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通用拼音
2000/03/25中研院語言所籌備處「漢字拼音系統研討會」
針對英文學習需要和台灣母語特性 評四套華語拼音通用性
Hawaii 大學東亞語文教授兼國科會人文研究中心顧問 鄭良偉
台東師範語教系助教授 張學謙
要點﹕ 教改會建議研究通用拼音系統“以減輕國小學生學習國語、母語、英語不同系統的負擔”。 根據現代化語言教育的理念,這是合理而可行的建議。 從注音符號到羅馬拚音(從 ㄅㄆㄇ 到 abc) 從法統權益守舊力量維持到世界交流人民需要的考量 從照顧北京的押韻分合傳統(-ㄣ/ㄣ/ㄨㄣ互押) 到 韻母符號的簡化(in,en,un). 從繼承中國音類分合宏觀分析傳統 到音位音質範疇兼顧的宏觀微觀分析(tun,wun) 漢字連文(例﹕喜愛語文拚音化) vs 標誌詞與音節分界(“y,w,’”﹕”xi’ai yuwen pinyin-hua.) 從“注音二式”到“漢語拚音” 到“通用拚音” 從有限度的到徹底的結構主義語音學(不需buxu, 氣死qisi) 到人本自然語音學(busyu, cis) 以北京政府的標準世界化(新奇xinqi)?還是以世界各國羅馬字發音慣例世界化(sinci)? 通用拚音甲式(高雄Kaosiong)與通用拚音乙式(Gao-syong)之間 從只照顧華語本身的符號系統到兼顧華語、母語、英語間符號發音的通用及自然轉換
大中華文教權威下連標音系統都很難現代化 要改變一群人已經習慣的標音符號系統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英文正式書面語 的拼寫和發音之間的對應很不規律,曾有不少改革建議,都歸於失敗,但是至少留下 幾套英文書面語的發音輔助系統普遍採用於詞典上。 漢字的標音功能更是低微,社會極需要一套有效率的漢字標音輔助系統普及於文教 制度。然而三千年來只有三波標音輔助系統普及於中國文教制度。每波都與外來的影響 有關。第一波是反切及韻圖的漢字字音標記系統。發生於大約公元第六世紀左右,經過佛 家來華,受到印度語言學的影響。雖然使用人只限於少數文人,但是受到各代政權的起用 和社會的肯定,傳播到日本、韓國、越南。同時在尚未有世界視野的漢字文化圈子裡的四 個國家,切韻和等韻之學,把持了一千多年的文教主流。第二波是注音符號,影響來自日 本的假名。雖然在民初就由國民政府頒佈,可是首度普遍地實施於學校制度的是在三十年 後,國府遷到台灣以後的台灣社會。普及率一開始就達到適齡兒童的90%以上。成功率剛 好等於日本在台灣實施義務教育的成功率。國府在中國推行國語於注音符號,都沒有成功 。在台灣需要能見效的主要原因有(1)台灣有高效率的現代學校制度。(2)台灣社會有日文 假名經驗的有日文假名經驗。(3) 台灣社會有一大批經過外來政權的現代化教育,在語文 使用上應該習慣大義滅親,輕視母語的高教育文化菁英。 第三波是羅馬字,影響來自歐美。有根據西方各國文字特點所設計的利馬竇式,高本漢式 ,威妥式等很多套華語羅馬字拼音系統,時間大多早於注音符號。由中國的北京政府正式 採用的羅馬字華語拼音系統是1950代的漢語拼音。 第三波即將波及到台灣的學校裡,凡是瞭解世界文字史和標音史的都可以預料得 到:台灣也不能不面臨一項人類使用符號的共通問題。習慣成自然,習慣極難 改。
具有排他性的個人標音習慣 拼音系統一但習慣就不容易更改。因為符號數目少,使用頻率高。一習慣很快就成自 然,使用時全副精神都關注在所想表達的內容和方法,對標音系統只注意有否錯誤,養成 凡是和所慣用的標寫不同就是錯誤的習慣。因此任何新系統都覺得荒唐無理。台灣有一批 研究語法和從事華語教育的人,用慣了北京的漢語拼音,看到少許經過修改的台華拼音, 或是完全沒有看過的拼音二式,通常傾向排斥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如果是習慣英語或台 語甲式羅馬字的人,看到華語甲式、台語甲式都會感到親切;看到華語乙式、注音二式、 漢語拼音就會覺得生疏。如果你已經懂得兩個英文詞guy,bee的發音,你一定會反對用台 語的該 、比的發音去發音,而一定會運用台語的礙、美來發音。
如果我們發現經過注音符號義務教育的台灣一般居民,對上面語詞的羅馬標音生疏、畏 懼時,我們不能不思考兩個問題:我們如何設法從小就熟悉羅馬字和我們語言的關係,免得 一輩子成為羅馬字的文盲?如何決定哪一套羅馬字比較能通用於華語、母語和英語之間?
東亞漢字使用國文教權威的保守性格 東亞漢字使用國的文教權威都和政權結合,牽涉到既得利益的維持。中國的反切與韻圖 之難,一向有天書之譽,可是聲韻學道統再難、再不合人情,誰想入門求法,誰就得一項一 項學習,維護每條金科玉律。任何新系統就是再有道理,也很難有機會能登上大雅之堂。中 國的文人社會一直到目睹日本教育普及、國力增強,戰勝俄帝與清朝,才有部分文教領導者 提倡文字改革之議。漢字的文教權威在其他東亞國家也有相當的勢力。日本早在一千年就有 標音文字假名的使用,韓國六百年前就有諺文的發明。但是在漢學傳統把持的文教局面下, 都無法用在本國的正規教育。需要等到明治維新後從西方吸收現代文明理念:教育應該本國 化、全民化,文字應該大眾化、簡單化,學者專家們才終於讓了步, 採用假名或諺文做為本 國正式的書面語的一部分。之外,也做為漢字發音的輔助系統。
台灣語文教育可望第三波的來臨 現在台灣當局為了國際交流的需要,減輕學生學習母語,英語時的負擔,有意採用abc來做漢 字的發音輔助系統,可說是因為台灣走進國際舞台,世界邁向資訊時代的時勢所逼。然而是 否能順利實現,需要面對幾個關鍵問題:選擇哪一種拼音?由誰來決定?替誰來決定?(小 學生?對外華語教育?漢語語言學學者?)
據一般的瞭解,華語(又稱國語或普通話),就語音系統而言是根據北京話音系的,課程標準 上的,所謂標準國語音系,同樣這一個音系。世界上有上百的標音系統,本文特別選下面三 套華語羅馬拼音來評鑑。
漢語拼音:是中國北京政府所採用的羅馬字標音系統,有系統地根據北京音系簡化符號,不 考慮使用人以後如何學習英語的發音。不但在中國境內,在國際間,已佔絕對的優勢,連在 台灣內部的學術界也在使用。(以下簡稱北拼。)
國語注音符號二式:是台灣教育部1986年所公佈的羅馬字標音系統。不考慮使用者學習英文 或母語的轉移問題。(以下簡稱二式。)
台華拼音:是為了台灣各小學生減輕學習國語、母語、英語不同系統的負擔,而設計的羅馬 字標音系統。有甲乙兩式。乙式主要為了國際交流,根據北京的漢語拼音,加以最低限度的 必要修改(如減去j,q,x違反世界羅馬字發音慣例的聲母)。採用b,d,g(不送氣), p, t, k(送氣) 沒有考慮台語、原住語、英語、日語都將這些符號用來表達濁、清聲母的分辨。甲式採用 p,t,k(不送氣), ph, th, kh(送氣),發揮華語、母語、英語之間聲母發音的共通性。(以下簡 稱華拼甲式、乙式。)
四套華語標音的背後 從客觀的條件觀察,台灣境內要採用哪種拼音各有不同的力量在支持: (1) 維持注音符號的守舊勢力,支持一套既沒有國際功能,又沒有母語共通性,附屬於注 音符號,也沒有跨語跨國界功用的注音二式,借以阻擋漢語拼音或台華拼音的順利推行。 (2) 支持漢語拼音的力量。注重其現有資料以及國際優勢,專考慮兩岸間的交流,不考慮 台灣內部族群間語言、文化交流。 (3) 支持通用乙式拼音的力量。平衡華語羅馬字拼音的國際交流需要和台灣內部語言文化 交流需要。乙式(b,p,m)較有利於北京的漢語拼音的互換。 (4) 支持通用拼音甲式的力量﹕甲式(p,ph,m)較有利於華語、母語、英文、日語羅馬字發 音的轉移。絕大部分從事台語原住語的研究或教育的人,都採用甲式,所用的母語書面語 既然是p,ph,b,m: k,kh,g,ng, 就不習慣華語乙式的(b,p,h,m) (g,kh)
不考量標音母語、英語跨語通用性的注音二式 李鍌教授曾任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多年,在去年年底(民87年12月)的“華文世界” 裡,以“「通用拼音」評議”為主題,加副題“台北市政府「台北市街路譯名系統為何不 採用注音二式說明」之駁正”。 本文所指的通用拼音,跟李教授所評議的通用拼音內容不儘相同,本文拿來比較的通用拼 音是本人參與修改以後的版本。兩個版本之間的主要不同有三: 目的不同:主要為台灣小學減輕學習華語、母語、英語的負擔而設計,街路譯名只是次 要考慮。 版本有未定複案:送氣音有甲案(p,ph,m,f)、乙案(b,ph,m,f)兩案。 空韻有A,B,C三案(zii,z,zz\zhr)。 參與人不同:有三十多位各方面的專家學者提議及連署。並非李文所說的“一人一時之 作”。如華語、客語、原住語都各有甲乙兩案,連署人會增加很多。
李鍌教授在結論裡說“國語音系與台語音系其結構內容不儘相同,用於國語音系之羅馬音 標,未必能適用於台語音系。”但是不同的華語音標之間有的和台語較有通用性,有的較 少。如否定拼音系統間有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通用性就等於否定現代語言學所相信、所 追求的語言共性(language universals),也就否定教育心理學所主張的學習的正面轉移 (positive transfer)和負面轉移。
從結構主義走向人本主義 否定不同語言的標音之間的想法是以語言系統為中心的結構學派時代的看法。Bloomfield 等人認為語言學者的任務是根據一套分析方法,運用在一個語言音系求得最有系統、 最簡單的音素符號系統。趙元任的國語羅馬字以及耶魯式的華語羅馬字就是在這個語 言理論的環境下設計問世。這兩套華語拼音影響以後北京的漢語標音的設計(從美國 回國的羅常培為主要人物)以及注音二式(也以深受留美學者趙元任、李方桂、羅常 培三位學者影響的國語推行委員為主要人物),當時結構語言學派所崇尚的根據特定 語音結構本身分類簡化的精神,很積極地運用在北京的漢語拼音上(如:租zu、初cu 、疏su的聲母,以及最zui,溜liu的韻母的簡化)。朝不同的方向,有限度的應用的便 是台灣的注音二式(如:需shiu、書shu的聲母,以及區chiu、缺chiue的iu介音。
人本主義的語言理論(Chomsky、Halle等語言學者以及其他更前進、更踏實地從事個 人與..社群人腦的跨語言、誇性別、跨發言場合的科際研究的學者)都以人做為研究對 象。探討人類如何運用同一種天生語言能力,學用特定語言的各種個別的語言事實。 從人類的各種語言比較以及語言變化綜合研究,我們不能不肯定人類的語言共性,包 括自然(naturalness)不自然的發音理論或拼音設計。從人本主義的語言理論及教育立 場看,我們再也不能否定台灣人一個一個人腦學習使用母語、華語、英語的事實,再 也不能放棄為台灣的各種語言各追尋一套最有跨語通用功能的拼音系統的努力。
減輕各小學生學習國語、母語、英語不同系統的負擔的通用拼音 1996年在李遠哲研究院院長所主持的教育改革委員會的“總諮議報告書”中建議研究 “通用拼音系統之可能性,以減輕各小學生學習國語、母語、英語不同系統的負擔”。 本文就人類的天生能力,社區化、世界化及華語、母語、英語不同系統的角度來討論標 音的共通性格,並且為這三套華語拼音間列一通用性評鑑明細表。
筆者寫這篇文章評鑑三套華語拼音有四個大前提: (1)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國家的主人愈來愈想要求語文計劃的資訊和選擇機會的權利。 (2) 台灣是一多文化、多語言的社會,不同的語文計劃方案,影響各種語群的權益至深。 不同的語群有不同的拼音通用性問題。 (3) 過去的國府時代的語言文化政策已經不符合現代台灣政治情勢及教育需要。較穩定的 路線便是配合教育改革的理念按照現代國家的民主計劃模式,處理拼音的選用。 (4) 總諮議報告書”中建議研究“通用拼音系統之可能性, 以減輕各小學生學習國語、母 語、英語不同系統的負擔”,這並非不可能做到的要求,而是合乎現代化教育理念的建議。
“總諮議報告書”中的母語應該是指台灣福佬話、台灣客話、台灣原住語。報告書中的國 語在詞彙和語法方面地域差很大。但是就發音而言,所指的是台灣正規教育系統所推行的 北京音系,跟一般大眾所操用的台灣華語實際發音不儘相同。本文所要評論的語音系統只 根據前者。從教育需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立場看,台灣華語的實際語音不能忽略,因 篇幅所限,本文不加討論。
語言計劃的一些要務 從行為科學的觀點看通用拼音的設計、議決、實施屬於跨科際問題研究的語言計劃 (language planning)的一環。
根據國際語言計劃的知名學者Rubin等的建議,一個語言計劃書最少要(1)表明計劃的 範圍;(2)決定目的(如:國內外資訊的交流、國內族群間瞭解、國內族群間的交流、 和諧與向心力、資訊網的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效率化、學業負擔的減輕、外國 語文能力的增加;(3)收集有關社會語文資料及國內外有關理念、方法及實例;(4)擬 定所欲的社會語文變化及非所欲的社會語文變化,(5)設計策略方案:包括(a)計劃參 與者的人選和專長,(b)短、中、長程語文工作項目及執行負責人,(c)各期社會語文 目標;(6)各期社會語文目標評鑑方法及人選(不可由執行人擔任)。(7)擬定中、長程 語文目標和策略的因應方法。
行政院如果要按照民主國家的負責政治的做法,不能再准許國語推行委員會所設計注 音二式,過去15年不推行(中央研究院、台大、清代、師大、政大的語言刊物內所刊 載的英文論文,以及各大書局所出版的書不但沒有採用,還採用北京政府所採用的漢 語拼音)。現在為了街名英譯又要以行政命令推銷這一套國際功能低微的二式。
因為涉及到:由誰?為誰?根據何目的?何目標?設計方案、決定哪一方案?評鑑社會語 文需要及語文計劃滿意度等問題,所以需要運用公權力推動的成分相當多。很顯然需要不 同領域的人參與;民意領袖:立法院或各級議會。各級行政部門:行政院、教育部、國語 推行委員會、各縣市、各學校、各教師。各種專家學者在拼音系統本身的優劣(包括台灣 不同母語背景學習使用的合適性):語言學、心理學, 社會學、語言教育學、教育心理學 、語言教師。在各族群間爭取語文機會等權益合理分配問題方面又需要政治學、民俗學、 法律學等專業經驗。
為誰決定哪一套拼音? 為誰決定?是為台灣住民特別是小學生決定拼音?也要為中國領土上的人民決定? 由誰設計由誰執行?對象是台灣學生為主?兼顧對外語言教學以及來台灣旅遊的外籍旅客? 各種對象之間要佔多大比重? 任何參與語言計劃的語言學者不但要發揮專業的知識,還要為非語言學專業者,綜合各種意 見,提出可行方案,或根據具體方案提出諮詢。也就是說參與計劃的語言學專家不能只留在 象牙塔裡,不屑降低身位談到教學或語言學習的問題。戒嚴時代的教育部或國語推行委員會 只要遵照國策就可平安無事。二式的設計人在設計當時,可以不考慮台灣納稅人子女的語言 學習需要和台灣社會華語特點,也沒有民主化、多元化、人本化、世界化、科技化等教育改 革方向做準則。也可以不提出執行和評鑑計劃向國家主人負責。今日政治環境有了改變,語 音學以及有關行為科學進步到探討人類共性和生長於特定文化和語言環境的今日,教育部不 能不面對語文問題關係人民權益極深的事實,更不能不面對人民關心語文教育的要求。
三套華語羅馬拼音間的主要結構上和符號上的差異 三套華語羅馬拼音之間的主要差異可以分下面五類:
1. 齒音之間如何分辨捲舌音?用不用j, q,x? 1a)拼讀或拼寫時,何時捲舌,何時不捲舌? 注音二式:聲母是j ch sh r,並且韻母不以i, iu,z開始時捲舌。 台華拼音(漢語拼音):聲母是zh, ch, sh r時,都捲舌。 1b)台華拼音與注音二式:不用j, q,x;漢語拼音:用j, q,x。 2零韻母的表記差異:ㄙ(sz, sii, si,)、ㄕ(shr, shii, shi)、ㄒㄧ(shi, si, xi)、ㄅㄧ(bi) 3撮口介音的表記差異:ㄅㄨ(bu)、ㄙㄨ(su)、ㄒㄩ(shiu, syu, xu) 4.非低主要原音的表記差異:溫wen, wun, wen,翁weng, wong, weng 5.不送氣聲母的表記差異:別國(bieguo, bieguo、台華乙式bieguo、台華甲式piekuo)
三套華語拼音通用性功能評鑑總表 0,1,2,3=通用性功能由低而高 語例目的在幫助瞭解各功能類別。所含蓋範圍需要看各類差異明細表以及各類討論。
註一:注音二式的ch,sh有利於英語人士看字母發音近似(通用性評分3), 但不利於看字母學好捲舌音(通用性評分1)
按照我們所關心的拼音跨語通用功能,根據人本主義現代語言理論,台灣需要採用 的拼音順位是台華甲式、台華乙式、漢語拼音、注音二式。
三套華語拼音通用性評鑑明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