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縱橫@濁世東籬
[黯然回首] [話題全覽] [開新話題] [新到記事] [全文表示] [使用說明] [記事搜尋] [前塵過往]
[ 回應及最新記事優先顯示 ]
話題內容表示

    [288] 日中競爭區域經濟霸權,台灣應何所依從?�@-�@ [原始記事 /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許富男(台北市議員) 投稿日期:2002/01/17(Thu) 10:45:41

      日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於訪問新加坡時,與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簽訂〈日星新時代經濟合作協定〉。這份協定以撤銷兩國關稅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為主要內容,是日本所簽訂的第一個FTA協定。小泉更表示,將以〈日星新時代經濟合作協定〉為日後與東南亞國協(ASEAN)其他國家簽訂FTA的參考模式。顯示日本的經濟戰略,已經由排斥區域經濟共同體轉向積極發展區域經濟共同體。而日本經濟戰略的改變,則是對去年十一月中國表示將在十年內與ASEAN簽訂FTA協定一事的反應。此種現象,代表日本與中國間已經展開一場區域經濟霸權的爭奪戰。面對這場經濟戰爭,台灣該如何自處?頗有值得國人深思之處。

      過去日本的經貿政策,一直著眼於全球市場,以多邊貿易體制為主。雖然日本政經界亦有呼籲發展區域經濟共同體的聲音,但日本政府對此一直採消極態度。日本政府排斥區域經濟共同體主張的原因有二:一是自一九六0年代開始,日本的工業產品就逐漸進入世界各國市場,隨著日本的汽車與家電電子產品技術的精進,日本工業產品更在世界市場所向披靡。日本政府擔心若改而發展區域經濟共同體,將使貿易偏向區域塊狀化,降低日本在世界各國市場既有的優勢。第二,更重要的,與週邊國家相較,日本的工業產品明顯居於優勢,但農業則居於劣勢。曾長期執政的自民黨的選票主要來自農村人口的支持,為保有農民的支持,自民黨政府長期對進口農產品課以高關稅。一旦日本與周邊國家成立區域經濟共同體,就需對進口農產品改採低關稅甚至是零關稅,此將對日本農民造成嚴重衝擊,可能使農民改變向來支持自民黨的立場。而日本的工業產品雖佔優勢,然在國民生活水準差距極大的情形下,日本的工業產品在週邊國家屬於奢侈品,購買人口有限。

      不過,日本既往的經貿政策,由於整體世界經濟情勢的變遷而受到了改變的壓力。首先,歐洲共同體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立,使日本產品在進入這些市場時的阻力大增,而亞洲國家經濟的急速發展,使國民消費能力大為提高。發展區域經濟共同體不但有利可圖,且日本若能成為這個區域經濟共同體的領導國家,則其在國際政經體系中的地位將大幅提高,無論是對歐美談判或日本一直企求的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都大有助益。再者,近年來中國經濟力大增,不斷利用政經聯合的手段拉攏ASEAN國家,宣佈將簽訂FTA協定即為顯例。中國想成為亞洲領導者的企圖,使日本飽受威脅,不得不開始正視主導與周邊國家成立區域經濟共同體的必要性。日本與中國皆開始積極提倡成立區域經濟共同體,一場區域經濟霸權的領導權之爭於焉展開。然而兩國雖皆鼓吹區域經濟共同體,但因兩國經濟體質的不同,類似的經濟戰略外貌下仍有不同的內容。

      事實上,依照日本原先的構想,這個區域經濟共同體係以「ASEAN加三」為基礎,即以ASEAN國家加上日本、中國、南韓三國為組成基礎,再擴大納入台灣、澳洲與紐西蘭。由此藍圖,可見日本的雄心。不過,日本政府仍需面對簽訂FTA協定對其國內農民的衝擊。所以日本政府的想法,是採漸進式推動,即先與國民生活水準差距不大、同以工業產品為主要出口貨物的新加坡、台灣、南韓簽訂FTA協定,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平沼糾夫便曾對我國經濟部部長林信義表明與台灣簽訂FTA協定的積極意願。至於其他以農產品出口為主的ASEAN國家,則暫不與之簽訂FTA協定。易言之,日本所要推動的FTA協定,係以工業與服務業產品為主要內容。但為因應中國的挑戰,此次〈日星新時代經濟合作協定〉更包括有關環境、化學科技等的合作。與日本不同,中國所提出的FTA協定主張則是「ASEAN加中國」,不但將與之競爭區域經濟霸權的日本排除在外,也排斥其他工業科技能力較之為高的國家。因此,中國所提的區域經濟共同體,可說是政治目的遠大於經濟目的。

      面對日本與中國日益激烈的區域經濟霸權爭奪戰,台灣該何所依從?又該如何制定經濟戰略?雖然目前國內正興起一股中國熱,但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能提供給台灣的,事實上只有較廉價的勞力;而基於中國一向以商逼官的對台策略,我國雖迫於現實需要,而不得不開放部分產業登陸,但持續發展高階的工業技術與提供更好的服務業產品,卻是台灣能否生存的關鍵。尤其是當此WTO甫方成立而興起世界產業秩序重整之時,缺乏工業原料的台灣若不能順利佔有工業及服務業的上游位置,就可能永遠淪為經濟上的二流甚至三流國家。就此而言,與日本簽訂FTA協定就有其必要。





    [359] Re[1]: 日中競爭區域經濟霸權,台灣應何所依從?�@-�@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楊華 投稿日期:2002/10/05(Sat) 00:28:02

      >>
      但持續發展高階的工業技術與提供更好的服務業產品,卻是台灣能否生存的關鍵。尤其是當此WTO甫方成立而興起世界產業秩序重整之時,缺乏工業原料的台灣若不能順利佔有工業及服務業的上游位置,就可能永遠淪為經濟上的二流甚至三流國家。就此而言,與日本簽訂FTA協定就有其必要。
      >>

      前面的分析有道理﹐到了後面結論和分析就對不上了。既然知道台灣的優勢和劣勢﹐那麼台灣應該首先和ASEAN國家﹐大陸簽訂FTA了﹐這樣才有發展後勁。和日本先來恐怕一不小心就丟了自家的田地﹐還彈什麼佔據上游位置。

本話題全頁表示 / [0]

回應本篇話題
字號 
信箱 
話題 
巢穴 
字色 
內容 (請自由改行)
符號  『』 【】 《》 「」 ÷ § ¥ m(_ _)m


[ 原案:CJ Club ] [ 協力:tobili ] [ 設計:楚狂飄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