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縱橫@濁世東籬
[黯然回首] [話題全覽] [開新話題] [新到記事] [全文表示] [使用說明] [記事搜尋] [前塵過往]
[ 回應及最新記事優先顯示 ]
話題內容表示

    [400] 學費高低與大學教育的定位�@-�@ [原始記事 /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許家蓓 投稿日期:2003/08/06(Wed) 12:46:09


      近年來大學學費的問題一再成為社會關注的議題,日前更由於陳總統大學教育是種投資應做好理財規劃的談話,成為朝野政爭的焦點。或許是夾雜了大選的政治因素在內,朝野對於教改團體及學生所提大學學費太高的批評,縱有不同見解亦不顧正面回應,反競提各種減低學費的政策,然而,這種政策取向是否安適,卻不能令人無疑,因就大學教育的定位來看,大學學費無可避免地要採高學費。

      大學制度源於中古末期的歐洲,其特色在於聚集優秀的學術研究人才,致力於高深學術的研究與教學。當代大學教育雖有研究型大學及教學型大學之分流趨勢,但大學教育是高深學術教育的本質,卻不曾改變。正因大學教育是高深學術的教育,其在先天上就不可能像義務教育般對每個人開放,因而國家亦無必須提供每個國民以大學教育的義務。加上大學要做高等學術的教育與研究,就必須擁有大量的圖書與研究設備,其所需經費甚鉅,在財政上也難以像義務教育般普及。

      大學教育的本質,便其必然是耗費甚具的菁英教育,這使得大學學費必然居高不下。雖然各國都有公立大學的設立,但當代大學教育的所需資金之高,實非政府所能完全負擔,故除德國外,各國的公立大學學費都是日漸調漲,如美國多所公立大學自今年秋天起調高學費達百分之三十九,英國牛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等名校組成的「羅素集團」,也於日前向英國政府提出調漲學費的要求,即是顯例。而縱採高學費,學費的收入也不足以支付大學整體運作所需,若這不足的部份都要由政府負擔,將對政府財政造成嚴重負擔,也會限制大學的發展。因此,目前各國的公立大學都著重於以募款及承包公私部門研究計畫等方式來增加收入。公立大學尚且如此,私立大學更不待言。

      在普世大學皆採高學費的情況下,德國的大學(絕大多數是公立大學)之採免學費政策,就顯得特殊,但德國大學的免學費實有其特殊背景。蓋德國人並不視大學學歷為必要,而大學之前的教育,已足以因應多數工作的需求,故許多德國人是高中畢業或大學前二年的初步學習階段結束後,即踏入社會工作,等到中年後覺得有必要時,再重返大學進修。縱然如此,目前大學財政的負擔也令各邦(德國無國立大學,只有各邦興辦的公立大學)叫苦連天。

      縱上所述,大學之採高學費政策,乃必然之事。尤其我國文憑至上文化根深蒂固,政府為疏解學子競擠大學窄門的壓力,不得不開放普設大學,然如此卻使每所大學所能分配到的政府資源相對減少,而我國民間捐款給大學的風氣並不興盛,遂使得大學更不得不採高學費政策。

      在大學必然要採高學費及國人以大學學歷為基本學歷的迷思下,要解決高學費對中低收入家庭的壓力,唯有對助學貸款的申辦條件全面放寬及延長還款年限方面著手。至於全面補助大學生的做法,因是由全體國民補助少數大學生,並不可取。但是,長期的正本清源之道,恐怕是國人必須改變長期以來視大學為職業訓練所及漸增的視大學教育類如基本教育之觀念,正視大學教育是菁英教育之本質。
      許家蓓(許富男議員辦公室主任)

本話題全頁表示 / [0]

回應本篇話題
字號 
信箱 
話題 
巢穴 
字色 
內容 (請自由改行)
符號  『』 【】 《》 「」 ÷ § ¥ m(_ _)m


[ 原案:CJ Club ] [ 協力:tobili ] [ 設計:楚狂飄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