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台灣茶黨泡茶開講的網友Bala,版主曾見Bala在論壇上與中國人交鋒,
令中國人無言以對落荒而逃。其文鋒芒、字句犀利,若是引經據典皆有出處交待…
本網頁籌備期間版主特邀此稿以饗網友,並對馬英九行動白皮書中最洋洋灑灑的
『原住民篇』提出強有力的反駁與指控。
作者﹕Bala 來稿日期﹕Sat, 27 Feb 1999 15:24:41
綜觀馬英九的原住民政策白皮書,可以說是一篇急就中下草率、沒有什麼整體施政
概念的施政想法。(或說只是為了選舉需要,天馬行空的作文?)由於該文不合理
之處實在
太多,無暇一一指出,大體而言,馬先生的『政策白皮書』中充斥著
1.以漢人思維模式硬套在原住民的想法上。
2.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處理概念。
3.為詆毀而詆毀,導致立場前後不一。
4.譁眾取寵式的行政想法。
5.隱涵主流族群歧視弱勢族群的價值觀。
6.也就是最嚴重的部份,他根本未曾有系統或是說,整體地去思考都市原住民何以
必須離開原有的生存環境,到他們眼中的『平地』來安身立命,如何從原住民的角
度去加以協助,才是一件最主要的事,而非將在都市中的原住民所遭遇到的生活問
題,一股腦地全怪罪到陳水扁市政府的『施政不力』『不用心』(?)上面!
因此,馬先生的施政白皮書,首先必須去思考,何以原住民必須向都市中從事部落
遷徙,他們尋求的是什麼?但是馬先生在這方面,簡單地以求學、求職的思考模式
帶過,忽略了原住民部落在祖居地環境日益惡劣的困境,以及大部份來到都市的原
住民,究竟是屬於長期性的遷徙,亦或是在中、短期的生產移動!有關這部份的探
討,在馬先生的政策白皮書中,一字均未提到,而僅是媚俗、打高空式的提到『促
進與原鄉之互動』,不僅前述有關原住民往都市移動的背景絲毫未加以探討、分析
,更遑論具體的『互動方式』!另一方面,移居都市的原住民,不僅在移住時間的
長短上有所差異,同時他們的居住以及形成的聚落皆有不同,這在該文中,亦全然
沒有加以分析,只是籠統地一概以『都市原住民』加以稱呼!似乎作為該份白皮書
施政對象的原住民,僅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亦或者是根本視為一個已具整體性的團
體。(如此一來,與其他的都市移民有何差異,何需馬先生費心?)故該份白皮書
,明顯僅是作為『選舉工具』,在選舉時高談闊論,以攻擊為主要手段,來詆毀當
時的市府施政。接下來,討論上述所言馬先生在白皮書中的
幾個相當荒謬的地方。
1.以漢人思維模式硬套在原住民的想法上。
首先,馬先生提到落實各項原住民施政,卻未曾考慮這些原住民『施政』是
否真的符合原住民的想法與需要,一昧地以法規是否規定,或是現存施政上是否落
實來討論!在他的想法之中,僅認為只要原住民相關業務辦理官員由原住民擔任、
簡化原住民相關申請
的事務,即可使得原住民有『幸福快樂的人生』?他在文中提
到,要讓台北成為『
原住民的新故鄉』。試問,原住民真的希望在台北尋找一個新
故鄉嗎?但是他卻因此要讓城
市空間設計,多一點對原住民的尊重,要廣設『原住
民文化的藝術空間』、『鼓勵以原住民為主角的傳統文化活動』……等如傳統漢人
思維中,看熱鬧式的活動或是空間的設
置!認為都市的原住民缺乏自用住宅者少?
所以要降低原住民購屋門檻?創立
『原住民住宅合作社』?試問,來到都市尋找生
機的原住民,他們的住屋使用概念,是以『住者
有其屋』為先決條件嗎?諸如此類
的漢人思維,可以說是該份原住民施政白皮書中的主軸。
最有趣的是,馬先生號稱
『小馬心多良情』?所以他發願『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多良
分校(他認養部份排灣族
學童的學校)培養的哈佛大學畢業生』。
唉∼∼∼∼∼∼∼∼∼∼,原住民最希望
的是哈佛大學畢業生嗎?為啥不仔細探討原住
民學童的性向,去分析怎樣的發展才
是對他們最有利,而非一昧空談要對原住民學生『生涯規畫』呀!(待續)
所長留言﹕此篇因為分為幾次來稿,文中第二項至第六項將陸續刊出,該文未全部完成之前暫居拘留所,待完稿之後將另闢專欄予以拘押。
後續文章已轉貼到事議會議事廳,請網友移駕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