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醫之旅續

返 回


2001/05/29 09:28 意麵嫂      求醫之旅續
如果不是遇到閏年,差不多已到了吃肉粽的時候。雖然天氣還有些忽涼忽熱,不過夏天的腳步真是近了。公路沿線開始看到不少一串串像白色葡萄的花,原來是葉子可以拿來包粽子的月桃,據說月桃的種子還可以拿來作仁丹,真是神奇。
除了月桃、牽牛花與稍早盛開的梔子花,還有一種灌木類的植物,花朵的形狀與花開的顏色,簡直像極了辦喜事時,媒婆頭上插的那朵小花,喜氣洋洋開了整片。不知是什麼花呢。


NO:15_1
2001/05/30 17:59 D同學      回應:
其實比較起來
我是較喜歡北二高的風景
尤其是從新竹系統一直到過了關西收費站
沿途的風景都很美 尤其是在剛下完雨的午後開過這個路段
會有一種開闊的感覺可惜的是飛狗沒有開北二高
下次同學有空坐我的車回台北吧


NO:15_2
2001/06/01 10:57 意麵嫂      回應:
謝謝D的溫馨接送情。
之前困惑的紅色喜花,原來是耳熟能詳的夾竹桃啦。看來我的「求醫之旅」應該要加個副標--高速公路旁的植物才對。
今天來談談新竹吧,雖然是到新竹看牙醫,但還是不忘至此地找找好吃的地方小吃。新竹最有名氣的就是城隍廟的貢丸與米粉,多年前吃過一次並未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現在也引不起我的興趣,倒是廟旁新出現了大排長龍的潤餅捲,還沒嘗試過所以不知有什麼特別。另外關於廟旁小吃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就是有一攤由阿婆賣的牛舌餅,聽說非常好吃,而且早上10點之後就賣完了,所以對我來說還真是一項「傳說」呢
既然城隍廟已被貢丸米粉攻陷,我就轉而往外尋覓。從廟旁延伸出去的北門街,街上有一家還不錯吃的鴨肉,好像是「許記」的樣子,再過去還有一家「好吃麵」(店名),有乾麵、餛飩湯等等及一些現切小菜,對愛吃乾麵的我,可以給他3顆星的評價!!




NO:15_3
2001/06/04 11:15 意麵嫂      回應:
(轉貼自民生報,有關月桃的報導)
採粽葉景象 不復現

記者吳再欽/台南報導

麻竹葉及月桃花葉是台灣傳統使用的粽葉,由於人工採收成本高,麻竹葉已改由東南亞國家進口,月桃花葉也乏人採收,形同野生,昔日在端午節前民眾忙著採粽葉的情景幾乎不見,只見此時月桃花開,一串串白色花束散發淡淡清香,告訴大家端午節快到了。

台灣生產麻竹的地區很廣,由於葉片碩大,用來包粽子呎寸非常合適,煮熟後特有的竹香味,已成為包粽子的不二選擇,且竹葉可以風乾保存及運輸,居民自古即用來包粽子,而麻竹筍也是主要的食用筍之一,近年來麻筍加工外銷市場萎縮,內銷市場則因採收費時費力,使得麻筍採收減少,採筍少,自然減少摘竹葉的機會,專業採竹葉工資太高,因此粽葉大都由越南進口,價錢非常便宜,目前商品化的粽子,幾乎使用進口的乾竹葉,家庭包粽子亦然。

前幾年,在端午前兩三星期,還可以看見有人在採麻竹葉風乾備用,平常的時間,偶爾有老人利用整理竹園時,順便採竹葉風乾賺些零用錢,所採的竹葉風乾後,一斤才能賣五十元,現在幾乎不見了。

除麻竹葉外,月桃花葉也是粽葉之一,專業包粽子的商人表示,月桃花葉包粽子時並非曬乾使用,因此進口不易,商品化的粽子,還是以竹葉居多,面對國內採竹葉工資貴,不得不由國外進口補充,使得月桃花葉使用量逐年減少,前幾年割下的月桃花葉一斤還能賣十塊錢,今年幾乎不見有人在割月桃花葉了。

中南部地區適合栽培月桃花,由於葉大如麻竹葉,在麻竹葉較缺乏的地區,很早就有民眾採葉包粽子,其特有的味道與麻竹葉完全不同,吃慣麻竹葉粽者,可能不敢領教,但長期使用月桃花葉包粽子地區的民眾,則非月桃花葉粽不吃,反而不習慣麻竹葉的口味。

使用月桃花葉包粽子,先用水煮過,去除澀味並使其纖維軟化,必須馬上使用否則會爛掉,不能像麻竹葉可以曬乾保存很久,許多民眾都在田埂或庭園種幾株月桃花,以備家用,月桃花在野地生長迅速,不需太多照顧,除了自用外,種較多的,端午節前還可以採葉出售貼補家用,不過,乏人採收的月桃花葉,已形同野生植物。

【2001/06/04 民生報】


NO:15_4
2001/06/05 00:06 Jennifer      回應:
夜深了,好餓.

NO:15_5
2001/06/14 11:20 意麵嫂      回應: all
新竹的現況與我大學時期相比,實在有不少變化。我是一個喜歡古老陳蹟的人,所以對這方面特別敏感。還記得以前到新竹「歷史散步」,就屬參觀竹塹城東城門最刺激了,城門位在圓環中央的孤島上,好不容易渡過重重車流,然而城門前種了一圈又一圈的灌木叢,讓人寸步難行。這幾年城門一帶進行改建工程,名為「歷史之心」。完工後的城門不再是一座孤島,以城門為基點,往下深掘,並朝左右兩方各設置地下人行道,地下人行道同時也是歷史展示走廊,簡要的說明了竹塹城的歷史。
我覺得最棒的一點,是觀賞城門有了新的視角,台灣現存的清代城門絕大多數是被淹沒的感覺,只有這座東城門,可以透過仰視來重新體會它當年矗立在竹塹的模樣。
現在這個「歷史之心」廣場,成為不少新竹人相約的據點或是逗留小憩的場所。希望台灣還能出現第二個「歷史之心」。


NO:15_6
2001/06/18 17:15 意麵嫂      回應: all
四季之中,我是特別喜歡夏天的,穿著涼鞋背心短褲被太陽狠狠的曬一頓,是只有在夏日才有的特權。每年春末夏初,我總是特別拉長耳朵,期望趕緊聽到夏日的第一聲蟬鳴,就像小學時校長在朝會上報告「換季」一樣,正式宣告夏日的開始。而蟬鳴拉開序幕後,「到海邊」則是夏日中必要的朝聖大事。
今年開始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外頭曬太陽的機會少了許多,老覺得自己像是被關在冷氣房中的飼料雞。碰巧這週的看牙很快就結束了,站在豔陽高照的新竹火車站前,我毅然決定跳上海線火車,朝聖去了。
出發前,不放心的跑去書店,想去買本火車旅遊指南,後來想想,其實旅行不一定需要清楚的指引,盲目的漫遊也許會有更多的驚奇。最後只提了炸雞與可樂,便上了開往彰化的通勤電車。
之前從旅遊指南看到的資訊是,離海邊最近的車站是新埔站,但是車票自動販賣機上居然沒這個站,我只好胡亂買了到後龍的票,暗暗祈禱新埔這個小站不要已經廢了才好。幸好,車過白沙屯,下一站就是新埔。一下車,眼鏡馬上因為車內外差距大的溫度「唰」地蒙上一層霧氣,就如同我按捺不住的興奮心情一樣。
目前縱貫線海線已經有點呈現「支線」的狀態,因為大部份的列車都跑台中線(山線),但也因此海線的幾座老火車站也得以保存下來不會被拆除重建。新埔車站也是一座日治時代所興建的木造建築,小小的站房中只有一位打盹的站務人員與一隻四處張望的狗。
出了火車站,正值中午烈陽時分,原本以為這種時間不會有鳥出來閒晃,但是馬上就瞧見停在電線上的被太陽照得又油又亮的烏秋一隻,路旁瓜田的木麻黃上,也有不少鳥聲嘰啾。
出站後往左走約5分鐘路程,看到一處類似公園的地方,叫做「秋茂園」,是一個留日學生黃秋茂所出資興建的,(門口有其塑像一尊)。我想,秋茂園最大的特點,是園內安置了不少造型外觀奇特、比例大小失真的人物與動物塑像,我首先被一隻藏在樹叢間、有真牛5倍大的凸眼綠牛塑像給嚇了一跳,仔細一看,牛背上還有兩隻有牛背鷺10倍大的鷺塑像,實在有點嚇人。
快步穿過秋茂園後,爬上堤防,就看到美麗的台灣海峽了,興奮而緩慢的爬過消波塊,但陽傘也快被海風吹得開花了,雖然我熱愛夏陽,無奈已過了皮膚會自動白回來的年紀,陽傘已不管用的情況下,我只好穿上我的吳鳳外套(一件帶有帽子的紅色外套),戴上我的酷企鵝口罩,才快樂的直奔大海。
好棒呀!平坦又連綿無盡的淺灰色沙地,沒有岩岸的驚濤駭浪,但卻能體會海浪溫柔輕撫的另一種風情,沙地上有無數個螃蟹匿身後的小洞與小沙球,代表著沙地下可是另一個生命無窮的世界。
這裡的海灘與海,雖然不若墾丁、澎湖的金黃與湛藍,但也沒有擁擠的觀光客人潮,走在乾淨的沙灘上,這才憶起天地之間原來是如此寧靜、遼闊,除了遠處的通宵火力發電廠有點礙眼外。
下一次的海線火車之旅,也許可以到再遠的大甲,去買美味的奶油酥餅。


NO:15_7
2001/06/18 18:07 D同學      回應:
這........
同學, 我崇拜您
本倫星期六在有冷氣的房裡睡到下午四點半才大夢初醒
不好意思捏~
下次帶你去南庄走走
不然也可考慮去三義吃米糕:)


NO:15_8
2001/06/18 21:54 bluefang      回應: 意麵嫂
hi
下回若真往大甲
別忘了在它北邊的苑裡停一停
那是一個可愛而充滿香氣的小鎮


NO:15_9
2001/06/19 10:07 意麵嫂      回應:
D:
看來你睡覺的功力是越來越強了,你起床時不會頭暈喔?
三義米糕?我只聽過三義木雕與清水米糕,真要去給他嚐嚐看說。
又,苗栗有個飛牛牧場,聽說還不錯,你有沒有去過呢?
bluefang:
苑裡火車站離市區會不會很遠呢?又,現在是藺草生長的季節嗎?


NO:15_10
2001/06/19 10:30 D同學      回應:
飛牛牧場在通霄附近
數次經過都沒有進去
不過聽友人說過那邊到處都是牛糞的故事

嗯.......
三義的米糕是客家米糕喔
下午通常過了兩點後就會賣完
所以想吃還得早點去


NO:15_11
2001/06/19 10:47 naive      回應: 可愛的意麵嫂
我有幾個地方要提出修正
1.新竹北門街賣鴨肉麵的不是「許記」,而是「鴨肉許」!
2.新竹迎曦門的公共空間設計不是「歷史之心」,而是「新竹之心」!



NO:15_12
2001/06/20 09:47 意麵嫂      回應:
謝謝naive的更正,對啦我想起來了,「歷史之心」是前幾年在鹿港日茂行的裝置藝術展,一時不察張冠李戴,真是抱歉。
而D,我吃過的米糕有兩種,一種像結實的油飯,一種像肉燥飯上面還會灑肉鬆,一般小吃好像以前者居多,後者我是在台南赤崁樓附近的石精臼吃到的,可惜後來石精臼改建,那家米糕不知去向,之後去台南只能憑弔遺跡沒能大飽口福啦。清水米糕好像也是肉燥飯型,可是我覺得太油膩了,不過那家清水王記米糕生意真是好到不行。


NO:15_13
2001/06/20 10:52 D同學      回應:
這麼說來
客家米糕做的比較類似小甜點那樣喔


NO:15_14
2001/06/21 00:19 bluefang      回應: 意麵嫂
現在是藺草的生長季節嗎?
是啊 時候對了的話
或許正遇上繁花盛開的收割季節呢
小鎮的鎮上不大
出了火車站直走 約莫三五分鐘
就差不多了
在那兒度過一個愉快的午后吧


NO:15_15
2001/06/28 17:43 意麵嫂      回應: all
上次的海線火車之旅,回程中在車窗外瞥見一種奇異的植物,為什麼說奇異呢?因為此樹結了不少黃澄澄碩大的果實,乍看像極了長在樹上的鳳梨,雖然我是都市中長大的小孩,但至少還知道鳳梨應該不會「掛」在樹上,回家後趕緊請教家母,這位生長在西部沿海的慈母迅速丟給我一個答案:麵包樹。麵包樹?但印象中的麵包樹樹幹不是這般彎彎曲曲,果實也跟鳳梨不太像,數日後無意中在書中發現,原來是大名鼎鼎的林投啦。(沒聽過林投也該聽過林投姐吧)
林投是一種耐旱、耐強風的植物,早年在沿海地區非常容易見到,但是對台灣人而言,林投的經濟價值不高,可利用的部份也不多,因此在土地開發過程中被大量砍伐。林投也是防風林的一種,可是似乎不如木麻黃來得常見。


NO:15_16
2001/07/10 14:25 意麵嫂      回應:
一周一次的整牙酷刑結束後,為了等待3點的海線火車,遂在新竹街上閒晃了一下。
聽客居新竹的友人提起,在媽祖宮附近有一家不錯吃的「竹山意麵」,媽祖宮則位在一條招牌很整齊的街上。根據我所知有限的新竹街路名,猜想應該是城隍廟旁的北門街與街底的長和宮。果不其然在長和宮的左側巷子(面朝廟埕的左手邊)看到這家意麵的大招牌。
之前吃過的意麵都是鹽水意麵系統,麵條形狀是寬邊有點波浪,麵吃完後碗底還會留下一灘油湯。這家竹山意麵則是很細很軟的麵條,而且容易黏成一團,麵吃完後碗底也乾乾淨淨,不知是油放的少呢,還是麵吸油力超強。不過口感還不錯,不喜歡吃太油的人可以來吃吃看。


NO:15_17
2001/07/11 09:39 意麵嫂      回應:
“轉貼”自中時電子報 03:20

新竹能,紅樓不能?



黃文正
一提起市立影像博物館,新竹市長蔡仁堅臉上不禁流露驕傲的神采!看到這座外表古樸、內建新穎的建築,不禁讓人聯想到台北的「紅樓」,它們都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但命運卻大不同。去年開幕以來,新竹影像博物館已湧入10萬人潮,而台北的「紅樓」,卻不知還要晾多久!

蔡仁堅當然有資格感到驕傲,因為,他只花一年的時間,就克服萬難,把一座形似廢墟的國民戲院,改裝成名滿全台、各縣市政府爭相取經的多功能影像博物館。每週館方都會挑選一些二輪歐美佳片,因為是免費放映,所以經常是大排長龍。包括影片版權、拷貝和放映,以及館內人事費用,全年開銷約2500萬元,蔡仁堅毫不考慮的說︰「當然值得!」你知道台北電影節的預算是多少?3500萬元,台北市民,你覺得值得嗎?

「紅樓」何時才能浴火重生呢?從扁市府到今日的馬市府,吵了這麼多年,「紅樓」仍遺棄在那裡,北市府到底在想什麼呢?不要當成電影博物館,想另規劃成「多功能的藝文展演場所」?那就大聲說出來嘛!什麼都好,就是不要再拖了,沒有那麼多東西好「研議」的!



NO:15_18
2001/11/19 11:56 意麵嫂      回應:
平常都窩在辦公室,每到要去新竹的日子,搭上飛狗,上了高速公路後,才驚覺又是一個新季節的到來。
原本盛開的台灣欒樹,已開始褪下炫人的外衣。反倒是路旁一叢叢的象徵秋季的芒草,白茫茫的搶盡一切的目光。不少農田開始秋收,田地呈現了收割後的焦黃,稻草紮成一束束放在一旁,但不用多久,將呈現一片最撼人的遍地金黃。
植物的花序,明白的昭告著季節的變換,然而在林口附近,在前一季節因為狂雨的肆虐所造成的土石散落,至今仍舊是當時的原狀,不斷提醒著人們那並不是一場已過去的惡夢。
今天有bala充當司機,就可以到沒有火車經過的大溪吃大房豆干。從小吃習慣黃日香,以為豆干就只是如此,其實大房豆干才是讓人想一吃再吃的美味哩,在我的強力推薦下,不少首次品嚐的友人也驚訝於大房豆干的美味。
今日顧店的是一名小哥,bala說跟茶房兄十分神似,兩人在店門外瞎猜疑了一番,始終還是未敢上前詢問。
原本以為又是裝著一肚子的豆干離開大溪,沒想到在某一巷弄瞥見一家生意不錯的百年油飯,店內除了招牌油飯,還有各式湯類,包括四神湯、鹹菜鴨湯、小肚湯、人蔘雞湯等等,可是好多都掛上售完的牌子,看來下次要趁早。(週三是公休日)


返 回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語法選項: 文章內容使用HTML
論談對象:
文章內容:
特殊符號輸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