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內容表示 | |
---|---|
[285] 印度拒絕朱鎔基做印巴調人,中國成為亞洲首霸野心受阻�@-�@ [原始記事 / 記事引用] 投稿人士:許富男(台北市議員) 投稿日期:2002/01/15(Tue) 06:42:07 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於本月十三日到印度訪問,雖然中國國務院對外聲稱:朱鎔基此次訪問印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印度勿對中國的五十幾項產品課以反傾銷稅;但先前北京也透露欲介入調解印度、巴基斯坦間衝突的意願。然而就在朱鎔基抵達印度的同時,印度外長辛哈卻對外表示:朱鎔基此行的目的不在化解印、巴緊張關係;中國沒有意願、也不應扮演印、巴的調人。印度的先發制人,使得中國欲以兩端討好的兩面外交手段來成為亞洲首霸的野心受阻。 稱霸世界是中國一貫的野心,而要達到此目的,中國就需先成為亞洲的首霸;要成為亞洲的首霸,中國必須面對的競爭對手,除東北亞的日本外,就是南亞的印度。中、印之間自清朝以來,即因邊界問題時有衝突,一九六二年更因而發生戰爭。為對付中國,印度則除與蘇聯結盟共同對付中國外,更力求發展核武以因應中國的核武威脅;為反制印度,中國除不斷軍援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更協助巴基斯坦發展核武以對抗印度。在長期的軍事對抗下,中、印之間一直持續著緊張關係。蘇聯解體後,印度因失去蘇聯此共同對抗中國的軍事盟友與巴基斯坦成功加入核武俱樂部,遂不顧國際反對,在一九九八年恢復核武試爆,為此中、印之間的關係更形下降。 然而這兩年來,中國開始推動大國外交,欲透過經濟交流以改善與印度的關係,更試圖介入調解印、巴之間的衝突,以經濟與外交手段使印度屈服而接受中國的霸權地位。站在印度的立場,其實是很歡迎中國降低敵對態度的,尤其巴基斯坦的軍力逐漸強大,印度希望巴國的後台中國能減少對巴國的援助,以降低印、巴之間軍事競賽的溫度。但印度也絕不在中、印邊界問題上讓步,更不會承認中國在南亞大陸上的影響力。而中國在與印度修好的同時,卻猶不斷地軍援巴基斯坦,對此印度不可能不知。因此這兩年來中、印之間雖交流頻繁,卻也仍是暗潮洶湧。 九一一事件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攻打阿富汗神學士政權,開始提高對巴基斯坦的親善程度,修正往昔在印、巴衝突中較偏向印度的立場。西方國家的做法,使印度有被孤立的疑慮,中國亦懼怕因對巴基斯坦的影響力下降而失去對南亞的影響力。因此,此次朱鎔基訪問印度,即有拉攏印度以曠張其在南亞的影響力之目的。問題是中國並未放棄向來軍援巴基斯坦的政策,反因西方國家表現出對巴基斯坦改善關係的態度,而必須更加加強對巴國的軍援,以保住對巴國的影響力。只是礙於也要同時改善與印度關係的考量,中國對巴基斯坦的軍援行動較以往更低調。但現今的巴基斯坦是舉世媒體記者聚集所在,中國對巴國的軍援行動焉能不曝光?朱鎔基出發訪問印度前,中國售予巴基斯坦的四十架戰鬥機運抵巴國的消息見報,即為明證。雖然中國辯稱此次軍售並非針對印度,然中國在印、巴間大玩兩面手法的企圖已經是昭然若揭。因此印度外長辛哈才以代來訪國國賓宣佈不介入印、巴危機的罕見外交運作方式,先發制人地給朱鎔基下馬威。就此而言,無論此次朱鎔基是否能達成中國國務院所宣稱的訪印之經濟目的,朱鎔基此行皆已算是失敗,這可說是中國成為亞洲首霸野心的一大挫折。 |
回應本篇話題 |
---|