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賽局《談沉默的羔羊》

返 回


2001/04/11 01:13 毛巾組      恐懼的賽局《談沉默的羔羊》
恐懼的賽局《談沉默的羔羊》

聯邦調查局尚在受訓的女學員,一位罪案中身亡的鄉下警察留下的孤兒〈當時
十歲〉,被選派參與一宗毫無頭緒全無線索針對年輕女性的連續殘酷凶殺案的
偵辦作為她畢業前實習課程。女準探員奉命的第一項工作,是去找一位已經被
嚴密隔離監禁八年的更恐怖殺人狂魔晤談,殺人狂魔是一位卓越的心理學家以
嘴巴咬死人的殺人手法而令人喪膽,事實上殺人狂魔最偉大的殺人手法是用言
談讓人心理意志崩潰而自我了結,因為他可以精確充分的掌握人的心理狀態與
變化,光是和他談話本身就是面對死亡的凶險。以上就是《沉默的羔羊》影片
劇情的基本佈局,光看這點就足以證明這部十年前舊片實在酷得不像話〈聽說
續集即將在十年後隆重推出,不過個人並不太期待,因為很難想像除了老套還
能更酷,電影通常很少有續集超越首集的〉。

《沉默的羔羊》最常被當作伸揚女性意識來詮釋,因為主角是女性且又是菜鳥
還又是在受訓中因受制於女性體魄而常遭挫折更又是身世淒涼的孤兒,而連續
凶殺案的被殺者也通通是女性,破案過程中一海票身經百戰的男性FBI探員、
地方警察幾乎個個白癡形同多餘,所以是女性幫女性報仇、是弱者突破侷限揚
眉吐氣,女性意識比較敏感的觀眾會有這種印象的確合理。

不過個人略有不同觀感。

個人感覺,連續凶殺案本身的確夠變態夠凶殘但似乎只是故事的外顯包裝,破
案的結果也只是應然的安排不具特別意義〈心理學博士不也是在脫逃過程中至
少順便殺了兩個人後逃之夭夭,也沒再落案,顯然破案或伸張正義之類本身在
故事中意義有限〉,個人覺得與心理學博士的周旋互動才是重心〈心理學博士
無疑是故事中的另一主角,且也是最終一樣有得勝的〝男〞主角〉。心理學博
士之所以能夠玩弄他人〈包括生命〉於股掌之上,所依恃的除了個人的卓越心
理專業能耐外更重要的就是每個人都有心理弱點尤其是對某些事物或情境的恐
懼感,這種心理的恐懼是必然存在無所謂克服不克服只有在面對它的時候設法
贏過它,如同許多戰爭片情節中常有人提及沒有人是不怕死的〈面對死亡必然
的心理恐懼〉,在戰場中能作的只是設法以〝勇氣〞去贏過恐懼,因此勝利者
會被稱為勇者但不表示心理恐懼會消失。影片故事中心理學博士在設法玩弄女
主角心理運作沒能得逞後就是稱讚她是〝勇敢的〞,而在破案後長途電話中他
也問女主角內心深處最感恐懼的〝待宰羔羊的淒厲叫聲〞是否從此不再?答案
是無法確定。

女性的確在體能上平均劣於男性,但在恐懼的賽局上則很難證明有性別上的優
劣,甚至有人認為女性可能還更強韌〈縱然會讓她們恐懼的東東或許較多?〉
,故《沉默的羔羊》以女性為主角也是合理的不見得有性別意識上的暗示,畢
竟在恐懼的賽局中比的本就不是體能也不是恐懼事物情境的多寡而是勇氣足不
足夠贏過恐懼!


NO:5_1
2001/04/18 05:18 DDT      To all:
Good points!

NO:5_2
2001/04/20 14:38 毛巾組      To DDT:
多謝捧場!也歡迎您有空常來坐!

NO:5_3
2001/04/21 00:29 暗光鳥      To all:

續集已經出來了!

米國這邊叫做「Hannibal」(類似 cannibal,食人族),但就像你講的,「個人並不太期待,因為很難想像除了老套還能更酷,電影通常很少有續集超越首集的...」,所以我還是等待DVD出來後再去租來看。我到有點好奇《談沉默的羔羊》如何解讀為「女性意識」的影片,像「Thelma and Louise」那樣。


NO:5_4
2001/04/21 03:06 影舞者      To all:
Hannibal,又是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所導,據說美化了食人魔許多,
且片子是偏向歐洲化的.還沒看哩.


NO:5_5
2001/04/22 02:57 法克桑      To all:
>>我到有點好奇《談沉默的羔羊》如何解讀為「女性意識」的影片

就像影舞者說的〝倒楣的佛洛依德〞,也是〝倒楣的女性意識〞。
像異形偶也看過影評拿女性意識詮釋,其實只要主角是女的然後故事
中不是完全弱者,女性意識都會有機會倒楣的。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語法選項: 文章內容使用HTML
論談對象: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