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篇-無所不在的村里長-土地公

返 回


2001/06/09 17:07 素還真      神明篇-無所不在的村里長-土地公

林茂賢


  土地公是最基層的神明,其職位相當於人間的村里長。土地公也是鄉土的守護神,台灣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布各地且無所不在,凡是人煙所至之處,無論城市鄉鎮、田野山林都有土地公的存在,因此土地公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
  土地公信仰源自人民對土地的崇拜,土地載有萬物生成五榖,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中國的土地崇拜源起於上古時代的后土、社神信仰,所謂后土、社神即土地之神。《左傳》:『君履后土而載皇天。』孔疏:『后土者,地之大名也。』《周禮.春官》:『建邦國,先告后土用牲帛。』鄭注:『后土,社神也。』《禮記.檀弓》:『君舉而哭于后土。鄭注:『后土社也。此言后土即社神。』《春秋.莊公》:『秋,大水,鼓,用牲于社。』《說文》:『社,地主也,從示即土地之神。社神祭祀,早在《詩經.小雅》
:『以我齊明,與我牲羊,以社以方。』已有記載。土地遼闊不能遍祭,因此必須封土為社以祭之。《孝經緯》:『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闊不可盡敬,故封土為以報功也。』《白虎通》言:『人非土不立,非谷(榖)不,食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谷眾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因土地廣闊須封土立社分區祭祀,所以土地之神分布各地。在封建時代社祭也有階級之分,《禮記.祭法》:『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為立社曰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而台灣幾乎各村里都有土地
廟,各廟宇無論供奉任何神明,也都會配祀土地公,因此土地公是勢力最龐大、「神口」最眾的神祇。
  土地公原本是為對土地的崇拜,屬於自然崇拜,後來轉化為人格神。這種轉型其是民間宗教普遍的現象,台灣民間所信奉的城隍爺、玄天上帝、三界公等,都是由自然神轉化為人格神,而土地神的轉型最早,按《左傳.昭公》:『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后土為社。』《國語.魯語》:『共工氏之伯九有也,為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為社』;《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禮記.月令》:『中央土,其曰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鄭注:『后土示顓頊氏之子,曰黎,兼為土官。』《山海經.大荒
北經》:『后土生信,信生夸父。』此言后土乃夸父之祖父。《淮南子論》:『禹勞力天下,而生為社。』高誘注:『託祀於后土之神。』又按《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之說:,共工即是鯀,而禹即句龍,以上之論,后土乃共氏之子句龍或即大禹,是自然崇拜人格化的結果。
  中國歷代有許多關於土地神是人轉化而成的傳說,甚中大禹、三國的蔣子文、南朝沈約、唐代韓愈、宋代劉知常、岳飛等,都有成為土地神的記載,但在台灣民間人格神的土地公普遍的傳說有兩種,一說土地公原是周代一位官員的忠僕,名為張明德,因背負少主人赴任所會見其父,途中遇大雪,張明德脫衣護主而遭凍斃,臨終時空中出現「福德正神」字跡,此乃上蒼感念其忠義,故封為福德正神;其二,土地公原名張福德,其生前樂善好施造福鄉土,死後受玉帝冊封為「福德正神」,因此土地公又稱福德廟、福德宮。土地原本沒有所謂的性別,但在上
古時代由於陰陽觀念,天為乾父為陽,地為坤母為陰,且土地「土生萬物」,因此,后土應屬女性。《禮記.郊禮》:『社,祭土而主陰氣也。』、『祀天就陽位,則祭地就陰位矣。』言明土地之神屬陰性。』至周代父系社會建立之後,土地神才轉化為男生,由句龍、灶等記載可見當時土地神已成為男性。在道教信中的后土與民間信仰的土地公又是截然不然,后土是道教「四御」之一,稱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簡稱「后土娘娘」,后土相對於王皇大帝(天帝)乃執管大地芔川,是謂「天公地母」。台灣民閶信仰則以土地公、后土為一體,而土地公當然是男性

  土地公雖官小位卑,卻是業務最繁的基層神明,舉凡守護鄉里、庇佑鄉民、照顧田園、牲畜、守護山林、橋樑、道路、場防、水閘門(如豐原葫蘆墩圳)、連看守墳墓都是祂的職責,可見其務量之繁重。土地公原本是土地之神,後來工作量卻愈來愈大,漢蔡邕《獨斷》言:『先以社祭五土之神,五土者,一曰山林,二曰川澤,三曰丘陵,四曰墳衍,五曰原隰』,自此,土地公已身兼數職,業務繁忙。
  台灣俗語:『得失土地公會飼無雞』,表示得罪土地公會連雞都養不活。『土地公無做號,虎不敢亂咬人』,表示土地公沒做記號,連老虎都不敢傷人,可見土地公勢力之龐大。台灣民間除了廟宇、家中供奉土地公之外,一般商店也供奉土地公為財神,每逢初二、十六「做牙」祭拜土地公,希望能庇佑生意興隆。商人所供奉的土地公通常手持元寶象徵財富,一般的土地公廟並未配祀土地婆,因傳說土地婆乃心胸狹隘的婦人,土地公原本要保佑人人富裕,但因土地婆擔心人人富有,將來女兒嫁無人抬轎,而堅決反對;而土地婆在每月初二、十六固定回娘
家,因此商人就趁其回娘家之日向土地公求財利,據說此乃初二、十六「做牙」的由來。此外,台灣的採礦業者也是供奉土地公,因為礦產是埋藏在地下,屬於土地公管轄,因此要祭拜土地才能挖到礦產,台北縣瑞芳、九份一帶土地公廟林立即為此因。
  土地公也是墳墓的守護神,台灣墳墓的前方都有供奉后土牌位或土地公神像。土地公看守墓園之俗源自《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因為后土管轄幽冥地府,而人死歸陰司且埋葬地,必須供奉后土或土地公。
  民間傳說土地公充當守墓神則是源自孟姜女的故事。傳說:孟姜女之夫萬杞良被秦始皇徵調修築萬里長城,不幸客死異鄉,孟姜千里尋夫哭倒萬里長城,祇見白骨遍地,土地公示其咬破手指血滴枯骨,能滲入則為其夫骨骸,孟姜女尋獲夫婿遺骸返鄉途中,白骨受其血淚滋潤,竟使髮重生有復活之象,此時,孟姜女聽信土地公之言,以布袋裝置骨骸背負返家,竟使其夫無法起死回生,孟姜女不肯罷休,土地公只好為其夫守墓以示謝罪,此為民間版的土地公守墓之由來。
  由於土地公是最基層的神明,因此凡是地方宗教信仰、婚喪喜慶活動,都會迎請當地土地公參與:廟會遶境遊行是由土地公擔任前導開路,建醮、廟會、喪葬、做法事、牽亡時,土地公要「列席」,民眾入厝、娶新婦、做彌月也不會忘記請土地公參加,在《西遊記》小說中,土地公還得應付孫悟空的召喚,簡報當地情勢。在民間戲劇中,每當好人遇難、生命垂危之際,土地公便會出來救援。明代《土地寶卷》中土地公大鬧天宮與諸神鬥法的故事,在台灣則無此傳聞。
  此台灣民間土地公的造型大概都是身材肥胖短小、銀髮白鬚、手執拐杖、滿面笑容的造型,不像一般神明威嚴、肅穆。土地公神像通常頭戴圓型布帽,但如經皇帝冊封(如車城福安宮)或地方子弟考取功名(如楊士芳),當地土地公則改戴官帽,地方子弟有成就,連境內的土地公都能得到庇蔭,可見土地公與百姓的關係何等親近。由於土地公是階級最底的神祇,因此在宜蘭地區流一則傳說,據說楊士芳在考取進士之前,每次在下田跪地除草時,前方石雕的土地公都會起身迴避,因為土地公祇是人間的村里長,而進士相當於民間信仰中的王爺,因此宜蘭
俗語:『楊老爺拜土地-(勿會)堪哩』表示讓進士跪拜,土地公承受不起之意。
  土地公的誕辰祭典分別是在農曆的二月初二和八月十五-此乃源自古代社祭分春社、秋社兩祭,亦即「春祈秋報」之故,並非土地公有兩個生日。為感謝土地公的庇佑,台灣農民每逢土地公誕辰,都會以竹枝夾福金(即土地公專用之金紙),插立在田園中,俗稱「土地公拐」,意即製造拐杖,供土地公巡視田園之用。
  土地公信仰淵源流長,它源自人民對土地的感恩與尊敬,土地公雖然神格最低,卻是與民眾關係最密切的神祇,由於官小位卑,土地公廟大都簡陋矮小,家徒「三壁」,且大都沒有廟門,但土地廟卻像廿四小時便商店一樣,全年無休、全天開放,隨時接受百姓祈求,聆聽人民的心聲。土地公沒有豪華住宅,沒有威嚴的造型,甚至沒有神像,但卻是最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鄉土守護神;土地公沒有幫手,也沒有部屬,但祂的業務卻繁重,擔負的職責也最繁多,其辛勞可想而知。在台灣的每一片土地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土地公就會隨時隨地守護著人們的
家園,庇佑著祂的子民,民眾在感恩之餘,更應愛護鄉土,關心我們所生長的這片土地,效法土地公守護鄉里、關懷社區的精神。

素還真補充:
萬杞良無法復活,有一說法是土地婆嫉妒孟姜女之故,提供錯誤訊息使萬杞良無法復活,土地公因而代妻贖罪,看守萬杞良之墓。




NO:14_1
2001/06/09 23:16 LITTLEFANG      回應:
插土地公金,所用的棍子(竹子)在北部、宜蘭多要留枝葉,象徵豐收。中部則沒有那麼講究。屏東一帶,產瓊麻,故以瓊麻枝為棍子,插金。

NO:14_2
2001/06/09 23:54 LITTLEFANG      回應:
插土地公金有兩個作用:
保佑作物快快長大,
標示土地的界線,表示這是土地公保佑之地,邪魔不得擾亂。


NO:14_3
2001/08/04 01:27 曾中宜      回應:
【土地公】
如果談民間傳說:我有一條無法証實的鄉下父老流傳說:意義與原登文章大略相同,但說土地公名字叫「張福」,原來是一個挑著擔子四處很會做生意的商人,有一次路過某地,看到有人在追打一隻蛇,他排除眾議,把蛇救了,並放入他挑的擔子內。「張福」因無子,養它視如子,並幫他取個名字叫「張德」,「張德」隨「張福」遊走四方,一天一天長大,長到「張福」無法挑,於是將它放進南山一個山洞中,「張福」繼續乃四處營商;「張德」在南山原先靠野生小動物唯生,經過一段時間,長到非常大了,改吃過往行人,因此危害地方,地方官兵前往除害,也無法幸免,皇帝不得不頒佈佈告,尋求除害之人。事為「張福」知悉,因禍由「張福」出,「張福」即前往領旨除害,「張福」一進入山洞,「張德」看出恩人出現不敢反抗,即被「張德」刺死,而「張德」也因年邁了,隨後也在山洞內歸西,洞口等待的人,進入洞內,看不到「張福」與「張德」,但看到洞口出現「張福」「張德」昇天異像,地方官奏明皇帝,皇帝遂封為福德正神。
因此在屏東縣里港鄉下田野經常有一種草蛇出現,他無毒不會咬人,看到人就跑,農人也不會追殺它,而且說它是福德正神派在各地巡視的部將,會保護農作物。另屏東平原中秋節都會以竹枝夾福金(即土地公專用之金紙),插立在田園中,俗稱「土地公拐」,與原文相同;使用瓊麻大概是南屏東沿山一帶吧?


NO:14_4
2002/11/17 01:23 孤跡蒼狼      回應:
>>因此在屏東縣里港鄉下田野經常有一種草蛇出現,他無毒不會咬人,看到人就跑,農人也>>不會追殺它,而且說它是福德正神派在各地巡視的部將,會保護農作物。

偶ㄚ嬤也說過一樣的話


返 回

■ 為一般的欄位  為必填的欄位
管理者名稱
管理者密碼
匿稱: [♂♀]:
其它選項: 文章內容使用HTML
文章主題
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