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用拼音


 

小學生為什麼需要先教羅馬字,之後才學漢字

☉ 鄭良偉 

  國中小鄉土語言教學一度遭受質疑教材混亂,混亂主因之一係來自漢字、ㄅㄆㄇ注音符號與羅馬拼音系統

於國小第一階段教材同時出現的緣故;事實上,日本、中國大陸等國語言教學,多係由表音文字著手,再進

入漢字教學,語言學界研究也顯示,兒童對於語言的學習,最好先學自然拼音,再學漢字,台灣鄉土語言的

教學,實有必要重新檢視。據了解,鄉土母語學界已於近期大力推動教材整合,教育部國語會部分委員也因

而研議整合鄉土母語教學,建議先採用羅馬白話字等「表音文字」,就是希望建立「先拼音、再學漢字」的

教學模式,其原因如下:

 

 

  一、小孩都先會說話,而後學文字。有的孩兒不認識任何文字,都已經會說兩、三個語言。凡是一個人會

說一個語言,腦裡就有該語言很完整的語言系統。羅馬字很自然地接連兒童腦裡的語音系統。

 

  有這個語音系統我們才能說,才能聽。下面的例子可以證明。

 

  台語和北京話都有變調。五歲小孩都會把「九百」和「十九」的「九」不同發音,說得正確、聽得正確。

沒有小孩會發音為不變調的「九,百」,也沒有小孩會把變調後的「九」誤解為不變調的「溝」。雖然變調

後的「教」與不變調的「九」同音值,卻沒有一個大人會將「教區」聽為「九區」。其實台語母語人,連有

變調都不自覺。這個事實證明:說台語的人,不管老幼、貧賤,腦裡都有台語的語法和語音系統。

 

  二、拚音文字可以確切地、很快地、很有系統地連接腦裡的口語語音系統。二十六個羅馬字字母,在三個

月之內,一定能寫、能讀。漢字要學好兩千個。

 

  三、又因為符號的標音很有規律,比標音不很規律的英文容易學習使用。

            因為它兼有高度的標音功能,比漢字容易精通。然而,一個語言的標音自成一個系統,需要專心學習

。現在國語課程的前三個月,專心學習注音符號,不教一個漢字。其他的漢字使用國家,日本、韓國、中國

的正規教育體制裡,都有一段不教漢字的語文學習課程。

 

  四、拚音的學習效果比漢字好,能夠培養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培養終身喜愛讀書的習慣。漢字需要很長的

時間才能學習完成。小時候自己的母語經驗被切斷,是一個很痛苦的經驗。只有少數菁英才能克服「讀冊真

艱苦」的障礙。比起日本和美國,台灣的大人自己不愛看書,卻硬要孩子讀書。

 

  五、因為台語羅馬字的符號比卅七個注音符號或日文八十個假名數目少,難度低得多。台語羅馬字曾是日

文推行政策者的眼中釘,被日本政府壓制。它也曾是過去的國語推行者推銷恐台症、沒收羅馬字聖教、禁止

台語及原住語羅馬字的藉口。現在的語言政策指向各族群語言並存和諧。如果「國語獨尊」的舊勢力,不給

台語羅馬字一個公平而合理的學習機會,恐會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六、台語的漢字用法不統一,需要靠拚音來人定同音同詞,不同漢字的情形,也需要羅馬字排序來編字

典、辭典。

 

  七、查詢辭典取得正確的文字資訊,需要先能使用拚音。百科全書、辭典、電腦輸入、網路查詢、是現代

文明的利器。

 

  八、語詞的漢字發音以羅馬字音標為根據,這是學生、老師、家長之間語文資訊要標準化,要互相約束,

要互相參考很重要的學習過程。也是踏入社會資訊現代化、標準規範化、民主法治化的第一步。

 

  九、國際化的語文習慣可以從國小一年級,由台語羅馬字的使用來培養基礎。台語及英語有很多語音及

語法結構類似點,有利於英語的學習。

 

  十、台灣的語文教育需要為族群間的文化交流、了解及和諧來服務。尊重台語語文教育需要以及文化的文

字經驗是很重要的一步。

(作者鄭良偉╱國語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本文只代表個人學術立場,不代表教育部)

 

首頁 |  華語通用拼音 |  福台語通用拼音  客語通用拼音

 
關於此網站的問題,請連絡 [網站管理員]
上次更新: 2003年0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