年思想是可以改變 但其中哈日風哈韓風造成青少年以為日本韓國漫畫也是最好的 這點最困難(本人有幾位當紅台灣本土漫畫家朋友) 台灣應該引進歐洲之類 人文思想較多感官較少的漫畫 導引台灣青少年對漫畫認知 現階段有日本中國風格(影子)沒關係 但漫畫內容一定要是本土的 十年後一定能開花結果 很抱歉本人不畫漫畫 這方面無能為力 to:SIRIUS 加油吧! |
OGS 於 2002/09/03 08:35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中國各朝代服飾」,從唐、宋、明、清一直介紹下來,甚至各朝代皇帝的服裝都上場。 別太苛責 台灣同鄉會的成員,因為在社會的台灣同鄉會的成員,與在學的台灣同鄉會的成員,都非相同的社團成員,此點請明白好嗎﹖ 也說明台灣人在美的努力,但是在某個角度是無奈﹖ |
Echo 於 2002/09/03 08:45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OGS: 對不起您的第一段我看不懂。可否解釋一下? 沒有警覺心,辦活動替中國介紹文化,讓老外更加懷疑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這完全是活動主辦者的抉擇,不知為何叫「無奈」? |
阿土 於 2002/09/03 13:01 | |
Re:臺灣的文化危機 | |
是內容而不是形式!贊同! 確實如SIRIUS 兄所言,最大的問題仍是在於文化事業掌控在統支手裡,一時間要找回或開發臺灣本土文化很難,連親臺媒體自己也懶的去做,不過打開電視一看,大多數人是看日、韓劇為多數吧,臺灣下一代的文化觀念早已亂七八糟了,從教育著手是唯一改革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